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爱玲;索翠萍;孙晓军
[目的]建立刺五加中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的含量.[结果]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刺五加苷B在2.76~43.9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回收率98.7%,RSD为1.8%;刺五加苷E在2.34~37.5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回收率为101.9%,RSD为2.0%.[结论]该分析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刺五加药材中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的含量测定.
作者:劳凤云;李小娜;邢朝斌;李佳芮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闭合性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收治35例闭合性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误诊2例,漏诊2例,手术治疗33例,经皮穿刺置管外引流2例,治愈34例,死亡1例.[结论]闭合性胰腺损伤缺乏典型临床表现,诊断难度大,但只要注意收集临床资料,综合判断,可提高诊断率;依损伤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或治疗手段,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梁安林;周开伦;肖占祥;郑进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本院医院感染现状,为医院感染监测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我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判定分析.[结果]共调查30184例住院病例,其中感染病例782例,感染率2.5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分别是手术伤口、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泌尿插关和运用人工呼吸机,感染的季节性分布以第1季度高,医院感染病例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结论]医院感染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切实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和控制,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医患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安文洪;向中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吸烟对中度成人牙周炎综合治疗效果的影响,为牙周炎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有吸烟史的中度成人牙周炎60例,以无吸烟史的中度成人牙周炎65例作为对照,采取同样的综合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PLI、SBI、PD、AL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PLI、SBI、PD、A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除SBI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3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两组疗效比较,吸烟组与非吸烟组在显效率及无效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烟对中度成人牙周炎的治疗有不良影响,与非吸烟者相比,治疗效果明显落后,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强调戒烟对预防和治疗牙周病的重要作用.
作者:熊均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选择测定血细胞参数的佳模式.[方法]利用BC-1800血液分析仪全血模式与稀释模式在不同时间测定40份血液标本8项参数,同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血模式测定血细胞8项参数受放置时间影响不大,稀释模式测定受放置时间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血模式测定法优于稀释模式测定法.
作者:李国英;徐自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是有效控制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疾病,保证血液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自2000年以来,卫生部先后下发了<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从一定程度上使得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水平得到了改善.但临床用血不合理、血液浪费现象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了临床用血的安全和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作者:李文菊;严曜;沈民南;李明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不同年龄组的发病情况.[方法]利用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筛查子宫颈癌5403例.诊断结果大于或等于不典型鳞状细胞(≥ASC)的为阳性病例,并按15岁的间隔进行年龄分组比较.[结果]阳性病例532例,其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情况为:≤25岁年龄组93例,发病率9.1%;26~40岁年龄组325例,发病率11.9%;41~55岁年龄组104例,发病率7.0%;≥56岁年龄组10例,发病率6.0%.26~40岁年龄组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病率高,与其他年龄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6~40岁是妇女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好发年龄段,建议该年龄段有性经历的妇女应定期做宫颈癌的筛查.
作者:黄明春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用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方法]60例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米非司酮观察组,孕激素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米非司酮止血效果明显,治疗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可靠.
作者:周克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对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 (PEA)全基因进行基因克隆,构建原核表达质粒并加以鉴定.[方法]从铜绿假单胞菌中提取基因组DNA,设计PCR引物扩增出带信号肽的PEA目的基因,经Hind Ⅲ和EcoRⅠ消化后,与PET-32a载体进行连接重组.[结果]PET-32a-PEA原核表达质粒构建完成后.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CR及DNA测序等多种方法进行鉴定,证实其构建成功.[结论]PET-32a-PEA原核表达质粒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出有效的基因工程疫苗和用于免疫导向治疗的重组毒素奠定了基础.
作者:佟伟;吴囡;李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合肥市1974~2006年职业病报告及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希冀从中探索出职业病发病率高而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薄弱的环节,以便在采取有效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片,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发生.[方法]对合肥市1974~2006年职业病患者按工业部门分布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威胁合肥市企业劳动者健康的主要职业病为尘肺、噪声性耳聋和急慢性苯中毒,相应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及苯系物.有超过1/3存在粉尘、噪声及苯系物等职业病危害的企业,未给劳动者配备防护用品.[结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职业病防治法>执法力度,加强对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的投入、管理和使用.
作者:张继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再普乐对氨氮平血药浓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50例长期服用氯氪平(1年以上)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延用氯氮平200~500mg/d治疗;治疗组24例,在用氯氮平200~500mg/d的同时,加用再普乐5~15mg/d,治疗12周,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高效液相色普法(HPLC)测定氯氮平稳态血药浓度.[结果]两组在12周末氯氮平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PANSS总分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同期的PANSS总分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症状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用再普乐并不影响氯氮平的血药浓度及疗效,一定程度上还可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
作者:张跃坤;赵丽琼;黄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近年来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国内外资料显示儿童高血压总体发病率为1%~3%.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成人原发性高血压可能起始于儿童期[1].本文就我国近10年来有关儿童高血压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希望有助于相关人员了解我国在预防、治疗儿童高血压领域的现状与趋势,为他们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向和策略提供参考.
