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

陈静;罗丰年;杜刚;张磊

关键词:复发性翼状胬肉,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
摘要: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124眼患有复发性翼状胬肉(均为第一次复发)的患者进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诊3~15mo.结果:痊愈103例115眼,有效率92.7%,复发8例9眼,复发率7.3%.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好,伤口愈合快,复发率较低.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切口缝合与否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巩膜切口缝合两针与不缝合的疗效差异.方法:对420例477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一字形巩膜隧道切口大小为6~7mm,植入直径5.5mm硬性人工晶状体,切口对称缝合两针者205例230眼(A组),不缝合者215例247眼(B组),术后2d;3mo观察术眼视力和角膜散光.结果:术后2d,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193眼(83.9%)和190眼(76.9%),术后3mo,A、B二组裸眼视力或球镜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205眼(89.1%)和198眼(80.2%),两组病例不同时期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3mo,A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53±0.59,1.05±0.43D,B组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85±0.97,1.31±0.65D,两组病例术后不同时间平均角膜散光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病例术后无出现切口渗漏、浅前房、虹膜膨出的并发症,B组病例术后有3眼(1.21%)出现切口轻度渗漏、前房稍浅,4眼(1.62%)术后第1d出现上方虹膜膨出并嵌顿于巩膜切口.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巩膜切口缝合两针者较不缝合者术后视力好,角膜散光小,手术更安全.

    作者:黄楚良;蔡继林;沈林雄;郭静;袁金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自体结膜瓣覆盖术治疗深层角膜溃疡

    目的:评价自体结膜瓣覆盖术对深层角膜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于2010-05/2011-10在中国医科大学眼科中心行自体结膜瓣覆盖术的14例深层角膜溃疡患者的预后.14例患者中包括6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7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和1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进行结膜瓣遮盖术前,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用氟康唑冲洗角膜溃疡,细菌和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用庆大霉素液体冲洗角膜溃疡.根据角膜溃疡大小不同采取部分或全部结膜瓣覆盖术.术后根据不同的角膜炎类型使用不同的抗菌素共4wk.所有的患者术后均随访观察结膜瓣存活情况、并发症及视力恢复情况,随访时间达10~18mo.结果:所有患者经历1次手术后均痊愈(治愈率为100%).除1例结膜瓣脱落外,其余患者术后2wk自体结膜瓣均存活并与角膜溃疡处贴附紧密(85.71%).这13例患者的结膜瓣在随访观察期间内逐渐变得透明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缩.1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在术后3mo时角膜炎复发,在使用那他霉素眼液点眼3wk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3mo时并发浅前房.1例患者术后10mo并发后弹力层膨出.1例患者术后1a并发了青光眼.所有的患者成功地保留了眼球,但视力提高不明显.结论:自体结膜瓣覆盖术治疗深层角膜溃疡有效,但是术后长期观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作者:孙昱昭;刘贤洁;白雪;才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白内障术后点药不慎致原有角膜斑翳穿孔1例

    0引言老龄白内障患者原有角膜病变者较多,但白内障术后由于点药不当引起原有角膜斑翳穿孔的病例少见,我院对1例这样的患者及时进行了桥状结膜瓣遮盖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霁菡;匡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并发白内障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糖尿病并发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和围手术期应重视的环节.方法:我科2009-12/2010-12对32例46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除常规裂隙灯、眼压、B超检查外,行电脑验光,必要时行FFA检查.并对血糖进行检测.手术采用美国爱尔康公司Legacy超声乳化仪,德国蔡司VlSu150手术显微镜.做透明角膜切口,切口长度约2.8mm.术后随访1~3mo.结果:术后3mo佳矫正视力0.3~者12眼,≥0.5者23眼.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15眼中,术后3mo矫正视力≥0.5者12眼,其余3眼视力无提高,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Ⅳ期者.术中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10眼,迟发性葡萄膜炎6眼,术后高眼压4眼,后发性白内障3眼,后囊膜破裂1眼.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糖尿病白内障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任可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生物显微镜及其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超声生物显微镜(UBM)不受屈光介质及瞳孔大小的影响,能清晰的显示眼前节的活体解剖结构,不仅能动态观察眼前节的结构改变,还能进行定量测量,并且具有非干扰、非侵入、非接触、实时的优点,为眼前节的生理病理研究,包括眼前节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效果的动态观察提供了准确的客观依据.

