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华;黄丽萍;韦宏
[目的]分析洱海沉积物硫循环相关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空闻分布特点. [方法]倾注平板计数法分析洱海沉积物硫酸盐还原菌和硫氧化细菌数量;PCR分析硫酸盐还原菌类群.[结果]洱海沉积物硫酸盐还原菌和硫氧化细菌数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相一致;沉积物中检出3个硫酸盐还原菌类群,脱硫叶菌属广泛分布于各层,脱硫肠菌属分布于深层而脱硫球菌-脱硫线菌-脱硫八叠菌属则分布于较浅层. [结论]洱海沉积物硫循环相关微生物群落组成复杂.
作者:王明义;梁小兵;郑娅萍;魏中青;赵由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对疾病监测可长期地、连续地、系统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形成有用的信息,并将信息及时送达需要了解这些信息的人群和机构,为决策、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疾病有关政策,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1],这是以疾病和特定病例诊断为基础的监测方法.
作者:庹晓莉;刘杨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净化产品净化效果评价方法,并对不同净化产品和净化方式去除甲醛效果进行对比,探索科学有效的甲醛去除方法.[方法]30m3密闭性良好的试验室,模拟大型环境测试舱测试条件,采用不同方式发生甲醛,分别测定不同空气净化器、不同甲醛去除剂,不同净化方式甲醛去除效果.[结果]使用净化器后甲醛总衰减常数均高于甲醛自然衰减常数,净化器A、B、C总衰减常数分别为0.19436、0.15806、O.O6103;12h甲醛去除率分别为:91.74%、89.09%、55.27%.A、B、C 3种净化剂在30m3试验室中对甲醛净化处理后24h去除率分别为:89.79%、88.75%、78.87%.不同净化产品和净化方式由于其作用原理和作用方式不同,对甲醛的去除效率和去除特征有所不同.[结论]去除甲醛应根据室内空气检测结果,采取综合、长期的科学治理方法,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作者:吴泳;张辉;刘明兴;刘波;成朝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视力不良、龋齿、沙眼、营养不良和肥胖中小学生常见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了解汀潭县中小学生常见病的患病特征和变化趋势,我对1995~2004年汀潭县部分小学生的常见病患病情况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肖俭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市中等专业学校和重点小学学生常见病发病和生长发育善,为学校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5年中等专业学校新生及重点小学在校生进行健康检查并统计分析.[结果]学生应检7613人,实检7535人,体检率为98.98%,常见病发病5834人次,占77.43%,其中:视力低下、龋齿,营养不良,肥胖,超重,沙眼,贫血,肝功异常,心脏杂音及心律不齐,发病率集依次为:22.93%,18.39%,13.28%,7.42%,6.30%,3.13%,2.51%,1.88%,0.58%.[结论]社会、学校、家长重视贫困地区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加强学校卫生监督监测,提倡合理均衡的膳食营养,开展学生健康卫生教育,确保学生身体素质和生长发育的健康发展.
