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对比研究

黄建荣

关键词: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开颅组和内镜组,开颅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内镜组手术时间为(1.5±0.8)h、术中出血量为(40.0±19.7) mL,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内镜组血肿平均清除率为(92.6±9.4)%,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GCS评分3~5分者住院时间为(11.5±1.5)d,GCS评分6~8分者住院时间为(7.8±2.2)d,GCS评分9~13分者住院时间为(3.0±1.2)d,均显著短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20%(x2=4.15,P<0.05).结论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乳酸酸中毒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乳酸酸中毒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7例重症乳酸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例,对照组8例.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测,包括血气分析、血乳酸、血生化等检查项目,评估系统采用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进行评分.对比患者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效率较高.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乳酸酸中毒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马岩伟;王立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脐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脐动脉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住的320例晚期妊娠孕妇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儿脐动脉血流S/D测定值以及胎心监护结果,对新生儿Apgar评分、羊水粪染、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相应孕周的第十百分位数)、分娩方式等结果分析.结果 脐血流S/D>3组中的NST无反应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羊水粪染程度、低体重儿出生率以及剖宫产率明显增高.结论 胎儿脐动脉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能及时准确地评估胎儿宫内安危和预测胎儿的预后情况,有利于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将新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控制低水平.

    作者:葛洪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抚摸护理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抚摸护理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的影响.方法 选取104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患儿实施保暖、药物应用及蓝光照射等常规护理,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抚摸护理,观察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经过两组患儿的对应护理,对照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也短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天对黄疸新生儿实施抚摸护理,可促进新生儿黄疸的消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薛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综合治疗对妊娠结局的临床影响

    目的 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综合治疗对妊娠结局的临床影响的探究和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且有妊娠要求的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试验组采取综合治疗,对照组则仅采取对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排卵的检测及对受孕的指导等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均有妊娠不良的情况发生,试验组的不良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双胎的发生率,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比较好,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殷晓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肝硬化门脉血管B超检查对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的价值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血管B超检查对诊断食管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为无创诊断肝硬化是否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4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肝硬化但未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都进行肝硬化门脉血管B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脾内静脉支及脾厚的测量值.结果 观察组的门静脉、脾静脉及脾厚的B超测量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脾内静脉支B超测量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检查肝硬化门静脉血管具有痛苦小,操作简单,安全高等优点,且门静脉、脾静脉及脾厚的B超测量值差异明显,故肝硬化门脉血管B超检查可作为判断肝硬化是否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的一种检测方法.

    作者:王东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B超监视下无痛人工流产术在瘢痕子宫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B超监视下无痛人工流产术在瘢痕子宫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瘢痕子宫.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组采取B超监视下无痛人工流产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3±1.4)min、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为(5.5±1.1)d、术中出血量为(8.8±1.2) mL、月经恢复时间为(33.8±3.8)d;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9±0.9) min、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为(3.6±0.7)d、术中出血量(5.4±0.8) mL、月经恢复时间为(26.5±3.2)d;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7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例);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监视下无痛人工流产术可显著减小对瘢痕子宫的创伤,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性小及恢复期短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梅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直接缝合法在胃肠外科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在胃肠外科手术中直接缝合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190例,其中2010年8月-2012年8月的患者95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9月-2014年8月的患者9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胃肠吻合治疗,观察组采用直接缝合式进行胃肠道的吻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梗阻等指标情况.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胃肠外科手术中采用直接缝合发进行胃肠吻合治疗能够降低吻合口瘘、出血等并发症,同时操作便捷、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儿童龋齿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在儿童龋齿的临床治疗中改良非创伤性填充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儿童龋齿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龋齿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改良治疗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龋齿患儿采取常规的填充技术治疗,改良治疗组龋齿患儿则采用改良非创伤性的充填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龋齿惠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改良治疗组龋齿患儿的临床治疗成功率为98.2%,对照组龋齿患儿的临床治疗成功率为96.4%,改良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成功率与高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治疗组患儿在充填技术治疗后1年的成功率89.1%明显高于对照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治疗组龋齿患儿的术中疼痛比率18.2%(10/55)明显低于对照组49.1%(2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龋齿患儿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同时降低患儿术中的疼痛比率,提升其术后随访填充成功率,值得在牙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琴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因分型同耐药位点突变在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分析探讨基因分型同耐药位点突变在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0例,采取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方法检测患者耐药位点和基因分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ALT指标、核苷酸类似物用药时间以及HBeAg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50例患者标本均成功扩增阳性条带,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如下:B型261例,C型80例,D型9例;应用核苷酸类似物的310例患者中265例均为完全野生型,其余45例耐药突变点主要以204,204/180位点为主,未用核苷酸类似物的40例患者未见耐药点突变现象.耐药突变和患者年龄、性别、HBV DNA载量、ALT指标、HBeAg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有关,且时间越长,突变概率越大(P<0.05).结论 HBV基因分型主要以B型为主,PCP-反向点杂交方法可有效的对突变位点和基因分型进行检测,突变位点与核苷酸类似物有关,对临床上患者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惠贞;李秀玉;黄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创肋骨内固定法治疗多处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对多处肋骨骨折的患者采用微创肋骨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分析其治疗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4-2015年3月我院多处肋骨骨折的患者23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5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微创肋骨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非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时间更短、疼痛指数更低,但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进行相关对比,观察组的患者使用呼吸机支持辅助呼吸、并发肺部感染、肺不张、精神障碍及肋间神经压迫症状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采用微创肋骨内固定法对多处肋骨骨折的患者临床疗效优越,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蔡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新生儿两病筛查足跟采血技巧与护理

