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目的:观察577 nm激光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 ,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1/06来我院就诊的DR患者104例180眼做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药物治疗组(32例56眼)和激光治疗组(50例86眼)及联合治疗组(22例38眼),分别给予药物治疗、577 nm激光治疗、药物治疗联合577 nm激光治疗,随访6 mo后,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视力及眼底的改善程度。结果:激光治疗组的视力改善程度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眼底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消失及新生血管消退率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效果好于单因素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77 nm激光联合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R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更多应用。
作者:琚怀民;李松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无染色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术( inner limiting mem brane peeling ,ILMP)对特发性黄斑裂孔( 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患者视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IMH患者83例83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剥离内界膜及剥离内界膜方式分为两组,采用亮蓝( BBG)染色内界膜剥除术42例作为A组,采用无染色内界膜剥除术41例作为B组,并选取同期不剥除内界膜组4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随访6mo,A、B两组黄斑裂孔愈合例数(41例,40例)明显多于对照组(25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B 两组视力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术后A、B组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函数的1环和2环的P1波反应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A组内界膜剥除手术时间为(234.7±9.2)s,B组(168.4±7.2)s,A组长于B组(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无染色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视功能恢复程度更好,手术用时更少,同时避免了染色剂所致的视网膜毒性,适宜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傅小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引流阀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1-01/2012-12住院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的28例2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随访时间为术后1d;1wk;1,3,6mo及之后的每6mo随访1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术后眼压、佳矫正视力、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及并发症等。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手术前后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术前与末次随访视力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结果:不同时间点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1.23, P<0.05)。术前平均应用抗青光眼药物4.12±0.23种,术后平均应用抗青光眼药物0.56±0.11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224,P<0.05)。术前与末次复查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922, P>0.05)。Ahmed引流阀植入术完全成功率71%,条件成功率86%。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引流盘周围包裹性囊状泡、浅前房、低眼压对症处理后眼压均可控制。结论: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安全、有效治疗方式之一。
作者:孙重;吴作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第十七届亚非眼科会议将与2014年全国眼科大会同期举行,会议通知如下:第十七届亚非眼科会议( Afro-Asian Congress of Ophthalmology , AACO)将于2014年9月17-21日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由亚非眼科学会主办,由中华医学会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承办,与2014年全国眼科大会同期举行,欢迎全国的眼科医生踊跃投稿参会,投稿要求:600字英文摘要一份,注明文题、作者单位、邮编、姓名,正文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论文要求未在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文责自负,概不退稿。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近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水平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ROP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传统治疗方式包括冷冻治疗和激光治疗,这些治疗对操作医生的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寻找一种在病变早期应用,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我们就目前治疗ROP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田丽丽;任兵;高晓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Goldmann 眼压计、非接触式眼压计与Schiotz眼压计对维吾尔族、汉族大学生眼压测量值结果。方法:横断面研究。分别采用Goldmann眼压计、非接触式眼压计与Schiotz眼压计测量维吾尔族、汉族大学生眼压。比较两族整体间、同族不同性别间、不同眼别间三种眼压计测得的眼压值。结果:相同眼压计对维吾尔族及汉族大学生眼压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眼压计对同族不同性别间眼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眼压计对不同眼别间眼压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学生比维吾尔族学生眼压测量值高(P<0.05),非接触式眼压计比 Goldmann 眼压计眼压测量值偏高( P<0.05),非接触式眼压计比Schiotz眼压计眼压测量值要小(P<0.05)。结论:同一眼压测量仪对同族不同性别间及不同眼别间无差异,汉族学生比维吾尔族学生眼压测量值高,Schiotz 眼压计眼压值测量结果显著高于非接触式眼压计,而非接触式眼压计眼压测量值高于Goldmann眼压计。
作者:马平;朱英;刘雪清;格尔勒;樱峰;阿克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VisuMax飞秒激光与Moria One Use-Plus SBK角膜板层刀制作超薄角膜瓣的舒适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统计同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778例1556眼( VisuMax飞秒激光组即A组384例768眼,SBK角膜板层刀组即B组394例788眼),对比术中舒适度评分、角膜瓣相关并发症、角膜瓣切口出血、球结膜下出血的发生率,评价两种方法的舒适性与安全性。结果:术中舒适度方面,感觉极不舒适,难以忍受者A组5例(1.3%),B组28例(7.1%);术中角膜瓣切口出血A组4眼(0.5%),B组74眼(9.4%);球结膜下出血A组18眼(2.3%),B组82眼(10.4%);角膜瓣边缘不齐A组0眼(0),B组94(11.9%);A组有4眼(0.5%)出现角膜瓣上皮部分剥脱,但未影响成功掀瓣及手术,A组有53眼(6.9%)发生角膜层间气泡( OBL)。两组无其它相关并发症。结论:两种方法安全可靠,均无严重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角膜瓣相关并发症。
