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半导体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8例

郭智勇;王润生;张惠霞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凝固术
摘要: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应用半导体激光对138例260眼DR患者进行视网膜激光术,术前行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术后随访1a.结果:视力提高81眼(31.1%);视力无变化169眼(65.0%);视力下降10眼(3.9%).其间6例7眼病情不同程度有所发展,且均血糖控制不良,高血压、高血脂.结论:半导体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DR疗效确切,效果佳.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波前像差仪测量近视患者低阶像差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波前像差仪与自动验光仪、综合验光仪3种方法测量近视患者屈光状态结果的对比观察,探讨波前像差仪对低阶像差测量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2005-06/2005-09来我院进行LASIK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67例100眼,分别应用波前像差仪、自动验光仪、综合验光仪对其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散光轴向测量后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波前像差仪、自动验光仪、综合验光仪3种方法测得的球镜度数分别为-6.18±2.77,-5.80±2.80,-5.88±2.72D;柱镜度数分别为-0.73±0.57,-0.75±0.59,-0.72±0.56D;散光轴向中位数分别为66.00°,45.50°,27.50°,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62.75°~11.25°,160.00°~4.25°,161.00°~5.00°;等效球镜度分别为-6.55±2.90,-6.17±2.91,-6.24±2.81D;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波前像差仪在准确测量眼高阶像差的同时,能够准确地测量近视患者的低阶像差.

    作者:秦宇;张劲松;曲勃;孔珺;王欣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非穿透小梁切除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目的:观察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66例87眼随机配对分为3组,分别采用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22例29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22例29眼)及非穿透小梁切除加透明质酸钠膜植入术(22例29眼).结果: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组与其它2组相比,术后视力恢复较好(P<0.01)、眼压控制满意(P<0.01)、并发症较少(P<0.01).结论:非穿透小梁切除加羊膜植入术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淑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不同时间频率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对原发性青光眼检测的研究

    目的:探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在不同时间频率对原发性青光眼诊断的敏感性.方法:实验分3组:原发性青光眼(PG)组30例51眼、高眼压症(OHT)组13例16眼和正常对照组23例46眼,分别记录不同时间频率(1,2,4,8,16,32Hz)P-VEP P100波波幅的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高眼压症组在中高时间频率(8Hz)时,PVEP的波幅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青光眼组在所有时间频率均表现P100波幅下降,在较高时间频率(8Hz以上)敏感度较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VEP在原发性青光眼的早期就已出现异常,可以做为早期诊断的一项指标,这些异常用中高时间频率(特别是8Hz时)检测更明显.

    作者:王平宝;梁荣;董小芳;夏朝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氯丙嗪球后注射联合角膜层间灼烙治疗绝对期青光眼

    目的:探讨氯丙嗪球后注射联合角膜层间灼烙治疗绝对期青光眼的临床效果,以解除绝对期青光眼疼痛问题.方法:对29例(30眼)绝对期青光眼采用球后注射氯丙嗪,对伴发大泡性角膜病变者加用角膜层间灼烙术.结果:29例中14例仅采用球后注射氯丙嗪一种方法就达到止疼目的,15例(16眼)伴发大泡性角膜病变者,因球后注射未完全解除疼痛而加用角膜层间灼烙术后疼痛消失.结论:球后注射氯丙嗪治疗绝对期青光眼引起的疼痛是简单有效的方法,对合并大泡性角膜病变者,于第1次注射氯丙嗪后即需加用角膜层间灼烙术.

    作者:张利;韩仪敏;朱思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稳定表达MRG15基因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的建立

    目的:克隆人15号染色体上死亡相关因子(MORF4-re-lated gene on chromosome 15,MRG15)基因的编码区全长,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建立稳定表达MRG15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为MRG15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 related cataract,ARC)发生中相关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由人ARC晶状体前囊膜标本中扩增MRG15的编码区全长,克隆至pMD18-T载体并测序,结果正确后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采用脂质体法对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稳定转染,挑取单克隆,用Western blot进行MRG15表达的鉴定.结果:测序证实,由ARC晶状体前囊膜中扩增出的MRG15编码区全长序列正确.重组质粒pcDNA3.1(+)-MRG15经酶切后释放出与理论长度相符的片段.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稳定转染挑取单克隆后,经Western blot检测,30个克隆中有19个MRG15的表达量明显增高.结论:克隆了人MRG15的编码区全长,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MRG15,并建立了稳定表达MRG15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株.

