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更生;刘宗顺;赵姣;胡卜丹;毛科
目的:观察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儿童复杂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1/2017-02我院收治的68例80眼复杂斜视患儿,均行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对其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是否联合下斜肌减弱术治疗,分为联合组(30例35眼)与非联合组(38例45眼),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视功能、5m斜视度、下斜肌亢进程度、Titmus立体试验结果,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术后6mo,两组具有同时视患者、一定融合范围患者、远立体视功能患者和近立体视正常者(40″~60″)所占比例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两组患儿下斜肌亢进程度、5m斜视度与术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d,1a随访显示,两组患儿正位率、过矫率和欠矫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复杂斜视采取共同性外斜视矫正手术治疗时,联合下斜肌减弱术可能不会影响外斜视矫正效果,进行手术设计时,可忽略下斜肌减弱术对患儿水平斜视度产生的影响.
作者:曹双胜;兖华峰;金世豪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妥布霉素眼液对角膜上皮损伤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5/2016-03来我院就诊的角膜上皮缺损患者80例100眼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妥布霉素眼液治疗,对照组患眼仅应用妥布霉素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2、4wk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80%,有效率为94%.对照组痊愈率为70%,有效率为78%,两组患者之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P<0.05).SⅠt以及BU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时间显著延长(P<0.01).治疗组的患者治疗2wk后的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治疗4wk后,两组的症状体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妥布霉素眼液能够明显改善眼干症状,且能够有效缩短角膜上皮的愈合时间,是一种治疗角膜上皮损伤的有效方法.
作者:金慧瑜;严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CRISPR/Cas系统原是在细菌的免疫系统内发现的用来抵抗外源遗传物质(如噬菌体病毒)的一种防御系统.由于其精确的靶向功能,CRISPR/Cas系统被开发成一种高效的基因编辑工具,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本文回顾性研究相关文献中关于CRISPR/Cas系统在人眼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并进行总结.
作者:姜梦圆;刘红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轻、中度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患者的视网膜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于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轻、中度NPDR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联合利拉鲁肽降血糖,对照组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降血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mo糖化血红蛋白、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的P100波幅值和P100潜伏期、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ull field electroretinogram,F-ERG)的震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总波幅值和明、暗适应3.0的a波、b波的振幅变化.结果:治疗后6mo,试验组和对照组Ops总波幅值较治疗前均增加(均P<0.01),试验组Ops总波幅较对照组高(P=0.049).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明、暗适应3.0的b波振幅较对照组高(P=0.001、0.014);但是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值、明、暗适应3.0的a波振幅无差异(P=0.505、0.441、0.193).治疗后试验组明、暗适应3.0的b波振幅较治疗前增加(P<0.01、P=0.019),明、暗适应的a波振幅较治疗前增加,然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0、0.147).结论:利拉鲁肽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轻、中度NPDR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功能,对DR的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郑宏华;雷雨;陈小红;梅雪;叶倩;徐琳琳;陈梅珠 刊期: 2019年第02期
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是一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其具有的眼毒性是EMB重要且严重的并发症.早期的乙胺丁醇相关视神经病变(ethambutol optic neuropathy,EON)是可逆的,延迟的诊断会导致永久性视力丧失.早期检测在EON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就EON的危险因素、早期检测、治疗和预防做一综述.
作者:吕亚男;宫媛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糖皮质激素作为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药物,其控制炎症、改善脉络膜脱离效果明显,为手术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但其对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和视功能改善的作用眼科学者各持己见.关于术前激素使用与否、使用时间和使用方式,眼科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将对相关知识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准确、可行的参考依据.
作者:姜华;程岩;刘早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眼表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行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患者各26例26眼,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病例术前1d和术后1wk,1、3mo时的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Ⅰtime,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入选的病例均在局部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mo.两组患者术后1wk,1mo的BUT,FL,SⅠt指标数值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术后3mo基本恢复术前水平.术后1wk,1mo双切口组BUT,SⅠt均明显短于单切口组(P<0.05);FL双切口组术后1wk明显高于单切口组(P<0.05),而术后1mo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的BUT,FL,SⅠ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切口和双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显微小梁切除术术后均对术眼眼表有影响,双切口组影响更大,且相关指标异常的高峰期出现在术后1mo之内.
作者:江明洁;范伟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接受23G玻璃体手术治疗后黄斑结构的修复情况,以及视力和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方法:将2016-06/2017-12在我院进行择期手术的单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85例85眼纳入研究,其中男37例,女48例,平均年龄64.7±10.1岁.所有患者均接受23G玻璃体切割术,应用OCT观察术后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应用OCT观察术前和术后1、3、6mo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观察术前和术后1、3、6mo患者佳矫正视力的变化.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得良好的黄斑裂孔闭合.术后3、6mo时所有患者平均佳矫正视力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1mo(P<0.05);术后6mo平均佳矫正视力显著高于术后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83,P=0.037).术后1mo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3、6mo(P<0.05);术后3、6mo的黄斑中央凹视网膜厚度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应用23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具有较高的裂孔成功闭合率,患者的视力明显提高.
