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旭
1986年Murry等发现当反复短暂的缺血和再灌注之后心脏对缺血状态产生适应,这种适应可以使心肌在后续的持续性缺血中得到保护,保护效应有能量消耗的降低和在缺血过程中细胞损伤状况的延迟,由此他们提出了“缺血预处理”这一概念,此概念的提出纠正了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反复短暂心肌缺血会造成累积性损伤,终导致心肌梗塞的观点,从此缺血心肌的保护及其机理探讨开始了崭新的一页。
作者:杨艳;曾晓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机能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学科,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实验于一体,既节约了资源,又使学生有一个系统整体的观念来理解机能学问题.我校已开设机能学一学期,学生普通反映较好.我们还对医学生有专门的一次实验设计课(4学时)作为考核这门学科的主要成绩.作为实验设计,二、三年级医学生可能还不知为何物,教材上也没有相关的内容,并且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也不是很高,因此如何上好实验设计课,使学生了解实验设计,并作好实验设计,教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作者:熊文碧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川芎为伞形科值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根茎或川芎Ligusticum?Wallichii?Franceh的根茎,亦名芎穷、抚芎等,味辛、性温。入肝、胆经。具行气开郁、祛风燥湿、活血止痛。主治风冷头痛、胁痛腹疼、寒痹筋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难产、产后瘀阻疼痛、痈疽闪疡。1988年王普善曾以“中药川芎化学成分及其生理活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认为,川芎是著名的传统中药之一,我国古代对川芎单味药及其方剂的临床应用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历代本草及医书均有详细记载,但前人对川芎的化学成分并未作深入系统的研究,生物活性的研究也不多见,故关于川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则是近几十年才进行研究。但已有一些专著中作了综述,故现就川芎近几年的药理学研究进展作一小的综述,作为对川芎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参考。
作者:包旭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脑缺血时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浓度增高,增高的兴奋性氨基酸将通过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及非NMDA受体门控的离子通道导致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增高,终将导致神经元的损害或坏死.另一方面,脑缺血也诱导产生多种自身代偿机制,以拮抗各种病理性损伤及增加神经元的存活率.其中钙激活钾通道(Kca通道)激活产生超极化电位,使细胞兴奋性降低,减少Ca2+的内流及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这对于避免各种损伤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氯胺酮为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对Kca通道具有激活作用,但氯胺酮对缺氧神经元Kca通道作用情况尚未见报道.
作者:唐兴江;范生尧;李小刚;曾晓荣;杨艳;贺军;李妙龄;刘智飞;周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本实验首先以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空白对照试验,比较分析了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PFX)和司帕沙星( Sparfloxacin, SPFX)对安定镇静催眠的药理学效应的影响.并分析两药对安定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用CPFX和SPFX500mg/Kg@day剂量,每日给药一次,连续口服给药5天,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大鼠血药浓度,比较分析了给药前后安定血中消除半衰期(t1/2β),进一步是实验分析比较两药对大鼠肝微粒体酶的影响,测定了空白对照组和CPFX、SPFX75mg/kg和500mg/kg不同剂量连续口服给药5天后,大鼠肝微粒体酶CytP450、Cytb5、ADM和ECD的活性.
作者:方治平;王浴生;廖文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一氧化氮(NO)这个“不起眼”的小分子,因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90年代以来即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因各类专题研究报道较多,本文仅对NO的生理作用和临床意义综述如下:1?NO的发现概况发现NO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是因美国药理学家Furchgott,在研究乙酰胆碱(Ach)对血管的作用时,发现引起舒张作用(1978年),这与他本人从1953年研究Ach对血管起收缩作用以来,极为矛盾。Furchgott于是反复检查实验过程,终相信实验无误,确信Ach对血管起舒张作用。在实验过程中,他还发现“血管内膜损伤会使血管丧失对Ach的舒张反应”和“血管的内皮细胞是Ach引起血管舒张的关键”。这个实验结果使他想到:在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之间存在某种物质介导这种舒张作用。之后,他用构思精妙、技术简单的实验证实了该物质的存在,于1982年发表论文,称该物质为(血管)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终于1987年证实EDRF就是NO。
作者:覃琥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并发真菌感染类型,临床表现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观察了我院近3年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的情况.结果61例患者中真感染22例(36.0%)、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感染的病死率为72、73%.结论:慢性重型肝炎并发医院真菌感染并不少见,感染后预后差,主要防治措施是合理应用抗生素早期诊治真菌感染.