    作者:王适宜;任珏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白内障患者355例393眼分成A、B两组,其中A组180例193眼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B组175例200眼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情况.结果:术后1d,患者视力恢复情况超声乳化手术组明显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组,但术后7d和30d两组无显著差异.术后7d,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度明显高于超声乳化组,但术后30d无显著性差异.对核硬度在Ⅳ~Ⅴ级的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少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结论:应针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核硬度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作者:李战梅;黄海;黄学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后发性白内障防治的研究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患者手术时的年龄,囊袋的大小,囊口的连续性,血房水屏障破坏释放的炎症介质,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分化及晶状体皮质的多少,以及所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材质等因素有关.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白内障术后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对策综述如下.

    作者:许丽疆;徐国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RGP对早期圆锥角膜患者屈光状态改变的分析

    目的:分析RGP与框架镜对圆锥角膜患者屈光系统的影响及RGP对不同类别(性别、年龄不同)患者的影响,进而探讨RGP的作用.方法:确诊为早期圆锥角膜患者46例,其中27例为双眼,19例为单眼,共73眼.对患者配戴框架镜及RGP时,视力矫正幅度的差异进行比较;对配戴RGP前、后分别进行的2次验光的差值进行比较,并针对RGP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矫正视力的改变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其中44例患者69眼的角膜厚度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配戴框架镜与配戴RGP的患者视力矫正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配戴RGP前2次验光结果的差值与配戴RGP时2次验光结果的差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矫正视力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岁以下与大于等于25岁患者矫正视力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患者角膜厚490μm.结论:(1)配戴RGP患者矫正视力优于配戴框架镜患者.(2)配戴RGP时验光误差小于不戴镜验光.(3)RGP矫正视力男性优于女性.(4)RGP矫正视力与年龄差异无关.(5)圆锥角膜患者角膜中央区厚度变薄.

    作者:孙荔;张琰;吕川;徐漫;徐艳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青光眼术后视功能恢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患者57例83眼经过手术治疗后,眼压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前房深度正常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单纯手术组和术后复方樟柳碱治疗组,比较两组视力、视野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两组眼压与术前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单纯手术组和术后复方樟柳碱治疗组比较,视力、视野变化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应用复方樟柳碱,患者视力、视野有明显改善.

    作者:杨忠友;裴付彬;鲁勃文;姜寿山;席秀芝;明春平;孙欣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角膜地形图引导与常规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术后波前像差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术后波前像差的变化.方法:选择在我院近视眼激光治疗中心进行LASIK的患者40例80眼,在术前通过Zyoptix波前像差仪对患者进行波前像差的测量.随机分两组,其中20例40眼接受常规LASIK(对照组),20例40眼接受角膜地形图引导个性化LASIK(computer assisted corneal topography guide 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ectomy,ORK-CAT组),分别于术后1,3,6mo对患者进行视力、屈光度数和波前像差检查,从而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LASIK治疗近视眼的疗效.结果:术后早期两组间屈光度数均呈轻微过矫状态.术后1mo时两组之间屈光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mo时两组之间屈光度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术后两组屈光度数均有轻度的回退,ORK-CAT组比对照组回退少.两组术后高阶像差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术后每个随访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RK-CAT组和对照组高阶像差比较,术后每个随访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地形图引导LASIK的术后视觉质量优于传统LASIK.

    作者:宋伟琼;武正清;何芳;李国桥;段金凤;张艳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自体巩膜覆盖预防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暴露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体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对预防术后义眼座暴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9例69眼采用双层巩膜覆盖43例、带直肌的板层巩膜瓣覆盖26例为加固物,行一期HA义眼座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4~24mo,均无义眼座暴露发生.结论:在行HA义眼座植入时,双层巩膜、带直肌的板层巩膜瓣为加固物覆盖HA,能有效地预防义眼座暴露.

    作者:洪卫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老视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老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老视患者44例77眼行角膜地形图引导下LASIK(TOSCA)手术并加入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随访时间6mo且资料完整.观察患者术后远、近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立体视觉及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术后6mo平均裸眼远视力:主视眼为 1.00±0.16,非主视眼为1.00±0.23;平均裸眼近视力:主视眼为 1.07±0.29,非主视眼为1.09±0.33.屈光度:术后6mo时的平均等效球镜-0.41±0.56D.高阶像差:瞳孔直径6mm时,术后6mo较术前,水平及垂直彗差向负值方向漂移,球差向正值方向漂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敏感度(CS):低、中、高频对比敏感度于术后10d及1mo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o时恢复术前水平.立体视:术后1,3,6mo立体视觉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38例(86.4%),比较满意4例(9.1%),对近视力不满意2例(4.5%).术中、术后并发症:全部手术顺利,无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Shotfile切削模式治疗老视近期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高,能显著改善近视力,远视力无明显丢失;术后球差向正值漂移,可以补偿老视患者调节力的降低;本术式对患者立体视觉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世洋;赵玉阳;刘雪雁;马红利;赵爱红;蒋骁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基因或药物治疗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药物和基因的靶向治疗系统是新兴的热门研究领域,目前已经在心血管疾病、肝肿瘤等疾病的靶向治疗方面得到了满意的研究成果,但在眼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疾病治疗方面尚处于初始阶段.我们就超声微泡造影剂携药物和基因靶向治疗在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马大卉;黄丽娜;申晓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01/2011-03我院17例24眼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术前准备、手术方法与术后处理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治疗效果分析.结果:即刻手术成功24眼,术后6~18mo随访复诊冲洗泪道通畅,总治愈率达100%.结论: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方法,具有创伤性小、复发率低、治愈率高、不影响美容的特点.

