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资料分析

苏楠

关键词:艾滋病, 眼部并发症, 赞比亚卡布韦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赞比亚卡布韦总医院眼科2008- 08/2009- 08就诊患者.结果: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症状重,病程长,致盲率高.结论:充分认识、掌握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提高艾滋病的检出率,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应强调预防是降低艾滋病发生率的关键.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泪道冲洗在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加压泪道冲洗对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门诊治疗中对3mo以上的新生儿泪囊炎280例340眼进行泪道冲洗,随机分为2组,A组140例164眼采用常规方法冲洗,B组140例176眼进行加压泪道冲洗,对比并观察冲洗治疗效果.结果:A组冲洗1~3次通畅9眼(5.5%);冲洗4次以上通畅14眼(8.5%);需加泪道探通141眼(86.0%).B组冲洗1~3次通畅128眼(72.7%);冲洗4次以上通畅31眼(17.6%),需加泪道探通术17眼(9.7%).改良方法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方法.结论:加压泪道冲洗可明显提高新生儿泪囊炎泪道冲洗成功率.

    作者:王芬琴;董诺;王亚灵;卢晓燕;李东侃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玻璃体积血的分期治疗

    目的:观察分期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将玻璃体积血的病程分早、中、晚3个时期,早期急则治其标,以凉血止血为主;中期以活血化瘀为主;晚期以益气、活血、软坚散结为主.14d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主要观察视力,玻璃体积血的吸收情况.结果:分期治疗玻璃体积血总有效率 88.5%.结论:分期治疗玻璃体积血疗效显著.

    作者:陈伟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本刊胡秀文总编提交的英文摘要被WOC2010采用并入选特邀演讲专家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白蒺藜皂苷对慢性高眼压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白蒺藜皂苷(gross saponins from tribulus terrestris L,GSTT)及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慢性高眼压模型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 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眼压组、EBHM治疗组和GSTT治疗组,高眼压组和EBHM治疗组及GSTT治疗组的兔眼前房内注射20g/L甲基纤维素制成慢性高眼压模型,EBHM治疗组的兔每日耳缘ivEBHM注射液4.5mg/kg,GSTT治疗组的兔每日耳缘iv GSTT注射液5mg/kg,高眼压持续4wk时,处死实验兔,摘取眼球,做RGCs电镜检查.结果:造模后各组眼压均升高,电镜下高眼压组相对于GSTT治疗组及EBHM注射液治疗组,RGCs超微结构有明显损伤.结论:GSTT及EBHM注射液对慢性高眼压兔RGCs均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诺;黄丽娜;曾平;刘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眼位回退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矫正后眼位回退.方法:选120例患者,初诊年龄1.5~3岁,初诊时用10g/L阿托品眼膏每晚点眼,1wk后散瞳检影,屈光度在+2.00~+10.00D,散光在0~+4.00D,屈光参差0~+4.00D,在散瞳检影的度数上多减去+0.50D作大量的光学矫正.戴镜小年龄为1.5岁,有弱视者同时治疗弱视.每3mo复诊重新用阿托品散瞳验光,根据验光结果调整屈光度.结果:随访5a,在120例中19例发生眼位回退,回退内斜度>+15°,回退发生年龄在4~12岁.结论: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眼位回退率13%~17%,发生原因主要与发病年龄、发病后未及时戴镜矫正和无双眼单视功能有关.早期发现,早期戴镜矫正是减少屈光性调节性眼位回退的重要手段.

    作者:陈自新;董凤;张婷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尾加压素Ⅱ体外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 (urotensin Ⅱ, U-Ⅱ) 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 LEC)增殖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采用U-Ⅱ与体外培养的LEC共同孵育,并用4种细胞信号转导阻断剂H7,PD98059,W7,尼卡地平(nicardipine) 分别作用于LEC,再用3H -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检测LEC增殖的情况.结果:U-Ⅱ组LEC的3H掺入放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种信号转导阻断剂组的放射活性与U-Ⅱ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1).PD98059 和H7 的阻断作用强于nicardipine 和W7(F= 13.251,P<0.01). 结论:尾加压素Ⅱ促进LEC增殖是通过细胞信号转导的机制,该作用可被信号转导阻断剂所阻断.

