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黄斑裂孔手术疗效分析

罗丽华;高立新;王薇;刘力苇;唐思梦;侯艳丽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 内界膜剥除, 黄斑裂孔整复, 吲哚菁绿
摘要:目的:比较改良黄斑裂孔手术与传统黄斑裂孔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的疗效.方法:连续选取2014-04/2017-06就诊于我院的IMH患者28例28眼,接受我院同一医师独立完成的手术治疗,分为两组.A组13例为传统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联合C3F8填充治疗组(简称传统组),B组15例为改良吲哚菁绿染色内界膜剥除联合黄斑裂孔整复空气填充治疗组(简称改良组).所有患者在术后1wk,1、3、6mo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手术时间、末次复查时裂孔的闭合率、俯卧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裂孔闭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BCVA较术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前和术后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俯卧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组相比,改良吲哚菁绿染色内界膜剥除联合黄斑裂孔整复空气填充可以获得同样较高的裂孔闭合率,而且手术操作步骤简化,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器械进出切口的次数,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俯卧时间明显缩短,舒适度高、依从性好.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非缺血型BRVO继发黄斑水肿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将临床检查确诊的非缺血型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8例38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行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显微镜联合78D前置镜、眼压、光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wk,1、2、3、6、9、12mo患眼BCVA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thickness,CMT)的变化,记录患者与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1wk,1、2、3、6、9、12mo时患眼BCVA分别为0.89±0.62、0.64±0.59、0.55±0.62、0.46±0.43、0.53±0.67、0.43±0.38、0.42±0.29、0.40±0.30;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时间点患眼BCVA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治疗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wk,1、2、3、6、9、12mo时患眼CMT分别为683.25±236.47、298.65±116.12、276.89±107.28、281.55±99.62、251.41±119.47、240.58 ± 88.62、231.74±75.36、209.51±84.68μm;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时间点患眼CM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各时间点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1次者11眼,注射2次者18眼,注射3次者2眼,注射4次者3眼,>4次者4眼,平均玻璃体腔注药次数为2.01 ±1.42次,再次注射后CMT厚度较注射前降低.随访期间未发生与药物及玻璃体注射相关的眼部和全身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可以用于治疗非缺血型BRVO,其可促进黄斑水肿吸收,有效地提高患眼视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朱江;孙红艳;史亚波;秦兵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2203例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率和致病因素.方法:采用RetcamⅢ数字广角小儿眼底成像系统对2015-01-15/2017-10-15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及眼科门诊就诊的出生胎龄< 37wk或出生体质量≤2000g的2 203例早产儿进行眼底筛查,根据筛查结果计算ROP发病率,并分析致病因素.结果:早产儿2203例中,共检出ROP者367例(621眼),发病率为16.66%.符合《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筛查标准的887例早产儿中检出ROP者236例(399眼),发病率26.61%,筛查标准之外的1 316例检出ROP者131例(222眼),发病率9.95%.ROP组与无ROP组两组分析,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机械通气与ROP发病密切相关,人工受孕、剖宫产、性别、多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母亲孕期高血压、母亲孕期糖尿病、宫内感染、宫内窘迫、胎膜早破与ROP发病无关.ROP发病在不同胎龄组、不同出生体质量组、不同吸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机械通气是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中ROP发病率为16.66%,《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2014)》筛查标准之外ROP仍占有一定比例.胎龄、出生体质量、吸氧、机械通气是ROP发病的高危因素.

    作者:王倩;李聪慧;信伟;尚文青;杨静;潘爱洁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角膜生物力学测量方法及临床应用

    角膜是人眼球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膜的生物材料性质确定了其在角膜扩张和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角膜生物力学的离体测量、在体测量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角膜生物力学在系统性疾病、扩张性角膜病、青光眼、近视等眼科疾病中的特点与临床应用进行了回顾.

    作者:许雅利;邵雪丽;金婉卿;胡斌;汤雪姣;连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辅助治疗对干眼症患者泪膜稳定性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于眼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泪膜稳定性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1/2017-02在我院治疗的100例120眼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60眼,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泪膜稳定性及炎症因子水平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UT及SI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F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BUT及SIt水平分别为11.24±0.22s及11.4±0.17mm/5min,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FL水平为1.78±0.1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IL-1β及TNF-α水平分别为34.38±5.58ng/L及134.47±12.14ng/L,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能有效缓解干眼症患者的症状,增加泪膜稳定性,降低泪液炎症因子水平,疗效可靠.

