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森
本文研究了七味红花殊胜丸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七味红花殊胜丸高、中剂量组能显著抑制四氯化碳(CCl4)所致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升高并提高血清总蛋白含量(TP),减轻肝组织的病理损害程度:高、中剂量能显著抑制D-半乳糖胺盐酸盐(D-Gla)所致急性损伤小鼠ALT及肝组织的病理损害程度;各剂量组对小鼠异硫氰酸苯酯(APIT)所致黄胆模型均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血清总胆红素(SB)及ALT作用;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提示七味红花殊胜丸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降酶退黄作用明显.
作者:陈齐英;黄明;陈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分离和鉴定增强人肺腺上皮细胞(SPC-A-1)抗菌活性核β-防御素-1(hBD-1)基因表达的菌种及其有效成份,为开发增强粘膜抗菌肽基因表达的免疫增强剂以防治粘膜感染的研究打下基础.方法:采用超声波破碎细胞、蔗糖密度梯度离心、SephadesG-150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卡介苗胞壁蛋白质组份:采用琼脂糖弥散杀菌法检测SPC-A-1细胞培养上清的抗菌性;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庆(RT-PCR)法和Northern杂交检测SPC-A-1细胞hBD-1 mRNA的表达.结果:利用RT-PCR和Northern杂交分析,证实了卡介苗诱导SPC-A-1细胞hBD-1 mRNA的2倍增强表达.
作者:冯云;黄宁;吴琦;王伯瑶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时间生物学的研究从多种生理参数的不同节律(包括年、月、周、日节律到3.5天,12小时节律)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到应用和机理研究。关于节律的产生机理有不同的观点,其中以节律钟为一派的认为生物节律的产生是体内的生物钟所决定的,并通过基因分析找到与近日节律有关的节律基因,如pcr、tim、clock和cycle等
作者:王正荣;王浴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Ⅱ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胰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缺失,表现为高血糖症和胰岛素抗性的疾病,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抗性关系密切,Ⅱ型糖尿病在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能控制血糖水平时,需要求助于药物治疗。传统的磺酰脲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由于易引起低血糖或酸中毒使两类药使用受限。近年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一些优秀品种先后用于临床,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
作者:佟红岩;刘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社会高速发展需要中等中医药学校为其培养一大批“社会化”医药工作人员,要达此目标的关键问题是应在整个医药学教育中始终重视医学信息学教育,特别是将医学信息学渗透到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中并加以应用.这样,医学信息学中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将在接受教育的个体中产生效应,激发着新一代医药人才灵敏思维,聚敛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的产生,从而推动药理学的发展;并满足现代文明社会对药理学的要求,实现创造力资源为社会服务和贡献.
作者:王富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随着生命科学的拓展,人们对过去研究重视不够的细胞外间质产生了兴趣,其中纤维粘连蛋白的病理生理受到广泛关注。纤维粘连蛋白(Fn)是细胞外间质中的一种粘连糖蛋白。主要有血浆Fn和细胞Fn两种形式。Fn广布于组织和体液中,羊水中的Fn结构与上述两种形式Fn不同,故称为第三种Fn。Fn由二个至数个肽键亚单位组成。不同来源Fn的生物活性的差异主要是Fn分子糖苷化程度不同所致。Fn在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合成,受mRNA调控。Fn包含有5个特定结构效应的肽键片段,其含量和性质的改变与各种生理与病理过程相关,可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作者:肖国衡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川芎为伞形科值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根茎或川芎Ligusticum?Wallichii?Franceh的根茎,亦名芎穷、抚芎等,味辛、性温。入肝、胆经。具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主治风冷头痛、胁痛腹疼、寒痹筋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难产、产后瘀阻疼痛、痈疽闪疡。1988年王普善曾以“中药川芎化学成分及其生理活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认为,川芎是著名的传统中药之一,我国古代对川芎单味药及其方剂的临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历代本草及医书均有详细记载,但前人对川芎的化学成分并未作深入系统的研究,生物活性的研究也不多见,故关于川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则是近几十年才进行研究。但已有一些专著中作了综述,故现就川芎近几年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作一小的综述,作为对川芎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参考。
作者:包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本文对清经颗粒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清经颗粒能显著升高大鼠血清LH和P水平,有促进子宫内膜分泌反应的趋势;对大鼠离体子宫呈抑制作用;明显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断尾出血时间.
