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庆;何为民
0引言视网膜裂孔的封闭是治疗与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关键.固体绿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具有操作简便、疗效高的优点.我科2010-01/2011-10在临床中应用固体绿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108例115眼,其中106眼获成功,9眼失败,成功率92.2%,探讨其适应证的选择,现记录如下.
作者:任可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脉压(pulse pressure,PP)变化情况,了解白内障手术的视网膜血管损伤风险.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白内障手术患者,根据有无高血压病分为老年高血压组(A组)38例38眼,和老年正常血压组(B组)20例20眼.测量以下时间点的PP值:入院时(PP1)、进入手术室术前(PP2)、超声乳化白内障时(PP3)、人工晶状体植入前(PP4)、手术结束时(PP5).采用SPSS18.0分析数据.结果:各时间点PP依次为:A组(61.92±13.27,77.39±13.57,75.18±16.18,72.71±15.94,72.68±15.75)mmHg;B组(46.50±11.71,64.95±14.17,64.20±13.10,59.35±12.84,62.00±13.97)mmHg.A组PP 均高于B组(P<0.05);各组PP2比PP1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PP2测量值增大幅度依次为15.47±14.13,18.45±13.75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PP2~5测量值两两比较,A组PP4,PP5均小于PP2,B组PP4小于PP2、PP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P随时间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79,P>0.05).结论:老年人合并高血压病是白内障手术的危险因素,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与视网膜损伤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郭花;俞阿勇;王勤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LASIK术前屈光不正患者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屈光度和角膜曲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屈光不正患者220例440眼,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患者的眼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患者中央角膜厚度、电脑验光仪测量等效球镜度数和曲率,两两比较各测量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组屈光不正患者眼压与中央角膜厚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68,0.534,0.413,0.412;P<0.001).屈光不正患者屈光度与中央角膜厚度、曲率、眼压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78,0.068,-0.077;P=0.052,0.073,0.058).屈光不正患者曲率与眼压、中央角膜厚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04,-0.058;P=0.917,0.157).结论:屈光不正患者眼压与中央角膜厚度之间呈正相关,随着角膜厚度的增加眼压升高.
作者:张燕;郑艳珍;董文丽;邱岩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揭示眼科局部麻醉剂盐酸奥布卡因(oxybuprocaine hydrochloride,OBPC-HCl)对体外培养人角膜内皮(HCE)细胞的影响作用,为眼科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OBPC-HCl处理体外培养的HCE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生长和形态变化,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双染色法检测质膜的通透性,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DNA的断片化,用透射电镜检测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OBPC-HCl在62.5mg/L~4g/L的浓度范围内均能不同程度地引起HCE细胞出现细胞皱缩、胞内空泡化、质膜通透性增大、染色质凝缩、凋亡小体和DNA断片化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临床使用浓度4g/L OBPC-HCl对HCE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大,处理1h后HCE细胞的凋亡率已高达100%.结论:OBPC-HCl在62.5mg/L~4g/L的浓度范围内能显著诱导HCE细胞凋亡,在眼科临床应用中对HCE细胞的毒副作用极大.
作者:樊廷俊;温茜;于苗苗;葛源;苗莹;王德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脱离术后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要妥善处理,就需了解其复发因素,针对其病因采取相应的再治疗.我们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文献进行回顾作以综述.
作者:李娜;孙时英;崔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眼压升高)的长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了2006-03/2011-07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眼压升高)再次行小梁切除术的连续随访患者13例25眼.青光眼术后再次眼压异常升高,均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我们采取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于仅存中心视岛及管状视野患眼,手术在表面麻醉联合球筋膜浸润麻醉下实施.主要检查指标:手术前后眼压、视力、角膜水肿情况、滤过泡特征、前房深浅及其它并发症.结果:随访3mo~5a,非接触眼压测定术前眼压28~52mmHg,术后眼压11.7~18mmHg,术后3mo,眼压为14.5mmHg,眼压以≤21mmHg为成功标准.术后3mo,视力提高3眼(12%),视力不变17眼(68%),视力下降5眼(20%);术后21眼角膜均变清亮;功能性滤过泡22眼(80%),有3眼为非功能性滤过泡,眼压再次高于21mmHg,二次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术后有15眼(60%)出现前房轴深在1.5~2CT间,均自行恢复;术中、术后有10眼(40%)出现不同程度的前房出血,经对症治疗后均已吸收;术后有5例5眼(20%)出现房水闪辉,经散瞳及典必殊滴眼液进行眼局部频点后房水闪辉完全消失,未发生眼内炎等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目前仍是可挽救有视力眼的青光眼经典、有效的方法;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原经典手术方式的进一步发展;青光眼术后眼压再次异常升高均属于难治性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再次治疗,证实安全有效,长期疗效满意,是弥补非穿透小梁切除术眼压失控(升高)后有效的治疗措施,并且可以一眼多次手术;有效地保护仅存的视力,维持了一定的视功能;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不适合非透性小梁手术.
