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蓉;包旭;柳小秦;曹小霞;包定元
目的:构建含目的基因葛佬素(Gloverin)的重组子并通过体外快速翻译系统RTS500(Rapid Translation System)对其进行表达.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gloverin cDNA,将其与表达载体pIVEX2.3连接;采用PCR及双酶切方法鉴定连接产物.将含目的基因片段的阳性重组质粒通过体外表达翻译系统RTS500,使其蛋白能在大肠杆菌(E. coli)裂解产物中进行表达.
作者:罗平;许波;鲁永玲;周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黄连对实验性消化性溃疡的影响,初步探讨黄连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成分,并证实其作用是全身作用或局部的直接作用.方法:灌胃给药,观察小檗碱130mg/kg和黄连总碱150 mg/kg,450 mg/kg对KM小鼠水浸应激性胃溃疡的预防作用,观察小檗碱100mg/kg和黄连总碱120 mg/kg,360 mg/kg对Wistar大鼠乙醇胃粘膜损伤、幽门拮扎型胃溃疡和乙酸灼烧型胃粘膜损伤的预防或治疗作用,并比较小檗碱和含等量小檗碱的黄连总碱的抗溃疡作用.
作者:李备;周歧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考察咖啡酸、东莨菪素、野黄芩苷对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细胞存活的影响,探讨灯盏花中具视神经保护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取18只出生2~3d的大鼠乳鼠断颈处死,无菌条件下摘取眼球,在体式显微镜下沿角膜剪开,钝性分离出视网膜组织.用0.125%的胰蛋白酶37℃下消化,30min后加入纯小牛血清终止消化,用200目无菌钢筛网滤过.
作者:盛艳梅;龙怡;孟宪丽;张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从中药赤芍提取分离出具有拮抗内毒素(LPS)的有效成分并进行活性检测,探讨赤芍抗LPS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将LPS包被于生物传感器的疏水性样品池以测定赤芍提取物与LPS的亲合力为指导,通过硅胶柱层析技术和常规中药分离技术对中药赤芍拮抗LPS有效成分进行分离提取,应用鲎实验测定该成分对LPS的中和作用及其对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释放TNF-α的影响.
作者:魏利召;郑江;蒋栋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情况及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方法: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亚安培南及美洛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DETA纸片法检测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结果:从62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共检测到28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耐药率为45%,18株对美洛培南耐药,耐药率为29.03%.从18株同时对亚胺培南及美洛培南耐药株中共检测到16株产金属β-内酰胺酶,占同期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25.8%.结论: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机制之一.
作者:刘蓉;谢芬;周黎明;杨云霞;朱玲;王浴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考察灯盏细辛对大鼠胸主动脉电压依赖钙通道(VDC)Ca2+内流的影响,并探讨其具有钙拮抗作用的有效组分.方法:按照45Ca跨膜内流测量方法,步骤如下:击晕大鼠取出胸主动脉,除去血管外结缔组织,剪成5~6mm长,将其置PSS液中保温1h,然后将动脉环分别移到含45Ca(37MBq·L-1)的PSS液与受试药液(黄酮类、咖啡酰类成分、水提部位:0.25、1g·L-1,野黄芩苷:0.025、0.075g·L-1,三蒸水为空白对照,维拉帕米为阳性对照)中平衡20min,再移动脉环到含45Ca(37MBq·L-1)的高钾PSS溶液与受试药液(同上)中平衡20min,以上步骤都是在37℃,连续通氧气条件下进行.
作者:盛艳梅;张艺;张静;孟宪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盐酸小檗碱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小鼠产生的溃疡性结肠炎的干预作用.材料和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分为7组(n=8):正常对照、模型、柳氮磺胺吡啶(520mg/kg)、盐酸小檗碱低(15mg/kg)、中(45mg/kg)、高剂量(150mg/kg)和黄连总碱组(150mg/kg).造模小鼠自由饮用蒸馏水配制的4%DSS溶液,正常对照组小鼠饮用蒸馏水;同时,灌胃给予干预药物或溶剂对照(0.2ml/10gwt,1次/天×7).
作者:舒德忠;周岐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药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其含有的化学物质,近年来,有学者经过大量研究证明,中药许多成分口服后,在胃肠道中被肠内菌代谢,产生一系列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吸收入血后产生药理作用.
作者:何凡;张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果糖二磷酸钠镁(Sodium magnesium fructosediphosphata)系1.6-二磷酸果糖的镁盐产品,其药理作用具有镁离子(Mg2+)作用特点,又具有1,6-二磷酸果糖的药效.因此,现将其一般药理及对心血管的研究简报如下.