    作者:朱兴中;王斌;孙军;孙玉亮;梁伟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鼻泪管探通术治疗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探通术与灌溉对儿童先天性鼻泪管阻塞(congenit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CNDO)的成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从2005/2011年,患有CNDO的儿童235例261眼行鼻泪管探通术.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组1,131眼为12~24月龄;组2,82眼为>24~48月龄;组3,48眼为>48~120月龄.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上、下泪小点探通术.术后1d;1,2wk;1,3mo进行随访.通过Mann 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手术成功率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儿童235例(女性122例,男性113例)的平均年龄为27.6±10.7(12~120)mo.3组患儿一次探通术后的成功率分别为90.1%、85.4%和47.6%,并且组1、组2成功率显著高于组3(P<0.05).患儿53例(20.3%)再次行探通术,3组的成功率分别为:61.5%、58.3% 和25.0%.结论:鼻泪管探通术是治疗CNDO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小于2岁的患儿.手术成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但是上下泪小管二次探通术可以提高术后效果.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联合羊膜移植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联合羊膜移植术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择本院2007-03/2010-03收治的角膜缘翼状胬肉患者90例90眼,均单眼手术,随机分为两组,角膜移植组给予手术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羊膜移植组给予手术切除胬肉联合羊膜移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随访2a,角膜移植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于羊膜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移植组术后治愈42例,复发3例;羊膜移植组术后治愈39例,复发6例,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愈合时间短,值得应用.

    作者:陈利荣;姚军平;袁铸;张贻转;周宇;高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羊膜在眼科临床应用中的研究新进展

    随着羊膜移植在眼科临床,特别是在治疗眼表疾病中应用的成功报道,羊膜在眼科领域应用的基础研究也进一步受到关注.本文就羊膜的组织学、免疫学、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眼科领域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杨雅岚;王丛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正常晶状体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的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探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采用飞利浦208型透射电镜及日本产JSM-6380LV扫描电镜对3例正常的透明晶状体及5例行白内障囊外摘出的囊膜及晶状体核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透射电镜下白内障上皮细胞与正常组晶状体上皮细胞相比出现大量的异性核,染色质凝集,线粒体肿胀,减少,呈现空泡化;白内障晶状体核区纤维细胞界限不明显,出现明显溶解、坏死改变.扫描电镜下白内障晶状体皮质纤维细胞失去光滑,晶状体核区纤维细胞表面因挤压而变形,细胞间的连接出现变化.结论:白内障晶状体中上皮细胞及纤维细胞均发生了超微结构改变,这些变化可能是晶状体混浊的原因之一.

    作者:占志云;徐国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氦氖激光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性角膜炎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在带状疱疹性角膜炎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对照的方法,将单纯药物组患者设为对照组,增加氦氖激光组患者为实验组;量化并比较患者眼部及全身情况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第10d,药物治疗过程中联合氦氖激光实验组皮肤水疱均结痂,且在第5d疼痛明显缓解(χ2=4.03,P<0.05);实验组角膜炎明显好转(t=4.227,8.208;P<0.01).实验组综合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χ2=4.49,P<0.05).本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眼部及全身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氦氖激光可提高药物对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效率.

    作者:李植源;邝国平;朱俊东;王海彦;朱明琼;武正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梅毒性眼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以眼后节表现为主的梅毒性眼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01本院收治的首诊于眼科的梅毒性眼病13例23眼,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等.13例患者按神经梅毒除1例因青霉素过敏予静滴头孢曲松治疗,其余全部予静滴青霉素治疗.结果:患者13例中,9例17眼患者表现为脉络膜视网膜炎,2例3眼患者表现为视神经视网膜炎,1例1眼患者表现为视神经炎,1例2眼患者表现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抗梅毒治疗后,所有炎症消退,12例22眼患者视力提高,平均视力0.56±0.23.患者RPR滴度下降4倍,平均1∶16.6.结论:梅毒性眼病表现多样,容易漏诊、误诊,临床上应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作者:张辉;江志坚;董健鸿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