作者:乔磊;蒋平;郭宁;李鹏;田艳明;闫希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 contact lens,SCL)对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曲率的影响.方法:检测143例286眼配戴SCL患者的CCT、角膜地形图.154例308眼正常人为正常对照.比较连续配戴角膜接触镜不同年限患者和正常人的角膜厚度、角膜曲率的差异.结果:配戴SCL较短者(≤2a)的CCT与对照组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戴镜时间超过2a的Ⅱ组和Ⅲ组与对照组及配戴SCL≤2a的Ⅰ组CCT相比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配戴SCL对角膜曲率无显著影响.结论:短期配戴SCL后角膜厚度尚无明显的变化,但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角膜厚度逐渐变薄.而不论长期或者较短时间配戴SCL角膜曲率并无显著变化,但随着戴镜时间的延长角膜的不规则性有增加的趋势.
作者:茶雪平;张波涌;章锦曼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因子Survivin蛋白和Fas蛋白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及20例正常结膜组织中Survivin,Fas蛋白的表达情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37.5%)高于正常结膜组织表达阳性率(10.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Fas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75.0%)高于正常结膜组织表达阳性率(15.0%),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且Survivin和Fas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呈明显的正相关 (P<0.01),表达强度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Survivin可能与原发性翼状胬肉的发生密切相关;Survivin与Fas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关系密切,提示两者可能共同参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金玲;许向前;杨清秀;张宏;曹端荣;李柏军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Müller细胞致伤后早期细胞发生的一系列损伤性变化和发生反应性胶质化的规律.方法:新生SD大鼠视网膜进行体外Müller细胞的培养并建立高压气体冲击损伤模型,检测细胞致伤后早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变化,以及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量和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致伤后3h左右GFAP的表达量明显增强,以后24h内持续性高表达,并与损伤强度呈正比(P<0.05);LDH的释放增加主要出现在损伤后30min内;损伤后30min各组致伤细胞凋亡率呈非显著性差异(P>0.05),3h后细胞凋亡率增高,6h后细胞凋亡率高.结论:Müller细胞形态的改变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可能是触发GFAP 表达增强的因素之一.
作者:李传旭;梁林晖;景连喜;项道满;谢伯林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甙对角膜化学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取健康SD大鼠20只,采用750mL/L硝酸银溶液烧伤法制备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化学烧伤后生理盐水点眼组)、雷公藤多甙组(烧伤后雷公藤多甙滴眼液点眼治疗),每组各10只.于化学烧伤后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和角膜组织学形态改变.结果:化学烧伤后第14及28d,对照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分别为35.4±3.5mm2,52.5±6.2mm2;雷公藤多甙组为30.0±2.7mm2,41.0±5.6mm2,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雷公藤多甙滴眼液点眼治疗对角膜组织无明显毒性作用.结论:雷公藤多甙滴眼液点眼治疗能显著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作者:黎燕英;雷鹏;陆守权;杨春园;王蕾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术后疗效.方法:对45例52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43眼(83%)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视力<0.1者7眼(13%),0.1~0.4者33眼(63%),>0.4者12眼(23%);9眼(17%)术后视力与术前矫正视力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同时矫正屈光不正,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赵保文;贾天华;张黎;朴天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联合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我院2009-01/2010-06 50例54眼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常规小梁切除术后,巩膜瓣下放置6mm×7mm羊膜,羊膜固定于巩膜床上,巩膜瓣两角固定2针,在巩膜瓣一或两侧作1条或2条可调整缝线,在透明角膜上打结BSS形成前房.随访1.5a.结果:术后眼压探制良好,手术完全成功率48眼(89%),条件成功率4眼(7%),失败2眼(4%).结论:羊膜移植联合可调整缝线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雷海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0引言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方法繁多,义眼台肌锥内植入,义眼台外包自体巩膜或异体巩膜肌锥内植入及其多种变法.上述手术方法均要切断上下内外直肌,将4条直肌的断端缝合在义眼台上,重新构建义眼台的转动功能.我们设计了保留眼外肌的义眼台麻花状巩膜腔内植入方法,经过5a的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尹显东;尹树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分析眼科住院患者中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发生情况,掌握眼病患者全身危重疾病的特点,为医疗安全提供保障.方法:对2007-06/2010-12在西安北方医院眼科住院的2 016例眼病患者中发生全身系统性危重病变(包括急性新发病变和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既往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史者1 644例(81.55%).住院期间发生全身危重病变者36例(1.79%),包括循环系统疾病24例(高血压急性发病致高血压危象19例、急性心肌梗塞3例、急性低血压2例)、神经系统疾病4例(脑出血2例、急性脑梗塞2例)、消化系统疾病3例(急性胃肠炎2例、急性消化道出血1例)、泌尿系统疾病2例(尿路结石致急腹症2例)以及重症药物过敏3例.所有患者经及时治疗后全身病情好转,眼病病情稳定.结论:眼科住院患者中老年人居多,既往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史者比例高,易发生以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为主的全身危重疾病.只有高度重视对系统性危重疾病全面评估,早期诊断,妥善治疗,才能安全有效地完成眼病治疗.