作者:文加峰;相改芹;何有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广东省大学生健康情况,结合中医理论分析大学生普遍出现的亚健康症状,提出对策.[方法]采用2000年全国亚健康状态的调查问卷对广东省十所高校6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合中医理论进行分析.[结果]医学类与非医学类大学生对自己健康关心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出现的亚健康症状表现排在前四位的都相同;自我评价为亚健康的比例高达57.0%,健康占22.3%,说不清占16.7%,疾病占4.0%.[结论]我省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亚健康的症状,高校应加强对学生健康的关注,提出干预措施,营造我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作者:谢学明;钟远声;陈哲妮;张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结合腺管一口分型对大肠息肉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放大内镜检查中发现息肉性病变后,对病灶及直肠喷洒靛胭脂,采用放大内镜观察病灶黏膜腺开口形态,按Kudo分型作病灶性质判断,并与切除或活检组织作病理学比较.[结果]检出大肠息肉性病变共309个,非肿瘤性患肉188个,占60.8%,其中增生性息肉132个(42.7%),炎症性患肉51个(16.5%),幼年性息肉5个(1.6%);腺瘤性息肉108个,占35.0%;进展期大肠癌13例(4.2%).非肿瘤性患肉腺管开口均为I、Ⅱ型腺管开口;腺瘤型息肉腺管开口为ⅢL、Ⅳ型分别占23%、10.4%,而Ⅳ型腺管开口中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3例,表现为VN型腺管开口;13例进展期癌均表现为黏膜腺管开口破坏无结构,为VN型.[结论]大肠腺管开口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大肠癌具有重要意义,V型腺管开口高度提示癌的可能.对指导及时的内镜治疗或手术切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永健;吉明柱;吕红;朱建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掌握北京市海淀区营养餐企业生产卫生状况,提供给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监督依据.[方法]在2004~2005年对北京市海淀区主要的21户学生营养餐、社会送餐生产企业的卫生情况进行监测,依据GB14934-94等国标方法检测.[结果]学生营养餐企业卫生情况明显好于社会送餐企业,且情况相对稳定.社会送餐企业在餐具、全餐卫生情况上两年间有明显波动(χ2=10.3,χ2=7.74,P<0.01).南半区的学生营养餐企业总体卫生情况好于北半区营养餐企业(χ2=4.40,P<0.05).[结论]加强对社会送餐企业的卫生监督、监测力度;提倡建立在学校内、新建厂房、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的学生营养餐企业.
作者:晁晓东;丁越江;韩晔;谢利军;屈飞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比较某纺织厂噪声接触人员与健康人群动脉顺应性的差异,观察其噪声接触人员动脉顺应性的变化,为进一步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噪声作业点用HS6288系列噪声分析仪监测作业场所噪声强度,并进行频谱分析,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CNE);使用动脉脉搏波形分析仪测量550名某纺织厂女性噪声接触人员(观察组)的动脉功能(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另取96名同单位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女性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1)作业环境噪声强度为80.1~113.5 dB(A),总的点超标率为92.5%.(2)观察组中检出高血压50人,检出率为9.1%;动脉顺应性异常检出244人,检出率为44.4%,其中以单纯C2降低为主,占整个动脉顺应性异常的75.0%.(3)观察组的Sbp、Map和P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1、C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噪声暴露强度在100dB以上的车间,其噪声接触人员的Sbp、Map、Pp均显著高于噪声<100 dB的车间和对照组(P<0.05),C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中Sbp、Dbp、Map和Pp均与C1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C2与年龄、Sbp、Dbp、Map、Pp存在负相关关系(P<0.01).(6)分别以观察组的C1和C2为因变量,以年龄(Age)、累积噪声暴露量(CNE)、Sbp、Dbp和Map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从方程中可以看出Sbp是影响C1、C2的主要因素,其次是Dbp,CNE对C1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该纺织厂噪声接触人员的大、小动脉顺应性均降低,说明长时间接触噪声能导致血管功能受影响,动脉弹性下降.
作者:陈志勇;倪春辉;周印;陈书东;潘晶晶;刘念;王军;梁成可;张玉军;张治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现况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某医科大学生686人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平均得分为21.2±6.4.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饮食习惯.67.4%学生选择食物只根据饮食习惯或口味,不同营养知识水平与选择食物依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0,P<0.01).不同营养知识水平与周食用早餐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4,P<0.05).但他们多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愿意接受更多的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知识.[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医科大学生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饮食行为的正确引导,并设立临床营养学课程.
