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华;郑艳芬;曾华北
目的 探究在直肠癌改良横切口根治术后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直肠癌改良横切口根治术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排气、排便等内容.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排气、排便、首次进食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直肠癌改良横切口根治术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缩短患者排气、排便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具有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作者:黄海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经常规护理,观察组经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给予综合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怡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持续开展,年轻护士迅速扩增,临床带教力量相对不足,以往渐进式的培训已经不能适应现在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由于护理人结构的不合理,年轻护士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给临床工作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各科室通过重点护理敏感指标的培训和考核,使年轻护士尽快掌握本科室关于病人安全的护理敏感指标,保障患者安全,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立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龙岗地区孕妇TORCH感染情况,为制定本地优生优育和母婴保健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1 073例孕妇血清进行TORCH-IgM检测.结果 在1073例孕妇中TORCH感染者46例,总阳性率为4.29%,其中HSV-Ⅱ-IgM、RV-IgM、TOX-IgM、CMV-IgM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8%、1.68%、0.65%、0.28%.结论 深圳龙岗地区孕妇TORCH-IgM总感染率较低,该地区以HSV-Ⅱ和RV感染为主.育龄妇女应重视对TORCH感染筛查,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提高优生优育质量.
作者:符青松;蒋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对比分析采用金免疫层析试验、双抗原夹心ELISA法及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IV抗体结果的可靠性.方法 抽取2013年卫生部全国血站系统免疫检验提供的室间质量评价血清以及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定值质控血清2 NCU/mL和4 NCU/mL、无偿献血人员血清样本,分别采用3种检验手段进行诊断,对比分析HIV测抗结果.结果 利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检验定值质控血清2 NCU/mL和4 NCU/mL、室间质量评价血清、无偿献血人员的血清阳性率依次为100.0%、100.0%、100.0%、0.0%;金免疫层析试验测抗结果分别为100.0%、88.9%、96.2%、0.7%,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抗结果分别为77.8%、100.0%、84.6%、1.5%.故利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进行测抗,结果可靠性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3种免疫手段进行HIV测抗过程中,双抗原夹心ELISA法的测抗结果可靠性较其他两种检测方法更高,值得在临床诊断HIV病毒测抗结果活动中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蔡勇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心脏外科术后切口深部感染(DWSI)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1 335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切口深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的方法对患者切口深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此外,感染组患者进行胸骨切口深部感染的对症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疗效情况.结果 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感染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能是导致切口深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性别、手术类型等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使用多元逐步logistic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年龄、是否患有糖尿病是造成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切口深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后,观察组患感染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 该研究发现高龄与糖尿病为导致切口深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患者实施切口深部感染的对症治疗能显著改善其感染症状.
作者:林隆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嗜铬细胞瘤原是一种罕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疾病,属于内分泌疾病之一,随着检查手段及认识水平的提高,其发生率逐渐上升,经管医师对该病有足够的认识,其实在基层医院比较常见,只是因基层医院临床及影像科医师对该病缺乏认识及医院缺乏该病化验检查条件不能确诊,致使该病常易被误诊或漏诊,以致大部分患者均予以原发性高血压治疗,待发展至多个症候群或高血压并发症出现后才考虑到该病,丧失手术治疗的佳时机.该研究以本人体会与基层同行们共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如自己本院不能确诊,尽早建议患者到上级有条件的医院确诊手术治疗,大限度避免并发症发生,为上级医院的手术治疗创造有利时机.
作者:张桂秀;詹慧柏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胃内pH变化与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效果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6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42例,分别采取质子泵抑制剂(观察A组)、H2受体抑制剂(观察B组)、止血药物(对照组)进行治疗;留置胃内pH监测仪,连续监测患者24h胃内pH,对比三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的24 h胃内pH,两两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患者在不同的胃内pH,止血时间、有效率及复发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效果与胃内pH呈相关性,维持胃内pH处于较高水平,可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有效率及降低复发率,综合提高患者的疗效.
作者:李睿;卢慧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铁储备情况与血红蛋白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 根据外周血清铁蛋白(SF)浓度的不同将84例妊娠期患糖尿病患者分为低SF组和高SF组,分别测定两组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SI)四项指标.结果 低SF组和高SF组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血红蛋白、总铁结合力四项指标水平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铁储备水平与血红蛋白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936,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内铁储备和血红蛋白水平较高,且铁储备情况与血红蛋白呈正相关性,孕前监测铁储备情况与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对妊娠期糖尿病疾病的预防.
作者:谭若春;陈锦玉;黎清婵;陈春玲;何丽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胸腺是人体重要免疫器官,胎儿胸腺发育异常与多种疾病有关,超声是产前评估胎儿胸腺发育的重要手段,比较公认的指标是横径、前后径、周长、横截面积和体积,体积的相关性好,测量不规则实质性器官体积目前好的方法是VOCAL法和多平面法.随着超声技术的飞速发展,期待有更好的方法涌现,有待于临床更多的大样本,更全面、更深入的开展胎儿胸腺的超声测量和评估.
