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平;吕志平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子宫腺肌病发病情况与其他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子宫腺肌病组发生情况及合并其他疾病情况.结果 全子宫切除患者中,子宫腺肌病发病率42.19%,其中93.52%合并其他疾病.40~50岁的子宫腺肌病组和非子宫腺肌病组合并发生宫颈病变、子宫体病变及卵巢病变均存在差异(P<0.05).在60岁以上,非子宫腺肌病患者全子宫切除人数明显高于子宫腺肌病组.两组合并子宫体恶性肿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宫颈及卵巢恶性肿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腺肌病可能诱发卵巢良性病变,又可能是子宫体病变的保护性因素.因此,临床医护工作者应对子宫腺肌病患者正确指导,消除患者对子宫腺肌病的恐惧心理,同时治疗方案应个体化.
作者:李新敏;杨黎明;古雅丽;陈慧萍;张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重度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剖宫产后出现重度产后出血的产妇3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以缩宫素治疗,观察组给以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量超过500mL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生命体征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出现1例恶心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重度产后出血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生命体征恢复时间,加快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樊雪蕊;武晓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联合培美曲塞和顺铂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初治经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确诊为Ⅲb~Ⅳ期肺腺癌老年患者,研究组28例在CT引导下行瘤体内125I粒子植入,3d后予培美曲塞和顺铂方案;对照组26例给予培美曲塞和顺铂方案,治疗4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局部控制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65.38%、67.86%和4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培美曲塞和顺铂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肺腺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毒副作用小,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淑世;崔英;成健;张艳云;刘秀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5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治疗后其血清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健康护理在耳鼻喉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92例耳鼻喉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健康护理,并对两组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接受个体化健康护理后,观察组的手术焦虑状态明显减轻,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个体化健康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耳鼻喉科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柴树洁;柴树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空气造影剂低剂量CT扫描与低窗位在胃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门诊收治的60例疑似胃肠疾病(胃或结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接受空气造影低剂量CT及低窗位诊断,对照组则接受水造影及常规窗位检查,将内窥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的自信度与准确度.结果 研究组医师对胃部病变肯定诊断率为90.9%,对结肠病变CT图像肯定诊断率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7%、95.5%与8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胃肠病变的临床诊断中,采用空气造影低剂量CT扫描及低窗位方案,符合率高,医师诊断自信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探讨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对慢性鼻窦炎(chomic sinusitis,CS)合并鼻息肉患者疗效及复发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合并鼻息肉的CS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给予局部应用GC治疗,对照组48例则仅给予鼻息肉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疗效,上皮化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组有效率(97.9%)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上皮化时间为(42.73±12.11)d,复发数为3例;而对照组为(50.26±11.48)d,复发数为10例,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89.6%,对照组为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局部应用GC治疗鼻息肉合并CS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上皮化时间以及减少复发数,是临床上治疗CS的较佳选择.
作者:杨军柳;吴文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甲状腺射频消融术中对高血压患者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局麻下择期行甲状腺射频消融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右美托咪定1.0μg/kg(A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B组)、咪达唑仑0.1 mg/kg组(C组).观察并记录镇静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给药后15 min(T2)、给药后30 min(T3)、术后5min(T4)、术后30 min(T5)的MAP、HR、RR、Ramsey镇静评分、SpO2值及是否需要给予降压药.结果 A及B组患者T1~T4时MAP、HR均明显低于T0时(P<0.05);C组患者T1~T3时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T0时(P<0.05).组间比较,A组、B组在T1~T4时MAP和HR明显低于C组沪<0.05),T2~T4时Ramsay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A组、C组患者在T1~T3时SpO2明显低于B组(P<0.05).C组在使用降压药方面明显多于A、B组(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局麻下甲状腺射频消融术能够维持高血压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剂量0.5μg/kg优于1.0μg/kg组.
