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莉;王林农;刘洋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01/2012-12住院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的28例2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1d;1wk;1,3,6mo及之后的每6mo随访1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术后眼压、佳矫正视力、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及并发症等。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手术前后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术前与末次随访视力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结果: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23, P<0.05)。术前平均应用抗青光眼药物4.12±0.23种,术后平均应用抗青光眼药物0.56±0.11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224,P<0.05)。术前与末次复查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922, P>0.05)。Ahmed引流阀植入术完全成功率71%,条件成功率86%。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引流盘周围包裹性囊状泡、浅前房、低眼压对症处理后眼压均可控制。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作者:孙重;吴作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滤过术后发生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4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随访3~12mo,观察患者视力、眼压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视力明显提高,85%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达0.3~0.8,所有患者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抗青光眼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可显著提高视力,对眼压及滤过泡影响较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作者:王艳青;刘平;闫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线粒体膜电位(△ψm)、Caspase 3在As2 O3诱导ACC-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进行ACC-2细胞培养,将As2 O3建立不同药物浓度梯度(0,1.0,2.0,4.0,8.0μmol/L)分别作用于ACC-2细胞,用Rh123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8.0μmol/L As2 O3作用前、后(24h),ACC-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用多功能酶标仪进行Caspase 3活性检测。结果:空白对照组ACC-2细胞内Rh123荧光强度强,8.0μmol/L As2 O3处理组ACC-2细胞内Rh123荧光强度减弱,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As2O3药物浓度的增高(0,1,2,4,8μmol/L),ACC-2细胞的Caspase 3酶活力单位逐渐增加。结论:As2 O3作用于ACC-2细胞,可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从而引起细胞凋亡。随着As2 O3药物浓度的增高,ACC-2细胞的Caspase 3酶活力单位逐渐增加, Caspase 3被激活,细胞可发生不可逆转的凋亡过程。
作者:欧阳艳艳;姜涛;高萌;肖利华;周杨;顿月丽;赵桂秋;刘世海;梁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山东枣庄地区人群低视力筛查,明确低视力人群眼病的发病率和疾病的构成,明确可治眼病导致的低视力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眼病健康教育和适合本地区眼病防治的重点对象。方法:通过对近年在山东枣庄地区开展学龄儿童入学筛查、白内障复明工程和下乡义诊筛查资料汇总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筛查人数12685人,男性7962人,女性4723人。按照年龄分组:低年龄组2.5~15岁(含15岁)2262人;青中年龄组15~50岁(含50岁)4684人;高年龄组50岁以上5739人。主要进行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电脑验光、前节裂隙灯、眼压、眼底检查(一般为小瞳,必要时散瞳),同时记录的治疗包括有无家族史、眼部外伤史、眼部手术史、眼部疾病治疗的情况。结果:低年龄组盲和低视力人数423人,患病率为3.33%,导致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为弱视、屈光不正、眼外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青中年龄组盲和低视力人数239人,患病率为1.88%,主要原因为眼外伤、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等。高年龄组盲和低视力人数为597人,患病率为4.71%,主要原因为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盲和低视力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也升高,在性别上女性患病率稍高于男性。结论:山东枣庄地区不同年龄组盲和低视力大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患病率0.5%,且不同年龄组致盲和低视力的眼病表现出显著地差异。针对低年龄组要做到及早进行视力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提高视力;青中年龄组要做好眼部防护以及眼病的早期健康教育;高年龄组要做好早期眼病宣教,及早行白内障手术和眼底疾病的干预。
