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血栓前状态以及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梁红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血栓前状态, 肺功能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血栓前状态以及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60例,另随机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研究患者血栓前状态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各组间进行比较,D-二聚体、Fb水平、PaCO2均为极重度患者>重度患者>中度患者>轻度患者>对照组,PaO2则相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也存在血栓前状态,并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上升,D-二聚体以及纤维蛋白原也随之升高,因此,当病情严重时可适当采取抗凝治疗,使肺栓塞发生率明显减少,积极改善患者病情.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KDR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生化指标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KDR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高血压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各60例,行对比分析.采集所有对象外周血,检测KDR基因遗传多态性,同时监测患者生化指标.结果 高血压患者KDR基因多表现为SNP-604,健康患者多表现为SNP-171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P-604基因型患者FBG、TC、LDL-c、UA、NADPH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患者(P<0.05).结论 KDR基因遗传多态性可能影响高血压患者生化指标,对其行临床检测有助于拟定更合理的血压控制方案.

    作者:叶旭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社区慢性咳嗽病因分布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社区慢性咳嗽的临床病因分布特点.方法 选取在我社区接诊的98例慢性咳嗽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中慢性咳嗽诊断流程为指导,对98例咳嗽时间≥8周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咳嗽症状积分、视觉模拟评分及Leicester咳嗽问卷调查.结果 该组试验患者的临床原因较多,其中肺炎支原体感染39例,占39.80%;其次为鼻炎/鼻窦炎22例,占22.45%;支气管炎12例,占12.24%;咳嗽变异型哮喘10例,占10.20%;慢性咽炎7例,占7.14%;胃食管反流5例,占5.10%;肺间质纤维化3例,占3.06%.数据显示单一病因46例,占46.94%%;二重病因33例,占33.67%;三重病因12例,占12.24%,四重病因5例,占5.10%,四重以上病因2例,占2.04%.结论 在社区慢性咳嗽的发病因素中,支原体感染占比大,可作为防范重点和诊疗指导,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吕志国;胡燕;庄丽;杨小;陆宏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缩宫素在第三产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不同给药途径及不同时间注射缩宫素对第三产程的影响.方法 将400例产妇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胎儿娩出后立刻脐静脉注射缩宫素;B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刻臀部肌肉注射缩宫素;C组在胎儿娩出10 min后经脐静脉注射缩宫素.D组在胎儿娩出10 min后臀部肌肉注射缩宫素.结果 A组第三产程平均时间为9.6 rnin,B组为15.8 min,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中产后2h时出血量为101.72 mL,D组为189.64 mL,两者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脐静脉尽早注射缩宫素不仅能缩短第三产程,而且能减少产后出血,是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赵晓娟;曹伟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抚摸护理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抚摸护理对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的影响.方法 选取104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患儿实施保暖、药物应用及蓝光照射等常规护理,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抚摸护理,观察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经过两组患儿的对应护理,对照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也短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天对黄疸新生儿实施抚摸护理,可促进新生儿黄疸的消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薛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呼吸功能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2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治疗,联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前的TLC肺通气指标为(1.47±0.11)L,而治疗后1d及治疗后4d分别上升至(3.22±0.21)L、(4.10±0.25)L.常规组中治疗前的TLC肺通气指标为(1.46±0.13)L,而治疗后1d及治疗后4d分别上升至(1.85±0.17)L、(2.41±0.23)L,治疗前两组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肺部通气功能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从PO2肺换气指标来看,联合组治疗前的PO2(59.86±6.36)L,治疗后1d及治疗后4d分别上升至(72.32±7.25)L、(79.68±7.36)L.两组的PO2肺换气指标治疗前差异不明显,治疗1d和4d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4d、1d肺部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呼吸功能锻炼能够有效改善稳定期慢阻肺呼吸衰竭症状,强化肺部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颜沃志;李惠鸿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共表达双基因Adv CD40L-IRES2-ICOSL 对小鼠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CD40L-IRES2-ICOSL腺病毒载体对小鼠乳腺癌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分别构建腺病毒载体,建立小鼠乳腺癌动物模型,随机分为4组,2周后于瘤体内分别注射转染有空载体及不同的重组载体的乳腺癌细胞,观察组织病理改变、肿瘤体积、重量变化和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结果 CD40L组、ICOSL组、CD40L-IRES2-ICOSL组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CD40L组、ICOSL组肿瘤生长减缓,体积减小,荷瘤生存期延长,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CD40L-IRES2-ICOSL组尤为显著(P<0.01);CD40L组与ICOSL组相比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共表达双基因Adv CD40L-IRES2-ICOSL治疗小鼠乳腺癌动物模型,能直接杀伤肿瘤,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动物的生存期.

