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年;黄宁;吴琦;王伯瑶
目的:观察受试药物的止泻、促进消化作用.方法:通过番泻叶所臻小鼠腹泻模型、活性炭标记小鼠小肠蠕动、测定大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量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受试物对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小肠蠕动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大鼠胃酸、胃蛋酶分泌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石榴健胃散具有止泻、增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促进消化作用.
作者:韩五成;刘莉;张丽宏 刊期: 2000年第02期
AngⅡ是RAS中为重要的活性激素,它在高血压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细胞膜表面的AngⅡ受体是AngⅡ功能的主要介导者。目前已证实有两种特异性AngⅡ受体亚型:AT1受体和AT2受体。业已确定的AT1受体有两个亚型:AT1A受体和AT1B受体。AT1受体和AT2受体主要的区别在于AT1受体是能被Losartan选择性抑制的受体,而AT2受体是被PD123177选择性抑制的受体。根据物种和组织的不同,AT受体亚类分布和功能各异。在成熟组织中,似乎所有已知的AngⅡ作用都是通过AT受体所介导的,AT2受体的功能尚不清楚。AT1受体和AT2受体在细胞生长和增殖、血管张力、血管加压素的释放等方面显示出相反的作用。AT1受体和AT2受体的分子和基因结构都已研究得较为清楚,并且二者的信号转导机制明显不同。在临床上有两种抑制RAS活性方法:一是ACEI,它抑制AngⅡ的生成;二是AngⅡ受体拮抗剂,它阻断AngⅡ相应受体的生理学作用。现有的AngⅡ受体拮抗剂按其作用的受体亚型可分为选择性AT1受体拮抗剂、选择性AT2受体拮抗剂、AT1/AT2双重型(平衡型)受体拮抗剂。非肽类的专一选择性AT1受体拮抗剂具有口服有效、代谢稳定、副作用小等优点。AT1受体拮抗剂的潜在临床实用性正在得到深入研究。本文就AngⅡ受体和AngⅡ受体拮抗剂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张建萍;王浴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脑缺血时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浓度增高,增高的兴奋性氨基酸将通过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及非NMDA受体门控的离子通道导致细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增高,终将导致神经元的损害或坏死.另一方面,脑缺血也诱导产生多种自身代偿机制,以拮抗各种病理性损伤及增加神经元的存活率.其中钙激活钾通道(Kca通道)激活产生超极化电位,使细胞兴奋性降低,减少Ca2+的内流及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这对于避免各种损伤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氯胺酮为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对Kca通道具有激活作用,但氯胺酮对缺氧神经元Kca通道作用情况尚未见报道.
作者:唐兴江;范生尧;李小刚;曾晓荣;杨艳;贺军;李妙龄;刘智飞;周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本文研究了七味红花殊胜丸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七味红花殊胜丸高、中剂量组能显著抑制四氯化碳(CCl4)所致慢性肝损伤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升高并提高血清总蛋白含量(TP),减轻肝组织的病理损害程度:高、中剂量能显著抑制D-半乳糖胺盐酸盐(D-Gla)所致急性损伤小鼠ALT及肝组织的病理损害程度;各剂量组对小鼠异硫氰酸苯酯(APIT)所致黄胆模型均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血清总胆红素(SB)及ALT作用;高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提示七味红花殊胜丸对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降酶退黄作用明显.
作者:陈齐英;黄明;陈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面向21世纪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由“应试”型转变为“素质”型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转变,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方法、手段、各种途径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作者:师显跃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医学生实验课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高质量的实验课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课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敏捷的科学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过去机能学科各专业的实验课均单独设置,在实验内容上各自为阵、相互脱节.学生在实验课时重复设置.实验费用居高不下.为此学校尝试进行了机能实验课的改革,成立了机能实验室,将机能实验课进行统一安排,内容上加强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机能实验课涉及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的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知识基础.这就要求机能学实验课能在实验内容上有所创新,将多学科实验手段综合运用,使实验课真正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目的.