作者:刘华;孙佳;赵霞;白领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五苓散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血-视网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采用五苓散水煎液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大鼠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大鼠右眼球内注射康柏西普.给药12wk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伊文思蓝(EB)渗漏试验观察大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视网膜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和视网膜组织EB渗透量、CRP和sICAM-1表达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组织EB渗透量、CRP和sICAM-1表达均低于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结构紊乱,视网膜水肿,VEGF表达明显升高;与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神经节细胞排列较清晰,水肿减轻.结论:五苓散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视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减轻水肿,保护血-视网膜屏障.
作者:陈茜;王菁;魏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压贴三棱镜联合脑力影像网络训练对共同性内斜视(CS)术后双眼视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01/2018-01本院收治的CS术后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三棱镜组,每组60例,三棱镜组给予压贴三棱镜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脑力影像网络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6mo后,两组患者双眼同视机视觉功能、Titmus近立体视功能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双眼同视机视觉功能、Titmus近立体视功能明显优于三棱镜组(均P<0.05);两组患者远距离融合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患者远距离融合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三棱镜组(93.3%vs 70.0%,P<0.05).结论:压贴三棱镜联合脑力影像网络训练可有效促进CS术后患儿双眼视觉功能恢复.
作者:陈玲;刘彦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调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和当地汉族小学生斜视弱视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差异性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少数民族集中的勐腊县7214名6~15岁在校小学生,检查包括裸眼视力和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位、眼前节和眼底情况等,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所有研究对象中,斜视患病率为2.12%(外斜视占85.62%),弱视患病率为0.60%(屈光性占74.42%);(2)斜视患病率在性别、年龄和民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斜视患病率在民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祜族比汉族发生外斜视风险高(OR=1.86,95%CI:1.12~3.09).直系亲属斜视或外斜视者、近视、远视均是斜视的危险因素(P<0.05,OR>1),其中近视是外斜视的危险因素(OR=2.13,95%CI:1.32~3.44);随近视度数增加,外斜视的OR值增大(P<0.05);(3)弱视的患病率在性别、年龄、民族方面无差异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视和远视均是弱视的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少数民族青少年儿童直系亲属有斜视者发生斜视的危险性高,外斜视有一定民族差异性;近视和远视均是斜视、弱视的主要危险因素,斜视、外斜视的患病风险随近视屈光度的增加而加大.当地的低弱视率和屈光不正患病率较低有关.
作者:李建华;张乾;张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单侧翼状胬肉患者90例9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45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对照组45例45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不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对比两组患者角膜愈合时间,术后1、3、5、7d角膜刺激症状评分,术后24、48h两组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对照组角膜愈合时间(5.38±1.67d)长于观察组(3.10±1.12d);术后角膜刺激症状评分、VA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翼状胬肉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软性角膜接触镜可减少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术后角膜刺激症状,同时对胬肉复发率无影响.
作者:林海波;李雯霖;卓晓;何爱群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应用Catquest-8SF量表研究PHACO+SIOL植入术患者主观报告的效果,评估Catquest-8SF量表在中国北方白内障人群的适用性及其对白内障手术的敏感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病例随访研究.泰安市中心医院白内障患者术前和术后3mo完成面对面的Catquest-8SF量表填写.结果:术前共120例白内障患者完成了Catquest-8SF量表.术前Catquest-8SF量表得分与术前双眼加权logMAR视力及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P<0.001),无全身合并症的患者量表得分高于有全身合并症的患者(P<0.05).102名(85%)患者完成术后3mo量表,单眼手术组和双眼手术组比较,术后视力均显著提高(t=10.404,P<0.001),术后量表得分均明显提高(P<0.001).两组在量表得分提高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2%的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满意度与量表得分的提高值显著相关(P<0.05).结论:中文版Catquest-8SF量表在我国北方ARC人群中适用性好,简短高效,可以作为白内障常规临床评估的一部分.
作者:王圣霞;刘欣;杜允宏;刘文静;刘萍;李颖超;吴欣怡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在两组人群中比较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与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AS-OCT)测量的角膜曲率及角膜散光、中央角膜厚度和前房深度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青年近视术前检查者64例124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1例85眼,先后使用Pentacam和AS-OCT进行测量,获得眼前节生物参数.在两组人群中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种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性进行比较,所得数据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测量结果的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分析.结果:近视组两种仪器测得的陡峭角膜曲率(Ks)、平坦角膜曲率(Kf)、平均角膜曲率(Km)有显著差异(P<0.001),而白内障组测得的Ks、Kf、Km无差异(P>0.05),两组人群两种仪器测量的J0(散光参数)、平均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均有差异(P<0.05),测得J45(散光参数)无差异(P>0.05).两组人群中两种仪器测量的Ks、Kf、Km、J0、J45、CCT及ACD均具有线性相关(P<0.001).近视组测量的Ks、Kf、Km的一致性良好,而白内障组测量的Ks、Kf、Km的一致性较差.结论:Pentacam和AS-OCT测量散光参数、CCT及ACD时具有较好一致性,可互换使用,而测量Ks、Kf、Km时的一致性受年龄相关因素影响,优先考虑选择Pentacam.