作者:胡裕坤;李文静;高晓唯;郭云林;董晶;李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线粒体膜电位(△ψm)、Caspase 3在As2 O3诱导ACC-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进行ACC-2细胞培养,将As2 O3建立不同药物浓度梯度(0,1.0,2.0,4.0,8.0μmol/L)分别作用于ACC-2细胞,用Rh123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8.0μmol/L As2 O3作用前、后(24h),ACC-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用多功能酶标仪进行Caspase 3活性检测。结果:空白对照组ACC-2细胞内Rh123荧光强度强,8.0μmol/L As2 O3处理组ACC-2细胞内Rh123荧光强度减弱,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As2O3药物浓度的增高(0,1,2,4,8μmol/L),ACC-2细胞的Caspase 3酶活力单位逐渐增加。结论:As2 O3作用于ACC-2细胞,可通过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从而引起细胞凋亡。随着As2 O3药物浓度的增高,ACC-2细胞的Caspase 3酶活力单位逐渐增加, Caspase 3被激活,细胞可发生不可逆转的凋亡过程。
作者:欧阳艳艳;姜涛;高萌;肖利华;周杨;顿月丽;赵桂秋;刘世海;梁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我院对白内障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资料,评估临床路径在白内障患者中的实施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01/12因患白内障在我院行手术治疗进入临床路径的200例200眼为临床路径组,以2010-12/2011-12因同样疾病治疗未采用临床路径的200例200眼为对照组。以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不包括人工晶状体费用)、药费、检查费、治愈率、患者满意度、医务人员满意度、再住院率等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临床路径组平均住院日6.01±0.13d,术前平均住院日1.02±0.15d,平均住院费用(除人工晶状体之外)4401.23±129.07元,药费720.35±23.21元,检查费700.37±46.25元,患者满意度96.4%;对照组平均住院日10.21±0.05d,术前平均住院日2.20±0.07d,平均住院费用4827.43±132.13元,药费1206.21±53.64元,检查费850.35±24.26元,患者满意度9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路径组治愈率为97.2%,对照组治愈率为9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临床路径组医务人员满意度为98.2%;对照组医务人员满意度为96.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临床路径组患者再住院率为1%;对照组患者再住院率为0.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白内障临床路径不会降低医疗质量,相反规范了医疗行为,提高了患者满意度,降低了医疗成本,缓解了紧张的医患关系,为实现医疗预付费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李双;付汛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NgR-Rock信号通路在高浓度葡萄糖损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etinal ganglion cells ,RGCs)中的机制。方法:实验分4组:对照组、高糖组、SiNgR组(高糖培养基中加入AAV2-siNgR病毒)和SiRNA空白组(高糖培养基中加入阴性核甘酸序列)。在培养的第3d观察细胞生长状态;Western blot检测NgR、Rock及F-actin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利用F-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形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及SiRNA空白组细胞体积缩小,突起较少,细胞折光性增强;NgR及Rock的表达明显上调, F-actin 表达减少,细胞活力下降( P<0.05);而SiNgR组与对照组相比NgR、Rock及F-actin的表达,细胞活力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NgR-Rock 信号通路激活可能是导致高糖环境中RGC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韩玉芝;刘学政;左中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 PVR)描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 RRD)等疾病后玻璃体和/或视网膜表面特异细胞增殖形成纤维膜继而收缩、牵拉引起相关疾病的过程。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PVR的标准方法。基于对各种细胞和生长因子在PVR致病过程中作用的逐渐了解,涌现出很多新兴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炎药物、抗肿瘤药物和抗生长因子药物等。
作者:王建伟;林铁柱;李世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山东枣庄地区人群低视力筛查,明确低视力人群眼病的发病率和疾病的构成,明确可治眼病导致的低视力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眼病健康教育和适合本地区眼病防治的重点对象。方法:通过对近年在山东枣庄地区开展学龄儿童入学筛查、白内障复明工程和下乡义诊筛查资料汇总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筛查人数12685人,男性7962人,女性4723人。按照年龄分组:低年龄组2.5~15岁(含15岁)2262人;青中年龄组15~50岁(含50岁)4684人;高年龄组50岁以上5739人。主要进行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电脑验光、前节裂隙灯、眼压、眼底检查(一般为小瞳,必要时散瞳),同时记录的治疗包括有无家族史、眼部外伤史、眼部手术史、眼部疾病治疗的情况。结果:低年龄组盲和低视力人数423人,患病率为3.33%,导致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为弱视、屈光不正、眼外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青中年龄组盲和低视力人数239人,患病率为1.88%,主要原因为眼外伤、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等。高年龄组盲和低视力人数为597人,患病率为4.71%,主要原因为白内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盲和低视力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也升高,在性别上女性患病率稍高于男性。结论:山东枣庄地区不同年龄组盲和低视力大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患病率0.5%,且不同年龄组致盲和低视力的眼病表现出显著地差异。针对低年龄组要做到及早进行视力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可能提高视力;青中年龄组要做好眼部防护以及眼病的早期健康教育;高年龄组要做好早期眼病宣教,及早行白内障手术和眼底疾病的干预。