作者:孔古娅;卿德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和创新的水平.所以,创新是21世纪教育的选择.要实现创新思想的教育,就必须要打破旧的传统教育.创新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创新思维的开发要从青少年抓起,创新是人脑本身的一种潜能的开发,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育的开放性以及注重智能教育的创造性.要使创新思想在教育中实施,首先是教育方针必须反映创新精神,扭转教育观念,并注意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而开展素质教育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必要途径.一、创新思想的提出二、创新精神的内涵三、创新思想教育的实施和要求四、开展素质教育是实现创新教育的必要途径
作者:梁建清;王永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本实验首先以小鼠为研究对象,采用空白对照试验,比较分析了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PFX)和司帕沙星( Sparfloxacin, SPFX)对安定镇静催眠的药理学效应的影响.并分析两药对安定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用CPFX和SPFX500mg/Kg@day剂量,每日给药一次,连续口服给药5天,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大鼠血药浓度,比较分析了给药前后安定血中消除半衰期(t1/2β),进一步是实验分析比较两药对大鼠肝微粒体酶的影响,测定了空白对照组和CPFX、SPFX75mg/kg和500mg/kg不同剂量连续口服给药5天后,大鼠肝微粒体酶CytP450、Cytb5、ADM和ECD的活性.
作者:方治平;王浴生;廖文强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用于膜片钳实验的细胞必须具备细胞膜完整、表面光洁、活性良好.这类细胞既可以通过原代培养方式获得,也可通过急性酶分离方法获得.细胞情况如何是膜片钳实验是否成功的第一个关键性步骤.本研究总结多年的经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豚鼠心肌细胞分离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作者:周亮;曾晓荣;杨艳;刘智飞;李妙龄;裴杰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抑郁症对患者本人的主要危害有:自杀企图和行为、引发心血管疾病而死亡、引发其它的致死诱因等。药物是治疗中、重度抑郁症有效的措施。阿米替林等三环类化合物是临床上主要的治疗药物。其血药浓度过低过疗效都不佳,不同个体间血药浓度差异大,血药浓度太高可发生CNS及心血管系统毒性;度硫平是新一代三环类抗郁药。
作者:张世春;马春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目的:本室先前的实验观察到原代培养的贴壁融合脐静脉内皮细胞层流刺激后,IL-8 mRNA的增强表达和NF-κB的活化.本文探讨Toll蛋白在切应力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趋化细胞IL-8基因表达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从正常对照和层流刺激后的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提取总RNA,根据TLR-2和TLR-4cDNA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应用RT-PCR技术扩增其cDNA片段,并经DNA序列测定于以证实.RT-PCR产物经凝胶电泳后,在凝胶成像分析仪上进行电泳条带的灰度半定量分析.
作者:梁峰;黄宁;王伯瑶;吴立志;陈槐卿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呋罗培南是日本三和友公司于1997年开发上市的广谱抗生素药物.该药是一种非典型β-内酰胺青霉烯,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特别对金葡萄,耐青霉素的肺炎球菌,粪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与脆弱类杆菌等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明显高于现有头孢菌素,抗革兰氏阴性菌活性与口服头孢菌素相似,对各种β-内酰胺酶稳定.其显著特点是既可口服,又可肌注,耐药菌株少,各种临床研究表明,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肾毒性及神经毒性小.
作者:韩红娜;刘浚;胡来兴;武燕彬 刊期: 2000年第02期
Ⅱ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导致胰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缺失,表现为高血糖症和胰岛素抗性的疾病,研究发现Ⅱ型糖尿病和胰岛素抗性关系密切,Ⅱ型糖尿病在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不能控制血糖水平时,需要求助于药物治疗。传统的磺酰脲类药物和双胍类药物由于易引起低血糖或酸中毒使两类药使用受限。近年Ⅱ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一些优秀品种先后用于临床,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
作者:佟红岩;刘浚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传统的生理学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与中学教学模式并无本质的差别.多年来,我们在生理学教学中虽然先后尝试过一些新的教学方式,如“学导式”、“启发式”、“自学讨论式”等,但大多局限于生理学教学的分部内容,难以对旧的教学模式起到根本的变革作用.