    作者:黄秀榕;祁明信;李坤鹏;陈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糖体外对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以及活性氧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增生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生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RPE(ARPE-19),随机分成4组,即正常对照组用含5.6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液,高糖组用30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液,高糖+SB203580组用p38-MAPK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 10μmol/L预处理 30min后,再用含30mmol/L葡萄糖的DMEM/F12培养液,甘露醇组(渗透压对照组)用含5.6mmol/L葡萄糖和24.4mmol/L甘露醇的DMEM/F12培养液.各组培养48h用MTT法检测各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生活力,用CM-H2DCFDA荧光染色检测RPE细胞中ROS的产生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48h可以导致RPE细胞的损伤,抑制RPE细胞增殖,并使ROS生成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与p38-MAPK途径的激活有关.结论:高糖培养ARPE-19可致细胞损伤,抑制增殖,并使ROS生成增加.

    作者:冯丽丽;栾洁;傅敏;杨金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滤过泡下注射Bevacizumab治疗滤过泡血管化

    目的:评价滤过泡下注射bevacizumab(贝伐单抗,avastin)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组滤过泡下注射bevacizumab 1mg(0.04mL,25mg/mL)治疗滤过泡血管化的病例,患者均为复杂的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血管化,经分离结膜下注射MMC而失败的病例8例 8眼,bevacizumab注射后随访2~6mo.结果:注射后2wk眼压降低至正常占87.5%,滤过泡血管化消失占87.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高眼压、葡萄膜炎或其他眼内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滤过泡下注射bevacizumab治疗滤过泡血管化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方法容易操作,并发症少,早期应用能获得更好的结果.但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冯梅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排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 01/2008- 01实施穿透性角膜移植发生排斥反应的病例,分析各因素在植片排斥反应病例中所占的比率及各种病例中植片排斥的发生率.结果:总排斥反应率为31.0%,其中普通组为25.5%,高危组为59.4%(P<0.05).眼部化学伤排斥反应发生率高48.1%(P<0.05).高危组发生排斥反应早且病情严重.结论:引起角膜植片排斥的多种因素中,不同疾病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发生率不同,排斥反应的发生与术前原发病,植床情况,手术设计操作术后预防有密切关系,其中植床新生血管是植片排斥的高危因素.

    作者:高富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1例

    0 引言嗜水气单胞菌是水中常居细菌,在人类主要引起肠道感染,引起眼内感染极为罕见.我科发现1例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致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报告如下.

    作者:张甦炯;屠云松;王华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辽宁省阜新市高中生近视及相关因素的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辽宁省阜新市高中学生的视力状况及近视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阜新市高中学生3 000例,采用问卷式调查,作单因素与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近视患病率为69.79%,其中男64.60%,女75.26%.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父母近视、学习姿势、不良学习习惯、课间活动、体育活动时间、午睡习惯、每天睡眠时间、每天用电脑总时间、每天一次用电脑时间、晚上自习灯具、作眼保健操(初中)、经常用抗疲劳眼药、曾患眼病、身体疲劳不适、有龋齿、是否偏食、高中以前居住地18个变量与是否近视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父母近视、学习距离、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午睡、初中时作眼保健操、经常用抗疲劳眼药、高中前居住地8个变量(P<0.05)与是否近视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学习时姿势正确、每天认真作眼保健操、父母不近视、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多、午睡习惯、经常点抗疲劳眼药水、上高中前的居住地为农村是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

    作者:金丽文;李静霞;兰振和;李畅;王静;刘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糖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VEGF,EPO和EPOR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糖条件下VEGF mRNA,EPO mRNA和EPOR mRNA在体外培养的Müller细胞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胰蛋白酶将新生小鼠视网膜组织吹打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体外培养Müller细胞,RT-PCR测定高糖条件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VEGF,EPO和EPOR基因的表达. 结果:成功获得视网膜Müller细胞,传代后90%以上的细胞呈兔抗鼠谷氨酰胺合酶(GS)染色阳性.Müller细胞VEGF mRNA,EPO mRNA和EPOR mRNA在高糖条件下表达升高,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但糖浓度50mmol/L组较40mmol/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明显时间依赖性. 结论:Müller细胞在高糖条件下VEGF, EPO,EPOR的表达增加.

