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康复的影响探究

朱红梅

关键词:护理干预, 四肢骨折术, 肿胀, 康复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7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42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康复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恢复正常的有33例,Ⅰ级肿胀的有4例,Ⅱ级肿胀的有3例,Ⅲ级肿胀的有2例,恢复正常的比例为78.6%,观察组患者中恢复正常的有42例,Ⅰ级肿胀的有2例,Ⅱ级肿胀的有1例,Ⅲ级肿胀的有0例,恢复正常的比例为9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肿胀消失时间为(7.6±2.5)d,观察组的肿胀消失时间为(4.3±2.2)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中,可以缩短患者的肿胀时间,促进患者的恢复,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并探究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进行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具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5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Mdone标准对其骨折进行分型:10例为Ⅱ型,15例为Ⅲ型,16例为Ⅳ型,11例为V型.其中31例(4例Ⅲ型,16例Ⅳ型,11例V型)接受外固定支架治疗,21例(10例Ⅱ型,11例Ⅲ型)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 外固定支架组患者存在疼痛及关节功能受限的现象;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患者也存在酸沉、疼痛的现象.采用Jakim标准进行评分,外固定组得分为81.9分,内固定组得分为92.7分.结论 对于骨折分型为Ⅳ型与V型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可起到较为显著的疗效,其他分型的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

    作者:刘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眶隔脂肪释放及眼台再造在眼袋整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在外路法眼袋整复术中,同时行眶隔脂肪释放填充下睑眶缘凹陷和眼轮匝肌再造眼台综合术式的效果.方法 对25例36~58岁眼袋伴下睑眶缘凹陷、眼台退缩的患者,采用经皮肤入路切口,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内脂肪,若脂肪过多,予以部分切除,将眶隔脂肪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骨膜上,以缩紧眶隔以及填充眶下缘凹陷,达到重塑下睑外形的效果.同时将多余睑缘皮肤去除之后,将睑缘多余轮匝肌适度折叠固定重塑眼台.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眼袋消失,眶下缘凹陷改善,形成自然眼台,无下睑外翻、下睑退缩、血肿等并发症,随访24个月以上,有2例患者对眶缘下凹陷填充效果不满意,经吸取自身腹部脂肪再次填充凹陷处后,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 外路法祛眼袋术中,同时行眶隔脂肪释放并转移填充眶下缘凹陷以及眼轮匝肌眼台成形综合术式,对伴有下睑眶缘凹陷以及眼台退缩的眼袋患者效果良好.

    作者:刘小鹏;吴然;冯志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治疗胆囊内瘘1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胆囊内瘘术前诊断及腹腔镜下治疗胆囊内瘘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胆囊内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B超、CT、MRCP检查结果及术中探查所见,观察在腹腔镜下运用直线切割闭合器(Endo-GIA)、Hemolock处理瘘管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该组患者8例在腹腔镜下完成,2例中转开腹,术后2例出现少量胆漏,行T管旁置入小儿胃管引流后,胆瘘停止,2例术后并发胰腺炎,行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后好转,6例肝内外胆管合并结石,行再次胆道镜下液电碎石取石术.随访无再发腹痛、胆管炎、肠梗阻等不适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运用直线切割闭合器(Endo-GIA)、Hemolock关闭瘘口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在临床上根据情况合理运用.

