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琴;董诺;王亚灵;卢晓燕;李东侃
目的:比较正常人和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间视盘萎缩弧β区发生率的差异.方法:选择年龄、屈光度数相匹配的正常人135例135眼、POAG 58例101眼、PACG 50例81眼.利用海德堡眼底照相机采集受试者30°眼底彩色照片,并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青光眼患者垂直杯盘比,利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程度青光眼损伤的患者眼底β区发生率与垂直杯盘比的关系.结果:正常人、POAG和PACGβ区发生率分别为23.0%,69.3%和49.4%(χ2=51.3,P=0.000);POAG的β区发生率高于PACG(χ2=7.5,P=0.005).三组人群β区多见于水平颞侧象限,鼻侧象限少(χ2=19.4,P=0.000; χ2=50.3,P=0.000;χ2=11.7,P=0.009);POAG组中,视神经损伤较重组的β区发生率明显高于较轻组(χ2=14.0,P=0.000);PACG组中,视神经损伤较重组β区发生率与较轻组无明显差异(χ2=0.6 ,P=0.287).结论:POAG和PACG β区发生率高于正常人,POAG β区发生率高于PACG.视神经损伤较重组POAG眼相对于较轻组更易发生β区.
作者:王涵;朱奇;张劲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双眼旋转运动协调很复杂,协调不佳将会导致双眼的视网膜物像产生视差,引起复视和立体视下降.临床多种复杂性斜视主要表现为旋转运动的异常,本文将主要回顾旋转运动成分的研究.
作者:钱学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轴突和神经退行性变被认为是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的伴随特点而且与该病造成终身残疾的病理过程相关.视网膜是缺乏髓鞘但包含神经节细胞及其相关的神经轴突的独一无二的中枢神经系统.因此,它是一个神经退行性变、视神经保护,甚至是潜在的视神经再生的理想可视化的结构.特别是应用于疾病进程进行视网膜具体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作为一种光学诊断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眼科临床,它可以以快速,重现的方式对视网膜解剖结构提供高分辨率的重建,那么OCT就可以在多发性硬化的病程中建立一种理想的、精确的模型.我们就OCT在MS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张霁雯;陈雪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赞比亚卡布韦总医院眼科2008- 08/2009- 08就诊患者.结果: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症状重,病程长,致盲率高.结论:充分认识、掌握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提高艾滋病的检出率,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应强调预防是降低艾滋病发生率的关键.
作者:苏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0 引言眼睑蜂蛰伤是眼科常见的动物性外伤.根据明确的病史和临床表现诊断不难,但是位于睑缘或睑板沟等部位的蜂刺,位置比较隐蔽,在行裂隙灯检查时如果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仔细检查极易导致漏诊或误诊,使受伤眼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我院2006/2008年诊治眼睑蜂蛰伤共23例,其中误、漏诊3例,现总结分析误、漏诊原因及防范措施.
作者:牛晋智;梁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总结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timolol)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回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准分子中心2007- 08/2008- 08接受LASIK手术病例1 400例2 650眼,随访0.5a以上,发生屈光回退者有53例66眼,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使用2.5g/L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使用1g/L玻璃酸钠眼液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wk,治疗结束后将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视力提高行数).结果:试验组视力提高-1~4(平均1.45±1.09)行,对照组视力提高-2~2(平均0.61±0.86)行,行成组t检验显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0,P<0.05).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眼液2.5g/L对LASIK术后屈光回退具有显著疗效.
作者:杨丽娟;于世辉;张清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患者施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对23例45眼高度近视眼患者进行相关眼科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后施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对其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45眼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3眼发生一过性高眼压,45眼IOL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细小色素颗粒附着,对视力无影响.结论:IOL矫正高度近视眼近期临床效果有效、可靠,临床观察未发现手术并发症,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龚永祥;熊成;龚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是指由于糖尿病引起的黄斑中心1D以内的视网膜增厚或硬性渗出.是造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推测是视网膜内、外屏障的破坏以及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多种检查可以对黄斑水肿做出诊断,包括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视网膜断层摄影仪(HR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激光治疗仍然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一直探索其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玻璃体腔注射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应用,以及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等治疗措施联合应用,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方面尽管已有巨大进展,但显然尚需有效、副作用更小的治疗措施.
