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红玉;许江涛;马艳玲;孙青;周莹;郝玉星
目的:评价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治疗老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老视患者44例77眼行角膜地形图引导下LASIK(TOSCA)手术并加入Shotfile老视切削模式,随访时间6mo且资料完整.观察患者术后远、近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立体视觉及患者术后满意度.结果:术后6mo平均裸眼远视力:主视眼为 1.00±0.16,非主视眼为1.00±0.23;平均裸眼近视力:主视眼为 1.07±0.29,非主视眼为1.09±0.33.屈光度:术后6mo时的平均等效球镜-0.41±0.56D.高阶像差:瞳孔直径6mm时,术后6mo较术前,水平及垂直彗差向负值方向漂移,球差向正值方向漂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敏感度(CS):低、中、高频对比敏感度于术后10d及1mo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o时恢复术前水平.立体视:术后1,3,6mo立体视觉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38例(86.4%),比较满意4例(9.1%),对近视力不满意2例(4.5%).术中、术后并发症:全部手术顺利,无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Shotfile切削模式治疗老视近期安全有效,患者满意度高,能显著改善近视力,远视力无明显丢失;术后球差向正值漂移,可以补偿老视患者调节力的降低;本术式对患者立体视觉无明显影响.
作者:李世洋;赵玉阳;刘雪雁;马红利;赵爱红;蒋骁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0引言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玻璃体积血称为Terson综合征.也有少部分玻璃体积血继发于硬脑膜下的出血,但这种情况少见.Terson于1900年首先报道[1],但目前许多文献认为Terson综合征的定义应扩大为各种原因所致颅内出血合并眼内出血.2012-3-22我院收治1例Terson综合征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视力恢复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慧敏;钟凯人;王丁丁;陈子林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非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于31例31眼白内障患者在行小切口白内障术时均行环形撕囊,术中发现后囊膜破裂后防止后囊膜破口扩大,处理玻璃体后充分利用残余的囊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wk矫正视力≥0.5者25例(80.6%);术后3mo,矫正视力≥0.5者26例(83.9%).结论:非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处理后囊膜破裂的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承;任百超;马建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不同进展阶段小鼠T细胞动态变化,对葡萄膜炎治疗方案的优化及疗效评价提供指导.方法:用CFA+PTX+IRBP对6~10周龄雌性C57BL/6小鼠后肢及尾部皮下进行三点免疫建立EAU模型,于免疫3,7,14,21,28d取外周血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用特异性抗原IRBP免疫后,EAU疾病在第14d左右产生,在第21d达高峰,以后开始逐渐缓解.随着EAU疾病的发生,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3+辅助T细胞数量均有增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增加更为明显,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第21d达到高峰,第28d开始下降,CD4+CD25+Foxp3+/CD4+CD25-Foxp3+比值从第3d开始逐渐增加,到第21d达到高峰,从第28d开始下降.结论:EAU疾病的发生和转归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密切相关,CD4+CD25+/-Foxp3+Treg细胞为阐明EAU的缓解机制、预防和治疗人类葡萄膜炎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秦力维;彭秀军;郭建巍;王桂琴;高原;曹利群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的病因.方法:记录患者第一次手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种情况,发生眼压不降时眼部专科检查(眼压、视力、房角等)及UBM检查等,回顾分析2009-09/2010-12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30例34眼的病因.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的病因:滤过泡扁平瘢痕化12例15眼,恶性青光眼倾向5例6眼,术后前房出血3例3眼,巩膜瓣内切口欠通畅2例2眼,术前高眼压持续时间长2例2眼,包裹性滤过泡2例2眼,术前葡萄膜炎1例1眼,术后膨胀期白内障1例1眼,手术操作不良1例1眼,手术方式选择欠妥1例1眼.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不降主要原因是术后滤过泡扁平瘢痕化.
作者:王淑娜;汪自文;余美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我院近7a住院军人青光眼患者的构成比、年龄、性别、职级、治疗方案及视功能情况.分析军人青光眼住院患者的患病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01/2010-12所有的军人青光眼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军人青光眼住院患者69例125眼中,原发性青光眼110眼(88.0%),继发性青光眼15眼(12.0%).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56眼(44.8%),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54眼(43.2%).住院年龄及发病年龄均高发于61~70岁年龄段.男性比例(92.8%)远远高于女性(7.2%).师职干部多,为40.6%,战士仅占17.4%.治疗涉及手术干预60眼(48.0%).双眼致盲率11.6%,单眼致盲率16.0%.结论:军人青光眼住院患者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比例接近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多为中老年,治疗方案个体化,致盲率高.与军队征兵体检制度、医疗保障水平等因素相关,呈现一定的军队特色.
