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BP4在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曹天玥;艾明;杨红霞;陈震;邢怡桥;江双红

关键词:RBP4, 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
摘要:目的:探讨 RBP4在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02/07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患者65例66眼玻璃体标本,其中PDR组23例,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16例,非糖尿病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各组患者人口基线特征相匹配,PDR组及NPDR组患者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各组玻璃体标本中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浓度.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并分析各组玻璃体中RBP4、IL-6、TNF-a的浓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RBP4与IL-6的相关性.结果:RBP4在 PDR 组、NPDR 组、对照组中浓度分别为13.68± 2.66、11.03 ± 1.12、10.45 ± 1.17μg/mL.IL-6在PDR组、NPDR 组、对照组中浓度分别为56.0 ± 10.27、20.92±5.77、10.26±1.91pg/mL.PDR组中RBP4、IL-6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NPDR组,3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135、161.167,P<0.01),NPDR 组玻璃体中RBP4浓度与对照组RBP4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NPDR组玻璃体中IL-6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体中RBP4浓度与IL-6浓度成明显正相关(r=0.606,P=0.001).结论:RBP4可能参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增生期的炎症反应过程,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连续性外斜视危险因素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连续性外斜视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但国内对该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报道鲜见.本文旨在对内斜视术后继发外斜视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同时讨论了连续性外斜视的治疗,为临床内斜视的术前检查,尤其是连续性外斜视危险因素的评估、降低内斜视过矫的发生率提供重要依据,以期指导内斜视的手术设计和连续性外斜视的诊疗.

    作者:张雨晴;许丽丽;唐春;杨先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矫正高度近视性屈光不正的疗效

    目的:评估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V4c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性屈光不正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09/12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近视手术中心行ICL/T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25例43眼,常规检查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屈光度、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对比敏感度和屈光矫正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问卷(the quality of life impact of refractive correction questionnaire,QIRC)评分,收集术后1d,1wk,1、3mo 随访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LSD-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术后UCVA和BCVA较术前提高,且各个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各个时间点等效球镜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术后各个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3mo安全指数为1.38±0.24,有效指数为1.22±0.15.术前和术后各个时间点眼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64,P=0.215),术后3mo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4, P=0.586).术后高频对比敏感度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c/d:F=4.347,P=0.010;18.0c/d:F=4.539,P=0.005);低频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c/d:F=1.094,P=0.354;6.0c/d:F=1.325,P=0.271).术后QIRC问卷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69,P=0.094).结论:ICL V4c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矫正高度近视性屈光不正的手术方式.

    作者:孙成淑;邓应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EDI-OCT评估妊娠高血压疾病眼底病变中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的改变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enhanced depth imaging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EDI-OCT)技术观察和比较不同程度妊娠高血压疾病(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yndrome,PIH)眼底病变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对确诊为 PIH 的孕产妇150例289眼进行散瞳眼底检查和黄斑EDI-OCT检查,并根据Duke-Elder分期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 P1(血管痉挛期组)、P2(血管硬化期组)、P3(视网膜病变期组),以眼底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P0(眼底正常组),分别对每组患者的黄斑区各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本研究150例289眼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中,眼底正常者36例72眼(24.9%),有眼底病变者114例217眼(75.1%).不同程度眼底病变的PIH患者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有不同改变.血管硬化期组黄斑中央区(central subfield,CSF)、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均低于眼底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病变期组黄斑区各象限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和脉络膜厚度均显著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DI-OCT是研究PIH相关眼底病变的重要工具之一,借助EDI-OCT观察和分析PIH眼底病变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和脉络膜厚度的改变,对深入研究 PIH所引起的视网膜和脉络膜局部微循环的病理性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彩云;杜婉丽;张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TRAF6基因沉默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外沉默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TRAF6)基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靶向TRAF6基因的小干扰RNA(TRAF6 siRNA)转染Y79细胞,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效果,MTT比色法及细胞克隆实验测定沉默TRAF6对Y79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 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Y79细胞经TRAF6沉默后,TRAF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细胞存活率、克隆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细胞周期发生明显变化,G0/G1期细胞数目增多,S和G2/M期细胞数目减少,且侵袭细胞数目、迁移细胞数目相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沉默TRAF6后能显著抑制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的生长,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同时抑制其侵袭和迁移能力,TRAF6可能是视网膜母细胞瘤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薛雨顺;石蕊;杨乐;周海燕;陈丽萍;柴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患者眼底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研究羟苯磺酸钙与降糖药联用对伴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眼底微循环及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a(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 HIF-1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01/2015-12眼科住院的伴有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98例126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64眼)和对照组(49例62眼);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阿卡波糖片和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比较两组患者12mo 后的临床疗效,血糖控制效果、血清HIF-1a、VEGF检测,以及眼部功能.结果:治疗12mo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12mo两组患者的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mo后,治疗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沉、红细胞压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视网膜睫状后短动脉和中央动脉的PSV、ED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mo后,两组患者的HIF-1a和VEGF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IF-1a水平分别为35.90 ±11.36、46.75 ±12.08mmol/L, VEGF水平分别为89.72±13.61、110.30±16.74mmol/L,治疗组的HIF-1a和VEG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与降糖药联用治疗伴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眼底微循环,缓解病情进展,下调HIF-1a和VEGF水平,抑制血管增生.

