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玲;杜显丽;陈敏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合并有白内障的首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且房角关闭粘连范围<180°的患者16例18眼,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观察分析术前和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及矫正视力的变化.结果 术后眼压全部控制在20mmHg(1mmHg=0.133kPa)以下,前房深度明显增加,17眼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1眼无变化.术中、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期间,17眼视力无明显变化,1眼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眼底出血视力下降明显.术前和术后眼压、前房深度、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恰当适应证的选择可使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普升;魏成芳;潘小燕;张小隆;盛迅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性耳聋是否为早期诊断假性剥脱综合征(pseudoexfoliation syndrome,PES)的临床预测参数.方法 这是一项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单眼或双眼PES患者组成研究组,另有30例老年性耳聋患者.测量0.5,1,2和4kHz纯音听阈水平.同时记录鼓室测压高峰值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测试结果.所有受试者进行了详细的眼科检查.结果 PES组与老年性耳聋的听力水平分布不同.轻度听力丧失(21~40分贝)第2组高于第1组.对PES和老年性耳聋患者各检查频率之平均听力阈值进行直接比较.比较PES和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平均纯音听阈可发现两耳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然而高频率(4kHz)时,两耳之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所有在耳鼻喉科诊断为老年性耳聋的患者不应该进行眼科检查.在临床实践中,此种检查是时间和金钱的巨大浪费.
作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儿童外伤性前房积血临床处理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179例185眼儿童前房积血的处理经过,探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时机、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本组病例治疗前伤眼视力>0.3者5眼(2.7%),视力<0.05者143眼(77.3%);治疗后伤眼视力有所提高,伤眼视力>0.3者81眼(43.8%),视力<0.05者25眼(13.5%),致盲率下降63.8%.结论 对于儿童外伤性前房积血,首先药物治疗,并积极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掌握好手术时机,有效治疗并发症.
作者:张芬萍;李军;李晓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对翼状胬肉患者泪液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对入选的翼状胬肉患者行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手术,在术前1d;术后3,7d;术后1mo做泪膜破裂时间(BUT) 、泪液分泌(Schirmer Ⅰ)试验和泪液羊齿状试验(TFT),在术前1d和术后1mo做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以评价患者术前、术后的泪液功能.结果 共纳入87例87眼患者,其中男45例,女42例.年龄45~81( 平均64.1±8.8)岁.术后1mo BUT较术前1d延长,分别为11.47±3.23s和9.43±3.25s (P<0.05);术前羊齿状试验结果正常(Ⅰ级和Ⅱ级)的患者占22%,术后1mo正常的患者增加至90%,术后1mo TFT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杯状细胞密度要高于术前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分别为39.73±18.46个/10个高倍镜和48 85±18.80/10个高倍镜 (P<0.05).泪液分泌Ⅰ试验结果显示术后早期分泌较术前增多(P<0.05),但术前、术后晚期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移植术手术前后的泪液功能明显有改变,手术可使患者的泪液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
作者:马升进;陈寿雄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适合中原人眼的Moria M2旋转式角膜板层刀有关参数的选择,以制作理想的角膜瓣.方法 收集2009-11/2012- 02在邢台市眼科医院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科行LASIK的近视患者300例594眼,均来自中原地区,其中男154例305眼(51.35%),女146例289眼(48.65%).术前平均角膜曲率40~47D,手术制瓣应用法国Moria公司生产的M2旋转式角膜板层刀,对于不同的角膜曲率、采用不同的吸环和刀止位置情况下进行制瓣,分别测量角膜直径、角膜瓣直径和蒂的宽度,并对其进行比较.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结果 患者来源分布:河北邢台101例(33.67%)、河北邯郸56例(18.67%)、山东聊城31例(10.33%)、山西长治23例(7.67%)、河南安阳48例(16.00%)、河南濮阳16例(5.33%)、河南鹤壁25例(8.33%).角膜直径平均值为11.35±0.25mm,角膜瓣直径平均为8.83±0.47mm,角膜瓣蒂宽平均为4.28±0.82mm.蒂宽度与角膜瓣直径均呈正相关(r=0.732,P<0.05).在相同曲率和刀止位置的情况下,角膜瓣的直径与蒂的宽度呈正相关(r=0.672,P<0 05),角膜瓣的直径和吸环号呈负相关(r=- 0.865,P<0 05).在相同吸环和刀止位置的情况下,角膜瓣的直径和角膜曲率呈正相关(r=0.785,P<0.05),蒂的宽度和角膜曲率呈正相关(r=0.659,P<0.05).在相同曲率和吸环的情况下,蒂的宽度和刀止位置呈负相关(r=- 0.887,P<0.05).结论 中原人角膜普遍较外国人小,LASIK手术时可参考适合中原人眼的Moria M2角膜板层刀的数据表.