作者:博文;孙光华;张美玲;彭志理;姜丽;刘艳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检查比较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弱视眼与非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 ,MRT)、黄斑容积的差异,研究弱视眼视网膜黄斑参数的特征。方法:选取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31例,利用OCT技术分别检测双眼黄斑视网膜厚度和容积,比较同一受检者弱视眼与非弱视眼的差异。并用A超测量眼轴长度,分析黄斑厚度、黄斑容积与眼轴的关系。结果:弱视眼黄斑中心凹1 mm区域及鼻侧内圈厚度比正常眼厚( P=0.0358,0.0003),而黄斑部位其它分区厚度及黄斑总容积弱视眼和正常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弱视患者间黄斑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及非弱视眼黄斑参数与眼轴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青少年弱视眼黄斑的组织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张玮;史春;张靖华;应坚;蔡季平;徐惠娣;丁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舒缩因子的影响。方法:取第8代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用于实验。实验组中加入含不同浓度葛根素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不含药物、无生长因子及血清的培养液。培养48 h后用Western blotting 法测各组细胞eNOS及ET-1的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葛根素组eNOS的相对表达量均升高( P<0.01),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eNOS的表达也增加。葛根素组ET-1的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1),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ET-1表达下降。结论:葛根素通过上调 eNOS的表达,下调ET-1的表达,调节血管一氧化氮内皮素( NO/ET )的比值,从而发挥松弛视网膜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作者:吴宁玲;庄曾渊;盛倩;吴沂旎;郭晓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糖尿病组: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39例52眼,对照组:白内障非糖尿病患者31例33眼,应用角膜内皮检测仪于术前及术后1 d;1 wk;1 mo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分析结果。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术后1 d;1 wk;1 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比术前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和对照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1d糖尿病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按年龄分三组,分别为50~60岁、61~70岁、71~80岁,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有一定的损伤,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更易受损,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的损伤与年龄无关。
作者:苏畅;刘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题名,是论文的总纲,是能反映论文主要的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首先,题名应准确得体。应以恰当的词语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把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题名的用词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读者对论文取舍的态度,务必字字斟酌。题名不能使用笼统和华而不实的词语,一般也不用主、谓、宾齐全的完整句子,而用以名词性词组做中心语的偏正词组并切忌写成标语口号似的“题名”。
作者:摘自《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持续性高眼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0~77) mmHg 患者39例39眼作为观察组和眼压小于40 mmHg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0例30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随访12 mo的远视力、周围前房深度、眼压及滤过泡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治疗有效率(89.7% vs 8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远视力、周围前房深度、眼压及滤过泡形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持续性高眼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疗效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视神经的进一步损害,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慧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估和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常规爆破、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晶状体核硬度Ⅲ~Ⅳ级的白内障159例159眼,随机分为常规爆破组41例41眼、扭动爆破组63例63眼及扭动持续组55例55眼,分别采用常规爆破、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三组术前及术后2wk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累积能量复合参数(cumulativedissipatedenergy,CDE)以及佳矫正视力的情况。结果:术后2wk,Ⅲ级核和Ⅳ级核常规爆破组的CDE均明显少于扭动爆破组和扭动持续组(P<0.05);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常规爆破组明显大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佳矫正视力:三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爆破模式、扭动爆破模式及扭动持续模式均能有效、安全的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手术,视力提高无明显差异,但相比较而言,扭动爆破及扭动持续模式效率更高,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也更好。
作者:俞小莉;王林农;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22例124眼RV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缺血型患者中分支静脉阻塞12眼(9.7%)、中央静脉阻塞6眼(4.8%),非缺血型分支静脉阻塞59眼(47.6%),中央静脉阻塞47眼(37.9%)。平均年龄60.6±11.8岁。高血压病史48例(39.3%),糖尿病10例(8.2%);伴有一种以上相关疾病20例(16.4%);无相关病史的有37例(30.3%)。仅采用药物保守治疗68例,联合激光治疗49例,行玻璃体切割术1例。结果:愈后显效72眼(58.1%);有效22眼(17.7%);无效的15眼(12.1%);愈后退步15眼(12.1%)。结论:CRVO是全身与局部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治疗需辩证对待,对眼底出血的时间、受累部位及范围结合眼底血管造影进行全面评估,进行个性化治疗,从而全面提高患者疗效。
作者:陈甲兴;唐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应用表面麻醉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于2010-09/12采用40g/L爱尔卡因表面麻醉,对92例96眼老年性白内障眼,行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麻醉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结果:在表面麻醉下,92例94眼能顺利完成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疼痛指数和术中眼球运动和眼睑痉挛的情况均在可耐受范围。95%患者表示满意。结膜下注射(50眼,52%)和固定上直肌(31眼,32%)是疼痛比较明显的两个环节,其次是烧灼巩膜血管(16眼,17%),转核及娩核(13眼,14%),巩膜隧道切口(12眼,12%),注吸黏弹剂(9眼,9%),植入人工晶状体(1眼,1%)。它们的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农村地区进行白内障防盲时,采用有效的止痛措施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中采用表面麻醉的方法,安全可行,可有效的提高白内障防盲的工作效率。
作者:邱海江;高宗银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