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治疗胆囊内瘘10例疗效分析

肖群;袁通立;杨毅;唐华勇;胡海涛;贺彦宇;陈小雪;言纲

关键词:腹腔镜, 胆囊炎, 内瘘
摘要:目的 探讨胆囊内瘘术前诊断及腹腔镜下治疗胆囊内瘘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胆囊内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B超、CT、MRCP检查结果及术中探查所见,观察在腹腔镜下运用直线切割闭合器(Endo-GIA)、Hemolock处理瘘管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该组患者8例在腹腔镜下完成,2例中转开腹,术后2例出现少量胆漏,行T管旁置入小儿胃管引流后,胆瘘停止,2例术后并发胰腺炎,行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后好转,6例肝内外胆管合并结石,行再次胆道镜下液电碎石取石术.随访无再发腹痛、胆管炎、肠梗阻等不适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运用直线切割闭合器(Endo-GIA)、Hemolock关闭瘘口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在临床上根据情况合理运用.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地尔联合a-硫辛酸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分析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应用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方法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10例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配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α-硫辛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结果和治疗后的神经体征、症状的评分.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发生率为94.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体征、症状评分均有显著的变化,但观察组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前列地尔联合a-硫辛酸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意义和临床效果,并且该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具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小等特点,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许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KDR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生化指标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KDR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高血压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各60例,行对比分析.采集所有对象外周血,检测KDR基因遗传多态性,同时监测患者生化指标.结果 高血压患者KDR基因多表现为SNP-604,健康患者多表现为SNP-171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P-604基因型患者FBG、TC、LDL-c、UA、NADPH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患者(P<0.05).结论 KDR基因遗传多态性可能影响高血压患者生化指标,对其行临床检测有助于拟定更合理的血压控制方案.

    作者:叶旭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部超声与阴道超声对宫内残留物的诊断价值比较

    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阴道超声对宫内残留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78例宫内残留患者均接受阴道超声、腹部超声检查,记录不同检查方法对宫内残留诊断结果,并将其与病理诊断相对比,数据经专业软件实施统计学检验.结果 78例宫内残留患者经不同超声检查后,阴道超声诊断正确率高达93.59%,腹部超声诊断正确率仅为82.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宫内残留患者给予阴道超声检查可获得更为理想的诊断效果,有利于患者及时确诊病情并得到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措施,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吕彦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布地奈德和孟鲁司特治疗成人轻度持续性哮喘的对比探析

    目的 该研究对布地奈德和孟鲁司特在临床治疗成人轻度持续性哮喘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90例轻度持续性哮喘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吸入布地奈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口服孟鲁司特进行治疗,详细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各临床症状的持续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例数43例,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总有效例数3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1.11%,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中有3例患者分别出现皮疹、烦躁、恶心症状,对照组中有1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此外,观察组患者各临床症状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轻度持续性哮喘成人患者中,布地奈德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各临床症状,减轻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白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联合经尿道输尿管软镜治疗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我院共收治复杂性肾结石患者230例,其中单镜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130例(对照组),双镜联合处理肾结石100例(试验组),将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与患者实际康复情况进行统计整理进行分析.结果 该研究使用双镜联合处理复杂性结石患者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术中、术后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身体康复情况及住院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联合经尿道输尿管软镜,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小,一次性清石率明显较好,手术后期患者的康复周期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涂涛;陈国强;卢华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直接缝合法在胃肠外科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在胃肠外科手术中直接缝合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190例,其中2010年8月-2012年8月的患者95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9月-2014年8月的患者9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胃肠吻合治疗,观察组采用直接缝合式进行胃肠道的吻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梗阻等指标情况.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胃肠外科手术中采用直接缝合发进行胃肠吻合治疗能够降低吻合口瘘、出血等并发症,同时操作便捷、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关系研究

    目的 进一步探究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928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病患的临床治疗和随访资料,确定患者上消化道健康状态以及Hp(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观察Hp阳性和阴性患者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后上消化道的出血情况.随访1年后选出180例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并根除H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法莫替丁)和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各90例,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情况.结果:928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病患中,785例为Hp阳性,其中18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占23.05%;143例为Hp阴性,其中12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占8.39%.对比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情况(P<0.05).治疗组3例病患再出血,占总数的3.33%,对照组中10例病患再出血,占总数的11.11%.治疗组较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更低俨<0.05).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有着直接的关系,Hp阳性并长期使用阿司匹林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较高,可根据患者病情替换使用法莫替丁可降低出血风险.

