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鼠视网膜急性谷氨酸损伤后囊泡膜与质膜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

李悦;魏锐利

关键词: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质膜谷氨酸转运体, 谷氨酸兴奋性损伤, 视网膜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囊泡膜和质膜谷氨酸转运体在小鼠视网膜急性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性作用. 方法:C57BL/6小鼠7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6只,实验对照组36只(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36只(玻璃体内注射谷氨酸).分别于注射后0.5,3,6,12,24,72h各处死6只,其中3只鼠的眼球用于冰冻切片,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时间点视网膜内Ⅰ型和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和VGluT2)及3种质膜谷氨酸转运体: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谷氨酸转运体-1(glutamate transporter-1, GLT-1)及兴奋性谷氨酸转运体-1(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1,EAAC-1)的表达情况.另外3只鼠的眼球用于RNA抽提, 以半定量RT-PCR检测各谷氨酸转运体mRNA 的水平变化.结果: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视网膜兴奋性损伤12h内,VGluT1和VGluT2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均未看到明显变化;24~72h,虽然VGluT1的表达仍未发生改变,但VGluT2却明显地减少.GLAST,GLT-1及EAAC-1的表达在谷氨酸损伤3~12h均有明显增高,但在24~72h它们的表达水平开始逐渐降低.半定量RT-PCR结果与免疫细胞化学结果一致.结论:视网膜急性损伤12h内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表达没有发生变化,而质膜谷氨酸转运体表达明显升高.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住院患者46例46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13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2例,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10例.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隧道内剪除小梁组织,剪除相应根部虹膜.随访时间3mo~2a.结果: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眼压控制良好.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效果可靠,值得在无超声乳化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郭丹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单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152例疗效观察

    目的:回顾152例16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通过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IOL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治疗过程和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用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IOL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152例16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对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进行6~24(平均16)mo的随访.结果:术后视力0.3~0.5者89眼(54.3%).眼压<15mmHg 的有87眼(53.0%).滤过泡呈扁平状的功能性滤过泡者138眼(84.1%).并发症中角膜水肿较多见,占15.2%.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治疗两病并存时的一种较好而且经济的方法.

    作者:汪志明;周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复明片对兔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玻璃体腔液IL-6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明片对兔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玻璃体腔内IL-6的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有色家兔72只,设正常对照组(A组),及制作视网膜脱离模型后分模型对照组(B组)、西药对照组(C组)、复明片治疗组(D组),并于造模后7,14,21d分别取玻璃体腔液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IL-6的表达.结果:复明片通过促进视网膜脱离复位,下调IL-6的表达,并在各时间点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明片通过抑制兔视网膜脱离后细胞增殖及炎症反应,保护视网膜组织结构、促进视网膜脱离后视功能恢复.

    作者:刘娉;彭清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眼外伤后视网膜脱离15例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的形成机制、鉴别诊断、鉴定方法等相关问题.方法:对15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5例视网膜脱离案例中,10例为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其他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眼球组织结构病变,为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鉴定时间在3~14mo,其中轻微伤2例,轻伤5例,重伤8例.结论: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要有明确的眼部外伤史,且损伤程度重,玻璃体、视网膜未见明显变性改变;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特点为外伤程度轻,多以外眼损伤为主,存在玻璃体、视网膜变性;损伤程度应在诊断明确及进行相关治疗后,主要依据中心视力或视野损害情况确定.