    作者:吴雪梅;杨淑焕;韩治华;吴沂旎;冀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PDT治疗CSC

    目的:研究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联合PDT治疗中心性 浆 液 性 视 网 膜 脉 络 膜 病 变 ( central serous choroiretinopathy,CS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02/2015-04于我院就诊的CSC患者82例82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OCT、FFA确诊,且均为单眼患病.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35眼和研究组47例47眼.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光动力(PDT)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PDT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次数、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PED)平伏率和黄斑视网膜下液、黄斑中心区直径的总体积、黄斑中心区直径6mm的平均厚度和黄斑中心区1mm范围的厚度等OCT指标,以及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佳矫正视力和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中32眼治疗1次,3眼治疗2次,平均治疗次数为1.25±0.20次;研究组中9眼治疗3次,10眼治疗2次,28眼治疗1次,平均治疗次数1.48 ±0.22次.两组患者治疗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9,P>0.05).对照组患者PED平伏13眼(37%),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下浆液吸收22眼(63%).研究组患者PED平伏30眼(64%),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下浆液吸收17眼(36%).两组患者治疗后PED平伏率和黄斑视网膜神经上皮下浆液吸收率对比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黄斑中心区直径的总体积、黄斑中心区直径6mm的平均厚度和黄斑中心区1mm范围的厚度等OCT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这些OCT指标上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这些OCT指标均明显低于各组治疗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mo佳矫正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mo时研究组患者佳矫正视力(LogMAR)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中无效6眼,好转15眼,显效8眼,治愈6眼,总有效率为83%;研究组患者中无效3眼,好转8眼,显效20眼,治愈16眼,总有效率为94%,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 CSC 合并 PED 患者治疗中玻璃体注射抗VEGF单克隆抗体 bevacizumab 联合低剂量 PDT 在平伏PED,促进黄斑视网膜下浆液吸收,降低黄斑视网膜厚度,改善视力方面优于单一PDT治疗患者.

    作者:杨敏;姜旭光;李燕龙;韩晓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SLE伴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伴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5-02/2017-02在我院治疗的SLE患者121例,其中有视网膜病变30例(观察组),无视网膜病变9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观察组患者6例双眼视网膜病变,24例单眼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棉絮样渗出、视网膜血管阻塞和视网膜出血病变常见,分别占33%、25%和19%.观察组患者皮疹、皮肤血管炎和雷诺现象发生率分别为63%、47%和3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黏膜溃疡、关节炎、神经精神症状和胸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抗ds-DNA阳性率(6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蛋白尿>3+、抗Sm抗体阳性、rRNP阳性和抗磷脂抗体阳性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LEDAI评分为20.14(9,3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改良BenEzra评分为10.04 ±3.15分,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s=0.706,P<0.05).结论:SLE伴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主要表现为棉絮样斑、视网膜血管阻塞和视网膜出血;皮疹、皮肤血管炎、雷诺现象、抗ds-DNA抗体阳性在SLE伴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常见;改良BenEzra评分在评估SLE疾病活动及视网膜血管病变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程杰;熊飞;郝晓林;于璐;凌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HTRA1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遗传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温必需因子A-1(HTRA1)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4-05/2017-01收治的汉族湿性AMD患者201例,汉族正常健康者201例,分别设为病例组和健康组.采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样并提取基因组DNA,利用 Sequenom 质谱分析平台对 HTRA1基因的rs11200638、rs2248799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分析HTRA1多态性与湿性AM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结果:两组研究对象 rs11200638、rs2248799位点的基因型等级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AA、TT的频率分别为51.2%、57.7%,健康组AA、TT的频率分别为20.9%、28.4%,前者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rs11200638位点危险性等位基因A与rs2248799位点危险性等位基因T分布的频率分别为69.7%、73.6%,健康组分别为45.8%、52.5%,前者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s11200638基因型AA、AG的OR值分别为5.36与3. 45,是湿性 AMD 发病的危险因素(P<0. 01);rs2248799基因型TT、TC的OR值分别为2.36与1.98,是湿性AMD发病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HTRA1基因 rs11200638和 rs2248799多态性与湿性AMD发病关系显著,基因型AA、TT与汉族人群湿性AMD患病风险关系密切,其频率增高可增加湿性 AMD患病风险.