作者:博文;孙光华;张美玲;彭志理;姜丽;刘艳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577 nm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1/06来我院就诊的DR患者104例180眼做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药物治疗组(32例56眼)和激光治疗组(50例86眼)及联合治疗组(22例38眼),分别给予药物治疗、577 nm激光治疗、药物治疗联合577 nm激光治疗,随访6 mo后,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视力及眼底的改善程度。结果:激光治疗组的视力改善程度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眼底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消失及新生血管消退率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效果好于单因素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77 nm激光联合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R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作者:琚怀民;李松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分析高中毕业生视力和近视情况,对近视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2013年长沙天心区8所高中的应届毕业学生10593人进行视力和屈光状态检查,记录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结果:天心区应届高中毕业生近视眼患病率高达88.76%。2011年、2012年和2013年近视患病率分别为88.40%,88.91%和88.95%,无明显差异( P>0.05)。重点中学毕业生近视患病率较普通中学高,女生近视患病率较男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中毕业生近视患病率高,应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制定有效措施防治近视的发生和进展。
作者:文雯;宾仲春;邓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四联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对我院62例62眼,男26例26眼,女36例36眼,符合诊断急性闭角型青光,前房深度浅Ⅰ-浅Ⅱa级,经大剂量药物治疗48~72 h后眼压仍>40 mmHg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前视力分为两组,其中33例33眼实施玻璃体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四联手术治疗(试验组),29例29眼实施前房穿刺放液+复合式小梁切除两联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通过观察视力、眼压、并发症及滤过泡情况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高眼压均得到控制,术后1wk四联手术组眼压明显低于两联手术组(P<0.05)。两组观察6 mo,四联术后视力及手术完全成功率明显优于两联手术,在术后并发症及有效滤过泡形成率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极浅前房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持续高眼压下,玻璃体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四联手术及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应积极手术治疗,以挽救患者视力。
作者:冯桂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2011-06/2013-01我院收治的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60例,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时间6mo,观察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术后视力≥0.5者占总数的51%,视力均有明显提高,平均眼压较术前降低,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虹膜损伤、角膜水肿和虹膜炎症等,经过治疗后并发症均有所改善。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可以保存完好的原有的青光眼滤过泡,眼压维持较好,术后视力恢复明显,手术安全可靠。
作者:沈平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吸入麻醉下行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2011年经门诊规范保守治疗无效的新生儿泪囊炎住院患儿116例129眼,分为两组:6~12月龄组75例86眼,>1岁组41例43眼,术前全身检查无手术禁忌,使用七氟烷作为吸入麻醉药物,在麻醉充分后常规行泪道探通术,术中泪道冲洗通.后无需术后频繁泪道冲洗。治愈标准:无泪溢及溢脓,泪道冲洗通.;无效:溢泪或溢脓,泪道冲洗不通。结果:6~12月龄组治愈率100%,>1岁组治愈率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下行泪道探通术具有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苏醒快、手术操作损伤小、探通成功率极高等优点,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向晖;王晓莉;陈伟;曾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VisuMax飞秒激光与Moria One Use-Plus SBK角膜板层刀制作超薄角膜瓣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统计同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778例1556眼( VisuMax飞秒激光组即A组384例768眼,SBK角膜板层刀组即B组394例788眼),对比术中舒适度评分、角膜瓣相关并发症、角膜瓣切口出血、球结膜下出血的发生率,评价两种方法的舒适性与安全性。结果:术中舒适度方面,感觉极不舒适,难以忍受者A组5例(1.3%),B组28例(7.1%);术中角膜瓣切口出血A组4眼(0.5%),B组74眼(9.4%);球结膜下出血A组18眼(2.3%),B组82眼(10.4%);角膜瓣边缘不齐A组0眼(0),B组94(11.9%);A组有4眼(0.5%)出现角膜瓣上皮部分剥脱,但未影响成功掀瓣及手术,A组有53眼(6.9%)发生角膜层间气泡( OBL)。两组无其它相关并发症。结论:两种方法安全可靠,均无严重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角膜瓣相关并发症。