作者:惠玲;张自峰;师晓莉;王雨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1,HPA-1)抑制剂应用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DMEM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DMEM)体外培养人RPE细胞,选择第5代细胞用于实验.倒置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硫代磷酸甘露醇戊糖(phosphomannopentaose sulfate,PI-88)对人RPE细胞体外生长的干预效果,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1 tetrazolium bromide,MTT]比色法检测RPE细胞A570值;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RPE细胞角蛋白和HPA-1表达.结果:体外增生的RPE细胞胞浆和细胞核HPA-1呈强阳性表达,以细胞浆内表达为主,PI-88干预后细胞浆表达减弱.PI-88对体外RPE细胞的增生有明显的时效和量效抑制关系,药物干预72h细胞A570值随质量浓度不同表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而同一质量浓度,药物质量浓度达到100mg/L及以上时,48~72h才表现A570值减小的趋势.结论:HPA-1抑制剂可抑制体外培养RPE细胞的增生,并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
作者:唐维强;张岩;李晓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0引言泪腺为炎性假瘤的好发部位之一.一般应用皮质类固醇效果好,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全身和局部应用激素治疗,但本病在全身应用激素时应疗程足够长,否则容易复发,对于激素不敏感者,可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治疗[1].但长期全身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均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受到一定限制.回顾分析我科治疗的20例泪腺炎患者采用曲安奈德联合地塞米松泪腺局部注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娜;韦敏;罗清文;李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MP-1微视野检测在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早期诊断以及随访的临床效应.方法:正常体检青年组20例40眼,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患者组45例62眼,以上人员均屈光间质透明.采用标准W-WP与MP-1微视野分别对正常体检青年组、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患者组检测.结果:显示MP-1微视野检测的视野平均光敏感度 (mean sensitivity,MS)在两组比较差值为10.3±1.10dB;MP-1微视野检测的视野平均缺损值(mean defect,MD)在两组比较差值-2.50±3.23dB,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MP-1微视野对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视功能受损的敏感度高于常规视野标准W-WP检测,特异性为90%、敏感性92%.结论:MP-1微视野比常规视野标准W-WP检测有着独特客观眼底解剖与主观定量视觉精确定位的视功能受损高度敏感的重要直观依据,在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早期临床诊断、治疗、预后随访评估具有独特的应用效应.
作者:曹小鹏;肖云;高晓唯;蔡雪红;雷英;曹芃;刘李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中透明质酸酶对筋膜下麻醉的疗效.方法:该研究是一项双盲随机临床试验,在Nikookari眼科医院进行了长达5mo.行超声乳化术的候选患者中接受筋膜下麻醉的42眼随机分为均等的两组,分别应用20g/L的利多卡因溶液2mL+150U/mL透明质酸酶(LH),和单纯20g/L的利多卡因溶液2mL(L).筋膜下注射15min后活动受抑制.患者和医生都非常满意,对于术后疼痛的抑制(视觉模拟评分,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也同样满意.统计学分析采用列联表(包括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和参数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活动抑制(33.3% vs 4.8%,P=0.04)、患者满意度(85.7% vs 57.1%,P=0.04)和医生满意度(87.5% vs 52.4%,P=0.02),LH组明显高于L组.VAS在相同组内明显较低(1.90±1.45 vs 3.00±1.55,P=0.04).结论:利多卡因溶液+透明质酸酶的筋膜下麻醉明显使得眼部活动受限,提高了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并减轻了术后疼痛.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评估含0.01g/L硫柳汞非单剂量自体血清(Autologous serum,AS)滴眼治疗重度干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接受至少12wk传统干眼治疗无效的重度干眼患者13例26眼,采用自身对照方法,用20%含0.01g/L硫柳汞非单剂量的AS滴眼8wk后,再用50%相同制剂AS滴眼8wk.滴眼后2,4,8,12,16wk分别比较基础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基础泪液分泌试验、角膜知觉、自觉症状评分.结果:滴眼后2wk,基础泪河高度、患者自觉症状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和 P<0.05);滴眼后4wk,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滴眼后8wk,基础泪液分泌、角膜知觉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滴眼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含0.01g/L硫柳汞非单剂量AS滴眼能安全有效地缓解重度干眼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作者:何宏;廖爱萍;郭颖卓;杨军;丁辉;钟兴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手法碎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05/10老年性白内障132例179眼,其中男56例82眼,女76例97眼;年龄53~74(平均67.7±6.4)岁.排除伴有晶状体脱位、青光眼及葡萄膜炎等.手法碎核后再行超声乳化术,观察手术中超声能量和作用时间、术后视力和角膜水肿等,随访时间1wk.结果:手法碎核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所需超声能量低,术后角膜水肿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结论:手法碎核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莫劲松;张翠薇;徐林;秦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