    作者:黄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探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

    目的 探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相关控制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于我院行免疫检验的14 200份样本.在样本采集到保存期间可能会影响检测结果,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相关控制措施.结果 经线性回归处理得出回归方程,结果显示试剂平衡时间、标本质量、流液更换情况、实验员操作水平及实验室湿度与温度均会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产生影响(P<0.05).结论 临床免疫质量可受较多因素影响,应针对内源性及外源性干扰因素采取质量控制措施,以提升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质量.

    作者:王燕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CT腰骶神经根重建技术的应用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中CT腰骶神经根重建技术的应用,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2014年3月收治的疑似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2例,所有患者都采取CT扫描并进行腰骶神经根重建.结果 CT表现与临床症状相符度达到97.6%,1例患者为发现椎间盘突出症.15包括例患者为中央型,18例患者为旁中央型,7例患者脱出型,2例患者为椎间孔型.CT表现为神经根不同程度受压、突出的问盘可有脱出.26例患者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其余患者采取锥弓根螺钉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手术结果与CT诊断相一致.结论 CT腰骶神经根重建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明确脊髓、神经根受压部位,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黄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纳美芬对高选择性癫痫病灶切除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高选择性癫痫病灶切除术后应用盐酸纳美芬后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癫痫手术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25)和盐酸纳美芬组(N组,n=25)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而纳美芬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从术后第1天开始静脉滴注盐酸纳美芬8μg/(kg·d),持续6d.C组与N组患者均于术前(d0),术后第2天(d2)、第4天(d4)、第6(d6)时抽取空腹血,测定皮质醇及血糖值.选取手术前一天与手术后的第7天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测试(MMSE),进行评分并计算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性别比、年龄、BMI、ASA的分级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d2、d4、d6各时间点,N组患者的血浆皮质醇、血糖浓度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同C组比较N组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选择性癫痫病灶切除术后应用盐酸纳美芬可通过降低术后应激反应降低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唐吉伟;李勇;张柏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2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前的TLC肺通气指标为(1.47±0.11)L,而治疗后1d及治疗后4d分别上升至(3.22±0.21)L、(4.10±0.25)L.常规组中治疗前的TLC肺通气指标为(1.46±0.13)L,而治疗后1d及治疗后4d分别上升至(1.85±0.17)L、(2.41±0.23)L,治疗前两组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从PO2肺换气指标来看,联合组治疗前的PO2(59.86±6.36)L,治疗后1d及治疗后4d分别上升至(72.32±7.25)L、(79.68±7.36)L.两组的PO2肺换气指标治疗前差异不明显,治疗1d和4d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4d、1d肺部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改善稳定期慢阻肺呼吸衰竭症状,强化肺部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颜沃志;李惠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冠心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方法 该研究选取冠心病患者100例,均为我院心血管科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随机分为常规护理方案(对照组,n=50)和优质护理干预(观察组,n=50),对两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选取的冠心病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展开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护理水平,对保障患者预后,加快病情康复意义重大,具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徐雪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部分乳腺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的系统评价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估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与全乳放疗在肿瘤复发、患者生存及放疗损伤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制订纳入和排除标准;制订检索词检索中、外文数据库,手工检索及互联网查找;筛选关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与全乳放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收集;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x2检验研究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Meta-分析),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合并效应量的统计指标,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 7项试验研究,共包括8 133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本研究,其中部分乳腺放疗组4 053例,全乳放疗组4 080例.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与全乳放疗比较,5年同侧乳腺局部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5年对侧乳腺癌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年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年远处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年乳腺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4度皮肤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较全乳放疗较高的5年同侧乳腺局部复发率,5年对侧乳腺癌发生率、5年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5年远处转移发生率、5年乳腺癌死亡率、5年生存率及3~4度皮肤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闫茂慧;王跃珍;王准;申良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药物涂层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对药物涂层支架与金属裸支架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均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植入药物涂层支架,乙组植入金属裸支架.观察并记录两组的心血管或脑血管事件.结果 甲组住院期间发生1例支架内血栓,随访期间发生1例支架内血栓和1例心绞痛,乙组住院期间无MAACE发生,随访期间1例支架内血栓和5例心绞痛.至随访结束,甲组共发生2例支架内血栓、1例心绞痛,乙组共发生1例支架内血栓,5例心绞痛,两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比价,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应用药物涂层支架能降低心绞痛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车艳娟;徐艳;马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血栓前状态以及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血栓前状态以及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60例,另随机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研究患者血栓前状态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各组间进行比较,D-二聚体、Fb水平、PaCO2均为极重度患者>重度患者>中度患者>轻度患者>对照组,PaO2则相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也存在血栓前状态,并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上升,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也随之升高,因此,当病情严重时可适当采取抗凝治疗,使肺栓塞发生率明显减少,积极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梁红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多种呼吸道病原微生物快速筛查技术的建立