作者:陈观进;陈新妹;李华文;罗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某大学连续16年新生入学体检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在8%~17%之间.属于乙肝感染的高发状态.为探讨在大学生人群中注射乙肝疫苗控制乙肝病毒的传播的效果.[方法]连续16年在新生体检中对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进行乙型肝炎疫苗0,1,6程序注射,还对一年一度体检的非新生群体中乙肝免疫无应答者及低应答者进行再免疫.[结果]抽检近3年该大学学生血清乙肝标志物,在校学生的抗-HBs水平保持在57.82%~78.24%之间,大学生乙肝疫苗免疫前后抗体阳性的覆盖率有很大的差别,免疫后大学生的抗体阳性的覆盖率大幅提高,经统计学处理,P<0.005.接种疫苗者无发现乙型肝炎新发病例.[结论]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分析.说明在大学生膏年人群中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对于控制己肝高流行状态,减少我国乙肝感染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小兵;桂凤美;邱惠娟;董晓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简阳市疟疾防治策略、措施和经验,评价防治效果.[方法]将简阳市1950~2006年疟疾发病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媒介调查、防治、监测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结果]1950年简阳市疟疾发病率为104.9/万,通过采取综合性抗疟措施,从1993年至2006年发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并且所有乡镇发病率均低于5/万.[结论]简阳市已经达到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该市57年来的防治策略和综合抗疟措施是有效的.
作者:罗晓辉;卿明虎;魏宪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去年卫生部对我国2002~2004年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行了检查,认为,我国继续医学教育体系较为完善,具有中国标志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也基本建立.但同时还要看到: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继续医学教育资源不足和利用效率不高,其形式和内容还不能完全适应卫生技术人员的需求.
作者:王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5年下半年.我国部分省份及辽宁省西部地区,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2005年11月7日,锦州黑山县疫区患者刘xx,因持续发热、咳嗽、伴少量血痰,气短及腹泻,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病情无好转,出现呼吸衰竭,根据辽宁省专家组意见及省禽流感指挥中心的指示,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发热门诊隔离治疗.
作者:徐韬;范晨阳;李晨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康与经济互动关系.[方法]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健康与社会经济水平间关系模型,比较不同经济水平区域间健康状况的差别;估算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的经济价值及病伤就医直接经济损失.[结果]健康的经济分层现象明显,人均GDP每增加1000元,人均期望寿命将增加O.61岁,0岁~组年龄别死亡率与粗死亡率将分别降低9.77%、2.55%,不同经济区域间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经济实力越强,健康状况相对越好;死亡经济损失巨大,2000年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经济价值高达144.32亿元,占当年生产总值1589.34亿元的9.08%.[结论]经济发展与居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必须协调发展,居民健康是政府应优先投资的领域.
作者:钟晓妮;周燕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5年4月7日~5月7日,在平罗县某中学发生了一起以中学生为主的麻疹暴发流行,涉及高中3个年级24个班和1名教师,共发病45例,平均罹患率为1.68%,其中:学生44人.
作者:王利忠;马玉秀;吴惠忠;仇风玲;王秋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将水质分析质量控制方法用于食品分析.[方法]按水质分析中的分析质量控制程序进行.[结果]食品中铅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达到控制要求.[结论]将水质分析中的质量控制用于食品分析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
作者:殷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健康状况,探索消除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措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法]选择医学院大专的学生,采用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一年级4个班和二年级4个班学生31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的学生中存在亚健康状态的表现达81.9%,表现突出的是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疲劳乏力、抑郁、焦虑;一年级与二年级学生亚健康状态发生率分别是75.6%和88.7%,两个年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8.89,P<0.01).[结论]目前大学生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将严重威胁大学生的健康,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和就业压力大,熬夜晚起、玩电脑上网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预防亚健康的发生的关键是开展自我保健采取健康行为,消除不良行为,积极应对.学校应做好学生的组织工作和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学校健康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由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社区契约式管理方式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后,该人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改变情况.[方法]将690名高血压患者分管理组和非管理组进行随访,比较两两这间差异.[结果]管理组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均高于非管理组(P<0.01);管理组患者在使用盐勺控制盐量、规律运动等健康行为的采纳率上远高于非管理组患者,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组干预后,管理组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采纳率高于非管理组.
作者:张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1年4月15日~6月10日,木里藏族自治县麦地龙乡泥波村鸡衣组发生一起甲肝暴发疫情,先后发生10例皮肤、巩膜黄疽、肝区不适等症状、体征相似病人,发病率为22.73%.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病毒性肝炎(甲肝)暴发.
作者:蔡宗顺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