    作者:郭龙;许惠卓;夏晓波;毛俊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本刊为作者开辟论文优先/加急发表绿色通道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应用Sheard准则评估集合不足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运用Sheard准则对集合不足的屈光不正患者的双眼视失平衡症状进行评估和诊治.方法:对2009-06以来18例集合不足的患者进行眼屈光检查,同时检测远近分离性隐斜,远近辐辏,正相对调节,调节状态,负相对调节,辐辏近点,调节幅度等眼动参数.计算AC/A参数,检测其对Sheard准则符合性,并利用该准则计算所需的棱镜处方.结果:近距棱镜不符合Sheard准则有14例(78%),其所需的基底朝内棱镜度数为(3.47±2.83)△.结论:临床上运用Sheard准则可有效地评估和诊治近距离用眼不适的集合不足患者.

    作者:蓝方方;刘伟民;刘洪婷;甘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者角结膜上皮的变化

    目的:探讨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 contact lens,SCL)长期配戴者角结膜上皮的变化.方法:正常对照组35例70眼,病例组99例198眼均采用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vital staining,FLS)、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conjunctival impression cytology,CIC)等检查方法.依据SCL戴镜时间将SCL戴镜者区分为<5a组,5~10a组和>10a组,共3组.比较分析各组间的角膜荧光素染色、杯状细胞密度和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的差异. 结果:SCL戴镜各组FLS记分、杯状细胞密度与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a组与5~10a组间,及<5a组与>10a组之间杯状细胞密度与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5~10a组与>10a组之间杯状细胞密度与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膜上皮鳞状化分级与FLS呈正相关(r=0.589,P<0.01);杯状细胞密度与FLS负相关(r=- 0.351,P<0.01).结论:长期配戴SCL会引起角膜上皮损伤和结膜上皮印迹细胞学改变,且戴镜时间越长,损害越大.

    作者:郑洋;廖光荣;甘仲霖;乔一平;黄朝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雌激素与神经保护的研究进展

    近年研究表明,雌激素是神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促进神经生长发育、可塑性、神经递质的合成乃至神经元的存活、髓鞘和轴突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雌激素在中风、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及脊髓、坐骨神经损伤、急性脑出血、脑缺血、神经外伤等方面备受关注.但是关于雌激素在神经干细胞移植术、视神经损伤疾病中作用的报道还很少.我们就雌激素对神经的保护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宋亚琼;赵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牵牛花综合征伴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

    我们报道牵牛花综合征伴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经玻璃体手术治疗1例.我们认为:发现裂孔、玻璃体手术解除牵拉力以及长效气体的运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文献也包括对牵牛花综合征伴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B超对此病诊断意义的讨论.

    作者:杨小丽;张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四种上睑下垂术式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4种上睑下垂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为探讨上睑下垂术的有效治疗方法,不断改进手术方式.结果:每种手术均有其优点及并发症,提上睑肌折叠术为目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结论:临床实践提上睑肌折叠术与以往专家理论:提上睑肌节制韧带上每缩短3~5mm肌肤,可矫正下垂量1mm不同:在节制韧带上缘折叠提上睑肌腱膜即可提起上睑,且上睑缘正好在角膜缘上2mm,术后恢复在角膜缘处.

    作者:付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TGF-β1基因转染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TGF-β1基因(pEGFP-TGF-β1)转染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B3(HLEC-B3)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及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2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方法:将pEGFP-TGF-β1转染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B3(HLEC- B3),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pEGFP-TGF-β1转染后24,48,72,96h p21,CDK2和 Smad4 mRNA和蛋白的表达,设立正常细胞组及pEGFP-C2转染组为对照组.结果:pEGFP-TGF-β1转染组TGF-β1 24h开始升高,48h达到高,72h略有减少,96h明显减少,但仍高于正常组,而空载体组与正常细胞组则无明显变化.p21变化趋势和TGF-β1相符,CDK2组变化趋势则正好相反,Smad4组48h明显升高,72h下降明显,96h基本恢复正常.结论:TGF-β1通过活化凋亡基因p21,降低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2.

    作者:韩梅;张劲松;张瑞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进展

    我们通过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分析及相关手术治疗的研究,对该病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进展进行了总结.

    作者:闫亚红;黄秀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