作者:刘延东;申华;张印博;李军;张继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引言老年性上睑下垂是常见的眼睑疾病,不仅影响外观,也严重影响视功能.目前认为该病是由于提上睑肌腱膜结构改变--腱膜薄弱、断裂或形成裂孔所致[1].我院2007- 01/2011- 06对36例60眼老年性上睑下垂患者行提上睑肌腱膜折叠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包丰英;罗晓幸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初步探讨环孢霉素A(CsA)对葡萄膜炎中IL-17+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抽取HLA-B27阳性葡萄膜炎患者外周血,同时建立正常人为对照组,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并加入不同浓度CsA,通过ELISA检测不同浓度CsA对IL-17分泌的影响,通过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检测CsA对IL-17+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 CsA可以有效抑制IL-17的分泌,且随着浓度增高抑制程度增加;但是CsA不影响IL-17+细胞对CD69的表达.结论 CsA可以通过抑制IL-17的分泌来实现对HLA-B27阳性葡萄膜炎的治疗.
作者:任亚琳;王增智;王艳丽;严浩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引言视网膜大动脉瘤又称获得性视网膜动脉瘤或孤立性视网膜大动脉瘤,属于临床少见的眼底疾病,是在视网膜动脉壁上呈纺锤型或梭型的血管瘤样膨胀[1].早期患者一般无任何不适,所以不易被发现,直到当瘤体突然破裂出血,引起视力下降时才来就诊.因此进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 FFA)以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检查,是避免误诊或漏诊的金指标,现报告病例并分析如下.
作者:张愉;王婧;唐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用光敏剂Erythrosin B激光诱导建造大鼠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并观察该疾病模型的疾病过程以及组织学改变.方法 分别于0,1,3h;1,2,4,7,14,21d对激光建模后的中央静脉阻塞(CRVO)和分支静脉阻塞(BRVO)大鼠模型行眼底观察、眼底照相和荧光造影.再分别于7,14,21d行视网膜组织切片检查.结果 可以观察到CRVO组和BRVO组大鼠阻塞的静脉在造模后7d完全再灌注.视网膜出血和水肿在第4d严重,到第14d时,造模组大鼠的视网膜都可观察到苍白水肿;第21d时,CRVO组视网膜内可观察到有黄色沉淀物.在BRVO组,视网膜出血局限于阻塞的静脉区域,但是视网膜水肿往往在一定程度波及到静脉未阻塞的象限.无论CRVO还是BRVO组,14d后都可以观察到显著的神经节细胞层细胞缺失.结论 采用Erythrosin B作为光敏剂,532nm激光照射视网膜制备大鼠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血管阻塞可以持续7d.CRVO组和BRVO组都可以观察到显著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细胞的缺失.该动物疾病模型稳定,可以为视网膜缺血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作者:陈威;夏欣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地形图的特点,为圆锥角膜的诊断提供客观可行的依据.利用角膜地形图对角膜屈光手术前患者进行严格筛选,提高手术的预测性.方法:圆锥角膜患者11眼,疑似圆锥角膜患者11眼,使用SIRIUS 3D角膜地形图仪进行检查,获取角膜前后表面地形图形态、角膜中央屈光力、角膜中央下方与上方平均屈光力之差(I-S)、表面非对称指数(SAI).结果 圆锥角膜患者角膜薄点多不在角膜中央,多位于第三象限圆锥的顶部,与屈光力逐渐降低的同心圆包绕.圆锥角膜患者与疑似圆锥角膜患者之间的角膜中央屈光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圆锥角膜、疑似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厚度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SIRIUS 3D角膜地形图中圆锥角膜患者及疑似圆锥角膜患者角膜前后表面高点、及角膜薄点三者基本吻合,符合圆锥角膜的发展趋势.其矢量图在圆锥角膜的判定中有一定的意义.结论 SIRIUS 3D角膜地形图是早期诊断圆锥角膜的有效方法,为角膜屈光术前患者的筛查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邱岩;郑艳珍;翟国光;邸玉兰;李耀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00%浓度自体血清滴眼治疗眼表疾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持续角膜上皮缺损或溃疡35例35眼,经常规的药物治疗或联合羊膜移植或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后效果不佳,采用100%浓度自体血清治疗2~6wk,观察其症状及角膜上皮修复情况.结果 患者35例35眼中,治愈率34.3%,好转率40.0%,无效率25.7%.在病毒性角膜炎和神经营养性角膜炎中治愈率和好转率均为47.6%,95.2%的患者角膜上皮和溃疡在滴用100%自体血清1mo修复.未发生感染及不良反应.结论 100%浓度自体血清滴眼治疗眼表疾病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对于病毒性角膜炎和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引起的持续角膜上皮缺损或溃疡疗效更佳.