    作者:杨楠;邢杰;邵岩;朱珠;巴艳雨;魏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角膜塑形镜通过本身逆几何的特殊设计,可以改变角膜形态和控制眼轴的增长,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和矫正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因此,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的实验表明,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屈光度数的控制以及对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改善,也有明显的效果.本文通过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屈光度数增长的机制和效果、对屈光参差患者的治疗、对眼调节参数的影响和对双眼视功能的改善等方面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作者:冯子卿;李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1g/L花青素护眼贴治疗轻中度干眼疗效

    目的:探讨1g/L花青素护眼贴应用于轻中度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设计.收集2016-10/2017-04长沙、重庆、武汉等8家爱尔眼科医院轻、中度干眼患者共320例640眼,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眼贴组(160例)和人工泪液组(160例).护眼贴组夜间睡眠时使用1g/L花青素护眼贴6h以上;人工泪液组滴用聚乙烯醇滴眼液4次/d.于治疗前1d及治疗后14d对症状及体征进行评价,症状评价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评分,体征观察包括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Ⅰt)以及采用Oculus眼表综合分析仪测量非侵入式首次泪膜破裂时间(first noninvasive tear break-up time,NITBUTf)和非侵入式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verage noninvasive tear break-up time,NITBUTav).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OSDI评分、NITBUTf、NITBUTav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SⅠt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OSDI评分、NITBUTf、NITBUTav、SⅠ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干眼,1g/L花青素护眼贴与人工泪液具有类似的疗效,能有效改善干眼症状、提高泪膜稳定性.

    作者:王科华;王丛香;陈铁红;谌丹;黄明海;鲁静;牛晓霞;任毅;郑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距离观看3D影像后视光学参数和视力疲劳症状分析

    目的:不同距离观看3D 影像后调节幅度、集合近点(NPC)及近隐斜视和视力疲劳的症状分析.方法:前瞻性研究,包括30例青年.每人每天三次分别在特定距离和不同距离观看3D 影像,并连续三天进行观察,每一距离使用相同视频,相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屏幕大小.使用 K-multimedia player 3D播放器.观看3D影响后立即记录立体视觉、调节幅度、调节近点及近隐斜视和视力疲劳症状等相关变量.分别使用TNO测量视功能, RAF尺测量调节幅度和集合近点,棱镜杆测量近隐斜视,封闭式问卷调查视力疲劳症状的发生情况.用描述性统计和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定性数据采用卡方检测.结果:在40 cm,3 m和6 m处调节幅度分别减少了0.66 D, 1.12 D和1.44 D,集合近点显著降低了0.63 cm,0.93 cm和1.23 cm,近隐斜视分别增加了0.87,2.74和2.2棱镜度.结果发现,大多数受试者在每一距离处都出现眼周疼痛,头痛和刺激等反应.在家庭环境中,头痛、盗汗、疲劳、刺激和恶心等症状会显著增加,此外,通过使用笔记本电脑观看3D可能会引起头痛和盗汗等相关不适症状.结论:观看3D前后、在三种不同距离处,调节幅度、集合近点及近隐斜视和视力疲劳的症状显著不同.在不同距离观看3D影像后,视力疲劳为主要症状.