作者:马惠凤;张淑静 刊期: 2010年第03期
0 引言上睑下垂是由于提上睑肌或M黮ler肌功能不全或丧失,以致上睑不能提起或提起不全,而使上睑呈下垂的异常状态.矫正上睑下垂的手术方法有百余种之多,但是目前尚没有一种术式能适合所有类型的上睑下垂[1].
作者:胡艳;孙競;张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0 引言钝挫伤在眼外伤患者中比较常见,机械性钝力作用于眼球后,可以引起眼内各种组织结构的改变.挫伤后发生的近视就是其中常见改变之一,主要表现为以往较好的视力,伤后出现明显的视力下降.这种改变在临床工作中容易被忽视,因为只注意到伤后眼部的损害,而忽略了由此引发的屈光变化,这需要引起我们临床医师的注意.
作者:郝志侠;牛洪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及532nm激光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分别对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和532nm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眼进行角膜内皮细胞观察.结果:所有行Nd∶YAG激光治疗患者激光术后14d,中央CD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虹膜切除术后14d,中央部位CD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周边部激光爆破处AVE,MIN,CD及6A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32nm激光光凝治疗CSC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各项检测指标的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对角膜内皮有一定的损伤.532nm激光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彭华琮;袁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眼表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碱烧伤患者4例、角膜溃疡患者10例,共14例.采用单层羊膜移植,术后随访6~12mo.结果:14例术后临床上未见新鲜羊膜植片急性排斥反应;同时眼表迅速稳定.碱烧伤4例无角膜进行性溶解和穿孔,10例角膜溃疡患者中8例溃疡愈合,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结论:新鲜羊膜移植是重建眼表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减轻角膜的炎症反应,阻止角膜进行性溶解,加速眼表稳定,减少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为Ⅱ期角膜移植赢得宝贵时间,创造良好基础.
作者:陈红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 )对大鼠离体培养晶状体抗氧化作用的SOD,CAT和MDA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晶状体放入0,0.125,0.25,0.5,1,2,4g/L的TMP溶液的培养液进行离体培养24h后,观察晶状体形态变化,并作组织匀浆后采用黄嘌呤氧化酶反应法测定SOD活性,钼酸铵终止法测定CAT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25,0.5,1和2g/L的TMP可明显提高大鼠晶状体中SOD的活性(P<0.01,P<0.01,P<0.01,P<0.05),而0.125和4g/L的TMP作用效果不明显.CA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5g/L的TMP可明显提高大鼠晶状体中CAT的活性(P<0.01),而0.125,0.25,1,2和4g/L的TMP作用效果不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125,0.25,0.5,1和2g/L的TMP可明显降低大鼠晶状体中MDA的含量( P<0.01),4g/L的TMP作用效果不明显.结论:TMP对培养大鼠离体晶状体有提高SOD,CAT活性和降低MDA含量的作用.
作者:朱月星;邓新国;高杨;朱宇广 刊期: 2010年第03期
青光眼是临床常见致盲眼病,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术区成纤维细胞增生,致瘢痕形成阻塞滤过道.为提高手术成功率,一些抗瘢痕形成的药物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中,但这些药物也有一定的并发症及毒副作用.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正在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和新的抑制瘢痕形成的药物.