作者:胡裕坤;李文静;高晓唯;郭云林;董晶;李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比较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弱视眼与非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 ,MRT)、黄斑容积的差异,研究弱视眼视网膜黄斑参数的特征。方法:选取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31例,利用OCT技术分别检测双眼黄斑视网膜厚度和容积,比较同一受检者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差异。并用A超测量眼轴长度,分析黄斑厚度、黄斑容积与眼轴的关系。结果:弱视眼黄斑中心凹1 mm区域及鼻侧内圈厚度比正常眼厚( P=0.0358,0.0003),而黄斑部位其它分区厚度及黄斑总容积弱视眼和正常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弱视患者间黄斑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及非弱视眼黄斑参数与眼轴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弱视眼黄斑的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张玮;史春;张靖华;应坚;蔡季平;徐惠娣;丁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技术研究单眼弱视儿童治疗前后视放射的变化及其神经机制。方法:选择18例左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经过为期9 mo的弱视治疗,对治疗前后的视放射进行DTI检查,比较分析治疗前后视放射的各向异性分数( fractional anisotropy , FA)值和表观扩散系数(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 ADC)值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侧视放射的FA 值均高于治疗前( P<0.05),ADC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右侧视放射治疗前后FA值和ADC值的变化均大于左侧视放射( P<0.05)。结论:单眼弱视儿童经过有效的弱视治疗后,两侧视放射的神经纤维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作者:吴进;曾洪武;方佃刚;钟晖;张越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加减驻景方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42例42眼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加减驻景方组25例25眼,用加减驻景方治疗;加减驻景方联合雷珠单抗组(联合组)17例17眼,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同时给予加减驻景方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OCT检测中心视网膜厚度,随访3mo,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联合组在治疗3 mo后总有效率达到82%,加减驻景方组总有效率达到60%;联合组在治疗3 mo后眼底出血吸收总有效率达88%,加减驻景方组的有效率达64%;在降低中心视网膜厚度方面,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及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加减驻景方能有效地延缓病情的发展、减少病变的反复次数及提高患者的视力。
作者:刘彦江;张月;亢泽峰;田楠楠;张庆;李满;侯静梅;高娜;沈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并比较单切口和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60例78眼。31例40眼行单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29例38眼行双切口手术。术后2wk;1mo观察视力、眼压、术后滤过泡、散光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全部患者都感到视力较术前提高,不同切口组间视力在术后2wk;1mo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wk;1mo两组患者的眼压较术前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切口组及双切口组功能滤过泡的眼数在术后2wk;1mo比较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2wk时,单切口组散光较术前增大,与同期的双切口组相比散光大,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mo时,两组与术前相比、两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3眼术后出现少量前房积血,12眼术后早期出现角膜内皮水肿、后弹力层皱褶,6眼出现前房纤维素性渗出。结论: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手术操作简便、疗效佳,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侯力华;程小建;杜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治疗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03/2013-06收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法舒地尔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35例,治疗周期均为4 wk ,观察比较两组的佳矫正视力和视野。结果:观察组佳矫正视力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视野好转率为83%,对照组视野好转率为5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法舒地尔治疗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效果优于传统药物。
作者:孙敏;孙晓艳;陈雪霁;吕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和超声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治疗眼压失控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在Nd:YAG前房角穿刺后,检测并发症及结果。方法:评估1a内进行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和超声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时收集预期的数据。除此之外,Nd:YAG激光房角穿孔术( LGP)应用于术后任何时期的眼压失控。结果:符合纳入条件并能获得随访数据者100眼。76%(76眼)完全成功(未经青光眼治疗眼内压≤18 mmHg ),88%(88眼)合格成功(眼内压≤18mmHg,伴或者不伴永久性青光眼的治疗)。63%(63眼)在未用药的情况下眼内压下降了30%,67%(67眼)伴或者不伴有永久性青光眼的治疗。 Kaplan-Meier生存分析建议超声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在未用药的情况下把眼压降到18mmHg,时序检验P=0.005。16眼在不同的时间点需要术后激光房角穿孔,大多数在术后6 mo 发作。平均眼内压术后减少24.8%(P=0.0002)。激光房角穿孔术后第12mo未经治疗的眼内压小于18 mmHg的达到94%(15眼)。所有患者在激光房角穿孔术后至少3 mo眼内压保持下降趋势,后期将继续进行随访。结论:我们的数据显示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和超声黏弹物质小管切开术在这随访1 a内能成功控制眼内压。 Nd:YAG激光房角穿孔术在降低和保持眼内压方面也很有成效。几乎没有并发症。
