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雌孕激素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朱冰;王坤

关键词:雌孕激素,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摘要:目的 探讨雌孕激素在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雄孕激素治疗,观察两纽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出血控制时间、止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予以雌孕激素治疗,可显著缩短止血时间,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外科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心脏外科术后切口深部感染(DWSI)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1 335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切口深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的方法对患者切口深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此外,感染组患者进行胸骨切口深部感染的对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疗效情况.结果 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感染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能是导致切口深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性别、手术类型等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使用多元逐步logistic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年龄、是否患有糖尿病是造成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深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后,观察组患感染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 该研究发现高龄与糖尿病为导致切口深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患者实施切口深部感染的对症治疗能显著改善其感染症状.

    作者:林隆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三维超声成像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三维超声成像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112例,均采用VOLUSON 730妇产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分别行二维、三维容积探头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胎儿体表及体内结构,随访产后及引产结果,并比较两种检查结果准确率.结果 112名孕妇共孕有114名胎儿,经随访确诊体表畸形共64处,体内畸形共51处.三维超声检查胎儿体表畸形检出率92.2%高于二维超声检查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检查胎儿体内畸形检出率90.2%与二维超声8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胎儿畸形总检出率91.3%高于二维超声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超声成像对产前胎儿畸形诊出率高,图像清晰,能为胎检、产栓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肝胆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分析

    目的 分析肝胆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自2008年1月-2012年12的132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频率、时间等指标.结果 所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5类,种类达14种,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一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替硝唑、甲硝唑、环丙沙星.使用 时间1~10 d,95例术后使用时间为1~3 d,占71.96%,35例患者使用时间>3 d,占26.51%.结论 肝胆外科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规范性亟待进一步改进.

    作者:冯春善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5年6月收治34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随访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1个月;X线提示骨折均Ⅰ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周;均无感染、钢板松动、正中神经炎、腕管综合征等不良反应;根据改进的Garland-Werleg评分标准评定:优20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为94.1%.结论采用掌侧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具有复位准确,固定可靠,可重建腕部生物力学稳态,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正强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前列地尔联合a-硫辛酸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分析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应用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方法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配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α-硫辛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结果和治疗后的神经体征、症状的评分.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发生率为94.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体征、症状评分均有显著的变化,但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前列地尔联合a-硫辛酸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意义和临床效果,并且该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具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小等特点,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许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研究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4年12月的15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研究,对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询问的方法进行依从性的统计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完全依从的患者119例,为79.3%,不完全依从或不依从的患者31例,为20.7%;>30岁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要明显优于<3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关系好的患者对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家庭关系差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病人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与家庭人际关系、年龄、治疗时间等有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与患者的治疗时间、年龄、家庭关系有密切关系,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可以减少精神分裂症病的发生.

    作者:林春元;李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家庭病床管理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家庭病床管理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治疗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家庭病床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门诊常规治疗和管理,而观察组患者以家庭病床的方式进行治疗和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测评表的评分,包括躯体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和社会关系的评分以及每年急性加重发作的次数和再住院次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测评表评分,躯体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和社会关系的积分以及每年急性加重发作的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病床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减少每年急性加重发作的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水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肝硬化门脉血管B超检查对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的价值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血管B超检查对诊断食管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为无创诊断肝硬化是否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4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肝硬化但未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都进行肝硬化门脉血管B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脾内静脉支及脾厚的测量值.结果 观察组的门静脉、脾静脉及脾厚的B超测量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脾内静脉支B超测量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检查肝硬化门静脉血管具有痛苦小,操作简单,安全高等优点,且门静脉、脾静脉及脾厚的B超测量值差异明显,故肝硬化门脉血管B超检查可作为判断肝硬化是否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的一种检测方法.

    作者:王东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康复的影响探究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7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42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康复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恢复正常的有33例,Ⅰ级肿胀的有4例,Ⅱ级肿胀的有3例,Ⅲ级肿胀的有2例,恢复正常的比例为78.6%,观察组患者中恢复正常的有42例,Ⅰ级肿胀的有2例,Ⅱ级肿胀的有1例,Ⅲ级肿胀的有0例,恢复正常的比例为9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肿胀消失时间为(7.6±2.5)d,观察组的肿胀消失时间为(4.3±2.2)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中,可以缩短患者的肿胀时间,促进患者的恢复,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清咳止嗽散治疗儿童慢性夜间咳嗽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清咳止嗽散治疗儿童慢性夜间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儿童慢性夜间咳嗽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咳止嗽散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8.6%,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清咳止嗽散治疗儿童慢性夜间咳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殷二航;李静;何世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2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前的TLC肺通气指标为(1.47±0.11)L,而治疗后1d及治疗后4d分别上升至(3.22±0.21)L、(4.10±0.25)L.常规组中治疗前的TLC肺通气指标为(1.46±0.13)L,而治疗后1d及治疗后4d分别上升至(1.85±0.17)L、(2.41±0.23)L,治疗前两组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从PO2肺换气指标来看,联合组治疗前的PO2(59.86±6.36)L,治疗后1d及治疗后4d分别上升至(72.32±7.25)L、(79.68±7.36)L.两组的PO2肺换气指标治疗前差异不明显,治疗1d和4d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4d、1d肺部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改善稳定期慢阻肺呼吸衰竭症状,强化肺部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颜沃志;李惠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胎儿胸腺的临床应用及超声测评胎儿胸腺发育的研究进展