作者:王晓;朱湘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本文应用临界值质控图技术观察实验结果在临界值质控图中的变化,并对实验过程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经过20次实验,用临界值对照血清绘制质控图.[结果]把检测误差控制在容许限度内,使检测数据和结果达到给定置信水平下的精密度、准确度和可靠度,确保检测工作质量.[结论]该技术适用于抗HIV初筛实验室日常检测质量控制工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宋艳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贵州省首次参加国际戒烟竞赛的效果,探讨影响戒烟成功的相关因素,为医务人员指导烟民戒烟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际戒烟竞赛规则,使用统一问卷在戒烟竞赛结束1月和1年分别随机抽取10%的参赛者进行随访,数据用EPIDATA2.0进行录入,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加竞赛人群中,70.6%的人参赛的目的是为了完全戒烟,73.5%的人参赛的重要原因是预防严重疾病.竞赛后1个月有71.9%的人认为戒烟竞赛对自己戒烟有帮助,1年后,该比例上升为92.9%.竞赛期间的戒烟率为54%,竞赛结束后1个月、1年后的戒烟率分别为59.85%、37.95%.复吸率分别为46.72%、65.69%.竞赛1个月随访,影响戒烟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周围有人吸烟(27.7%)和戒断症状(21.5%),1年后的主要原因是周围有人吸烟(48.4%).[结论]国际戒烟竞赛开展的效果明显,复吸的主要原因是周围人吸烟和戒断症状,帮助戒烟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控烟环境,加强戒烟门诊的建设.
作者:刘涛;李凌;陈敏;熊美华;刘露霞;郭裕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替代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各种病因所致中或大量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1~2007年6月收治的各种病因的胸腔积液病例中经胸部X线和/或胸部超声检查确诊为中或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例357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43例及对照组214例),分别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和反复多次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出现并发症情况、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相比:胸水吸收时间[(7.34±4.86)]d VS [(20.14±8.76)d],胸膜反应(1.40% VS 9.81%),胸水包裹发生率(0% VS 15.89%),气胸发生率(0% VS 1.87%),住院费用[(1291.52±716.59)元VS (1736.49±1211.43)元],治疗后第3个月的胸膜厚度[(1.04±0.18)mm VS (2.15±0.31)mm],各项指标对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方法简单、方便、安全、经济,患者痛苦少、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玉蓉;郭素君;李玮;张海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羧甲基壳聚糖对乙酸型大鼠胃溃疡黏膜保护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胃溃疡模型组、硫糖锡组(0.6g·kg-1·bw-1)、羧甲基壳聚糖组(0.5g·kg-1·bw-1).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均建立乙酸损伤型大鼠胃溃疡模型,造模3d后,正常组及胃溃疡模型组用蒸馏水灌胃,硫糖铝组与羧甲基壳聚糖组分别按设计剂量灌胃.治疗14d后处死大鼠,计算溃疡面积,测定胃黏膜SOD活性和MDA含量、并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PCNA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羧甲基壳聚糖组及硫糖铝组溃疡面积缩小,SOD活性高增加、MDA含量降低,VEGF,PCNA表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羧甲基壳聚糖能增强乙酸型胃溃疡黏膜抗氧化能力,促进溃疡部位细胞增殖及VEGF,PCNA表达,加速胃溃疡愈合.
作者:徐广飞;吴金彪;赵健亚;仇梁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LC)治疗急性胆囊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胆囊炎634例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无死亡病例,成功率:99、05%,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充分认识腹腔镜的特点和手术困难因素,选择适当麻醉,运用娴熟的手术技巧,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LC治疗急性胆囊炎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陈开全;游红勇;孙根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病历是医院的重要信息载体,是医疗质量的一种体现形式,是客观、规范、科学评价医疗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它不仅为临床医疗、科研、教学提供宝贵资料,同时它也是工伤评残、解决医疗纠纷、判定法律责任和保险赔付的重要事实依据.
作者:崔晓薇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桑拿、酒吧场所男男性接触者(MSM)HIV及梅毒流行情况,为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成立外展服务工作组,定期到同性恋酒吧、桑拿开展外展服务,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填写人群信息表,匿名免费检测梅毒/HIV.[结果]2005年共现场检测242例MSM,其中来自桑拿155例(64.0%),来自酒吧87例(36.0%).年龄小18岁,大50岁,平均28岁,20~岁组多,占58.68%;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为主,占52.89%;婚姻以未婚为主,占69.83%;双性恋103例(42.56%),同性恋89例(36.78%),异性恋50例(20.66%);肛交时性角色以主动/被动居多,共133例(54.96%),主动为主85例(35.12%),被动为主21例(8.68%),仅相互口交2例(0.83%);57.14%从未检测过HIV,27.54%献血1次及以上;梅毒阳性24例,阳性率9.92%;HIV阳性4例,阳性率1.65%;合并感染梅毒和HIV3例,阳性率1.24%.[结论]男男性接触者是艾滋病性病高危人群,应加强对该人群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
作者:蔡于茂;刘惠;潘鹏;洪福昌;周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用配对研究的方法分析对体外受精临床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34例患者的68个(每位患者两个周期,均为前次失败,后次临床妊娠)IVF-ET及ICSI周期.用配对研究分析患者的促超排卵(COH)用药情况(促性腺激素(Gn)起始剂量、Gn天数、Gn总量)、HCG注射日卵泡发育状况(直径≥1.4cm卵泡数、大卵泡直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HCG日激素水平(LH、E2、P)、卵子质量(获卵数、MⅡ期卵子数、受精数、正常受精数)、胚胎质量(卵裂数、正常卵裂数、冷冻胚胎数、优质胚胎总数)对临床妊娠的影响.[结果]临床妊娠组MⅡ期卵子数、受精数、正常受精数、卵裂数、正常卵裂数、冷冻胚胎数、优质胚胎总数明显高于未妊娠组(P<0.05).[结论]卵子和胚胎质量影响临床妊娠.如何在临床及实验室工作中提高卵子和胚胎质量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张军;王树玉;马延敏;贾婵维;刘英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