    作者:林素兵;毕建静;陈东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珠子草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珠子草在体外及体内抑制半乳糖性白内障的作用.方法:研究珠子草提取液在体内及体外抑制半乳糖性白内障的作用.300g/L半乳糖饮食诱导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75, 150 及 300mg/kg 3剂量水平口服珠子草.在体外小鼠晶体培养基中掺入半乳糖(30mmol/L)建立渗透性应激,研究珠子草(720 及 880μg/mL)对谷胱甘肽(GSH)及山梨糖醇水平的影响.结果:在体内,珠子草显著延缓的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延缓各期白内障的发展,直至试验周期结束,低剂量组未发展至 IV期.在体外,880μg/mL珠子草培养晶状体显示较高浓度的GSH和山梨糖醇浓度的降低.在体内,与对照组比较,75mg/kg珠子草显著延缓了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结论:在试验模型中珠子草延缓了白内障的发展.然而,将其延伸运用在人类预防白内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碘酊烧灼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2.5g/L碘酊烧灼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真菌性角膜炎32例32眼,常规予以2.5g/L碘酊烧灼溃疡面,氟康唑注射液100mL 1次/d静脉滴注,氟康唑滴眼液点眼每30min 1次,中、重度者将溃疡表面干燥、易碎的坏死组织尽可能地搜刮清除,其余基本同轻度.结果:在32例患者中治愈19例(59%),有效(治愈+好转)29例(91%),无效 3例(9%).结论:2.5g/L碘酊烧灼联合氟康唑全身及局部应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茂菊;李拓;李红艳;李家璋;吴青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小鼠视网膜急性谷氨酸损伤后囊泡膜与质膜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囊泡膜和质膜谷氨酸转运体在小鼠视网膜急性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性作用. 方法:C57BL/6小鼠7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6只,实验对照组36只(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36只(玻璃体内注射谷氨酸).分别于注射后0.5,3,6,12,24,72h各处死6只,其中3只鼠的眼球用于冰冻切片,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时间点视网膜内Ⅰ型和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和VGluT2)及3种质膜谷氨酸转运体: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谷氨酸转运体-1(glutamate transporter-1, GLT-1)及兴奋性谷氨酸转运体-1(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1,EAAC-1)的表达情况.另外3只鼠的眼球用于RNA抽提, 以半定量RT-PCR检测各谷氨酸转运体mRNA 的水平变化.结果: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视网膜兴奋性损伤12h内,VGluT1和VGluT2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均未看到明显变化;24~72h,虽然VGluT1的表达仍未发生改变,但VGluT2却明显地减少.GLAST,GLT-1及EAAC-1的表达在谷氨酸损伤3~12h均有明显增高,但在24~72h它们的表达水平开始逐渐降低.半定量RT-PCR结果与免疫细胞化学结果一致.结论:视网膜急性损伤12h内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表达没有发生变化,而质膜谷氨酸转运体表达明显升高.

    作者:李悦;魏锐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硬核白内障改良囊外摘除术85例

    目的:评价对硬核白内障采用囊外摘除法(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ECCE)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01 85例85眼硬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临床资料.巩膜隧道切口长7~8mm,前囊连续环形撕囊(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arhexis,CCC)直径为6~7mm,晶状体圈套器套核,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85眼中80眼(94%)撕囊口娩核后仍平滑连续完整,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5眼(6%)发生前囊膜放射状撕裂并延至后囊,在睫状沟内植入晶状体.术后第1d 77眼(91%)角膜清亮,裸眼视力>0.3者72眼(85%).术后1wk裸眼视力>0.5者78眼(92%).结论:改良的ECCE对于硬核白内障意义重大.改良的ECCE投资少,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杨文举;李才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广东茂名白内障患者1097例构成特点及眼球参数分析

    目的:测量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学参数及构成比.方法:广东茂名1097例患者术前均检测眼压、眼轴、角膜曲率、角膜曲率半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和记录晶状体混浊情况,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白内障患者主要由60岁以上老人组成(90.88%),随着年龄增长,前房深度逐渐减小,垂直方向的角膜曲率变小,垂直方向的角膜曲率半径则变大,而眼轴则无明显改变;女性垂直和水平角膜曲率均大于男性,相应的角膜曲率半径则均小于男性;女性眼轴较男性短;女性晶状体厚度较男性小;女性玻璃体腔深度也较男性小;左眼的前房深度较右眼大.结论:广东茂名白内障患者主要由60岁以上患者组成,眼球参数随性别、年龄及眼别不同发生变化.