    作者:Oleeviya Joseph;Lavanya Kalikivayi;Sajeev Cherian Jacob;Venkataramana Kalikivayi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干眼患者活体角膜组织学变化

    目的: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不同程度的泪液生成不足型和蒸发过强型干眼患者的角膜细胞学变化.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临床上根据患者病史、症状、角结膜体征及相关仪器检查确诊为蒸发过强型干眼患者33例65眼和泪液生成不足型干眼患者28例55眼.应用三维断层角膜地形图及眼前节分析系统(Sirius系统)对所有干眼患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应用共焦显微镜对其角膜上皮层(表层上皮细胞层、翼状上皮细胞层和基底上皮细胞层)、朗格汉斯细胞(树突状细胞)、基质层(浅基质和深基质)、内皮层的细胞密度、形态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共焦显微镜显示泪液生成不足型和蒸发过强型干眼患者角膜上皮层的细胞数量随干眼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类型干眼角膜上皮各层细胞大小不均,排列欠规则.泪液生成不足型干眼的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直径变细,排列不规则,随着干眼严重程度的增加其弯曲度逐渐增大、分支增多.蒸发过强型干眼朗格汉斯细胞的活化程度与干眼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眼患者角膜浅基质层细胞数量和深基质层细胞数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类型干眼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irius系统可对两种类型干眼的严重程度进行非接触无创检查并分类,共焦显微镜观察分类后的两种干眼类型患者的角膜各层细胞密度及形态存在变化.

    作者:王冬玲;李雪;吴琼;杨帆;胡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microRNA-155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microRNA在眼部组织有特定表达,对眼部组织发挥独特作用.microRNA-155可调控多种信号通路,影响相应蛋白的表达,导致细胞、组织的形态和功能等异常.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现认为小梁网的形态功能异常是引起眼内压升高的主要原因.研究microRNA-155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生发展的影响,可以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杨茹菲;苏颖;蒋鑫;王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XEN凝胶支架引流装置植入术治疗青光眼

    青光眼是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眼压越高,视神经损伤越大,降低眼压对于减轻及延缓青光眼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手术是降低眼压的重要手段.目前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术因其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术方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同时青光眼微创手术的创新和发展使青光眼手术展现出良好的治疗前景.本文分析总结XEN凝胶支架引流装置的结构特点,就XEN凝胶支架引流装置植入术治疗青光眼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黄鹏;黄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对角膜形态的变化及影响

    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对角膜形态的变化及影响.方法:选择2015-01/2016-12期间在我院接受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配戴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夜戴)45例90眼和对照组(日戴)45例90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前、配戴后1wk, 1、3、6mo时的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角膜曲率及角膜中央厚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戴镜后1wk,1、3、6mo时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均明显低于戴镜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戴镜后1、3、6mo时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1wk,1、3、6mo时的角膜曲率值均明显低于本组配戴角膜塑形镜前,且配戴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配戴角膜塑形镜6mo 时的角膜曲率(40.0±0.5D)明显低于对照组配戴角膜塑形镜6mo时的角膜曲率(41.3±0.9D),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戴镜3mo时观察角膜上皮染色率,观察组上皮染色率阳性占49%(44/90),对照组上皮染色率阳性占29%(26/90),两组均以0级、1级为主;随着角膜塑形镜配戴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SE水平都呈下降趋势,且均明显低于配戴之前.配戴6mo时观察组 SE 水平(-0.42 ± 0.20D)明显低于对照组SE水平(-0.52±0.1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UCVA值明显升高,且与配戴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可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视力,且夜间配戴效果相对优于白天配戴.

    作者:曹雨金;钟晖;方旺;吕秀芳;肖诗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强迫睁眼对健康人群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的影响

    目的:观察健康人群强迫睁眼前后Oculus 眼表综合分析仪所测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和干眼分级有无差异.方法:前瞻性病例自身对照研究.40例志愿者接受此项检查,分别于强迫睁眼前后行Oculus眼表综合分析仪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first tear film break-up time,NIBUTf)和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average tear film break-up time,NIBUTav)检查,仪器自动进行干眼分级.首次检查先右眼后左眼,第二次检查先左眼后右眼.结果:首次检查眼(即强迫睁眼前)NIBUTf均值为9.18 ± 5.52s、NIBUTav均值为11.74 ±5.59s,干眼各级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3%、37%、20%;第二检查眼(强迫睁眼后) NIBUTf均值为8.91±5.54s,NIBUTav均值为11.76±5.58s,干眼各级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5%、48%、16%.健康人群强迫睁眼前后双眼 NIBUTf、NIBUTav和干眼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P=0.72;t=-0.038,P=0.97;Z=-0.42,P=0.68).结论:健康人群强迫睁眼前后眼表综合分析仪所测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和干眼分级无影响.