作者:姚宇;刘晓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和MRI诊断.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给予CT及MRI检查.结果 该组患者肿瘤均为单发,可发于胰腺任何部位,肿瘤平均直径大小(8.9±1.2) cm;多数呈圆形或类圆形,7例肿瘤可见完整薄膜,3例无完整包膜,1例未见包膜.经CT扫描观察,患者肿瘤囊性部分位于病灶中心区域,3例病灶可见条片状钙化,且分布于病灶实质区及包膜上.增强扫后,动脉期肿瘤实质部分为轻度强化,静脉期肿瘤结构部分增强,实性与囊性结构清晰,肿瘤周围组织、血管有受挤压、推移现象,但未见胆总管及胰管扩张、淋巴结肿大.经MRI检查,可见明显肿瘤边缘,轮廓规则,与胰腺呈钝角相连.全部胰腺未见胆为萎缩,胆管与胰管未见扩张.增强后,动脉期肿块呈不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囊壁及乳头状实性部分部分强化,囊变区未见强化.结论 采用CT及MRI可为明确诊断SPTP提供参考依据,对SPTP确断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崔效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质量改进中的应用前景,对比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和常规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6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 9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手术室护理质量采用常规控制方法;选择2014年1-6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 69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其手术室护理质量采用综合评价指标控制.对比两组手术潜在风险的发生率,从而确定两种质量控制方法的效果.结果 经数据分析得到手术室质量综合评价的13项指标,其中11项指标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综合评价指标质量控制更加有效.结论 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运用综合评价指标加以控制有助于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黎估芳;王淑和;陈月媚;欧永平;陈策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阴道超声对宫内残留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78例宫内残留患者均接受阴道超声、腹部超声检查,记录不同检查方法对宫内残留诊断结果,并将其与病理诊断相对比,数据经专业软件实施统计学检验.结果 78例宫内残留患者经不同超声检查后,阴道超声诊断正确率高达93.59%,腹部超声诊断正确率仅为82.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宫内残留患者给予阴道超声检查可获得更为理想的诊断效果,有利于患者及时确诊病情并得到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措施,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吕彦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心外科术后并发高血糖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心外科手术治疗并发高血糖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心外科术的常规护理,应用胰岛素控制患者的血糖;观察组接受对照组患者护理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强一系列高血糖的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1.3±2.4)d,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2±3.3)d,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8/3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6.7%(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和药物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心外科术后并发高血糖患者并发痘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预后.
作者:朱秋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单独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更为有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袁辉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糖尿病性便秘的中医药临床及实验研究.方法 从病因病机、中药口服及外治、综合治疗方面,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有关文献作一综述.结论 中医治疗糖尿病性便秘具有疗效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简便验廉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其实验性研究及临床作用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陈志霞;王剑波;吴克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沈阳地区原发性骨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原发性骨肿瘤的诊疗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4-2014年沈阳市4家医院的骨肿瘤住院患者的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原发性骨肿瘤患者837例,其中良性骨肿瘤患者370例,中间型骨肿瘤患者14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327例;男性患者472例,女性患者365例;20岁以下的患者226例,21~45岁的患者292例,46~65岁的患者219例,66岁以上的患者100例.结论 沈阳地区原发性骨肿瘤住院患者的构成比男性高于女性,好发年龄段为中青年人群,原发性良性骨肿瘤构成比高于恶性骨肿瘤.
作者:王亮;宫建;李福生;郑刚;周晓枢;王远鹤;王刚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对药物涂层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均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植入药物涂层支架,乙组植入金属裸支架.观察并记录两组的心血管或脑血管事件.结果 甲组住院期间发生1例支架内血栓,随访期间发生1例支架内血栓和1例心绞痛,乙组住院期间无MAACE发生,随访期间1例支架内血栓和5例心绞痛.至随访结束,甲组共发生2例支架内血栓、1例心绞痛,乙组共发生1例支架内血栓,5例心绞痛,两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比价,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药物涂层支架能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车艳娟;徐艳;马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一套快速检测儿童重症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方法的同时研究本区域儿童重症呼吸道感染与病原体种类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重PCR与LuminexxMAP平台相结合方法,并使用荧光微球作为杂交检测载体,以建立一套迅速、多重的核酸检测技术平台.结果 将27种病原体分为DNA及RNA两组以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检测微球特异性较好,通过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所有检出的呼吸道病原微生物中有38.00%为细菌,其中16.67%为结合分歧杆菌;所有检出的呼吸道病原微生物中有44.00%为病毒,其中18.00%为支原体,18.67%为衣原体.结论 利用多重PCR与LuminexxMAP平台相结合方法建立的一套快速筛查儿童重症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可以指导临床快速确诊并有针对性的合理用药.
作者:刘妙娥;冯慧艳;王立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与异丙托溴铵联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并总结其护理方案.方法 将136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与异丙托溴铵联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布地奈德、特布他林与异丙托溴铵联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改善小儿哮喘的症状和体征,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刘清;方秀春;刘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6例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共46眼,所有患者均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前房深度及眼压,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视力<0.1及0.1~0.25的患者明显减少,0.3~0.4及0.5~0.8的患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眼压、前房深度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脉络膜脱离、眼内炎及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视力,改善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王金平;丁明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开颅组和内镜组,开颅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内镜组手术时间为(1.5±0.8)h、术中出血量为(40.0±19.7) mL,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内镜组血肿平均清除率为(92.6±9.4)%,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GCS评分3~5分者住院时间为(11.5±1.5)d,GCS评分6~8分者住院时间为(7.8±2.2)d,GCS评分9~13分者住院时间为(3.0±1.2)d,均显著短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20%(x2=4.15,P<0.05).结论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建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