    作者:李立梅;刘晓剑;张莉莉;黄惠春;林培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钳夹法制备急性眼外肌损伤模型

    目的:探讨用钳夹法制备急性眼外肌损伤模型,为研究急性眼外肌麻痹的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可应用的实验模型. 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8只.左眼常规消毒后,打开结膜囊,暴露上直肌,以20cm反向钳(钳夹力约1200g)分别在左眼上直肌近附着点处钳夹5min(A),10min(B),20min(C)作为实验组,右眼上直肌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D).术后于第7d处死兔子,每组各取8条肌肉HE染色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实验A,B,C各组上直肌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肌纤维断裂、坏死和肌浆融解,在40×10光镜下横切面肌纤维计数结果(个/400倍光镜视野)分别为:A:45.25±3.54,B:34.00±3.53, C:17.83±3.19,D:61.25±4.89,实验各组肌纤维数量较对照组分别减少26.12%(A, P<0.05),44.49%(B, P<0.01),71.76%(C, P<0.01),钳夹时间越长损伤程度越严重,5,10,20min组损伤程度分别符合肌肉损伤Ⅱ轻度、中度、重度标准.结论:钳夹法可以导致眼外肌急性损伤,可作为急性眼外肌损伤模型的制作方法.

    作者:孙礼华;严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视野阈值缺损的研究

    目的:应用自动视野计通过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中心30°和周边60°视野范围阻塞静脉支引流视网膜象限阈值缺损程度的分析,探讨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进行光凝时间的佳时机.方法:选择经眼底荧光素造影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并伴有无灌注区患者48例48眼分为2组,分别检测中央30°视野范围内80个位点的光敏感度和周边60°视野范围75个位点光敏感度,将两组患者检测到的中心30°和周边60°静脉阻塞所在象限的视野缺损阈值计算出平均值,作统计检验.结果:中心30°视野范围内,Ⅰ组和Ⅱ组患者的缺损阈值皆与无灌注区呈正相关性,周边60°视野范围内,Ⅰ组患者的缺损阈值与无灌注区范围不存在相关性,Ⅱ组患者的缺损阈值与无灌注区范围呈正相关性. 结论:在中心30°视野范围内,视野阈值缺损达11.4及在周边60°视野范围内视野阈值缺损达4.9时即有产生新生血管的可能.

    作者:韩玉英;魏世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把89例106眼随机分成3组,分别实施单纯翼状胬肉切除(A组20例23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 (B组29例33眼)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C组40例50眼).手术均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术后随访观察3~12mo,观察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A组复发率为41%,B组复发率为16%,C组复发率为4%.复发率经统计学处理:3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A组和C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A组和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能有效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

    作者:邓仁政;程娟;姜登旗;刘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鱼钩所致严重眼球穿通伤1例

    患者,男,34岁,鱼钩戳入眼睛被送到急诊科,鱼钩插入整个眼球,部分从后巩膜穿出.全麻下,经原路后退取出鱼钩.对于已经穿至眼球后巩膜的鱼钩,原路后退法取出是佳选择.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的:评价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用美国产532 nm激光光凝115例(170眼)DR患者.术前行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视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术后随访3mo~1a,随访时查视力、散瞳查眼底、复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视力提高112眼(65.8%);视力无变化53眼(31.1%); 视力下降5眼(2.9%).结论: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是为有效的方法,显著降低了致盲率,使部分患者视力提高.

    作者:佟艳秋;孙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术117例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在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在爱尔凯因表面麻醉下对117例(121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视力.结果:在表面麻醉下全部患者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完成,无1例更换麻醉方法.平均手术时间13.26min,术后1d视力>0.5者占65.3%,术后1wk>0.5者占87.6%.结论:在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优越的.

