学术投稿

青藏列车中乘客的高原反应监测与分析

王淼恒;王威;张海峰;徐树青;陈晨;汪建

关键词:青藏列车, AMS, 对策
摘要:[目的]通过跟踪监测乘客在青藏铁路列车中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血压(BP)、高原反应症状的变化.评估列车在高原行进中乘客的安全性,为列车中的高原医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脉氧仪、血压计、改进的Lake Louise急性高原病(AMS)自评表对8名健康乘客进行全程跟踪监测,对13名自愿乘客进行抽查监测.[结果]乘客的SaO2与列车行使海拔显示出强或中相关性,在格尔木至拉萨段有的乘客会表现出较严重的SaO2下降(<70%),有的乘客会表现出BP显著增高(全程收缩压极差达46mmHg),有的乘客出现较严重的高原反应症状.[结论]本次监测结果显示,现行列车低氧防护措施不能完全防止AMS发生,故加强青藏列车中乘客的医学数据监测和列车低氧防护研究显得仍有必要;建议在列车上装配必要的小型高原反应监测仪器;可探索建立乘客SaO2与列车行使海拔关联性的预测数据模型研究.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南阳市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大学校园里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进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所学校(南阳师范学院,南阳理工学院和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对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回有效问卷1051份,回收率100%.3所学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问题正确回答率有差异,调查显示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艾滋病知识,但对爱滋病的了解存在着片面性,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大众媒体.[结论]大学生对爱滋病的了解不够全面,宣传媒介是传播爱滋病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各类学生应有的放矢的开展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

    作者:庞振凌;褚学英;邬成业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回汉族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回、汉族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宁夏师范学院2006级学生共1207人,采用自编问卷、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调查,比较回汉族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各因子均分及总均分,并分别对影响抑郁症状发生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回族学生肯定有抑郁症状者检出率39.2%.明显高于汉族学生28.9%(秩和检验u=-12.64,P<0.001);在总均分上,汉族学生平均得分明显高于不上网组(t=-2.36,P=0.018);分别对影响回汉族学生抑郁症状发生的影响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影响回族学生抑都症状的主要因素与汉族有所不同,以性格、家庭收入、教育方式、负性事件对其影响为显著.[结论]回族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高于汉族学生;影响其抑郁症状发生的因素与汉族学生有所不同,性格、家庭收入、教育方式、负性事件是导致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

    作者:高广胜;王学良;李芸;吕国强;李成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手术室医疗耗材分库房管理模式及其有效性分析

    随着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对医疗机构器械及耗材的监督力度在逐年加强,并针对其管理制订了一系列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及耗材的采购、验收制度、购进产品生产及渠道的合法性.

    作者:施莉;谭永琼;苟晓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10年间急诊死亡病例变化分析

    [目的]观察我院急诊科抢救的死亡病例的疾病谱以及病死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将1997~2007年间在我院急诊科抢救的545例死亡病例分为2个时间段和4个年龄组,比较疾病谱的构成比和死亡率.[结果](1) 各年龄组中,2003~2007年间构成比的排序从高到低为中年、青年、老年和高龄组,与1997~2002年间相比,中年组比例增高和老年组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2) 各种外伤、循环和神经系统疾病居前3位,各种外伤、循环系统疾病比例上升和神经系统疾病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01);(3) 各年龄组病死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年组病死率高(7.2%);(4) 各系统疾病的病死率除循环系统和各种中毒外,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循环系统疾病病死率高(7.4%);(5) 各年龄组病死率居第1位的疾病,在青年组、中年组为循环系统疾病,老年和高龄组均为各种中毒.[结论]从急诊科抢救病例死亡率上看,中年组是临床抢救的关键人群,循环系统疾病和各种外伤是临床抢救的重点疾病,而且要重视老年中毒患者的抢救.

    作者:朱子青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腹水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腹水的临床特点、孕产期处理及母儿预后.[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7月我院59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抽取同期103例未并发腹水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1]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腹水患者占我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人数的11.5%,59例患者均有低蛋白血症,其总蛋白、白蛋白量低于对照组(P<0.05),肾功损害亦比后者严重(P<0.05).[2]51例经剖宫产证实腹水量为300~8000ml,腹水量与孕周无关(P=0.235),B超提示26例患者同时合并有胸水.([3]并发腹水患者中51例行了剖宫产(86.4%),1例死亡未分娩,余7例经阴道分娩,平均终止妊娠时间为(32.95±3.37)周,早于对照组患者(P=0.000).[4]25例孕妇出现严重并发症(42.37%).FGR发生率高达60.9%,高于对照组患者(x2=7.177, P=0.005);围产儿平均体重为(1544±537)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死胎和新生儿死亡率达51.6%.高于对照组(P=0.000).[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腹水是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发病早,围产儿预后差,孕期应加强母婴监护,合理治疗并适时终止妊娠以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欧阳运薇;周容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骨质疏松患者体重及体重指数与腰椎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腰椎骨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值的差异,分析体重以及体重指数与腰椎骨密度和骨矿含量的相互关系,探讨腰稚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与体重的关系.[方法]以我院332例确诊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L2、L3、L4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值的差异,分析L2、L3、L4的平均骨密度值及骨矿含量值与体重和体重指数的相互关系.[结果]3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与腰椎BMC呈正相关(r=0.359, P<0.01),而与BMD无相关性(r=0.066, P>0.05);体重指数与腰椎BMD呈负相关(r=-0.122, P<0.05),与BMC无相关性(r=-0.032,P>0.05).[结论]L2、L3、L4 3组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体重及体重指数与腰椎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密切相关,体重可以维持并增加骨量,保持适当的体重对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永红;何成奇;王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母亲孕期心理状况与出生缺陷关系的研究