    胸腺是人体重要免疫器官,胎儿胸腺发育异常与多种疾病有关,超声是产前评估胎儿胸腺发育的重要手段,比较公认的指标是横径、前后径、周长、横截面积和体积,体积的相关性好,测量不规则实质性器官体积目前好的方法是VOCAL法和多平面法.随着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期待有更好的方法涌现,有待于临床更多的大样本,更全面、更深入的开展胎儿胸腺的超声测量和评估.

    作者:夏春华;郑艳芬;曾华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儿童龋齿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在儿童龋齿的临床治疗中改良非创伤性填充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儿童龋齿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龋齿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改良治疗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龋齿患儿采取常规的填充技术治疗,改良治疗组龋齿患儿则采用改良非创伤性的充填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龋齿惠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改良治疗组龋齿患儿的临床治疗成功率为98.2%,对照组龋齿患儿的临床治疗成功率为96.4%,改良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成功率与高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改良治疗组患儿在充填技术治疗后1年的成功率89.1%明显高于对照组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治疗组龋齿患儿的术中疼痛比率18.2%(10/55)明显低于对照组49.1%(2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龋齿患儿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改良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同时降低患儿术中的疼痛比率,提升其术后随访填充成功率,值得在牙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琴秀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情况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质量改进中的应用前景,对比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和常规质量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6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 9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手术室护理质量采用常规控制方法;选择2014年1-6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 69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其手术室护理质量采用综合评价指标控制.对比两组手术潜在风险的发生率,从而确定两种质量控制方法的效果.结果 经数据分析得到手术室质量综合评价的13项指标,其中11项指标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综合评价指标质量控制更加有效.结论 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运用综合评价指标加以控制有助于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黎估芳;王淑和;陈月媚;欧永平;陈策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5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开颅组和内镜组,开颅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内镜组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内镜组手术时间为(1.5±0.8)h、术中出血量为(40.0±19.7) mL,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内镜组血肿平均清除率为(92.6±9.4)%,显著高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GCS评分3~5分者住院时间为(11.5±1.5)d,GCS评分6~8分者住院时间为(7.8±2.2)d,GCS评分9~13分者住院时间为(3.0±1.2)d,均显著短于开颅组(P<0.05);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20%(x2=4.15,P<0.05).结论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建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噻托溴铵与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较单独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更为有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袁辉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B超监视下无痛人工流产术在瘢痕子宫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B超监视下无痛人工流产术在瘢痕子宫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10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瘢痕子宫.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组采取B超监视下无痛人工流产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3±1.4)min、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为(5.5±1.1)d、术中出血量为(8.8±1.2) mL、月经恢复时间为(33.8±3.8)d;观察组手术时间为(3.9±0.9) min、术后阴道流血时间为(3.6±0.7)d、术中出血量(5.4±0.8) mL、月经恢复时间为(26.5±3.2)d;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7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2例);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监视下无痛人工流产术可显著减小对瘢痕子宫的创伤,临床疗效确切,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创伤性小及恢复期短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彭梅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血液滤过治疗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血浆内毒素与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护理探讨

    目的 总结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血浆内毒素与细胞因子的影响作用及其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ICU收治的24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对其行CVVH治疗,采集治疗开始后0、24、48、72 h静脉血测定血浆内毒素与细胞因子水平并对比.结果 血浆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在CVVH治疗开始后24 h明显下降,白细胞介素在治疗开始后48 h明显下降,4000 mL/h组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0下降程度>2000mL/h组,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CWH可有效清除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血浆内毒素及细胞因子,而且置换液剂量越大效果越显著.

    作者:郭铃苹;罗杨;江珊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5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6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腹腔镜肝切除治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残余情况、结石复发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结石残余率及结石复发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安全性高、出血量少、恢复快等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个案管理模式对改善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改善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站2013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肺结核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而对照组患者则按常规方式进行管理.观察两种不同管理方法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的评分差异,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评分为(22.38±3.1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21±2.82)分;且服药依从评价为优32例、良18例、差3例,优良率高达94.34%(50/53),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4%(41/5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案管理模式在改善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中较常规管理方式更优,是一种有效的医院-社区管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叶健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