作者:刘治容;张悦;吴峥峥;陈辉;张金彪;李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我国眼科学教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本文探讨了如何在眼科教学中实现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并培养高质量人才.在教学中引入了循证医学的观念,重视创新思维和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向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转化;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数据库系统、虚拟现实、裂隙灯显微镜示教系统、实验解剖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在眼科教学中广泛应用.本文对我国眼科学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作一综述.
作者:蓝倩倩;李敏;曾思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前、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及视网膜功能的了解,判断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并探讨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6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CDI)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末期流速(Vmin)、阻力指数(RI);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分别对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术前、术后进行检测,并以对侧正常眼作对照组.结果 CDI术前患眼与对照眼的CRA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wk视网膜脱离眼CRA的Vmax,Vmin均较术前降低,RI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脱离术后患者脱离区mfERG的a波、b波振幅密度均明显高于术前,潜伏期比手术前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mfERG,CDI的联合检测能及时了解视网膜脱离术后的视网膜复位情况及硅胶海绵垫压后CRA的血流情况,从而避免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部分复位不良,巩膜因缺血引起局部坏死等情况发生.
作者:张海侠;冯长生;曾光;胡东燕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1~6月龄先天性泪道阻塞并泪囊炎的婴幼儿泪道探通治疗效果及泪道继发性粘连发生情况,按年龄分为1~3月龄组和3~6月龄组,对疗效及粘连发生率进行比较总结,确定佳探通治疗时机.方法 随机选取2007- 06/2011-12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6月龄先天性泪道阻塞并泪囊炎患儿288例,其中男150例,女138例,单侧230例,双侧58例,年龄30~180(平均86.66±40.55)天龄.将患儿按照年龄段分为2组:第1组(观察组)1~3月龄,173例;第2组(对照组)3~6月龄,115例.两组治疗方法相同,用10g/L丁卡因表面麻醉泪小点,适当扩张下泪小点,用外径0.5mm或0.6mm带侧孔的圆头冲洗式探针常规操作冲洗探通泪道,但是探针进入泪囊后与水平线夹角应保持75°~85°,探通泪道成功后,将探针留置在泪道30~60min扩张泪道.拔除探针时患儿采取俯卧位,尽量冲净泪道残留分泌物及细胞碎屑.探通过程中记录泪道粘连情况,术后4~6d复诊冲洗泪道,观察、巩固疗效.随诊3~6mo,对两组疗效及泪道出现继发性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第1组治愈率98.1%,泪道继发性粘连率29.3%.第2组治愈率82.6%,泪道继发性粘连率高达70.3%.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1~3月龄组疗效明显好于3~6月龄组;前者泪道继发性粘连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后者.结论 对于先天性泪道阻塞并泪囊炎的患儿提前到1~3mo内进行探通治疗效果很好,病情时间越长,泪道继发性粘连的机会愈多,疗效降低.以往多主张6月龄后再行泪道探通,通过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在1~3月龄内为佳探通时间,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徐鑫;向敏;丁琼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LASIK术后加用非甾体抗炎药对缓解术后干眼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0-10/11在青岛眼科医院行LASIK手术的近视66例132眼.并在术后常规用药基础上,左眼只使用人工泪液,右眼加用1g/L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根据右眼滴用非甾体抗炎药频率不同,分为A组:4次/d(74眼)、B组:6次/d(58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0d;1mo进行主观问卷调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虎红染色、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ISV)、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IVA).并对几组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眼比较,除ISV和IVA之外,A,B两组组内比较术后10d及1mo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组间比较,术后10d BUT和虎红染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角膜地形图ISV和IVA对于LASIK术后干眼的诊断具有意义,但对于术后干眼治疗的疗效评价缺乏特异性;在LASIK术后加用非甾体抗炎药,能通过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延长泪膜破裂时间而有效的缓解术后早期的干眼症状;增加非甾体抗炎药的滴用频率并不能明显增加药效.