作者:Tafadzwa Zvandasara;Seemeen Aazem;Divya Mathews;Jim Turner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持续性高眼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0~77) mmHg 患者39例39眼作为观察组和眼压小于40 mmHg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30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随访12 mo的远视力、周围前房深度、眼压及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治疗有效率(89.7% vs 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远视力、周围前房深度、眼压及滤过泡形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持续性高眼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疗效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视神经的进一步损害,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慧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我院对白内障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资料,评估临床路径在白内障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01/12因患白内障在我院行手术治疗进入临床路径的200例200眼为临床路径组,以2010-12/2011-12因同样疾病治疗未采用临床路径的200例200眼为对照组。以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不包括人工晶状体费用)、药费、检查费、治愈率、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满意度、再住院率等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日6.01±0.13d,术前平均住院日1.02±0.15d,平均住院费用(除人工晶状体之外)4401.23±129.07元,药费720.35±23.21元,检查费700.37±46.25元,患者满意度96.4%;对照组平均住院日10.21±0.05d,术前平均住院日2.20±0.07d,平均住院费用4827.43±132.13元,药费1206.21±53.64元,检查费850.35±24.26元,患者满意度9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治愈率为97.2%,对照组治愈率为9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路径组医务人员满意度为98.2%;对照组医务人员满意度为96.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临床路径组患者再住院率为1%;对照组患者再住院率为0.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白内障临床路径不会降低医疗质量,相反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了医疗成本,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为实现医疗预付费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李双;付汛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第十七届亚非眼科会议将与2014年全国眼科大会同期举行,会议通知如下:第十七届亚非眼科会议( Afro-Asian Congress of Ophthalmology , AACO)将于2014年9月17-21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由亚非眼科学会主办,由中华医学会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承办,与2014年全国眼科大会同期举行,欢迎全国的眼科医生踊跃投稿参会,投稿要求:600字英文摘要一份,注明文题、作者单位、邮编、姓名,正文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论文要求未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文责自负,概不退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筛选引起机械微角膜刀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 sub-Bowman keratomileusis ,SBK)后角膜混浊的相关因素,为优化SBK术后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法国Moria公司OUP90刀头制瓣的SBK术后896眼,术后3 mo复查,记录有无角膜混浊。根据角膜混浊与否分为两组,对两组性别、年龄、术前眼压、术前角膜中央厚度、K1、K2、平均角膜曲率、术前等效球镜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角膜混浊组男52眼,女48眼,年龄(24.5±6.1)岁,眼压(14.26±2.24)mmHg,角膜中央厚度(487.27±18.52)μm, K1(44.24±1.23)D,K2(43.33±1.13)D,平均曲率(43.79±1.15)D,等效球镜度(-4.65±1.44)D;角膜无混浊组男412眼,女384眼,年龄(24.3±5.8)岁,眼压(16.72±7.01) mmHg,角膜中央厚度(533.11±28.74)μm, K1(43.90±1.47)D,K2(42.88±1.35)D,平均曲率(43.39±1.37)D,等效球镜度(-5.04±1.96)D;两组中性别(χ2=0.002,P=0.964)、年龄(t=0.404,P=0.686)、等效球镜度(t =1.949,P=0.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前眼压(t=-3.486,P=0.001)、术前角膜中央厚度( t=-15.543,P=0.000)、K1(t =2.249,P=0.025)、K2(t =3.172,P=0.002)及平均角膜曲率( t =2.763, P =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中央角膜薄、眼压低、角膜曲率高者机械刀SBK术后角膜混浊发生率高,性别、年龄、术前屈光度与机械刀SBK术后角膜混浊无关。
作者:胡正再;张思文;欧阳红专;李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