作者:洪文昕;张玲;张复春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传统观点认为,面神经核属于躯体运动神经核,其功能是控制面部表情肌的活动.然而,我们曾偶然观察到,大鼠面神经核内有的神经元投射到双侧延髓头端腹侧呼吸组(DZheng et al. , Brain Research 782:113-125,1998),提示面神经核可能还参与呼吸活动的调控.我们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实验和结果如下:1)切断面神经引起其运动神经元发生逆行溃变后,面神经核内尚存留着一些较小的形态正常的神经元.2)面运动神经元溃变后,面神经核内电泳神经束路示踪剂PHA-L,可在下列结构中观察到顺行标记的神经纤维末稍:对侧面神经核,同侧孤束核和舌下神经前置核,双侧疑核、旁巨细胞外侧核和前庭神经核.3)电刺激面神经核可引起膈神经放电活动出现吸气切断等效应.上述结果表明,面神经核除通过运动性传出投射支配表情肌的活动外,还通过向脑干内的广泛投射发挥对其它生理功能(如节律性呼吸活动)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川;张承武;管振龙;陈应诚;郑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活、医药卫生条件的改善与和平的环境,人的寿命逐渐延长。WHO的一份报告称发展中国家人的平均寿命50年代为46岁,在90年代已上升为72岁,预计2020年将达到78岁。而发达国家目前人的寿命男性已达76岁,女性80岁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比例10~12,且有日益增强的趋势。
作者:王浴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用于膜片钳实验的细胞必须具备细胞膜完整、表面光洁、活性良好.这类细胞既可以通过原代培养方式获得,也可通过急性酶分离方法获得.细胞情况如何是膜片钳实验是否成功的第一个关键性步骤.本研究总结多年的经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豚鼠心肌细胞分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作者:周亮;曾晓荣;杨艳;刘智飞;李妙龄;裴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Ⅱ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胰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缺失,表现为高血糖症和胰岛素抗性的疾病,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抗性关系密切,Ⅱ型糖尿病在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能控制血糖水平时,需要求助于药物治疗。传统的磺酰脲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由于易引起低血糖或酸中毒使两类药使用受限。近年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一些优秀品种先后用于临床,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
作者:佟红岩;刘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本室先前的实验观察到原代培养的贴壁融合脐静脉内皮细胞层流刺激后,IL-8 mRNA的增强表达和NF-κB的活化.本文探讨Toll蛋白在切应力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趋化细胞IL-8基因表达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从正常对照和层流刺激后的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提取总RNA,根据TLR-2和TLR-4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应用RT-PCR技术扩增其cDNA片段,并经DNA序列测定于以证实.RT-PCR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在凝胶成像分析仪上进行电泳条带的灰度半定量分析.
作者:梁峰;黄宁;王伯瑶;吴立志;陈槐卿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基因转录因子NF-кB由诺贝尔奖得主Baltimore于80年代中期发现以来,在短短10余年间就召开了3次国际专门研讨会,说明其在生命科学研究进展中的重要性。NF-кB分子家族已成为理解细胞外信号如何诱导高等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一个焦点。本文就NF-кB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激活机制及其信号传导、在医药学中的意义、检测方法的进展,作一概要综述。
作者:黄宁;王伯瑶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抗解浸膏是由黄柏、黄苓、栀子、金银花、板兰根等中药组成,用于风热感冒的治疗,本文对其抗炎和镇痛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小鼠灌胃给药0.84、1.68和2.52g(生物)/kg,每日一次连续三天,末次给药后1.0小时,以二甲苯小鼠耳廓致炎,阿司匹林和生理盐水分别作阳、阴性对照,结果显示抗解浸润膏三剂量组耳肿胀度分别为10.3±3.0、8.8±2.3和9.3±2.7mg,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3.0±2.5mg)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0.01),另以相同剂量给大鼠灌胃每日一次,连续三天,以角叉菜胶致足跖肿胀容量法,结果显示,1.68和2.52g(生药)/kg,对角叉菜胶致炎后0.5-5.5小时的各时间点均有显著(P《0.05,0.01)抑制足跖炎症的作用.
作者:包旭;包定元;李建农;杨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白细胞介素(IL)又称白介素,是细胞因子这个庞大体系中的一个家族,近年来对这个家族的研究,报导甚多。所谓细胞因子网络(Nekwork cytoking)是指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及受体表达均具有网络的特点,即一种细胞因子可与多种靶细胞作用,一种靶细胞又可受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不同细胞因子之间彼此可以诱生,增减受体的表达,相互协同或拮抗,以进行调节并影响生物学效应。下面就白介素家族中若干成员的生的学作用及其在一睦疾病中的发病机理进行综述。
作者:龙中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本文研究了七味红花殊胜丸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七味红花殊胜丸高、中剂量组能显著抑制四氯化碳(CCl4)所致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升高并提高血清总蛋白含量(TP),减轻肝组织的病理损害程度:高、中剂量能显著抑制D-半乳糖胺盐酸盐(D-Gla)所致急性损伤小鼠ALT及肝组织的病理损害程度;各剂量组对小鼠异硫氰酸苯酯(APIT)所致黄胆模型均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血清总胆红素(SB)及ALT作用;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提示七味红花殊胜丸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降酶退黄作用明显.
作者:陈齐英;黄明;陈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药物除了其常规或原有治疗作用外,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一些其它疾病或临床症状群,且通过临床实践具有较好的效果,这无论是对于药物本身还是整个临床医学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在药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基础医学的研究也有着广泛的作用和意义。(1)老药新用是药理学发展的过程和形式;(2)老药新用推动了医学基础理论和发展;(3)老药新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具有“多,快,好,省”的特点。由于当前药物新用种类繁多,新用途广泛,涉及疾病多。
作者:王木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附子是毛茛科乌头属植物的侧根,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回阳救逆、温补肾阳、祛寒止痛之功能.近年来研究表明,附子提取液尚具有强心、抗癌、抗衰老和增强免疫机能的作用.因此,对附子中所含多糖的研究与利用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我们将白附片经热水抽提、Sevag法脱蛋白、乙醇沉淀、DEAE-C32柱层析分离,再通过SephadexG-200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得到一种纯白色粉末状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糖含量为97%,Sephadex G-200柱层析测定其平均分子量为2.6(105.熔点测定结果为270℃.经完全酸水解,薄层层析、红外光谱分析,证明为葡聚糖.生物学活性研究发现这种多糖具有较高的亲水性和保湿性,且能显著降低小白鼠的血清糖水平,增强其常压下耐缺氧能力.
作者:阮期平;赵莉;陈吉森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