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发展中国家白内障手术的现状

黄家林;刘斌;朱增钦;欧武;严静熙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手术覆盖率, 白内障手术率
摘要: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白内障的发病率也在升高,白内障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常见的致盲眼病,在发展中国家中,盲和视觉损伤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问题.虽然白内障手术是具有成本效益的干预方式,但在发展中国家提供白内障手术服务仍存在很多问题和挑战,在过去10a中一些国家在治疗白内障时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这种手术方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制定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的防盲模式在这些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挑战.本文就近年发展中国家的白内障手术情况做一综述.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矢量法评价Epi-LASIK对散光的矫正效果及其与视觉质量变化的关系

    目的:采用标准矢量分析法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对散光的矫正效果,并探讨其与明视无眩光下对比敏感度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行Epi-LASIK术矫正近视散光的68眼,近视屈光度为-5.00~-9.00D,散光屈光度为-1.00~-3.00D,术后随访6mo.运用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推荐的标准矢量分析法评估Epi-LASIK术后1,6mo散光的矫正效果.采用CSV-1000E对比敏感度仪检测手术前后佳矫正视力下明视无眩光时的CSF.结果:术后1mo各空间频率(单位为cycles per degree,c/d)的CSF低于术前(P<0.01),术后6mo时12c/d和18c/d的CSF分别低于术前(P<0.05),术后1mo时的3c/d,6c/d和12c/d CSF分别低于术后6mo(P<0.05);术后1,6mo时的|SIRC|与18c/d的CSF下降呈正相关(r=0.537,0.674,P<0.01);术后1mo的EM为-0.21±0.29,6mo的EM为-0.12±0.31.结论:Epi-LASIK术后6mo内,中高度近视合并中低度散光患者可出现明视无眩光下高频段CSF的下降,其下降原因可能与手术引起的散光矫正量有关.

    作者:王树林;刘平;王新;孙新霞;成立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结膜切口的眼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摘除

    目的:探讨眼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经结膜切口入路进行摘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于我院行眼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摘除患者53例,其中肿瘤大直径4.2cm,小0.8cm.全身麻醉下做眼睑外眦切开,角膜缘后7~8mm处1/3~1/2周结膜切开,暴露肿瘤前端.沿肿瘤表面钝性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完全分离后夹住肿瘤前端,拉出.肿瘤巨大从结膜切口拉出困难时,用针刺破并挤压肿瘤,挤出部分血液,使肿瘤体积变小后再将肿瘤拉出.结果:患者53例眼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全部完整取出,无明显瘢痕形成,眼部形态满意.结论:结膜切口的眼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摘除不需要切开眼眶外侧壁,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手术费用低;创口仅位于眼睑外眦角和结膜,术后无明显的瘢痕形成.无术后的容貌改变,美容效果好,值得推荐.

    作者:钟一凡;张瑞君;赵宁;孙一洲;刘磊;李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微视野固视性质分析

    目的:分析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眼的微视野固视性质.方法:选择NAION患者23例27眼,分别以检眼镜法和Nidek MP-1微视野仪检测其固视性质,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检眼镜法检测,18眼表现为中心固视,9眼表现为中心外固视;以微视野法检测,18眼表现为稳定的中心固视,9眼表现为中心外固视,其中相对不稳定固视6眼,不稳定固视3眼.中心固视眼视力明显好于中心外固视眼(P<0.05).结论:检眼镜法检测NAION患者的固视性质时可以明确区分中心固视和中心外固视,微视野法则可以进一步对固视的稳定性加以分析.

    作者:王欣玲;史铭宇;冯莉;阎启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IVTA治疗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剂量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intravitre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IVTA)治疗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的效果,并对其治疗结果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方法:分析研究2010-01/2012-01在我院确诊为双眼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的患者6例12眼,每例患者双眼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A组玻璃体腔注射4mg曲安奈德,B组玻璃体腔注射2mg曲安奈德.术后观察两组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晶状体透明度以及葡萄膜炎复发等.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视力均有大幅提高,术后OCT显示12眼(100%)黄斑囊样水肿均消失,黄斑中心凹厚度减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与术后两组间视力、黄斑区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出现眼压升高3例3眼(50%),A组药物控制后眼压平均为44.33±7.51mmHg,B组为23.33±2.52mmHg,术后两组间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患者双眼随访期间发生并发性白内障,2例患者双眼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复发.结论:IVTA是治疗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的有效方法.并发症有眼压升高和并发性白内障.玻璃体腔注射4mg和2mg曲安奈德治疗葡萄膜炎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相同,后者眼压升高的并发症易于应用药物控制.