    作者:杨涛;王巍;李晴;李强;李东升;孙宏治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部分乳腺放疗在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的系统评价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估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与全乳放疗在肿瘤复发、患者生存及放疗损伤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制订纳入和排除标准;制订检索词检索中、外文数据库,手工检索及互联网查找;筛选关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与全乳放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收集;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x2检验研究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Meta-分析),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合并效应量的统计指标,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 7项试验研究,共包括8 133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本研究,其中部分乳腺放疗组4 053例,全乳放疗组4 080例.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与全乳放疗比较,5年同侧乳腺局部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5年对侧乳腺癌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年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年远处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年乳腺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4度皮肤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较全乳放疗较高的5年同侧乳腺局部复发率,5年对侧乳腺癌发生率、5年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5年远处转移发生率、5年乳腺癌死亡率、5年生存率及3~4度皮肤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闫茂慧;王跃珍;王准;申良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治疗胆囊内瘘1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胆囊内瘘术前诊断及腹腔镜下治疗胆囊内瘘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胆囊内瘘患者的临床表现及B超、CT、MRCP检查结果及术中探查所见,观察在腹腔镜下运用直线切割闭合器(Endo-GIA)、Hemolock处理瘘管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该组患者8例在腹腔镜下完成,2例中转开腹,术后2例出现少量胆漏,行T管旁置入小儿胃管引流后,胆瘘停止,2例术后并发胰腺炎,行禁食、胃肠减压、生长抑素抑制胰酶分泌后好转,6例肝内外胆管合并结石,行再次胆道镜下液电碎石取石术.随访无再发腹痛、胆管炎、肠梗阻等不适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运用直线切割闭合器(Endo-GIA)、Hemolock关闭瘘口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在临床上根据情况合理运用.

    作者:肖群;袁通立;杨毅;唐华勇;胡海涛;贺彦宇;陈小雪;言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铁储备情况与血红蛋白的关系研究

    目的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铁储备情况与血红蛋白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根据外周血清铁蛋白(SF)浓度的不同将84例妊娠期患糖尿病患者分为低SF组和高SF组,分别测定两组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SI)四项指标.结果 低SF组和高SF组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血红蛋白、总铁结合力四项指标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铁储备水平与血红蛋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936,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内铁储备和血红蛋白水平较高,且铁储备情况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性,孕前监测铁储备情况与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对妊娠期糖尿病疾病的预防.

    作者:谭若春;陈锦玉;黎清婵;陈春玲;何丽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创肋骨内固定法治疗多处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对多处肋骨骨折的患者采用微创肋骨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分析其治疗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4-2015年3月我院多处肋骨骨折的患者23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5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微创肋骨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用非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时间更短、疼痛指数更低,但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进行相关对比,观察组的患者使用呼吸机支持辅助呼吸、并发肺部感染、肺不张、精神障碍及肋间神经压迫症状的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采用微创肋骨内固定法对多处肋骨骨折的患者临床疗效优越,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蔡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脐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脐动脉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窘迫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收住的320例晚期妊娠孕妇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胎儿脐动脉血流S/D测定值以及胎心监护结果,对新生儿Apgar评分、羊水粪染、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相应孕周的第十百分位数)、分娩方式等结果分析.结果 脐血流S/D>3组中的NST无反应型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羊水粪染程度、低体重儿出生率以及剖宫产率明显增高.结论 胎儿脐动脉血流测定联合胎心监护能及时准确地评估胎儿宫内安危和预测胎儿的预后情况,有利于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将新生儿预后不良发生率控制低水平.