作者:马玲;杜显丽;陈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陈旧性泪小管断裂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眼睑前叶切开法,在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断端后,置入硅胶软管,吻合泪小管断端,3mo后拔管.结果 患者84例84眼都能在显微镜下成功找到泪小管断端,痊愈62例(73.8%),好转17例(20.2%),无效5例(6.0%).结论 采用眼睑前叶切开法,置入硅胶软管,是治疗陈旧性泪小管断裂的有效方法.
作者:梅建忠;刘晓娟;黄伟;虞鸿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采用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眶周皮瓣进行眼睑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 患者10例10眼行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重度眼睑缺损,采用硬腭黏膜移植替代眼睑后层,即睑板和睑结膜层,利用眶周皮瓣修复眼睑前层.结果 术后随访6~12mo,眼睑外观及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硬腭黏膜移植片及转移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移位、挛缩.结论 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眶周皮瓣转移修复全层眼睑缺损,效果肯定.
作者:代应辉;岳晓丽;王剑锋 刊期: 2012年第06期
引言玻璃体积血是视网膜静脉阻塞等血管性疾病或眼外伤引起视力损害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我院2006- 09/2011- 03经曲安奈德联合尿激酶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单纯玻璃体积73例,较单纯玻璃体腔注射尿激酶积血吸收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小堂;王润生;晁瑞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本研究根据患者术前屈光状态以及有无后巩膜葡萄肿分为三组:A组为高度近视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的白内障患者;B组为高度近视无后巩膜葡萄肿的白内障患者;C组为正视眼的白内障患者.于手术后3d观察A、B、C三组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DVA)和佳矫正远视力(best-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BCDVA),术后6mo观察A组视力与眼轴的关系、A、B、C三组UCDVA和BCDVA、对比敏感度、眼底检查及患者术后满意度调查.结果 在本实验收集的472例患者(545眼)中,A组患者74例(91眼);B、C组各199例(227眼).术后3d及6mo,B、C组的UCDVA及BCDVA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d,C组的裸眼远视力及佳矫正远视力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患者UCDVA及BCDVA在B、C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在4种状态5种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的对比敏感度高于A、B组,B组的对比敏感度要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统计学检验,高度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力与眼轴长短之间呈负相关性.A、B组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满意度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B组间患者术后质量满意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度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较高度近视不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的白内障及正视眼的白内障患者差,这与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有直接关系.
作者:王晓雪;赵桂秋;王青;车成业;张秋秋;李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联合新型泪道支架植入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方法 鼻泪管阻塞者26例29眼在激光泪道疏通后,植入新型泪道支架.术后定期冲洗泪道.结果 随访9~12mo,治愈22眼,好转5眼,总有效率93%.无效2眼(7%).结论 泪道激光联合新型泪道支架治疗鼻泪管阻塞操作安全简便,对组织损伤小,是治疗鼻泪管阻塞、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雪萍;吴自求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