作者:迟静;马晓华;毕宏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辽宁省阜新市高中学生的视力状况及近视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阜新市高中学生3 000例,采用问卷式调查,作单因素与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近视患病率为69.79%,其中男64.60%,女75.26%.单因素分析表明:性别、父母近视、学习姿势、不良学习习惯、课间活动、体育活动时间、午睡习惯、每天睡眠时间、每天用电脑总时间、每天一次用电脑时间、晚上自习灯具、作眼保健操(初中)、经常用抗疲劳眼药、曾患眼病、身体疲劳不适、有龋齿、是否偏食、高中以前居住地18个变量与是否近视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父母近视、学习距离、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午睡、初中时作眼保健操、经常用抗疲劳眼药、高中前居住地8个变量(P<0.05)与是否近视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学习时姿势正确、每天认真作眼保健操、父母不近视、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多、午睡习惯、经常点抗疲劳眼药水、上高中前的居住地为农村是学生近视的保护因素.
作者:金丽文;李静霞;兰振和;李畅;王静;刘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手术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31例31眼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0.2g/L MMC,观察术后裸眼视力及角膜瓣愈合情况.结果:术后6mo裸眼视力平均为0.82±0.19,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绝大部分患者角膜瓣愈合良好,4例患者角膜瓣边缘部分融解,但中心视力无明显影响. 结论:在LASIK术后角膜上皮植入手术治疗中应用0.2g/L MMC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韩苏宁;陈静;王泳;邓金印;方慧丽;李欣;陈晓娟;龚小雪;朱海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3种检查方法对可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检查和评估比较,优化检查程序和方法.方法:对2007- 01/2009- 01就诊我院门诊和住院确诊的26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及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眼底病专科医师阅片进行诊断,以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诊断为标准.主要指标散瞳直接眼底镜检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方法进行筛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与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为筛查阈值时直接眼底镜检查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敏感度分别是63.4%,86.8%,特异度分别是76.9%,92.3%,Youden指数分别是41.1%,79.1%,Kappa检验的一致性分别是41. 9%,80.7%.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为筛查阈值时,直接眼底镜检查和免散瞳眼底照相的敏感性分别是65.5%,93.1%,特异性分别是94.7%,97.4%,Youden指数分别是60.3%,90.5%,Kappa检验的一致性分别是39.1%,61.2%.结论:免散瞳数码眼底彩色照相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Ⅱ期以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优化筛查诊断方法.
作者:张蕾;许维强;谭荣强;刘姣;林绮敏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5- 01/2007- 01我院收治的24例24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填充眼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术,观察术后视力、并发症等.结果:术中发生视网膜脱离3例3眼(12%).术后3mo佳矫正视力>0.3者1眼(4%);0.12~0.3者16眼(67%);≤0.1者7眼(29%);植入人工晶状体21眼(88%);未植入人工晶状体3眼(12%).结论:硅油填充眼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孙笑;王禹;温良;翟刚;解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葡萄膜炎期多湖状视网膜脱离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对12例VKH患者24眼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 OCT检查.结果:OCT图像可见12例24眼均有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视网膜下间隔将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分成多个部分.应用激素治疗后,视网膜浆液性渗出吸收,视网膜下的间隔完全消失.结论:VKH治疗前,视网膜下间隔导致VKH多湖状视网膜脱离.
作者:祝莹;张繁友;徐少凯;赵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脂质体介导的TGF-β1基因(pEGFP-TGF-β1)转染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B3(HLEC-B3)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及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2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方法:将pEGFP-TGF-β1转染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B3(HLEC- B3),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pEGFP-TGF-β1转染后24,48,72,96h p21,CDK2和 Smad4 mRNA和蛋白的表达,设立正常细胞组及pEGFP-C2转染组为对照组.结果:pEGFP-TGF-β1转染组TGF-β1 24h开始升高,48h达到高,72h略有减少,96h明显减少,但仍高于正常组,而空载体组与正常细胞组则无明显变化.p21变化趋势和TGF-β1相符,CDK2组变化趋势则正好相反,Smad4组48h明显升高,72h下降明显,96h基本恢复正常.结论:TGF-β1通过活化凋亡基因p21,降低细胞周期蛋白激酶CDK2.
作者:韩梅;张劲松;张瑞君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