    作者:陆桠媛;任洁;葛潇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睑板腺功能障碍临床诊断新进展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眼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MGD的诊断需根据症状、体征和相应的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评估.传统的检查方法如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试验等在MGD的诊断中有着明确的价值,而在2017年我国睑板腺功能障碍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一些新兴的临床检查方法如睑板腺缺失率、泪膜脂质层厚度等也作为MGD的辅助诊断标准.传统的方法和新兴的检测技术结合起来用于MGD的诊断,将会得到更全面、准确的结论.

    作者:陈旭;马华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CRVO伴视网膜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523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伴视网膜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01/2017-01于我院治疗的CRVO伴视网膜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患者70例70眼,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将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523激光治疗的35例35眼患者设为观察组,仅采用523激光治疗的35例35眼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 mo后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眼压变化情况,并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以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测量中央视网膜厚度(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评价治疗前后视网膜病变进展情况,跟踪随访观察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mo后两组患者佳矫正视力保持不变、提高1行、提高2行、提高3行及以上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CR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mo后OCT、FFA检查黄斑水肿消退25眼(71%),显著高于对照组19眼(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6.292,P=0.012),治疗后1mo两组患者新生血管明显减退,观察组治疗后1 mo复发2眼(6%),对照组复发10眼(29%),观察组治疗后3mo复发3眼(9%),对照组复发19眼(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523激光治疗CRVO伴视网膜新生血管及黄斑水肿患者,能提高患者视力,促进视网膜渗出、出血的吸收.

    作者:王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高糖环境下内质网应激及其在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蛋白质折叠和组装的主要细胞器,在多种生理性及病理性因素作用下,细胞内发生蛋白质错误折叠、腔内未折叠蛋白蓄积或钙离子平衡紊乱的状态称为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高糖环境下,蛋白质的氧化还原状态发生改变并产生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影响ER上的通道功能和伴侣蛋白的缓冲作用,改变了钙离子的平衡状态,形成ERS.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高糖环境下ERS可以引起多种眼科疾病,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在高糖环境下ERS及其在眼科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陆佳骏;盛敏杰;李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白内障摘除手术单眼视设计度数对白内障患者预后视觉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内障摘除手术单眼视设计中不同的近附加度数对白内障患者预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2017-02在我院进行白内障摘除手术的白内障患者84例168眼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单眼视设计中近附加度数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低近附加度数组(1.25 ~ 1.75D)和高近附加度数组(2.25~2.75D)每组各42例84眼.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6mo双眼裸眼近视力、中距离视力、远视力及立体视,以及治疗前后的视功能生存质量评分.结果:低近附加度数组患者的双眼裸眼中、远视力分别为0.27 ±0.20、0.09±0.08,高近附加度数组患者的双眼裸眼中、远视力分别为0.29±0.25、0.10±0.07,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近附加度数组患者的双眼裸眼近视力为0.03±0.06,显著优于低近附加度数组0.07±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评分分别为27.93±4.52、28.24±4.91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功能指数量表(VF-14)评分分别为82.04±14.31、81.22±13.7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VF-14评分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近附加度数组患者正常立体视、周边立体视及黄斑立体视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7.6%、31.0%、21.4%,高近附加度数组正常立体视、周边立体视及黄斑立体视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2.9%、23.8%、33.3%,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患者的两种近附加度数对提高单眼视设计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患者的裸眼视力、视功能生存质量及立体视均有相似的优越性.

    作者:陈鸣;曾流芝;杨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丝裂霉素不同作用时间对LASEK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中丝裂霉素C(MMC)的不同作用时间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行LASEK手术的患者,根据丝裂霉素在角膜基质上的作用时间(t),将研究对象分为T1、T2两组,其中T1组为15s≤t≤45s,T2组为45s<t≤70s.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wk,1、3、6mo测定角膜中央及周边区域内皮细胞密度(Cell density,CD)、平均细胞面积(average cell area,ACA)、面积标准差(area standard deviation,SD)、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和六边形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hexagonal cells,HEX),分析对比两组间这些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98例196眼,T1与T2组分别纳入98眼.周边角膜内皮细胞的ACA、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CV和HEX于术后1wk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在各随访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EK术后短期内出现的中央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百分比降低、变异系数升高、周边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增大,均为一过性改变.因此,在合理时间范围内应用MMC,不会对远期角膜内皮状态造成显著影响.