    目的 建立一套快速检测儿童重症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方法的同时研究本区域儿童重症呼吸道感染与病原体种类的相关性,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重PCR与LuminexxMAP平台相结合方法,并使用荧光微球作为杂交检测载体,以建立一套迅速、多重的核酸检测技术平台.结果 将27种病原体分为DNA及RNA两组以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检测微球特异性较好,通过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所有检出的呼吸道病原微生物中有38.00%为细菌,其中16.67%为结合分歧杆菌;所有检出的呼吸道病原微生物中有44.00%为病毒,其中18.00%为支原体,18.67%为衣原体.结论 利用多重PCR与LuminexxMAP平台相结合方法建立的一套快速筛查儿童重症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可以指导临床快速确诊并有针对性的合理用药.

    作者:刘妙娥;冯慧艳;王立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孕晚期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影响因素

    目的 该研究拟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讨论孕晚期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产科就诊的36周以上、Hawaii打鼾量表≥2分的待产孕妇.在医院行8h夜间睡眠呼吸初筛仪监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患者随机分为SAHS组(n=31)与非SAHS组伪=91),比较两组孕妇各孕期的颈围、体重及胎儿体重等相关指标,分析孕晚期SAH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孕妇颈围每增加1 cm或孕前体重每下降2.5 kg/m2,AHI约上升3次/h.孕妇合并SAHS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颈围(OR=3.373,95%可信区间1.784~6.377)及孕前体重(OR=0.640,95%可信区间0.460~0.891).当颈围为37.25 cm时,诊断SAHS的敏感度为0.742,特异度为0.703.结论 颈围、孕前体重与孕妇SAHS相关,对于颈围>37.25 cm的孕妇,需筛查SAHS的可能性.

    作者:杨琳;何权瀛;郑绮雯;王娘娣;于兰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在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心理护理中加入循证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200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采取传统的心理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传统心理护理的同时,加入循证护理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护理,观察组在各方面(护理满意度、康复率以及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都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习惯性流产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在传统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加入循证护理方式,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很大的帮助,能够提高治愈率,从而提高患者家庭的幸福指数.

    作者:冯形玉;林叶玲;陈翠英;何锦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基因分型同耐药位点突变在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分析探讨基因分型同耐药位点突变在乙型肝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0例,采取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方法检测患者耐药位点和基因分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ALT指标、核苷酸类似物用药时间以及HBeAg指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50例患者标本均成功扩增阳性条带,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如下:B型261例,C型80例,D型9例;应用核苷酸类似物的310例患者中265例均为完全野生型,其余45例耐药突变点主要以204,204/180位点为主,未用核苷酸类似物的40例患者未见耐药点突变现象.耐药突变和患者年龄、性别、HBV DNA载量、ALT指标、HBeAg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有关,且时间越长,突变概率越大(P<0.05).结论 HBV基因分型主要以B型为主,PCP-反向点杂交方法可有效的对突变位点和基因分型进行检测,突变位点与核苷酸类似物有关,对临床上患者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惠贞;李秀玉;黄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脐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脐动脉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住的320例晚期妊娠孕妇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儿脐动脉血流S/D测定值以及胎心监护结果,对新生儿Apgar评分、羊水粪染、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相应孕周的第十百分位数)、分娩方式等结果分析.结果 脐血流S/D>3组中的NST无反应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羊水粪染程度、低体重儿出生率以及剖宫产率明显增高.结论 胎儿脐动脉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能及时准确地评估胎儿宫内安危和预测胎儿的预后情况,有利于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将新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控制低水平.

    作者:葛洪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