作者:岳利民;周祖玉;李红宇;吕广能;何亚平;郑煜 刊期: 2000年第02期
一氧化氮(NO)这个“不起眼”的小分子,因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90年代以来即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因各类专题研究报道较多,本文仅对NO的生理作用和临床意义综述如下:1?NO的发现概况发现NO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是因美国药理学家Furchgott,在研究乙酰胆碱(Ach)对血管的作用时,发现引起舒张作用(1978年),这与他本人从1953年研究Ach对血管起收缩作用以来,极为矛盾。Furchgott于是反复检查实验过程,终相信实验无误,确信Ach对血管起舒张作用。在实验过程中,他还发现“血管内膜损伤会使血管丧失对Ach的舒张反应”和“血管的内皮细胞是Ach引起血管舒张的关键”。这个实验结果使他想到:在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之间存在某种物质介导这种舒张作用。之后,他用构思精妙、技术简单的实验证实了该物质的存在,于1982年发表论文,称该物质为(血管)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终于1987年证实EDRF就是NO。
作者:覃琥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用酶低温消化获得的人气管上皮细胞,气-液界面无血清培养,细胞呈现复层生长,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反应,可确认为上皮细胞.琼脂糖弥散法显示培养细胞表面分泌物对绿脓杆菌有明显的抗菌活性.随底层培养基NaCl浓度的增高,杀菌环直径逐渐减小.当NaCl浓度分别为0、20、40、80、160、320mmol/L时,杀菌环直径分别为12、11.5、10、9、4.5、3mm.
作者:黄宁;程德云;潘小玲;吴琦;唐彬;王伯瑶 刊期: 2000年第02期
1986年Murry等发现当反复短暂的缺血和再灌注之后心脏对缺血状态产生适应,这种适应可以使心肌在后续的持续性缺血中得到保护,保护效应有能量消耗的降低和在缺血过程中细胞损伤状况的延迟,由此他们提出了“缺血预处理”这一概念,此概念的提出纠正了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反复短暂心肌缺血会造成累积性损伤,终导致心肌梗塞的观点,从此缺血心肌的保护及其机理探讨开始了崭新的一页。
作者:杨艳;曾晓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大鼠静脉恒速推注与头碱(Aco)诱发大鼠心律失常法和结扎犬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动物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法,以ECG改变为指标观察心解1号对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显示心解1号能显著提高Aco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阈值.心0.9mg/kg组与同毒水平(1/10 LD50)普鲁卡固胺(PA)比较,两药组Aco对室性早博(VE)诱发剂量相当,而对室性过速(VT)、室性纤颤(VF)、死亡(CA)等指标,心解1号对Aco诱发剂量分别较PA组提高30.8ug/kg、40.4ug/kg、42.0ug/kg;心解1号能有效降低犬心肌缺血时VE、VT的发生,给药前后结果比较P《0.001.实验表明:心解1号具有较好的抗Aco所致心律失常作用及改善犬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孔古娅;卿德华 刊期: 2000年第02期
葛根素(puerarin)是从中药葛根中提取的异黄酮化合物.近二十余年国内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心血管方面,它具降压,扩冠,改善微循环,缩小缺血心肌面积,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抗心律失常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其作用的细胞及分子机制未见报道.本实验采用细胞内标准微电极技术,记录用药前后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变化,旨在探讨葛根素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实验采用方波刺激,频率分别为0.2,0.5,1,2Hz波宽3mS,强度为阈强度的3倍.每次结果均在同一细胞内获得.
作者:闫福曼;曾晓荣;杨艳;刘智飞;周文 刊期: 2000年第02期
时间生物学的研究从多种生理参数的不同节律(包括年、月、周、日节律到3.5天,12小时节律)的研究不断地深入到应用和机理研究。关于节律的产生机理有不同的观点,其中以节律钟为一派的认为生物节律的产生是体内的生物钟所决定的,并通过基因分析找到与近日节律有关的节律基因,如pcr、tim、clock和cycle等
作者:王正荣;王浴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