    作者:祝莹;李军;徐少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角膜地形图引导下3.0mm角膜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下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患者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在角膜大曲率子午线上做3.0mm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术前散光度数≤1.0D的144例156眼术前、术后3mo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散光的变化.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0mm角膜透明手术切口的术源性散光为0.77±0.53D.患者手术前后的散光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变化具有相关性(r=-0.69,P<0.01).术前角膜散光≤0.25D者术后散光增大,其余组术后散光变小.结论:利用角膜地形图定位手术切口位置,可以改变超声乳化术后的角膜散光.对于散光范围在0.37~1.0D的患者更适合3.0mm的透明角膜切口.

    作者:陆士恒;张忆;吕骄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泪腺窝眶缘骨孔固定泪腺治疗泪腺脱垂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泪腺窝眶缘骨孔固定泪腺治疗泪腺脱垂临床效果.方法:对21例42眼泪腺脱垂患者采用重睑切口,泪腺窝眶缘制作骨孔,缝线穿孔固定泪腺手术.术后随访3~36mo.结果:全组21例42眼,显效19例38眼,显效率90.5%,有效2例4眼,有效率9.5%,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泪腺窝眶缘骨孔固定泪腺能有效治疗泪腺脱垂,实现患者外观与功能的双重恢复.

    作者:翟迟;陈然;张轶峰;王禹;翟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物理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睑板腺开口挑排等物理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12我院收治的MGD患者52例100眼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确诊为MGD,随机分为两组,A组(物理治疗组)26例50眼患者给予局部清洗、热敷、睑板腺开口挑排、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及人工泪液等综合治疗,B组(对照组)26例50眼患者仅用人工泪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自觉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液分泌和泪膜破裂时间.结果:A组自觉症状好转24例47眼,好转率94%,B组自觉症状好转14例27眼,好转率5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泪液分泌治疗后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泪膜破裂时间(BUT)A组治疗后明显好转,治疗后2,4wk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FL),治疗后2,4wk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GD是一种可致眼表炎症及损伤的慢性疾病,睑板腺开口挑排等物理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疗效确切,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张星慧;谭庆俐;张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Eales病的治疗方法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Eales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2-02在我院诊断为Eales病的57例110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结果:患者随访6mo以上,视力提高88眼,视力不变19眼,视力下降3眼.结论:针对不同时期的患者采取相应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周增超;王启常;陈忠平;陈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影响视力的因素.方法:选取2010-01/12在我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型糖尿病白内障患者40例62眼为试验组和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0例82眼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1d;1wk;1,3,6mo的视力及两组术前、术后1d;1wk;1,3,6mo的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3,6mo时两组散瞳查眼底,试验组中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41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21眼.结果:佳矫正视力:术后1d;1wk;1mo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mo,NDR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NDR与DR、DR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mo,NDR与DR、NDR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DR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角膜中央厚度:1d;1wk;1,3mo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6mo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d;1wk两组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mo与术前比较:试验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mo与术前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变化:术前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1wk;1,3,6mo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wk;1,3,6mo与术前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眼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为术后短期的角膜水肿;后期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为已有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患者眼在白内障手术后表现出更重的内皮细胞损害及术后角膜水肿的恢复延迟.

    作者:王彬;李金霞;王应利;吴彬阁;霍建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PRK联合术中丝裂霉素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联合术中使用0.2g/L丝裂霉素(MMC)矫治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方法:对109例201眼高度近视的患者行PRK术,激光切削后使用0.2g/L MMC 20s,观察术后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观察术后1,3,6,12mo时裸眼视力、矫正远视力、屈光状态、haze形成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3.68±0.35d.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术后12mo裸眼视力达到1.0以上的者189眼(94%),等效球镜在±0.5D以内者153眼(76%).术后矫正远视力下降1行者7眼(3%),无1例矫正远视力下降2行或2行以上.术后3mo与术后12mo相比,屈光度变化≤0.5D者占96%.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异系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1=0.71;P2=0.83).术后12mo,0~0.5级haze者189眼(94%),1级haze者12眼(6%);未见2级以上haze.术后未见丝裂霉素毒性反应及并发症.结论: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联合术中使用0.2g/L MMC 20s矫治高度近视安全、有效.