    出生缺陷是指胚胎或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发生解剖学和功能上的异常,包括先天畸形(胎儿形态结构的异常,大体的或细微的异常),及功能、代谢和行为的异常[1].我国每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1‰-014‰,每年有20-30万缺陷儿出生,而此统计数据只是实际数据的1/3~1/4.

    作者:吴腾燕;仇小强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阳性孕妇胎盘组织TLR3的表达

    [目的]了解toll样受体3(TLR3)与孕妇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提取组织总RNA,逆转录成mRNA,采用qRT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RT-PCR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相对定量的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孕妇和HBsAg阳性孕妇胎盘组织中TLR3 mRNA,从基因水平比较TLR3在两组表达的差异.[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果显示,病例组TLR3 mRNA的含量低于对照组.病例组Ct比值(TLR3/β-actin)为1.7029±0.20306,对照组为1.3882±0.19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8,P=0.000<0.05).[结论]胎盘组织中TLR3表达与孕妇HBV感染有一定关系.TLR3高表达可能是孕妇HBV感染的保护因素.

    作者:车晓文;王素萍;李淑珍;宋秀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早产危险因素临床观察与防治

    [目的]降低早产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某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间早产的发生原因并进行分析.[结果]早产发生率5.78%,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孕期疾病为前4位早产因素.[结论]重视引起早产因素,定期产检,指导孕期卫生,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早产是可预防的.

    作者:陶真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四川省农村卫生人力满意度的聚类分析

    [目的]调查四川省农村卫生人力满意度情况,运用聚类分析将具有相似满意度的人群进行归类,以期为管理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富顺县、金堂县和阆中市(县级市)三地作为研究现场,每县抽查1个县级医院和3个乡镇卫生院,以调查当日在岗的270名卫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有关满意度的问卷调查.[结果]14项满意度经因子分析,识别出5个公因子,解释了80.98%的总变异,基于公因子的因子得分,运用K-均值聚类方法在SPSS中进行聚类,把样本人群分为3类,方差分析发现所观察的5个变量在各类间均有差异,F值较大,界于6.29到124.99之间,P值均小于0.01.[结论]不同的人群在物质需求、心理情感需求、对自我价值实现、同事素质、家庭支持上的满意度是不同的,应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作者:沈茜;陆遥;周欢;刘巧兰;杨洋;马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POEMS综合征相关性血栓事件

    POEMS综合征(P: polyneuropathy, O: organomegaly, E: endocrinopathy, M M-protein, S: skin changes)是一种极其少见的多系统紊乱综合征,它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多发性神经病变、脏器肿大、内分泌病变、M蛋白和皮肤损害,其次比较少见的有发热、胸、腹水、外周水肿、视乳头水肿及肺动脉高压、肾脏病变、心肌缺血和血管栓塞[1].

    作者:王维萍;冉兴无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54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方法在胸腰段骨折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对54例严重胸腰段骨折的患者采用左侧经胸膜后、或胸腹联合切口入路椎管前方减压去除位于后纵韧带前方的致压物如骨折块及破裂后突的椎间盘组织.[结果]54倒中,43例椎体近解剖复位,11例复位良好.无感染、无胸膜粘连和断钉等并发症,全部椎体间骨性融合.术后随访3~24个月,无脊髓再损伤病例,伤椎部位脊椎曲度恢复正常,无明显侧凸或后凸畸形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植骨愈合良好,无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随访期内无植骨不愈合或钢板螺钉断裂现象.[结论]在治疗胸腰段骨折中,前路入路安全可靠,对脊髓减压彻底,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重建脊桂稳定性好,为患者顺利恢复创造条件.

    作者:王力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随着免疫学及疫苗研究的不断发展,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 LT)在免疫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介绍了LT的免疫学机制与应用方面的进展.