    作者:吕菊玲;吴菊芬;王兰;张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Bcl-2、Bax、Ki67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观察Bcl-2、Bax、Ki67在原发性翼状胬肉和正常球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手术切除的原发性翼状胬肉和正常球结膜组织进行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分析Bcl-2(B细胞淋巴瘤-2)、Bax(与Bcl-2相关的X蛋白)、Ki67(细胞核相关抗原)在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cl-2、Bax、Ki67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73%、7.00%、12.73%,在正常球结膜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6.00%、0,其中Bcl-2、Ki67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头部上皮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颈部和体部.结论:Bcl-2、Ki67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呈高表达,且在胬肉头部表达高,在正常球结膜组织中呈低表达;Bax在原发性翼状胬肉和正常球结膜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差异,提示细胞凋亡失衡和异常增殖可能是原发性翼状胬肉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娟;李宁;王剑锋;李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ic melitus,DM)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国外,DR是工作人群(20~64岁)首位的致盲因素;在国内,DR的发病率和致盲率也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往对DR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血管方面,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DR不再单纯是一种微血管病变,同时伴随着视网膜神经退行性改变,但国内外文献对DR的微血管病变与神经退行性改变发病机制的研究多是单一的.本文就DR微血管病变与神经退行性改变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陈丹丹;帅天姣;李娟;孙小航;王瑞英;朴天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四种不同仪器测量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曲率和散光的比较

    目的:比较波前像差仪OPD-Scan Ⅲ、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Pentacam及自动电脑验光仪KR-8900四种不同仪器测量角膜曲率、角膜散光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指导白内障术前检查应用.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7-04/06在我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45例86眼,分别应用 OPD-Scan Ⅲ与Pentacam、IOL Master、KR-8900测量患者受检眼角膜曲率(K1、K2)和散光轴位,并计算出平均角膜曲率(mean keratometry,Km)、散光矢量J0和J45,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测量结果的差异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相关分析,一致性评价采用Bland-Altman分析.结果:在测量K1值时,OPD-Scan Ⅲ与IOL Master测量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测量 K2、Km值时, OPD-Scan Ⅲ与IOL Master、Pentacam测量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D-Scan Ⅲ与另外3种仪器的其他测量值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其结果显示:OPD-Scan Ⅲ与KR-8900、IOL Master 及 Pentacam 测量值间均有一定相关性(r=0.408 ~ 0.980,P<0.001).Bland-Altman 散点图中, OPD-ScanⅢ与Pentacam及IOL Master在测量角膜曲率时一致性较差,与KR-8900的一致性较好;OPD-Scan Ⅲ与KR-8900、IOL Master、Pentacam在测量角膜散光时一致性较差.结论:OPD-Scan Ⅲ具有操作简单方便、非接触式等优点.测量角膜曲率时,OPD-Scan Ⅲ与KR-8900一致性较好,可以相互替换,与Pentacam及IOL Master一致性较差;测量角膜散光时,OPD-Scan Ⅲ与 KR-8900、IOL Master 及Pentacam一致性较差,使用时需根据4种仪器的原理、适用范围及临床情况加以衡量.

    作者:杜亚茹;李学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开角型青光眼EX-PRESS引流器植入联合羊膜移植手术疗效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01/2017-01于我院就诊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3例43眼,随机分为羊膜组和丝裂霉素(MMC)组,所有患者均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羊膜组术中联合羊膜移植术,MMC组术中联合应用MMC,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前房形成、滤过泡、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wk,1、6mo两组患者眼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两组患者佳矫正视力分别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mo,羊膜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分别为91%、73%,MMC组分别为90%、8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羊膜组手术总有效率分别为95%、86%,MMC组分别为95%、9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羊膜组患者浅前房发生率为9%,MMC 组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羊膜组患者滤过泡渗漏发生率为5%, MMC组为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结束,MMC组患者出现薄壁滤过泡4眼,羊膜组无薄壁滤过泡者.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降眼压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作者:刘刚;何云兰;贾万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