    作者:杨浩江;窦晓燕;李林;司马晶;吕秀芳;魏玉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测量梯度性AC/A比值对青少年近视防治的意义

    目的:探讨测量梯度性AC/A比值对青少年近视防治的意义.方法:选取6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30例早发性近视、10例迟发性近视和20例正视),测量他们的刺激性调节诱发的AC/A比值.结果:在早发性近视和迟发性近视与正视眼的反应性AC/A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早发性与迟发性近视组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t=2.84,P<0.01);早发性近视与正视组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t=2.71,P<0.01).结论:早发性近视较迟发性近视和正视具有较高的反应性AC/A比值,提示高AC/A可能是近视发生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

    作者:杨宇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带蒂皮瓣睫毛转位术矫正复杂瘢痕性睑内翻的疗效

    目的:探讨带蒂皮瓣睫毛转位术治疗复杂瘢痕性睑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严重瘢痕性睑内翻伴大量乱睫、双行睫,及以往行过一次或多次倒睫矫正术复发患者68例115眼行带蒂皮瓣睫毛转位术治疗,随访6~32(平均23.3)mo,观察术后睑缘形态及睫毛情况.结果:术后6mo内2眼、6mo后3眼有少许乱睫(<6根)发生,再次行电解治愈;余患眼上睑睑缘形态良好,睫毛背离眼球表面,无倒睫复发,无并发症发生;6mo治愈率91.7%(55/60,8例术后6mo后失访).结论:带蒂皮瓣睫毛转位术对复杂瘢痕性睑内翻有较好疗效,复发率低.

    作者:王育红;张庆;涂惠芳;喻长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电焊工人光损伤性黄斑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电焊工人光损伤性黄斑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03/12来自本地区相关工厂从事电弧焊工作的焊工68例136眼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检查、常规散瞳90D前置镜眼底检查、眼底彩色照相和高分辨率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黄斑光损伤的诊断以OCT的检查结果为准.对所有受试者按年龄、工龄、防护习惯分组,对分组进行均衡性检验,并比较各组间光损伤性黄斑病变的发生率.结果:光损伤性黄斑病变总的发病率是32.35%.年龄≤35岁组和>35岁组的黄斑光损伤检出率分别是35.14%和29.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10a组和>10a组的黄斑光损伤的检出率分别是11.76%和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格防护组、防护随意组和墨镜防护组的黄斑光损伤的检出率分别是21.88%,36.96%,50.00%,严格防护组的黄斑光损伤的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墨镜防护者发生率高,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焊工人中黄斑光损伤的危险因素是工龄和防护习惯.工龄越长,黄斑区光损伤的发生几率越高;防护越严格,损害发生率越低.年龄和光损伤的发生无关.

    作者:邵东平;丁瑛;杨晓然;刘斐;李敏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硅油填充眼在不同时机行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屈光误差比较

    目的:比较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眼不同时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误差.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09-01/2011-12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眼不同时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51例51眼,其中A组17例行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6mo行硅油取出;B组13例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C组21例硅油取出术后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术后3mo时屈光误差情况.结果:三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分别为(0.873±0.256)D,(0.828±0.134)D,(0.473±0.121)D,A组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A组及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超眼轴测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眼在取油后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屈光误差小.

    作者:石芊;彭秀军;刘百臣;卢成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泪道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泪道成形术联合硅胶置管术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以及影响因素.方法:2012-05/12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泪道阻塞患者141例146眼,行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硅胶引流管治疗,术后随诊3~6mo,观察泪道再通率以及泪道阻塞的部位、患者年龄以及病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患者141例146眼中总的治愈率为82.9%(121眼),好转率13.7%(20眼),无效率3.4%(5眼).其中,泪总管阻塞的治愈率(87.2%)高于泪小管阻塞的(82.9%)以及鼻泪管阻塞的(75.9%),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20,P=0.69).青年组治愈率为(88.4%)高于中老年组(82.4%)和老年组(75.9%),但差别也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56,P=0.63).病程<10a的治愈率为93.8%,而病程≥10a的治愈率为74.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9.58,P=0.009).结论: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置管术是治疗泪道阻塞简单有效的方法,患者的病程可能是影响治愈率的主要因素.