    作者:张开云;马雅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两种联合手术方式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6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30眼),研究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30眼),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前两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mo两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均明显比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术后视力、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眼压及并发症相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A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视力的提高、眼压的控制有着积极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燕;汪亮;李娟;李朝晖;程方圆;刘会德;李晨皓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改良黄斑裂孔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改良黄斑裂孔手术与传统黄斑裂孔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的疗效.方法:连续选取2014-04/2017-06就诊于我院的IMH患者28例28眼,接受我院同一医师独立完成的手术治疗,分为两组.A组13例为传统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联合C3F8填充治疗组(简称传统组),B组15例为改良吲哚菁绿染色内界膜剥除联合黄斑裂孔整复空气填充治疗组(简称改良组).所有患者在术后1wk,1、3、6mo复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手术时间、末次复查时裂孔的闭合率、俯卧时间.结果:两组患者裂孔闭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BCVA较术前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前和术后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俯卧时间较A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组相比,改良吲哚菁绿染色内界膜剥除联合黄斑裂孔整复空气填充可以获得同样较高的裂孔闭合率,而且手术操作步骤简化,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器械进出切口的次数,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患者俯卧时间明显缩短,舒适度高、依从性好.

    作者:罗丽华;高立新;王薇;刘力苇;唐思梦;侯艳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临夏州多民族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临夏州青少年近视患病率情况及影响近视发生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6~18岁青少年8 683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视力、屈光度等,同时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其性别、年龄、民族、用眼习惯等资料.结果:本次调查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近视患病率为42.80%,不同民族研究对象近视患病率分别为藏族(59.05%)、汉族(46.71%)、东乡族(46.36%)、土族(45.24%)、撒拉族(41.30%)、保安族(40.61%)、回族(3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4.08,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课间休息时在室外活动是近视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周末及节假日使用电子产品、在家学习使用房间同一照明是近视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夏州青少年近视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不同民族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存在差异.教育部门与家庭应共同努力,增加青少年户外活动时间,改善青少年用眼环境,减缓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

    作者:钱美伶;李正红;白惠玲;孔宝焕;谢琳;刘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6/2016-12我院确诊的DME患者73例80眼,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治疗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 mo两组患者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厚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 mo,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患者BCVA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黄斑上方、下方、颞侧、鼻侧环状区的视网膜厚度和平均视网膜厚度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视网膜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角膜水肿、前房炎性反应、视网膜出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内炎等严重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纯视网膜激光治疗相比,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DME在改善视力、恢复视网膜功能方面效果更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李秋霞;段国平;曾琦;胡蓉;罗玲慧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翼状胬肉转位术联合羊膜移植加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转位术与羊膜移植加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观察对象为2014-12/2016-12于我院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72例80眼,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39眼行翼状胬肉转位术联合羊膜移植治疗,观察组37例41眼在此基础上加用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治疗;随访1a,观察术后视力变化,评价手术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复发率以及角膜愈合天数,术前、术后1d,1、3、6、12mo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检测眼压变化,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疗效Ⅰ级19眼、Ⅱ级11眼、Ⅲ级8眼、Ⅳ级3眼,对照组Ⅰ级16眼、Ⅱ级12眼、Ⅲ级8眼、Ⅳ级3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视力提升20眼、无变化17眼、视力下降4眼,对照组视力提升16眼、无变化17眼、视力下降6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角膜愈合时间为3.43±1.03d,对照组为5.13±1.16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d,1、3、6、12mo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出现1眼角膜瘢痕,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眼压升高、角膜散光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翼状胬肉转位术联合羊膜移植加绷带型角膜接触镜能显著提高角膜愈合时间,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作者:张霞;唐强;许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三种不同固定液对豚鼠眼球的固定效果比较