    目的 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技巧,提高采血质量.方法 将2014年1-12月在我科出生的新生儿2 916例分为对照组(1-6月出生的1 374例)和观察组(7-12月出的1 542例),进行采血质量比较.结果 观察组采血成功率,血样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复穿刺率低,假阳性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选择血运比较丰富的部位、采取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措施,能提高采血成功率及血片质量,同时减轻新生儿痛苦,消除家属紧张和不满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黄元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关系研究

    目的 进一步探究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928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病患的临床治疗和随访资料,确定患者上消化道健康状态以及Hp(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观察Hp阳性和阴性患者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后上消化道的出血情况.随访1年后选出180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并根除H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法莫替丁)和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各90例,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928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病患中,785例为Hp阳性,其中18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占23.05%;143例为Hp阴性,其中12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占8.39%.对比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情况(P<0.05).治疗组3例病患再出血,占总数的3.33%,对照组中10例病患再出血,占总数的11.11%.治疗组较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更低俨<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有着直接的关系,Hp阳性并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较高,可根据患者病情替换使用法莫替丁可降低出血风险.

    作者:黄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水造影及常规窗位和空气造影低剂量CT扫描及低窗位在诊断胃肠疾病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空气造影剂低剂量CT扫描与低窗位在胃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门诊收治的60例疑似胃肠疾病(胃或结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接受空气造影低剂量CT及低窗位诊断,对照组则接受水造影及常规窗位检查,将内窥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的自信度与准确度.结果 研究组医师对胃部病变肯定诊断率为90.9%,对结肠病变CT图像肯定诊断率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7%、95.5%与8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胃肠病变的临床诊断中,采用空气造影低剂量CT扫描及低窗位方案,符合率高,医师诊断自信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高尿酸血症在高血压和血脂代谢中的作用效果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在高血压和血脂代谢中的关联性.方法 我院近3年参与体检的大学生16 867例纳入研究,检测血尿酸、血脂代谢指标和血压值,分析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血脂代谢的影响.结果 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脂异常水平和血脂异常发生率及高血压发生率均较尿酸值正常或轻度增高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女性高(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血压水平和血脂代谢异常情况之间存在相关性,重视控制尿酸水平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莫荣新;陈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社区慢性咳嗽病因分布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慢性咳嗽的临床病因分布特点.方法 选取在我社区接诊的98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中慢性咳嗽诊断流程为指导,对98例咳嗽时间≥8周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咳嗽症状积分、视觉模拟评分及Leicester咳嗽问卷调查.结果 该组试验患者的临床原因较多,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39例,占39.80%;其次为鼻炎/鼻窦炎22例,占22.45%;支气管炎12例,占12.24%;咳嗽变异型哮喘10例,占10.20%;慢性咽炎7例,占7.14%;胃食管反流5例,占5.10%;肺间质纤维化3例,占3.06%.数据显示单一病因46例,占46.94%%;二重病因33例,占33.67%;三重病因12例,占12.24%,四重病因5例,占5.10%,四重以上病因2例,占2.04%.结论 在社区慢性咳嗽的发病因素中,支原体感染占比大,可作为防范重点和诊疗指导,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吕志国;胡燕;庄丽;杨小;陆宏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铁储备情况与血红蛋白的关系研究

    目的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铁储备情况与血红蛋白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根据外周血清铁蛋白(SF)浓度的不同将84例妊娠期患糖尿病患者分为低SF组和高SF组,分别测定两组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SI)四项指标.结果 低SF组和高SF组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血红蛋白、总铁结合力四项指标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铁储备水平与血红蛋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936,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内铁储备和血红蛋白水平较高,且铁储备情况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性,孕前监测铁储备情况与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对妊娠期糖尿病疾病的预防.

    作者:谭若春;陈锦玉;黎清婵;陈春玲;何丽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单独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更为有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袁辉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眶隔脂肪释放及眼台再造在眼袋整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在外路法眼袋整复术中,同时行眶隔脂肪释放填充下睑眶缘凹陷和眼轮匝肌再造眼台综合术式的效果.方法 对25例36~58岁眼袋伴下睑眶缘凹陷、眼台退缩的患者,采用经皮肤入路切口,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内脂肪,若脂肪过多,予以部分切除,将眶隔脂肪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骨膜上,以缩紧眶隔以及填充眶下缘凹陷,达到重塑下睑外形的效果.同时将多余睑缘皮肤去除之后,将睑缘多余轮匝肌适度折叠固定重塑眼台.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眼袋消失,眶下缘凹陷改善,形成自然眼台,无下睑外翻、下睑退缩、血肿等并发症,随访24个月以上,有2例患者对眶缘下凹陷填充效果不满意,经吸取自身腹部脂肪再次填充凹陷处后,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 外路法祛眼袋术中,同时行眶隔脂肪释放并转移填充眶下缘凹陷以及眼轮匝肌眼台成形综合术式,对伴有下睑眶缘凹陷以及眼台退缩的眼袋患者效果良好.

    作者:刘小鹏;吴然;冯志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KDR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生化指标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KDR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高血压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各60例,行对比分析.采集所有对象外周血,检测KDR基因遗传多态性,同时监测患者生化指标.结果 高血压患者KDR基因多表现为SNP-604,健康患者多表现为SNP-171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P-604基因型患者FBG、TC、LDL-c、UA、NADPH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患者(P<0.05).结论 KDR基因遗传多态性可能影响高血压患者生化指标,对其行临床检测有助于拟定更合理的血压控制方案.

    作者:叶旭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前列地尔联合a-硫辛酸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分析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应用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方法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配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α-硫辛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结果和治疗后的神经体征、症状的评分.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发生率为94.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体征、症状评分均有显著的变化,但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前列地尔联合a-硫辛酸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意义和临床效果,并且该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具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小等特点,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许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