作者:周远大;朱深银;何海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心导管留置术后大鼠血培养和各个器官功能的变化,为临床前药理研究建立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心导管留置术建立大鼠模型,定期采血作血培养并检测血白细胞(WBC)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肌酸磷酸激酶(CK)等各项生化指标.
作者:王宁;曹红卫;魏利召;郑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ECV304细胞增殖作用的相关基因表达谱.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实验分AngⅡ处理组、NAC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改良MTT法、Fenton反应和硝酸酶还原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AngⅡ在4h、12h和24h时对ECV304细胞的增殖率和细胞产生ROS(·OH和NO)的量.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和光镜分别检测0.0625和1μmol/LAngⅡ作用12h时ECV304细胞增殖作用的相关基因表达谱和细胞形态学变化.
作者:谢利霞;褚微微;张恒丽;李莉;张旋;王殿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筛选和评介大蒜提取成分的抗内毒素作用.方法:通过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大蒜中筛选出2个成分(大蒜黄酮1、2);采用动态浊度法测定其体外中和内毒素的能力;观察对内毒素(20mg/kg)攻击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大蒜黄酮2能直接中和内毒素,对内毒素攻击小鼠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结论:大蒜黄酮2具有显著的抗内毒素活性.
作者:蒋栋能;郑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淫羊藿甙对脑缺血再灌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取血降压再灌注的方法建立小鼠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淫羊藿甙防治组,检测各组行为学、总抗氧化能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ATPase酶活性的变化.结果:(1)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退,淫羊藿甙(10、30、100mg/kg)灌胃可不同程度的提高小鼠学习记忆成绩.
作者:李梨;周岐新;杨俊卿;石京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运用成熟的有机反应,通过修饰其结构,合成了系列岩白菜衍生物.在本研究中对岩白菜素(1)及其衍生物2,3,4的止咳、祛痰活性进行初步筛选,以期对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
作者:杨为民;刘吉开;麻兵继;吴婉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齐拉西酮通过抵抗多巴胺D2和5HT2受体而显现治疗精神病的疗效.文献报道单剂肌注齐拉西酮的生物利用度为100%,达峰时间为60min.t 1/2为2~5h.本实验研究了重庆圣华日曦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甲磺酸齐拉西酮注射液人体药代动力学.
作者:周远大;何海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黄芪注射液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vein endothelial cell line EVC-304)共同培养后,采用MTT法及形态学方法观察黄芪注射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结果:黄芪注射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有显著增殖效应,具剂量依赖性,且成正相关.
作者:李绚;阎蓉华;罗照田;吴琦;王伯瑶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曲昔匹特(Trosipide简称TRO)为一新型治疗胃炎和胃溃疡药物,对各种试验性溃疡均有抑制作用,能增强胃粘膜的血流量,促进组织的修复.本品与H2受体阻断剂不同,对胃酸分泌无影响,主要是能增强胃粘膜的防御因子,促进胃溃疡部位的修复.但国内尚无有关药代动力学报道.现将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曲昔匹特胶囊生物利用度及其药代动力学报道如下.
作者:周远大;何海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前,毒蕈碱样乙酰胆碱受体(M受体)家族按药理学分型可分为M1,M2,M3,M4四种亚型;按分子生物学分型可分为m1,m2,m3,m4,m5五种亚型.药理学分型的M1,M2,M3,M4分别与分子生物学分型的m1,m2,m3,m4相对应.M受体通过与不同的G蛋白结合,在全身各部位引起不同的生理生化效应.其作用的不同可能与其存在多种亚型和分布部位的不同有关.因此,本文就针对M1受体亚型在全身的分布情况及其介导的生理作用作一些简单介绍.
作者:李娟;周远大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大安颗粒是由白芍、酸枣仁等12味中药组方,具有平肝阳、宁心神的功能,而适用于肝阳上亢,心神不宁引起的广泛性焦虑症,为此我们观察了大安颗粒对犬血压的影响.
作者:包旭;包定元;王红星;易勇;王汉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异鼠李素体外对人肺癌细胞A549、体内Lewis肺癌增殖的影响及初步研究其抗肿瘤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异鼠李素加入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中,用MTT比色法,细胞计数法,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细胞形态学变化、克隆形成、3H-TdR掺入实验等观察测定体外抗肿瘤活性,用流式细胞仪、基因组DNA片段分析,彗星电泳、免疫组化等观察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采用Lewis细胞C57BL/6鼠移植瘤,观察药物对移植瘤的影响.
作者:朱玲;王正荣;杨春蕾;周黎明;万莉红;任福强;赵研研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