    作者:张自峰;张健;周健;惠延年;惠玲;刘新平;药立波;王雨生;崔志利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翼状胬肉切除、大范围Tenon囊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大范围Tenon囊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36眼)初发翼状胬肉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大范围Tenon囊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然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12~16(平均13.4)mo以上的随访,有1例患者复发,没有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大范围Tenon囊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东敬;陈晓明;鲍捷;盘如刚;李茅;刘娅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Nd:YAG激光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泪小点膜闭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联合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治疗伴有溢泪症状的泪小点膜闭的疗效.方法:采用Nd:YAG激光对两组泪小点膜闭患者行激光泪小点成形术,其中一组同时联合应用MMC局部浸润.结果:不使用MMC组术后3d泪小管引流通畅24眼(83%),术后3mo复查泪小管开口通畅无溢泪症状者18眼(62%);使用MMC组术后3d泪小管引流通畅11眼(78%),术后3mo复查泪小管开口通畅无溢泪症状者10眼(71%).结论:Nd:YAG激光联合MMC治疗伴有溢泪症状的泪小点膜闭的疗效与不使用MMC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张鲲;张卯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抗CD81抗体对培养大鼠RPE增殖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对培养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将2,10mg/L抗CD81抗体EAT2与H121加入体外培养大鼠RPE中,7d后以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加入抗CD81抗体后RPE增殖活性下降,10mg/LEAT2对RPE的细胞生长抑制率达72.7%.抑制作用的强弱随抗体种类及抗体浓度的不同而不同.结论: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可以抑制培养大鼠RPE的细胞增殖活性.

    作者:曹利群;卢华;刘敬;马志中;冯玉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半导体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38例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应用半导体激光对138例260眼DR患者进行视网膜激光术,术前行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术后随访1a.结果:视力提高81眼(31.1%);视力无变化169眼(65.0%);视力下降10眼(3.9%).其间6例7眼病情不同程度有所发展,且均血糖控制不良,高血压、高血脂.结论:半导体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DR疗效确切,效果佳.

    作者:郭智勇;王润生;张惠霞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联合方法在高频电泪道成形术中的应用

    0引言临床上治疗泪道阻塞的方法有很多,比如:①外路泪囊鼻腔吻合术;②鼻内窥镜激光泪囊鼻腔吻合术;③鼻泪道硅胶插管;④气囊导管扩张泪道成型术;⑤高频电泪道成型术;⑥泪道探通术[1];⑦激光泪道成形术等,各有其特点及优缺点,高频电泪道成型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我国首创的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方法,但术后复发、泪道再次阻塞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我院眼科同时应用丝裂霉素C(MMC)及迪可罗眼膏辅助高频电泪道成型术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海;张永康;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在癔病诊治中的应用及分析

    0引言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P-VEP)是一种无创伤、客观的视功能检查方法,能准确的反应视路的功能状况.本组病例收集的是2004-01/2005-10来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癔病性盲目患者10例,在应用P-VEP检查及检查过程中结合心理暗示治疗后,所有癔病盲目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妍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由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致盲性眼底病,具有较大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迄今通过连锁分析和侯选基因筛查,已有14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RP;20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RP和5个X-染色体连锁遗传型XLRP位点被定位,其中32个基因已被克隆,每种遗传方式都有多个基因被克隆.对栽于这些致病基因的结构、突变及其功能目前已经有了新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馨方;盛迅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瞳孔闭锁并发白内障不同术式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瞳孔闭锁并发白内障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各术式的优缺点.方法:5种不同术式:①虹膜拉钩应用下,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②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上方虹膜垂直切开,晶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瞳孔成型;③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下方虹膜放射状切开,晶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④常规角膜缘切口,上方虹膜垂直切开,晶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瞳孔成型;⑤常规角膜缘切口,下方虹膜放射状切开,晶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中及术后1wk内,各种术式均有并发症发生,以术式1并发症为少.结论:5种术式中,术式1,2术后早期并发症明显小于其他术式.

    作者:焦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甘油冷冻长期保存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活性

    目的:研究影响甘油低温冷冻长期保存角膜内皮细胞(CEC)效果的因素,探索甘油保存角膜的佳模式.方法:根据不同甘油浓度、脱水速度和程度、降温速度、复温复水速度等随机将兔眼球或角膜片分为6组进行保存,每组又根据保存时间长短(0.5,2,6mo)不同分为3小组,每小组3只眼球或角膜片,直接浸入甘油保存液中按相应方法在-25℃冰箱冷冻室进行保存,保存到期后进行复温复水,行CEC锥蓝-茜素红活性染色以及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查以检验保存效果.结果:保存时间对保存效果有影响,保存6mo CEC死亡率及异形细胞率高于0.5和2mo,保存0.5和2mo之间差异无显著性.高甘油浓度组、早期降温组以及快速复温复水组保存后有更低的CEC死亡率和异形细胞率;角膜片保存组与效果好的眼球保存组在CEC死亡率、异形细胞率方面差异没有显著性,但其所受机械性损害小于各眼球组;在角膜片内皮面添加透明质酸钠可以减少甘油对CEC的不良影响,使CEC存活率在保存6mo后仍超过90%,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论:甘油冷冻法可以长期保存CEC的活性;高甘油浓度、早期的冷冻降温、快速复温复水以及采取保存角膜片的方法均有利于保存CEC的活性;透明质酸钠可以进一步减少甘油保存过程中对CEC的不良影响,明显提高保存效果.