    作者:肖群;袁通立;杨毅;唐华勇;胡海涛;贺彦宇;陈小雪;言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点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剖宫产手术时腰硬联合麻醉选择不同的穿刺点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并对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将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L3-4间隙进行穿刺,对照组采用L2-3间隙进行穿刺,并对两组患者穿刺成功后产妇的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中出现低血压和消化道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出现低血压1例,恶心反应2例,呼吸困难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出现低血压2例,呕吐反应4例,呼吸困难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观察组:优秀11例,良好17例,较差2例,优良率93.33%;对照组:优秀4例,良好18例,较差3例,优良率76.6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在L3-4间隙进行穿刺比在L3-4间隙穿刺麻醉效果显著.结论 为保证行剖宫产手术的顺利完成以及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腰硬联合麻醉时穿刺点选择在L3-4间隙临床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邹晨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患者血清IL-2、IL-6、HA变化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乙肝(CHB)与肝硬化(LC)患者血清IL-2、IL-6、HA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7例慢性乙肝患者、79例肝硬化患者、58例的同时期体检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CHB组、LC组与对照组.比较分析三组患者的血清IL-2、IL-6、HA浓度变化.结果 CHB组与LC组患者的血清IL-2、IL-6、H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hild-Pugh分级,LC组中C级的患者的血清IL-2、IL-6、HA浓度明显高于A、B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IL-2、IL-6、HA浓度变化,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进行良好的评估,可以为病情进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杨元好;刘文毅;梁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共表达双基因Adv CD40L-IRES2-ICOSL 对小鼠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CD40L-IRES2-ICOSL腺病毒载体对小鼠乳腺癌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分别构建腺病毒载体,建立小鼠乳腺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2周后于瘤体内分别注射转染有空载体及不同的重组载体的乳腺癌细胞,观察组织病理改变、肿瘤体积、重量变化和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 CD40L组、ICOSL组、CD40L-IRES2-ICOSL组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CD40L组、ICOSL组肿瘤生长减缓,体积减小,荷瘤生存期延长,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CD40L-IRES2-ICOSL组尤为显著(P<0.01);CD40L组与ICOSL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共表达双基因Adv CD40L-IRES2-ICOSL治疗小鼠乳腺癌动物模型,能直接杀伤肿瘤,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动物的生存期.

    作者:杨涛;王巍;李晴;李强;李东升;孙宏治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孕晚期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目的 该研究拟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讨论孕晚期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产科就诊的36周以上、Hawaii打鼾量表≥2分的待产孕妇.在医院行8h夜间睡眠呼吸初筛仪监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随机分为SAHS组(n=31)与非SAHS组伪=91),比较两组孕妇各孕期的颈围、体重及胎儿体重等相关指标,分析孕晚期SAH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孕妇颈围每增加1 cm或孕前体重每下降2.5 kg/m2,AHI约上升3次/h.孕妇合并SAHS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颈围(OR=3.373,95%可信区间1.784~6.377)及孕前体重(OR=0.640,95%可信区间0.460~0.891).当颈围为37.25 cm时,诊断SAHS的敏感度为0.742,特异度为0.703.结论 颈围、孕前体重与孕妇SAHS相关,对于颈围>37.25 cm的孕妇,需筛查SAHS的可能性.

    作者:杨琳;何权瀛;郑绮雯;王娘娣;于兰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三维超声成像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三维超声成像在产前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112例,均采用VOLUSON 730妇产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分别行二维、三维容积探头进行超声检查,观察胎儿体表及体内结构,随访产后及引产结果,并比较两种检查结果准确率.结果 112名孕妇共孕有114名胎儿,经随访确诊体表畸形共64处,体内畸形共51处.三维超声检查胎儿体表畸形检出率92.2%高于二维超声检查7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检查胎儿体内畸形检出率90.2%与二维超声8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超声胎儿畸形总检出率91.3%高于二维超声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超声成像对产前胎儿畸形诊出率高,图像清晰,能为胎检、产栓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布地奈德、特布他林与异丙托溴铵联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与异丙托溴铵联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并总结其护理方案.方法 将136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特布他林与异丙托溴铵联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特布他林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主要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高于对照组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 布地奈德、特布他林与异丙托溴铵联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改善小儿哮喘的症状和体征,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娟;刘清;方秀春;刘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血栓前状态以及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血栓前状态以及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60例,另随机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研究患者血栓前状态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各组间进行比较,D-二聚体、Fb水平、PaCO2均为极重度患者>重度患者>中度患者>轻度患者>对照组,PaO2则相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也存在血栓前状态,并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上升,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也随之升高,因此,当病情严重时可适当采取抗凝治疗,使肺栓塞发生率明显减少,积极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梁红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水造影及常规窗位和空气造影低剂量CT扫描及低窗位在诊断胃肠疾病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空气造影剂低剂量CT扫描与低窗位在胃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门诊收治的60例疑似胃肠疾病(胃或结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接受空气造影低剂量CT及低窗位诊断,对照组则接受水造影及常规窗位检查,将内窥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的自信度与准确度.结果 研究组医师对胃部病变肯定诊断率为90.9%,对结肠病变CT图像肯定诊断率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7%、95.5%与8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胃肠病变的临床诊断中,采用空气造影低剂量CT扫描及低窗位方案,符合率高,医师诊断自信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胎儿胸腺的临床应用及超声测评胎儿胸腺发育的研究进展

    胸腺是人体重要免疫器官,胎儿胸腺发育异常与多种疾病有关,超声是产前评估胎儿胸腺发育的重要手段,比较公认的指标是横径、前后径、周长、横截面积和体积,体积的相关性好,测量不规则实质性器官体积目前好的方法是VOCAL法和多平面法.随着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期待有更好的方法涌现,有待于临床更多的大样本,更全面、更深入的开展胎儿胸腺的超声测量和评估.

