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洋;赵玉阳;刘雪雁;马红利;赵爱红;蒋骁男
目的:探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青少年近视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1-06/07间来本院就诊的158例近视患者,其中男66例,女92例,平均屈光度-4.46±1.31D,平均年龄15.22±0.96岁.在进行散瞳和医学验光的基础上配戴矫正眼镜,试验组72例,对照组86例.试验组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3次/d,滴双眼,30d为1疗程.2wk复查1次,对调节幅度、调节滞后、调节灵敏度、正负相对调节和屈光度进行评价,所得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试验组调节灵敏度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眼:F=6.342,P<0.05;右眼:F=7.966,P<0.05;双眼F=6.922,P<0.05).负相对调节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02,P<0.05).屈光度变化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F=2.361,P>0.05).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有效改善青少年近视眼的调节功能.
作者:余秀梅;张春燕;陈芳;陈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随着羊膜移植在眼科临床,特别是在治疗眼表疾病中应用的成功报道,羊膜在眼科领域应用的基础研究也进一步受到关注.本文就羊膜的组织学、免疫学、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眼科领域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杨雅岚;王丛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我们对2008-01/2011-10所有在本中心眼底病小组行硅油取出的125例128眼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性研究,所有眼在之前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视网膜脱离而在我中心行玻璃体切除加硅油填充术.我们采用二元逻辑性回归对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病的诊断、硅油取出术前的晶状体状态、硅油在眼内存留时间、硅油取出术前所进行的眼后节手术操作次数、是否做过巩膜外环扎、玻璃体切割的手术方式(20G或23G)、行硅油取出术时是否同时进行眼前段或视网膜的手术操作.结果:在所有行硅油取出术的128眼中有23眼(18.0%)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术前眼后节手术的次数和原发病的诊断类型是视网膜脱离复发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硅油在眼内的存留时间与硅油取出术前眼压升高(IOP≥25mmHg)存在正相关.结论:硅油取出术后存在较高的视网膜脱离复发的风险,尤其是严重的眼外伤导致的视网膜脱离以及之前反复手术的患者.
作者:雷剑琴;谢安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治疗脱入玻璃体腔内的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高能量(80%~100%)、高负压(200~500mmHg)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治疗的23例晶状体脱位入玻璃体腔患者的资料,观察术前和术后的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晶状体23例均通过该方法顺利取出,无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8mo.术前佳矫正视力3.3~4.2,术后佳矫正视力3.7~4.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44,P=0.000).结论: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治疗脱入玻璃体腔内的晶状体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李玲;张兴儒;项敏泓;张振永 刊期: 2012年第10期
0引言验光在眼科临床实践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电脑验光以其方便、快捷、易操作等优越性而被广泛应用,但其测量屈光度的准确性尚需进一步验证.目前检影验光是临床常用的验光方法,其检测的屈光度较为准确,作为临床客观验光的标准被广泛应用,但因其完全是人工操作,比较费时是其弊端.
作者:夏红玉;许江涛;马艳玲;孙青;周莹;郝玉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药物和基因的靶向治疗系统是新兴的热门研究领域,目前已经在心血管疾病、肝肿瘤等疾病的靶向治疗方面得到了满意的研究成果,但在眼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疾病治疗方面尚处于初始阶段.我们就超声微泡造影剂携药物和基因靶向治疗在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马大卉;黄丽娜;申晓丽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评价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老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老视患者44例77眼行角膜地形图引导下LASIK(TOSCA)手术并加入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随访时间6mo且资料完整.观察患者术后远、近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立体视觉及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术后6mo平均裸眼远视力:主视眼为 1.00±0.16,非主视眼为1.00±0.23;平均裸眼近视力:主视眼为 1.07±0.29,非主视眼为1.09±0.33.屈光度:术后6mo时的平均等效球镜-0.41±0.56D.高阶像差:瞳孔直径6mm时,术后6mo较术前,水平及垂直彗差向负值方向漂移,球差向正值方向漂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敏感度(CS):低、中、高频对比敏感度于术后10d及1mo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o时恢复术前水平.立体视:术后1,3,6mo立体视觉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38例(86.4%),比较满意4例(9.1%),对近视力不满意2例(4.5%).术中、术后并发症:全部手术顺利,无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Shotfile切削模式治疗老视近期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高,能显著改善近视力,远视力无明显丢失;术后球差向正值漂移,可以补偿老视患者调节力的降低;本术式对患者立体视觉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世洋;赵玉阳;刘雪雁;马红利;赵爱红;蒋骁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124眼患有复发性翼状胬肉(均为第一次复发)的患者进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术后随诊3~15mo.结果:痊愈103例115眼,有效率92.7%,复发8例9眼,复发率7.3%.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好,伤口愈合快,复发率较低.