    作者:吕建平;岳文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36眼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引起的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前房角检查结果选择手术方式:房角开放1/2以上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联术),反之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加小梁切除术(三联术).其中16例行两联手术,20例行三联手术.结果:两联手术患者16例,视力0.05~0.2者5例(31%); 0.3~0.4者9例(56%);≥0.5者2例(13%).16眼术后眼压12.23~20.55(平均16.46)mmHg.20例三联手术患者视力0.05~0.2者9例(45%); 0.3~0.4者8例 (40%);≥ 0.5者3例(15%).其中18眼术后眼压13.35~20.55(平均16.48)mmHg.2眼术后眼压高于正常达32.9~25.81mmHg, 5g/L噻吗心安眼液点眼1次/d,眼压控制正常,平均眼压14.57mmHg.结论: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房角开放1/2以上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联术);反之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加小梁切除术(三联术)远期疗效良好.

    作者:龙波;李恒;唐知进;杨旭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Epi-LASIK术后角膜中央知觉及泪膜稳定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Epi-LASIK)术后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选择92例184眼近视患者行Epi-LASIK手术,其中低中度近视组48例96眼,高度近视组44例88眼.观察术眼术前及术后1,3,6mo的角膜中央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量(SchirmerⅠ实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角膜中央知觉及泪膜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低中度近视组术后1mo角膜中央知觉及BUT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mo时角膜中央知觉及BUT已恢复.高度近视组术后1,3mo角膜中央知觉及BUT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mo时角膜中央知觉及BUT已基本恢复.高度近视组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稳定性减退更明显,恢复时间更长.两组术后泪液分泌量(SchirmerⅠ实验)分别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pi-LASIK术影响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的稳定性.高度近视对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比中低度近视大而且持续时间长,但终可随着角膜的愈合而恢复.

    作者:陈静;韩苏宁;龚小雪;吴军丽;李欣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不同年龄组的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觉恢复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的临床早期变化规律,对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双眼视功能预后做出合理的判断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在斜视矫正术后获得眼正位9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眼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0.9,无明显屈光参差者.按接受手术年龄分为三组:A(3~5岁),B(6~8岁),C(≥9岁)3组,每组30例.三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20±1.20,3.80±1.50和4.08±1.78岁;病程分别为2.15±1.45,3.42±2.42和6.80±5.10a; 斜视度分别为30.50±5.50,47.50±12.56和63.25±13.80. 采用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6m及33cm的远近斜视度,以三棱镜度记录;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立体视;同视机检查远立体视.术后2,4,6wk随访.结果:三组术前平均发病年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斜视度数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观察6wk,双眼视觉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发病年龄、手术年龄、病程与术后双眼视觉的恢复、重建及功能治愈有密切关系,发病年龄越早,病程越长,对双眼视觉损害就越大,术后恢复越差,双眼视觉的恢复和重建及功能治愈所需时间长.视觉发育成熟后(≥9岁)行斜视手术,术后双眼视觉恢复慢,所需时间长.

    作者:康烨;郝友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地域等因素对眼底病病种构成比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我院801例与南方医院100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地域及其他各因素对眼底病病种构成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受FFA患者资料801例与南方医院接受FFA患者资料1000例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P)患者数量我院明显大于南方医院,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数量南方医院明显大于我院. 结论:由于我院就诊患者与南方医院就诊患者在生存环境、经济实力、饮食习惯、文化程度及就医依从性等存在差别,导致在眼底病种类及严重程度方面存在差异.

    作者:王敏;唐娜;燕振国;曹虹;曹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泪小管吻合术58例临床总结

    0引言泪小管断裂是眼外伤常见的急诊之一,如不及时吻合修复保持通畅,将造成永久性溢泪,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早期直接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吻合术,已被认为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标准方法[1,2].我们2004-02/2007-06对外伤性泪小管断裂58例(58眼)进行吻合并植入硬膜外导管支撑,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