    作者:葛洪彪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肝胆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分析

    目的 分析肝胆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自2008年1月-2012年12的132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频率、时间等指标.结果 所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5类,种类达14种,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头孢哌酮钠一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替硝唑、甲硝唑、环丙沙星.使用 时间1~10 d,95例术后使用时间为1~3 d,占71.96%,35例患者使用时间>3 d,占26.51%.结论 肝胆外科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规范性亟待进一步改进.

    作者:冯春善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研究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4年12月的15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研究,对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询问的方法进行依从性的统计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完全依从的患者119例,为79.3%,不完全依从或不依从的患者31例,为20.7%;>30岁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要明显优于<30岁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关系好的患者对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家庭关系差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病人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与家庭人际关系、年龄、治疗时间等有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与患者的治疗时间、年龄、家庭关系有密切关系,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可以减少精神分裂症病的发生.

    作者:林春元;李玉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P53 condon 72多态性与结肠癌关系

    目的 探讨河南南阳地区结肠癌患者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P53 condon 72多态性对结肠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PCR RFLP技术检测53例结肠癌和60例正常对照石蜡包埋组织中P53 condon 72多态性分布和HPV感染型别.结果 P53基因中Arg/Ag型与Pro/Pro、Arg/Pro型相比较,在病例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Arg/Arg型是0.65,病例组是0.77,OD值为2.08;HPV16、18阳性率在结肠癌中检出率分别是41.5%、24.5%.结论 P53Arg/Arg基因型可能是结肠癌发生的遗传易感因,p53基因多态性和南阳地区高危HPV16、18相关结肠癌的发生没有相关性.

    作者:刘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剖宫产重度产后出血应用米索前列醇的辅助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重度产后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剖宫产后出现重度产后出血的产妇3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给以缩宫素治疗,观察组给以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产后出血量超过500mL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24 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生命体征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出现1例恶心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在剖宫产重度产后出血患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生命体征恢复时间,加快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樊雪蕊;武晓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直接缝合法在胃肠外科手术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在胃肠外科手术中直接缝合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患者190例,其中2010年8月-2012年8月的患者95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9月-2014年8月的患者9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胃肠吻合治疗,观察组采用直接缝合式进行胃肠道的吻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梗阻等指标情况.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胃肠外科手术中采用直接缝合发进行胃肠吻合治疗能够降低吻合口瘘、出血等并发症,同时操作便捷、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疗效及复发预防效果探究

    目的 分析探讨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对慢性鼻窦炎(chomic sinusitis,CS)合并鼻息肉患者疗效及复发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合并鼻息肉的CS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给予局部应用GC治疗,对照组48例则仅给予鼻息肉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疗效,上皮化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组有效率(97.9%)高于对照组(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的上皮化时间为(42.73±12.11)d,复发数为3例;而对照组为(50.26±11.48)d,复发数为10例,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89.6%,对照组为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局部应用GC治疗鼻息肉合并CS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上皮化时间以及减少复发数,是临床上治疗CS的较佳选择.

    作者:杨军柳;吴文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综合治疗对妊娠结局的临床影响

    目的 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综合治疗对妊娠结局的临床影响的探究和分析.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且有妊娠要求的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试验组采取综合治疗,对照组则仅采取对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排卵的检测及对受孕的指导等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均有妊娠不良的情况发生,试验组的不良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双胎的发生率,早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效果比较好,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殷晓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清咳止嗽散治疗儿童慢性夜间咳嗽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清咳止嗽散治疗儿童慢性夜间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儿童慢性夜间咳嗽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清咳止嗽散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8.6%,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清咳止嗽散治疗儿童慢性夜间咳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殷二航;李静;何世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20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观察分析

    嗜铬细胞瘤原是一种罕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疾病,属于内分泌疾病之一,随着检查手段及认识水平的提高,其发生率逐渐上升,经管医师对该病有足够的认识,其实在基层医院比较常见,只是因基层医院临床及影像科医师对该病缺乏认识及医院缺乏该病化验检查条件不能确诊,致使该病常易被误诊或漏诊,以致大部分患者均予以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待发展至多个症候群或高血压并发症出现后才考虑到该病,丧失手术治疗的佳时机.该研究以本人体会与基层同行们共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如自己本院不能确诊,尽早建议患者到上级有条件的医院确诊手术治疗,大限度避免并发症发生,为上级医院的手术治疗创造有利时机.

    作者:张桂秀;詹慧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