作者:陈静;罗丰年;杜刚;张磊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植入非球面与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42眼,其中植入非球面IOL(Alcon SN60WF)22眼,植入球面IOL(Alcon SN60AT)20眼,所有病例术后裸眼视力均>0.2,术后6mo对视力、表观调节力、对比敏感度等视功能检查.结果:术后6mo非球面IOL和球面IOL两组的矫正远视力、矫正远视力后的近视力、表观调节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低、中空间频率非球面IOL组CS和GCS优于球面IO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频区、明视及明视眩光状态下两组间CS和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非球面IOL植入术后CS和GCS优于球面IOL植入术后,可以改善视觉质量.
作者:张春元;奚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及Schempflug原理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07我院门诊角膜正常的患者86例150眼分别用非接触式眼压/角膜厚度测量仪NT-530P和Pentacam眼前段分析仪、超声角膜测厚仪三种仪器测量CCT.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方法测量的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绘制Bland-Altman散点图,分析不同测量方法之间的一致性.结果:三种仪器所测得CCT测量结果分别为:NT-530P 541.19±32.47μm,Pentacam 542.76±32.40μm,超声角膜测厚仪539.88±31.98μm.三种检查仪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0,P=0.748),且两两之间高度相关(r1=0.954,r2=0.973,r3=0.948).以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的CCT为基准把患者分为3组:CCT≤520μm,520μm570μm,对三种仪器测量的结果进一步对比分析,三组中的各仪器测量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种方法测量的C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作者:杨雅静;赵江月;张劲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黄斑水肿的佳治疗时间和方案.方法:激光患者分3组,甲组:PDR无黄斑水肿(黄斑格栅样光凝组);乙组:PDR无黄斑水肿(未行黄斑格栅样光凝组);丙组:PDR合并黄斑水肿.甲、丙组患者均先行氪黄激光黄斑格子样光凝,然后将3组均行全视网膜光凝.比较治疗后3组患者视力、眼底造影和OCT.结果:甲组患者治疗后黄斑厚度无改变,视力维持在较好水平;乙组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后部分发生黄斑水肿,视力下降;丙组患者治疗后黄斑水肿虽有改善,但视力维持在较差水平.结论:PDR没有伴黄斑水肿时先行黄斑格栅样光凝后再行全视网膜光凝,能预防黄斑水肿的发生.
作者:虎学君;哈少平;侯学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检测1例中国上皮基底膜角膜营养不良家系TGFBI基因突变类型.方法:经过详细的病史采集及临床检查后,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内其他2例患者和4例有血缘关系的正常家系成员的静脉血白细胞DNA,应用PCR直接测序法对TGFBI的17个外显子进行候选基因的突变检测.结果:在该家系患者的TGFBI基因4号外显子发现了c.417C>T,导致了杂合突变R124C.家系中正常成员及对照组均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TGFBI基因的R124C杂合突变导致了上皮基底膜角膜营养不良,拓宽了角膜营养不良的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为进一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晓波;陈丽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探通术与灌溉对儿童先天性鼻泪管阻塞(congenital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CNDO)的成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从2005/2011年,患有CNDO的儿童235例261眼行鼻泪管探通术.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组1,131眼为12~24月龄;组2,82眼为>24~48月龄;组3,48眼为>48~120月龄.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上、下泪小点探通术.术后1d;1,2wk;1,3mo进行随访.通过Mann Whitney U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手术成功率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儿童235例(女性122例,男性113例)的平均年龄为27.6±10.7(12~120)mo.3组患儿一次探通术后的成功率分别为90.1%、85.4%和47.6%,并且组1、组2成功率显著高于组3(P<0.05).患儿53例(20.3%)再次行探通术,3组的成功率分别为:61.5%、58.3% 和25.0%.结论:鼻泪管探通术是治疗CNDO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小于2岁的患儿.手术成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但是上下泪小管二次探通术可以提高术后效果.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患者手术时的年龄,囊袋的大小,囊口的连续性,血房水屏障破坏释放的炎症介质,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分化及晶状体皮质的多少,以及所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材质等因素有关.后发性白内障是白内障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白内障术后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后发性白内障的防治对策综述如下.