作者:李娜;王桂琴;彭秀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形式对豚鼠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2,TGF-β2)的影响.方法:幼年健康豚鼠(2周龄)10只,体外培养RPE细胞,传代、鉴定后,将细胞分为聚焦光组、离焦光组、平行光组和空白对照组,前3组分别接受聚焦光、离焦光(均为将平行光经透镜转化)和平行光照射,空白对照组不接受照射.于照射后24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FQ-PCR)检测细胞中TGF-β2及TGF-β2 mRNA的表达,分析不同光照形式与效应的关系.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各组TGF-β2表达均为阳性,病理VISTA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单位面积中平均光密度 (optical density,OD)值进行半定量分析,聚焦光组明显高于其它各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1.08,P<0.05);RTFQ-PCR法显示,聚焦光组TGF-β2mRNA表达水平较其它各组明显增加,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F=133.01,P<0.05).结论:不同形式光线可影响豚鼠RPE细胞TGF-β2表达,以聚焦光明显.
作者:覃江圆;王超英;刘迎庆;靳韬;仝春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治疗脱入玻璃体腔内的晶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高能量(80%~100%)、高负压(200~500mmHg)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治疗的23例晶状体脱位入玻璃体腔患者的资料,观察术前和术后的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脱位于玻璃体腔的晶状体23例均通过该方法顺利取出,无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18mo.术前佳矫正视力3.3~4.2,术后佳矫正视力3.7~4.9,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44,P=0.000).结论: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体腔内超声乳化治疗脱入玻璃体腔内的晶状体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李玲;张兴儒;项敏泓;张振永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复明工程中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1 274例1 274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第1d及随访6mo时的视力情况.结果:术中并发后囊破裂30眼,角膜轻度水肿240眼;术后1wk内裸眼视力>0.5者1 083眼,达到85%;术后3mo裸眼视力>0.5者1 147眼,达90%.结论: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少,适合我国白内障复明工程.
作者:王晓红;潘绍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比较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异体巩膜移植术与眼内容物摘除+义眼台巩膜壳内植入术两种手术方式,探讨异体巩膜作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覆盖材料的优点.方法:临床观察60例60眼,眼球摘除+HA植入覆盖同种异体巩膜者为异体巩膜组30眼,眼内容物摘除+HA自体巩膜壳内植入为自体巩膜组30眼.两组在术后1,3d;1wk;1,6mo进行随诊,观察结膜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有无HA眼台的暴露.结果:异体巩膜组中有6眼结膜伤口裂开,1眼HA眼台暴露.自体巩膜组中有7眼结膜伤口裂开,5眼HA眼台暴露,2例义眼台暴露后取出.结论: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异体巩膜移植术用于临床有较多优越性,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刘雪芳;丁延宁;霍婕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6-01/2010-12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164例206眼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36例50眼)采用单纯切除术;B组(41例47眼)采用单纯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术;C组(42例52眼)采用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和羊膜移植术;D组(45例57眼)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记录每例手术时间,术后1wk;3,6,12,24mo进行随访观察,观察结膜愈合及胬肉复发情况等.结果:A组复发率高,B组复发率有所降低,C、D 组复发率较A组及B组明显降低,C、D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方面,单纯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其他组,羊膜移植及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组的手术时间较长.复发主要发生在术后1a内.结论:丝裂霉素可以降低单纯胬肉切除术的复发率,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羊膜移植术可以更有效的降低胬肉的复发率.
作者:安春燕;孙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单纯氯胺酮麻醉与小剂量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全麻在小儿眼外伤术中的应用.方法:小儿眼外伤急诊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B组采用单纯氯胺酮全麻.分别于麻醉前、麻醉中及麻醉后观察记录生命体征、麻醉效果、副反应、眼内压、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氯胺酮的用量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麻醉后的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稳定,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副反应、眼内压增高较B组发生率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氯胺酮用量显著高于A组,苏醒时间较A组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应用于小儿眼外伤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术中眼内压保持稳定、苏醒迅速,是小儿眼外伤静脉全麻较为理想的组合.
作者:王华玲;赖江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自体巩膜覆盖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对预防术后义眼座暴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9例69眼采用双层巩膜覆盖43例、带直肌的板层巩膜瓣覆盖26例为加固物,行一期HA义眼座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4~24mo,均无义眼座暴露发生.结论:在行HA义眼座植入时,双层巩膜、带直肌的板层巩膜瓣为加固物覆盖HA,能有效地预防义眼座暴露.
作者:洪卫 刊期: 2012年第10期
0引言近年来,由于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的广泛应用,不仅可以发现早期的角膜先天异常和变性疾病,如圆锥角膜、角膜变性等,更可以对临床上的相关病变进行早期鉴别,从而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现将我们发现并采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es,RGP)取得较好疗效的1例角膜透明样边缘变性报告如下.