    作者:王烨涛;井申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一个中国Bardet-Biedle综合症家系与BBS5位点连锁

    [目的]对一个中国Bardet-Biedl综合症(Bardet-Biedl Syndrome, BBS)家系进行已知12个BBS位点/基因的基因型遗传连锁分析,找出与之连锁的位点.[方法]对中国四川省的一个Bardet-Biedl综合症家系进行临床检查并对其进行抽血提取DNA,然后用荧光标记的微卫星标记(STR遗传标记物)进行12个BBS位点的遗传连锁分析.[结果]经临床的检查后,本Bardet-Biedl综合症家系有1男性患有Bardet-Biedl综合症,临床症状包括视网膜营养不良(视网膜色素变性),多指,智力低下和肥胖,缺乏第二性征,患者睾丸和生殖器小.基因型分析和纯合子遗传连锁分析发现该家系的致病基因位点与BBS5完全连锁,而与其他已知的11个BBS位点/基因无连锁.[结论]发现了一个中国Bardet-Biedl综合症家系,经基因型分析和纯合子遗传连锁分析,发现该家系的疾病基因连锁在BBS5位点.现在正对该家系的BBS5基因进行序列分析.

    作者:刘兵;杨洋;林婴;张本;鲁芳;杜琼;刘晓琦;尹一兵;杨正林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康复对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康复对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针刺按摩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8例小儿脑性瘫痪早期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功能训练及电刺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同时再予以进行针刺及手法按摩,分别在治疗前1d.治疗后1月、3月、6月,进行GMFM评估,对比两组疗效,比较视性立直.躯干立直.降落伞反射的出现时间.[结果]治疗组3项姿势反射的出现时间先于对照组(P<0.01),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正常化率74.1%高于对照组42.9%(P<0.05),有效率96.3%与对照组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效优于单纯功能训练及电刺激治疗,中医针刺按摩可以提高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促进脑瘫患儿正常化发育,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是小儿脑性瘫痪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亚硝酸钠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目的]观察亚硝酸钠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采用冷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睾丸支持细胞,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亚硝酸钠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DNA的损伤作用.试验共设6个剂量组,亚硝酸钠终浓度分别为1.5μg/ml、15μg/ml、150μg/ml和1500μg/ml,同时设PBS阴性对照组和丝裂霉素C阳性对照组(20μg/ml).[结果]当亚硝酸钠剂量为15μg/ml时,可引起支持细胞拖尾率的增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20, P=0.000),但共尾长、尾/头(长)、尾距等较为客观的距离指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则在亚硝酸钠剂量达150μg/ml时,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DNA损伤程度明显加重,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亚硝酸钠具有损伤睾丸支持细胞DNA的作用,并且在染毒剂量为150μg/ml时,能观察到明显的损伤效应.

    作者:吴赤蓬;张晓蓉;韩辉;宿宝贵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梧州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梧州市餐饮业、学校食堂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风险度、信誉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制定卫生监督频次和重点.[方法]分层抽样方法抽取辖区内的191个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评定.[结果]信誉度和风险度分级情况为:C级多为113家,占59.16%;其次是B级56家,占29.32%;D级有19家,占9.95%;少的是A级3家,占1.57%;学校在卫生等级、卫生许可量化得分和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得分上均高于其他类型单位.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单位负责人重视不够、卫生设施和食品储存条件差、建筑物布局安排不合理,还有卫生制度不健全及得不到落实.[结论]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对提高食品行业的卫生水平具有成效,应该继续推行这项制度.

    作者:蒋冰玲;林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19年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病与死亡趋势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病与死亡的流行病学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年,795例的部分资料.[结果]农村,青壮年,女性,经口中毒,中毒剂量增大,晚上及下午(天),春来,夏,冬季(月)等是发病及死亡的主要窗口(P<0.01),中毒后接受正规医疗时间越晚死亡越多(P<0.01);1992年后发病率,1990年后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与科普宣传和提高了诊治水平有关;农村住校学生,儿童,误服误食误用,田间农药作业,农药运输,驱蚊,不明原因的昏迷,肺炎,精神障碍,ARDS(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反复等与发病或死亡有一定关系.[结论]了解及掌握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发病及死亡的流行病学趋势,对提高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防治水平有益.

    作者:高嗣惠;刘辉;付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学龄前儿童肥胖危险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成都市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为儿童肥胖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成都市城区6所幼儿园随机选取50名学龄前肥胖儿童,按1:2的比例与100名同性别、同身高、同年龄的正常儿童配对,通过问卷调查儿童肥胖的影响因素,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食量大是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第一危险因素(OR=96.93),摄入能量越多发生儿童肥胖的危险性越高;出生巨大儿是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第二危险因素(OR=23.77);控制儿童出生体重和能量摄入团素后,父亲肥胖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OR=5.72).[结论]学龄前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多与生活行为方武相关,应采取综合营养干预以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

    作者:芮溧;曾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长期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作为血液透析通路的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深静脉,留置导管通过撕脱型外套送入血管.[结果]共计26例患者,其中颈内静脉24例,股静脉2例.留置长时间达36.5个月,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8.6个月.1例患者因死亡拔管,1例因患者烦躁而自行拔出.2例患者因感染无法控制拔管,其余22例患者仍然继续应用该导管透析.[结论]长期深静脉留置导管使用时间长,栓塞率、感染率低,可满足血液透析要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管保章;尹良红;陈湛华;郑绮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