    作者:陈丹;曾宪武;王静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OCT测量近视眼在不同调节状态下眼前段结构变化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近视眼在不同调节状态下OCT(optic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的眼前段结构的变化.方法:招募60例近视患者,年龄:18~39岁,按近视程度分为轻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用眼前段OCT对测试眼分别在调节放松(0D)、诱发3.00D和5.00D调节三种调节状态下进行眼前段扫描分析,分别测量不同调节状态下角膜后表面曲率(posterior corneal curvature,PCC)、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晶状体厚度(lens thickness,LT)和暗瞳直径的大小,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调节状态下上述参数的差异以及不同程度近视在相同调节状态下各参数的差异.结果:在调节放松情况下,轻中度近视组眼前段OCT测得的平均PCC,ACD,LT和瞳孔直径(pupil diameter,PD)分别为:6.92±0.91mm,2.67±0.19mm,4.17±0.21mm和6.21±0.56mm;高度近视组的平均PCC,ACD,LT和PD分别为:6.83±0.81mm,2.92±0.23mm,4.22±0.24mm和5.95±0.42mm.轻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在PCC和LT方面的差异均无显著性(t=0.401,-0.742;P=0.690,0.461),而ACD方面,高度近视组显著大于轻中度近视组(t=-4.637,P=0.000),高度近视组的PD则小于轻中度近视组(t=2.011,P=0.049).两不同程度近视组中,在0.0D,3.00D和5.00D三种不同的调节状态下测得的PCC的差异均无显著性(F=0.084,0.047;P=0.920,0.954);ACD随调节的逐渐增大而均变浅(F=19.44,8.455;P=0.000,0.001);LT随调节的逐渐增大而均增厚(F=31.149,15.245;P=0.000,0.000);PD随调节的逐渐增大而均减小(F=83.634,53.429;P=0.000,0.000).结论:眼前段OCT可以定量观察近视眼调节时眼前段各部分的变化,高度近视眼前房较轻中度近视深,而瞳孔较小;发生不同程度调节时,角膜的形状相对稳定,LT,ACD及PD随调节量的增加其变化量逐渐增大.

    作者:周少博;李辉;谭娟;洪海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姜黄素及Avastin抑制鼠角膜碱烧伤新生血管对比

    目的:通过对比姜黄素与Avastin抑制大鼠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姜黄素抑制CNV形成的机制.方法:选取SD大白鼠共30只,建立碱烧伤模型,随机将大鼠分成A,B两组,各15只,A组中右眼为实验组 A1组,左眼为空白对照组A2;B组中右眼为实验组B1,左眼为空白对照组B2.A1组给予40μmol/L姜黄素配置成的滴眼液,A2组滴用生理盐水;B1组给予5g/L Avastin滴眼液,B2组滴用生理盐水.根据不同时间点取角膜组织进行病理切片研究、抽取房水进行ELISA测定,计算出每视野计数微新生血管及房水中VEGF含量.对以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两种药物均未发现在角膜水肿、角膜修复等方面的毒副作用.对新生血管的影响,两种药物CNV计数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两种药物之间对新生血管影响的对照,平均CNV计数无显著性区别.A1组与A2组对比、B1组与B2组对比,实验组VEG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A1组与B1组对照,平均VEGF含量A1组高于B1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的VEGF抑制能力可能不如Avastin,但在整体抗CNV的能力上并不输于Avastin,说明姜黄素还参与了干预角膜碱烧伤CNV形成的其他机制.

    作者:吴艺;廖文雄;陆守权;李金生;古爱平;李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2011年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小学生屈光状态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小学生屈光状态,分析视力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2011年下学期全体在校学生为样本进行调查,总计465名,参与调查460名(调查率98.9%),其中数据资料齐全的有445名.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以下检查: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年龄(age)、身高(height,H)、体重(weight,W)、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球镜屈光度(diopter of spherical,S)、柱镜屈光度(diopter of cylinder,C)、等值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及角膜曲率(corneal curvature,K),并分析整体屈光状态及各相关因素对视力的影响.裸眼视力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采用小数准确记录,再转化为LogMar视力进行统计.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9.49±1.47岁,平均SE为-0.85±1.82D,平均UCVA为+0.09±0.28,近视眼率为40.9%,散光眼率达58.9%.随着年龄的增加,近视眼率逐步增加,近视屈光度也明显加深(P=0.000).随年龄增加,UCVA、AL增加(P<0.01),SE值下降(P<0.01).UCVA与Age,H,W,BMI及AL呈正相关,而与S,C及SE呈负相关(P<0.01).结论:上海市闸北区和田路小学的小学生中,近视及散光发病率较高,儿童视力与眼轴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作者:朱玮;吴岩;于靖;郑心怡;巴俊;栗莉;赵莼;李艳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关于眼科学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

    建设高绩效的眼科教学团队,对于眼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就眼科教学团队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眼科教学团队建设的意义及建设策略进行了思考.

    作者:钟一声;沈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双眼混合植入Toric和多焦点IOL在单眼角膜散光白内障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Toric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IOL)在单眼角膜散光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白内障伴角膜散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Toric IOL植入的观察组和多焦点IOL植入的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后的视力、散光程度以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视力和散光情况在术后1wk起恢复,对照组术后3wk起恢复,观察组术中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Toric IOL植入术能够更加快速、有效和安全地恢复视力、改善散光,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作者:郭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