    作者:范军华;蒋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52例

    0引言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为结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在胬肉伸展至角膜时,由于牵扯产生散光,或因遮蔽瞳孔而导致视力障碍.目前的各种手术和药物治疗均不能阻止翼状胬肉的复发[1,2].近年的研究提示翼状胬肉的复发与角膜缘干细胞的功能不全密切相关.因此,我们采取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强;雷晓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MMP-8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MMP-8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翼状胬肉标本10例抽提总DNA并行RT-PCR扩增,探讨MMPs基因表达在翼状胬肉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翼状胬肉组织和10例正常结膜组织中MMP-8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翼状胬肉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10例正常结膜上皮组织中MMP-8阳性表达1例,而翼状胬肉组织50例中,阳性~强阳性表达41例,阳性率82%,与正常结膜组织间差异具显著性(P<0.005).在不同职业患者的MMP-8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户外工作的患者MMP-8的表达高于户内(P<0.05).在不同分期及复发性的病变组织中、在不同年龄组、性别组MMP-8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MMP-8在翼状胬肉中表达的程度与患者的职业类型有关,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其分期及复发,无显著相关性.MMP-8活性表达升高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姚静艳;陆培荣;沈伟;李龙标;冯一中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尼日利亚翼状胬肉治疗状况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总结尼日利亚翼状胬肉的治疗现状.方法:选择1999-01/2002-12的4a期间的翼状胬肉手术患者,所有病例都来自于尼日利亚Enugu市的尼日利亚大学教学医院和Ebrans临床中心.收集这些患者的生理数据、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等资料,应用6.1版EPI-INFO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共选择3种不同的手术方法:60眼单纯施行巩膜暴露术,42眼施行联合5-氟尿嘧啶(5-FU)的巩膜暴露术,22眼施行联合丝裂霉素C的巩膜暴露术.结果:72例(124眼)施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患者,术后至少随访1a,包括男41例(56.9%),女31例(43.1%),男女比例为1:0.8.术后复发率高的在病变第Ⅲ期(55.6%),低在病变第Ⅰ期(22.2%).3种手术方法比较,复发率分别为65.0%、52%和13.6%.结论:在像尼日利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联合丝裂霉素的早期手术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性强、治疗费用低、方法简单且创伤小的治疗翼状胬肉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曲安奈德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幼鼠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在增生性视网膜病变中不同时期给药的治疗效果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氧诱导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幼鼠模型.预先治疗组于进氧箱前(出生7d),晚治疗组于出氧箱后(出生12d)幼鼠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曲安奈德1μL(0.04mg),对侧眼注射相同体积的平衡盐溶液(balanced salt solution,BSS)作为对照.应用荧光素灌注荧光血管造影法,了解视网膜血管改变;取幼鼠眼球作普通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测,分别检测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数目及VEGF的表达.结果:预先治疗组视网膜新生血管芽内皮细胞数目及VEGF的表达(8.00±1.21)显著少于给氧对照组(24.89±1.53)和晚治疗组(19.57±1.16);预先治疗组和晚治疗组分别与它们的对照眼及给氧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意义;预先治疗组和晚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病变早期应用曲安奈德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病变晚期治疗.在氧诱导的血管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模型中,曲安奈德可以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VEGF的表达.

    作者:许建华;张唅;刘哲丽;李若溪;孔伟;张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Stratus OCT在青光眼早期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

    Stratus OCT是一种新兴的非接触式、非侵入性、高敏感性的眼科影像诊断技术,它广泛应用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随访.Stratus OCT的工作原理是引用低相干光干涉度量学原理.Stratus OCT是一种准确性和可重复性高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视盘参数检测技术.尤其是当Stratus OCT联合其他视盘参数检测技术,能够很好地诊断青光眼.尽管Stratus OCT在眼科临床中有很大的使用价值,但也有它的局限性,如价格昂贵,图像质量受屈光介质的影响,目前缺乏视盘参数变化分析软件.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更新,Stratus OCT将在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随访中得到更有价值更广泛的应用.

    作者:成云翠;胡妙妙;段宣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沐欣滴眼液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高眼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沐欣滴眼液预防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高眼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6例(66眼)因老年白内障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3例),在术前1d和术前1h给予沐欣滴眼液1滴.对照组(33例)在术前1d和术前1h给予人工泪液1滴.记录术前眼压和术后4,6,12,24h眼压,观察心率、血压等全身和眼部并发症.结果:术后24h对照组平均眼压为(17.11±2.23mmHg),试验组为(13.50±1.65mmHg),术后每个时间点对照组平均眼压均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眼压高峰均在术后6h左右.同术前眼压比较,术后高峰眼压(术后6h)试验组有19例(57%)眼压比术前更低,对照组有7例(21%)眼压比术前更低.结论:对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术前给予沐欣滴眼液,能有效预防术后高眼压.

    作者:王勇;陈茂盛;叶应嘉;李璟;唐亮;喻长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