作者:郭颖卓;王华;何书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在Epi-lasik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在本院行Epi-lasik手术的患者112眼,所有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组)58眼,B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组)54眼,两组分别在Epi-lasik术后,立即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衍生物眼药水,并观察患者术后刺激症状、术后角膜上皮瓣生长情况、术后视力及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的时间、haze等情况,随访6~12mo.结果:A组的角膜上皮瓣生长情况要好于B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检查,A组有45眼(77.6%)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B组有32眼(5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达到术前佳矫正视力的时间上,A组的大部分患者在术后1wk以内达到,而B组的患者多在术后2wk以后达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对术后haze的影响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Epi-lasik手术中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可以减轻角膜上皮瓣的水肿,缩短术后视力恢复的时间,改善干眼症状,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盈龙;彭小宁;方向东;吴帅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硅油填充术作为目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主流术式,已被广泛应用.由于硅油本身特性,可引起晶状体混浊,因此了解术后并发性白内障形成原因并积极预防及处理均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楠;康刚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RGP与框架镜对圆锥角膜患者屈光系统的影响及RGP对不同类别(性别、年龄不同)患者的影响,进而探讨RGP的作用.方法:确诊为早期圆锥角膜患者46例,其中27例为双眼,19例为单眼,共73眼.对患者配戴框架镜及RGP时,视力矫正幅度的差异进行比较;对配戴RGP前、后分别进行的2次验光的差值进行比较,并针对RGP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矫正视力的改变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其中44例患者69眼的角膜厚度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配戴框架镜与配戴RGP的患者视力矫正幅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配戴RGP前2次验光结果的差值与配戴RGP时2次验光结果的差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矫正视力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岁以下与大于等于25岁患者矫正视力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患者角膜厚490μm.结论:(1)配戴RGP患者矫正视力优于配戴框架镜患者.(2)配戴RGP时验光误差小于不戴镜验光.(3)RGP矫正视力男性优于女性.(4)RGP矫正视力与年龄差异无关.(5)圆锥角膜患者角膜中央区厚度变薄.
作者:孙荔;张琰;吕川;徐漫;徐艳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对干眼症细胞模型中泪腺上皮细胞Bax mRNA及Bcl-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生长状态良好的泪腺上皮细胞,随机分为无雄激素培养黄酮治疗组(以下简称密蒙花总黄酮组),含雄激素培养对照组(以下简称雄激素组),无雄激素培养空白组(以下简称空白组).分别加入含密蒙花总黄酮血浆、丙酸睾酮、含空白血浆开始进行干预.建立干眼症细胞模型.用Trizol试剂提取细胞总RNA.RT-PCR法检测泪腺上皮细胞中Bax mRNA及Bcl-2 mRNA的表达.结果:密蒙花组、雄激素组能够抑制泪腺上皮细胞中Bax mRNA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密蒙花组Bax mRNA的表达低于雄激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密蒙花组、雄激素组Bcl-2 mRNA的表达均高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密蒙花组Bcl-2 mRNA的表达高于雄激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作用于雄激素水平下降所致干眼症的细胞模型可抑制Bax mRNA的表达,使Bax mRNA的表达量降低,同时促进Bcl-2 mRNA的表达,使Bcl-2 mRNA的表达量增加.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很可能是通过抑制泪腺上皮细胞中Bax mRNA及促进Bcl-2 mRNA表达的途径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王芬;彭清华;李海中;王方;姚小磊;李文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重组α-2b干扰素(Interferon alpha-2b,INF-α-2b)联合更昔洛韦对角膜内皮炎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15例患者均予以150万U INF-α-2b球周注射,静脉滴注更昔洛韦针剂0.25g 1次/ d,局部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每2h1次,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次/ d,连续用药1wk,对于高眼压患者局部或全身予以降眼压治疗.结果:经上述方法治疗1wk后,所有患者均治愈,视力提高,治愈率100%;随访4~12mo,无复发病例.结论:局部球周注射INF-α-2b联合静脉滴注更昔洛韦治疗角膜内皮炎具有疗程短、疗效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蔡海英;贝明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以眼后节表现为主的梅毒性眼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2007-01/2012-01本院收治的首诊于眼科的梅毒性眼病13例23眼,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等.13例患者按神经梅毒除1例因青霉素过敏予静滴头孢曲松治疗,其余全部予静滴青霉素治疗.结果:患者13例中,9例17眼患者表现为脉络膜视网膜炎,2例3眼患者表现为视神经视网膜炎,1例1眼患者表现为视神经炎,1例2眼患者表现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抗梅毒治疗后,所有炎症消退,12例22眼患者视力提高,平均视力0.56±0.23.患者RPR滴度下降4倍,平均1∶16.6.结论:梅毒性眼病表现多样,容易漏诊、误诊,临床上应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作者:张辉;江志坚;董健鸿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