    作者:夏春华;郑艳芬;曾华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经常规护理,观察组经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给予综合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康复的影响探究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7例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42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肿胀康复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中恢复正常的有33例,Ⅰ级肿胀的有4例,Ⅱ级肿胀的有3例,Ⅲ级肿胀的有2例,恢复正常的比例为78.6%,观察组患者中恢复正常的有42例,Ⅰ级肿胀的有2例,Ⅱ级肿胀的有1例,Ⅲ级肿胀的有0例,恢复正常的比例为9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肿胀消失时间为(7.6±2.5)d,观察组的肿胀消失时间为(4.3±2.2)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中,可以缩短患者的肿胀时间,促进患者的恢复,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红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脏外科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心脏外科术后切口深部感染(DWSI)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1 335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切口深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的方法对患者切口深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此外,感染组患者进行胸骨切口深部感染的对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疗效情况.结果 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感染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能是导致切口深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性别、手术类型等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使用多元逐步logistic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年龄、是否患有糖尿病是造成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深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后,观察组患感染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 该研究发现高龄与糖尿病为导致切口深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患者实施切口深部感染的对症治疗能显著改善其感染症状.

    作者:林隆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剖宫产重度产后出血应用米索前列醇的辅助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重度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剖宫产后出现重度产后出血的产妇3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以缩宫素治疗,观察组给以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量超过500mL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生命体征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出现1例恶心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重度产后出血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生命体征恢复时间,加快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樊雪蕊;武晓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联合经尿道输尿管软镜治疗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我院共收治复杂性肾结石患者230例,其中单镜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130例(对照组),双镜联合处理肾结石100例(试验组),将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与患者实际康复情况进行统计整理进行分析.结果 该研究使用双镜联合处理复杂性结石患者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术中、术后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身体康复情况及住院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联合经尿道输尿管软镜,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小,一次性清石率明显较好,手术后期患者的康复周期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涂涛;陈国强;卢华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观察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53例):临床选择传统药物进行治疗;B1组(观察组53例):临床选择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 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明显高于B2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P<0.05).结论 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选择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疗法极为显著,终显著提高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汪敬锋;林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子宫腺肌病发病情况与其他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子宫腺肌病组发生情况及合并其他疾病情况.结果 全子宫切除患者中,子宫腺肌病发病率42.19%,其中93.52%合并其他疾病.40~50岁的子宫腺肌病组和非子宫腺肌病组合并发生宫颈病变、子宫体病变及卵巢病变均存在差异(P<0.05).在60岁以上,非子宫腺肌病患者全子宫切除人数明显高于子宫腺肌病组.两组合并子宫体恶性肿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宫颈及卵巢恶性肿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腺肌病可能诱发卵巢良性病变,又可能是子宫体病变的保护性因素.因此,临床医护工作者应对子宫腺肌病患者正确指导,消除患者对子宫腺肌病的恐惧心理,同时治疗方案应个体化.

    作者:李新敏;杨黎明;古雅丽;陈慧萍;张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甲状腺射频消融术中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甲状腺射频消融术中对高血压患者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局麻下择期行甲状腺射频消融术的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右美托咪定1.0μg/kg(A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B组)、咪达唑仑0.1 mg/kg组(C组).观察并记录镇静给药前(T0)、给药后5 min(T1)、给药后15 min(T2)、给药后30 min(T3)、术后5min(T4)、术后30 min(T5)的MAP、HR、RR、Ramsey镇静评分、SpO2值及是否需要给予降压药.结果 A及B组患者T1~T4时MAP、HR均明显低于T0时(P<0.05);C组患者T1~T3时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T0时(P<0.05).组间比较,A组、B组在T1~T4时MAP和HR明显低于C组沪<0.05),T2~T4时Ramsay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A组、C组患者在T1~T3时SpO2明显低于B组(P<0.05).C组在使用降压药方面明显多于A、B组(P<0.05).结论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局麻下甲状腺射频消融术能够维持高血压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剂量0.5μg/kg优于1.0μg/kg组.

    作者:姚宇;刘晓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