    目的:用过碘酸雪夫氏(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法比较4%多聚甲醛固定液、4%戊二醛固定液和Davidson固定液固定豚鼠眼球的固定效果,筛选佳眼球固定液和固定时间.方法:取正常豚鼠眼球分6组,每组5只,Ⅰ组眼球放入4%多聚甲醛固定液固定24h、Ⅱ组眼球放入4%戊二醛固定液固定24h;Ⅲ~Ⅴ组眼球放入Davidson固定液分别固定3、6、24h;Ⅵ组眼球在Davidson固定液中固定3h后转移到10%中性甲醛中再固定48h.常规制片、PAS染色、显微镜观察,比较不同固定方法对组织的固定效果.结果:Davidson固定液固定3h的固定效果为理想,Davidson固定液固定3h后转移到10%中性甲醛再固定48h的固定效果与Davidson固定液固定3h的固定效果接近,这两组固定液固定的眼球切片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视网膜各层细胞排列整齐.结论:Davidson固定液对豚鼠眼球的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固定液,豚鼠眼球用Davidson固定液固定后,可将其转移到中性甲醛中长期保存,其固定效果不受影响.

    作者:宋惠欣;蒋文君;毕宏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改良泪点切开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治疗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的疗效,探寻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患者52例72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36眼,采用改良式泪点切开联合硅胶管置入术;对照组25例36眼,采用硅胶管置入术,随访12mo,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脱管率为6%,对照组脱管率为8%,两组患者术后脱管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泪点撕裂.结论:改良泪点切开联合硅胶管置入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快,有效率高,是治疗获得性泪点狭窄或粘连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风月;娄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RNA干扰在白内障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双链RNA介导、在转录后水平诱导同源基因的mRNA降解来关闭其基因表达的过程.RNAi技术投入少、周期短、操作简单,被广泛运用于基因治疗和基因功能的研究,几乎成为一种标准化技术工具,在生物医学的研究及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眼球相对密闭且免疫豁免,非常适合应用RNAi进行治疗,尤其在白内障领域,RNAi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RNAi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该技术在白内障研究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婉荣;张悦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

    目的:探讨单独采用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与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2014-08/2016-08于我院眼科治疗的DME患者70例99眼,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9眼单独行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治疗,观察组50眼在此基础上术前5 ~7d加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各时期中央黄斑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检查比较视网膜新生血管(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RNV)渗漏面积以及黄斑水肿渗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BCVA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MT、RNV渗漏面积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均有不同程度黄斑水肿渗漏发生,术后观察组黄斑水肿渗漏眼数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黄斑局灶/格栅样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联合治疗DME疗效更优,视力改善更显著.

    作者:任红苗;高志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双特异探针技术早期检测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蛋白突变基因的研究

    目的:利用DNA探针杂交技术,结合显色探针技术建立一种新型、高灵敏的免疫检测体系,用于早期先天性白内障的筛查.方法:选取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白内障家系中患者14例,取静脉血并提取mRNA,建立CRYAB的捕获探针及显色探针.利用DNA探针,通过碱基配对原则形成三明治结构(捕获探针-DNA探针-显色探针)检测入选者的血样.1家系6例患者静脉血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αB-晶状体蛋白.结果:佳条件下,双特异探针技术可检测到低浓度的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蛋白的突变基因,各突变位点检测率为99.5% ~99.7%;ELISA法检测样本αB-晶状体蛋白上调,阳性率为85.9%.双特异探针技术敏感性更高,检测位点更多,ELISA法仅局限于蛋白检测水平,精确性不高.结论:双特异探针检测技术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可重复性高,经济实惠,在临床上用于产前诊断、优生优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雨娟;邵珺;虞瑛青;姚勇;朱靖;田玉景;曹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兰州市小学生干眼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甘肃省兰州市小学生干眼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利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10/11期间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抽取2所小学共1 347人作为调查对象,均进行干眼问卷调查及相关眼科检查确定诊断,并应用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小学生干眼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实际受检者共有1268人,应答率为94.14%;诊断干眼271例,患病率为21.37%.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男生、高年级组小学生、经常使用滴眼液、不良用眼习惯、配戴角膜接触镜、视频终端设备日使用时间长、学习压力大为干眼患病危险因素.结论:干眼已成为困扰小学生生活及学习的主要疾病之一,应引起广泛重视.综合考虑以上影响因素,合理用眼,改善生活方式有助于减轻干眼对小学生眼部健康的损害.

    作者:卢聪聪;刘勤;白惠玲;谢琳;钱美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