作者:许丽疆;徐国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0引言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玻璃体积血称为Terson综合征.也有少部分玻璃体积血继发于硬脑膜下的出血,但这种情况少见.Terson于1900年首先报道[1],但目前许多文献认为Terson综合征的定义应扩大为各种原因所致颅内出血合并眼内出血.2012-3-22我院收治1例Terson综合征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视力恢复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慧敏;钟凯人;王丁丁;陈子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形式对豚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2,TGF-β2)的影响.方法:幼年健康豚鼠(2周龄)10只,体外培养RPE细胞,传代、鉴定后,将细胞分为聚焦光组、离焦光组、平行光组和空白对照组,前3组分别接受聚焦光、离焦光(均为将平行光经透镜转化)和平行光照射,空白对照组不接受照射.于照射后24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FQ-PCR)检测细胞中TGF-β2及TGF-β2 mRNA的表达,分析不同光照形式与效应的关系.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各组TGF-β2表达均为阳性,病理VISTA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单位面积中平均光密度 (optical density,OD)值进行半定量分析,聚焦光组明显高于其它各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1.08,P<0.05);RTFQ-PCR法显示,聚焦光组TGF-β2mRNA表达水平较其它各组明显增加,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33.01,P<0.05).结论:不同形式光线可影响豚鼠RPE细胞TGF-β2表达,以聚焦光明显.
作者:覃江圆;王超英;刘迎庆;靳韬;仝春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我院近7a住院军人青光眼患者的构成比、年龄、性别、职级、治疗方案及视功能情况.分析军人青光眼住院患者的患病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01/2010-12所有的军人青光眼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军人青光眼住院患者69例125眼中,原发性青光眼110眼(88.0%),继发性青光眼15眼(12.0%).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6眼(44.8%),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4眼(43.2%).住院年龄及发病年龄均高发于61~70岁年龄段.男性比例(92.8%)远远高于女性(7.2%).师职干部多,为40.6%,战士仅占17.4%.治疗涉及手术干预60眼(48.0%).双眼致盲率11.6%,单眼致盲率16.0%.结论:军人青光眼住院患者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比例接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多为中老年,治疗方案个体化,致盲率高.与军队征兵体检制度、医疗保障水平等因素相关,呈现一定的军队特色.
作者:李娜;王桂琴;彭秀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正常晶状体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采用飞利浦208型透射电镜及日本产JSM-6380LV扫描电镜对3例正常的透明晶状体及5例行白内障囊外摘出的囊膜及晶状体核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透射电镜下白内障上皮细胞与正常组晶状体上皮细胞相比出现大量的异性核,染色质凝集,线粒体肿胀,减少,呈现空泡化;白内障晶状体核区纤维细胞界限不明显,出现明显溶解、坏死改变.扫描电镜下白内障晶状体皮质纤维细胞失去光滑,晶状体核区纤维细胞表面因挤压而变形,细胞间的连接出现变化.结论:白内障晶状体中上皮细胞及纤维细胞均发生了超微结构改变,这些变化可能是晶状体混浊的原因之一.
作者:占志云;徐国兴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同一时期38例41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观察组)和117例127眼非糖尿病单纯老年白内障患者(对照组)施行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佳视力>0.4者共32眼(78.0%),对照组共110眼(86.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膜水肿发生率和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发生率分别为31.7%和19.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为14.6%,对照组为11.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安全可行,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疗效相当.
作者:刘祥明;毛安真;谢先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非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于31例31眼白内障患者在行小切口白内障术时均行环形撕囊,术中发现后囊膜破裂后防止后囊膜破口扩大,处理玻璃体后充分利用残余的囊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wk矫正视力≥0.5者25例(80.6%);术后3mo,矫正视力≥0.5者26例(83.9%).结论:非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处理后囊膜破裂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承;任百超;马建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