作者:翁朝龙;易允娣;尹欣;史冰洁;蒋正轩;陶黎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近年来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的疗效.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纳入2014-01-01/2018-06-01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RevMan5.3统计软件进行资料提取与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研究,全部为中文文献,合计100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使用玻璃酸钠对比,普拉洛分联合玻璃酸钠对患者BUT、SⅠt、FL、干眼症状及总体疗效有明显改善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干眼的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玻璃酸钠.
作者:蒋鹏飞;彭清华;彭俊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持续高眼压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大发作期行白内障手术的影响与其相关因素分析,并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武汉同济医院眼科收治的284例293眼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大发作期的病历资料.根据术前眼压,将病人分为三组,术前用全身及局部药物眼压可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组1),共188例;术前眼压不能用药控制在正常范围,但行一次前房穿刺治疗后,眼压在用药物或不用药下可控制在正常范围的(组2),共61例;术前多次前房穿刺放液仍不能维持正常眼压(组3),共44例.组1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组2和组3行白内障摘除和房角分离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前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以及房角镜检查结果.术前及术后测量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各组术后一周眼压控制率分别为:组1(100%),组2(95%),组3(82%)(组2眼压控制率高于组3,χ2=4.795,P<0.05).视力提高率分别为:组1(92%),组2(84%);组3(52%).各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加深,但组3中术后房角粘连范围显著高于组1和组2.组1和组2未出现术后前房积血,而组3中18%患者术后出现前房积血.结论:对于持续高眼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大发作术前各种措施将眼压降至正常后再行白内障手术有较好的疗效,但是术前多次前房穿刺放液仍不能维持正常眼压眼,术后存在较大的房角粘连和前房出血风险.
作者:傅婷;周雄武;刘康利 刊期: 2019年第02期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是RVO的常见并发症,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黄斑水肿的产生被认为与静脉阻塞以后缺血缺氧诱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以及炎症因素导致的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相关,因此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或皮质类固醇药物的治疗方式.由于这两种药物作用机制、药效持续时间、不良反应以及价格等方面各有不同,已有多个联合两类药物治疗RVO并发ME的研究报道.本文就联合用药的疗效、注药次数及使用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作一简短综述.
作者:李果;陈颖;严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疗效及对泪液氧化应激指标及TNF-α、IL-6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6-02/2018-02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术后出现干眼症的患者112例172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86眼,其中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眼表、泪液功能以及泪液中氧化应激指标和炎性因子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4wk后总有效率为96.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2%(P=0.001).两组患者术前1d的FL、BUT以及SⅠt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L均明显降低,术后治疗4、8、28d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BUT和SⅠt均明显升高,术后治疗4、8、28d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泪液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过氧化物脂质(LP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总抗氧化能力(TAC)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MDA和LP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OD和TA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泪液中炎性因子TNF-α和IL-6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NF-α和IL-6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干眼效果显著,不仅能促进泪膜稳定性,还能减少泪液分泌和角膜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改善氧化应激指标、调节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陈鑫;沈烨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筛查统计新生儿眼底病变的基本情况,并探讨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01-01/2018-05-31于我院产科病房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采用儿童数字化广域成像系统(RetcamⅢ)进行眼底筛查的新生儿,记录其性别、胎龄、分娩方式、窒息史、母孕史等临床资料,并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新生儿289例,其中早产儿97例,足月儿192例.检出眼底病变者64例(22.1%),其中视网膜出血者34例(11.8%)、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者23例(8.0%).单因素分析发现,胎龄、分娩方式、经阴产情况、有无窒息史、有无母孕期妊高征史、分娩史是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经阴道分娩、有窒息史、母孕期妊高征史是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发生率较高,其与胎龄、分娩方式、窒息史、母孕期妊高征史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诊疗中应高度重视新生儿眼底病变的筛查.
作者:陈艳丽;徐洁;纪淑兴;唐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湖南省三甲医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防治现状及其制约因素.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湖南省13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中抽取设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三甲医院20家.对医院新生儿科负责人派发《医院ROP防治情况调查表》,以此了解三甲医院新生儿氧疗监测情况、ROP筛查和治疗情况、医院开展ROP培训和管理情况、卫生行政部门督导情况及开展ROP防治工作的制约因素.结果:本研究有效回收调查表20份.20家(100%)医院均开展了氧疗监测,12家(60%)医院开展了ROP筛查,3家(15%)医院开展了ROP治疗,2家(10%)医院同时开展了ROP筛查和治疗,5家(25%)医院进行了ROP防治专项培训,4家(20%)医院所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开展了ROP防治督导工作.省部级三甲医院开展ROP治疗、专项培训及督导情况均好于地市级三甲医院.ROP防治的主要制约因素包括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防治设备、规范化培训及重症患儿治疗风险大.结论:湖南省三甲医院新生儿氧疗监测情况较好,但ROP的筛查及治疗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开展ROP防治专项技能培训及督导工作,进一步提高ROP整体防治水平.
作者:刘琳;段宣初;李旭英;郑华;宋薇;吴斌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