作者:赵敬民;杜元浩;张留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活、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与和平的环境,人的寿命逐渐延长。WHO的一份报告称发展中国家人的平均寿命50年代为46岁,在90年代已上升为72岁,预计2020年将达到78岁。而发达国家目前人的寿命男性已达76岁,女性80岁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比例10~12,且有日益增强的趋势。
作者:王浴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为解决药理实验教学中,动物来源不足的矛盾,在我校97、98级、99级药剂专业和其它统招生实验课中,将教材中有关家兔耳静脉注射给药法的内容改进为小白鼠尾静脉注射给药法,实验结果与原实验方法相一致。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增加了学习动手机会。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也调动了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同时也节省了经费,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乃至临床操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作者:苟英;马一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好的学习体系应是简单和充满乐趣的.药理教学目标实施中,应用“概貌法”,指导学生动手制作读书卡片,应用它们进行“横向比较”,重难点处使用押韵简短词融入卡片,利用“处方”进行综合能力训练是实施目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崔如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抗解浸膏是由黄苓、黄柏、金银花等组方,经现代制剂工艺制成的浸膏,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的治疗.以1.51、2.52和5.04g(生药)/kg给小鼠灌胃1.0小时后,采用浓氨水气雾刺激30秒钟,记录各实验鼠3.0分钟内的咳嗽次数,以磷酸可待因和生理盐水分别作阳性和阴性对照,抗解浸膏三个剂组的咳嗽次数分别为22. 9(19.3、20.4(7.8和19.9(10.2,与生理盐组(37.5(16.7)比较,2.52和5.04g(生药)/kg具有显著抑制(P《0.05)浓氨水所致的小鼠咳嗽,而1.51g(生药)/kg具有镇咳作趋势,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另以同样剂量给小鼠灌胃后0.5小时,各鼠腹腔注射0.5%酚红溶液0.5ml,以酚红气管排泌法,测定气管灌洗液于560nm处的光密度,并以化痰口服液和生理盐水分别作阳性和阴性对照,结果显示,抗解浸膏三个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能显著地促进气管对酚红的排泌(P《0.05,0.001和0.01),表明具有显著的祛痰作用.
作者:包旭;包定元;李建农;杨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面向21世纪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由“应试”型转变为“素质”型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转变,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方法、手段、各种途径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者:师显跃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大鼠静脉恒速推注与头碱(Aco)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法和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动物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法,以ECG改变为指标观察心解1号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显示心解1号能显著提高Aco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阈值.心0.9mg/kg组与同毒水平(1/10 LD50)普鲁卡固胺(PA)比较,两药组Aco对室性早博(VE)诱发剂量相当,而对室性过速(VT)、室性纤颤(VF)、死亡(CA)等指标,心解1号对Aco诱发剂量分别较PA组提高30.8ug/kg、40.4ug/kg、42.0ug/kg;心解1号能有效降低犬心肌缺血时VE、VT的发生,给药前后结果比较P《0.001.实验表明:心解1号具有较好的抗Aco所致心律失常作用及改善犬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孔古娅;卿德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用酶低温消化获得的人气管上皮细胞,气-液界面无血清培养,细胞呈现复层生长,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反应,可确认为上皮细胞.琼脂糖弥散法显示培养细胞表面分泌物对绿脓杆菌有明显的抗菌活性.随底层培养基NaCl浓度的增高,杀菌环直径逐渐减小.当NaCl浓度分别为0、20、40、80、160、320mmol/L时,杀菌环直径分别为12、11.5、10、9、4.5、3mm.
作者:黄宁;程德云;潘小玲;吴琦;唐彬;王伯瑶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类型,临床表现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观察了我院近3年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情况.结果61例患者中真感染22例(36.0%)、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感染的病死率为72、73%.结论:慢性重型肝炎并发医院真菌感染并不少见,感染后预后差,主要防治措施是合理应用抗生素早期诊治真菌感染.
作者:洪文昕;张玲;张复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近年来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随着学校招生人数的扩大,学生的文化基础程度日趋逾下,给教学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如何教学达标是每位教师极为关注的问题.为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指导教学,从理论上充分地认识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严格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提高学习效率极其重要.作者几年来将记忆机制应用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成社班、成护班、社区班学生为对象,随机为50%的人数进行对比,取得了较好收效.
作者:尹月波;曾加肾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定义OTC的缩写是由Over?The?Counter而来,系指非处方药物,即特指病患者或消费者毋需凭着医师开写的处方,而直接从药房、药局、药店购买自认为需要的药品,这些药品的使用也不一定由医护专业人员来监控和指导,而确是安全有效的药品,它与处方药物(Rx或Rp,是Recipe的缩写,意示“请取”,这属一般处方笺中的“上记”)不同,它必须凭医生所开写的处方才能从药房、药局或药店购得的药品,而且亦需在医护人员的监控和指导下使用,才能保证药物的疗效和用药的安全。这称谓医药的分业管理,医药分业早始于德国,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疾病的正确治疗,于1240年德国的宪法规定禁止医师销售药品。
作者:包定元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检测大鼠β-防御素-1基因表达的组织分布.方法:从Genbank检索到的Norway大鼠β-防御素-1 cDNA序列,据此设计一对特异引物,采用RT-PCR技术在Wistar大鼠10种受检测组织的总RNA中,扩增其特异cDNA片段,然后进行克隆扩增、限制性内切酶谱分析和DNA序列测定.结果:在10种大鼠组织中,仅从皮肤和肾脏扩增出一条长度为272bp的cDNA片段,在气管、子宫、子宫颈、膀胱、小肠、脾脏、骨骼肌、腮腺等均未检测出其mRNA.其RT-PCR产物经测序分析证明系大鼠β-防御素-1 cDNA.结论:本研究显示大鼠β-防御素-1基因除在肾脏表达外,亦在皮肤组织固有表达,提示β-防御素-1亦可能在大鼠皮肤天然抵抗微生物感染机制中发挥作用.
作者:黄宁;吴琦;唐彬;陈新年;王伯瑶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