作者:夏春华;郑艳芬;曾华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孕妇进行瑜伽训练联合体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孕期管理和分娩的产妇30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孕期进行常规管理,观察组产妇则在孕期应用孕妇瑜伽训练配合体重管理,孕妇每周三下午到我院孕妇学校集体学习孕妇瑜伽,由孕妇学校护士负责,每人发张孕妇瑜伽VCD,之后电话持续指导在家每天练习,视孕妇情况每月至少回孕妇学校练习一次,同时对孕妇进行体重管理和饮食指导,对比两组孕妇的分娩结局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孕妇在妊娠期体重增长量有显著不同,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平均体重轻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平均体重更趋近于正常体重,其出生时新生儿不良病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以及妊高症、妊娠糖尿病等不良妊娠合并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孕妇妊娠期间进行瑜伽训练配合体重管理能够显著优化新生儿质量,同时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产科推广应用.
作者:劳小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AU5800和AU400自动生化分析仪在肝功能患者中的临床检测效果.方法 对我院进行肝功能检测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采用AU5800和AU40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并以不同检测结果分为两组,对照组为AU40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试验组为AU580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比较两种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效果.结果 试验组ALT指标为(71.00±77.80) U/L、AST指标、GGT指标、STB指标、DB指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AU5800和AU400自动生化分析仪在肝功能患者检测中差异不显著,患者检测时应该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作者:陆小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沐舒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该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将其按照临床疗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增加沐舒坦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取常规综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昼夜排痰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昼夜排痰量是(37.46±7.69) mL;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89%,昼夜排痰量是(64.16±10.05) 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沐舒坦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排排痰量,有效缓解患者慢阻肺临床症状.
作者:齐嵘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提高社区儿童保健人员卫生服务质量,促进儿童早期全面健康发展,协助父母建立儿童保健服务意识,改善母亲养育行为.方法 选取干预地区200例母亲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对照地区200例母亲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社区健康干预,比较两组对于育儿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于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儿童童养育各项知识掌握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于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率为97.5%,对照组对于儿童保健服务的满意率为84.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社区健康干预在一定程度上督促父母建立儿童保健服务意识,改善母亲养育行为,提高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提供能力.
作者:丘碧月;邓健忠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联合经尿道输尿管软镜治疗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我院共收治复杂性肾结石患者230例,其中单镜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130例(对照组),双镜联合处理肾结石100例(试验组),将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与患者实际康复情况进行统计整理进行分析.结果 该研究使用双镜联合处理复杂性结石患者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术中、术后出血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身体康复情况及住院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联合经尿道输尿管软镜,对患者的身体损伤较小,一次性清石率明显较好,手术后期患者的康复周期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涂涛;陈国强;卢华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乳酸酸中毒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7例重症乳酸酸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化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例,对照组8例.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测,包括血气分析、血乳酸、血生化等检查项目,评估系统采用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进行评分.对比患者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效率较高.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乳酸酸中毒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马岩伟;王立中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观察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53例):临床选择传统药物进行治疗;B1组(观察组53例):临床选择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 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明显高于B2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P<0.05).结论 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选择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疗法极为显著,终显著提高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汪敬锋;林勤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家庭病床管理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治疗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家庭病床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门诊常规治疗和管理,而观察组患者以家庭病床的方式进行治疗和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测评表的评分,包括躯体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和社会关系的评分以及每年急性加重发作的次数和再住院次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测评表评分,躯体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和社会关系的积分以及每年急性加重发作的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病床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减少每年急性加重发作的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水云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全部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师的指导,对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舒适护理.结果 护理组全部患者中35例患者非常满意,9例患者满意,2例患者不满意,总满意度高达95.65%;对照组46例患者,16例患者非常满意,25例患者满意,5例患者不满意,总满意度为89.13%.护理组总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结论 舒适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慢性心衰的临床护理,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荆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估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与全乳放疗在肿瘤复发、患者生存及放疗损伤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制订纳入和排除标准;制订检索词检索中、外文数据库,手工检索及互联网查找;筛选关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与全乳放疗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收集;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采用x2检验研究各纳入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Meta-分析),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合并效应量的统计指标,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结果 7项试验研究,共包括8 133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纳入本研究,其中部分乳腺放疗组4 053例,全乳放疗组4 080例.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与全乳放疗比较,5年同侧乳腺局部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5年对侧乳腺癌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年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年远处转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年乳腺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4度皮肤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结论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部分乳腺放疗较全乳放疗较高的5年同侧乳腺局部复发率,5年对侧乳腺癌发生率、5年区域淋巴结转移发生率、5年远处转移发生率、5年乳腺癌死亡率、5年生存率及3~4度皮肤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闫茂慧;王跃珍;王准;申良方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