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华;刘芙蓉;雷光富
目的 监测海口地区淋病奈瑟茵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方法 收集本院性病门诊2004年11月~2007年6月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分离的淋病奈瑟茵共129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低押茵浓度(MIC),用纸片酸度法测定β-内酰胺酶.结果 产青霉素酶淋病奈瑟茵(PPNG)阳性28株(21.71%),高水平耐四环素淋病奈瑟茵(TRNG)阳性45株(34.88%);环丙沙星耐药127株(98.45%),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未发现耐药菌株.结论 海口地区的淋病奈瑟茵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较高,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耐药的菌株,持续开展常规耐药性监测十分重要.
作者:钟娜;王芳乾;陆玉珠;朱海花;郑文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资科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300例患者均为2004年1月~2007年12月本科收治患者,入选标准:(1)所有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1];(2)所有病例均经病灶刮片或针挑法镜检找到疥虫、虫卵或碎片[2];(3)排除其他皮肤病.
作者:黄云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报告2例阴茎疣状癌患者.年龄分别为35岁和48岁,尖锐湿疣(CA)病史分别为10个月和8个月.病理检查显示:肿瘤细胞异型明显,失去极性,排列紊乱,形成异型角化珠和大小不规则的癌巢,与间质分界不清,浸润部位较深.
作者:陈清华;刘芙蓉;雷光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UvB照射联合羰基四氢噻唑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UVB照射联合羰基四氢噻唑治疗,同时肌注维生素B12;对照组仅肌注维生素B12.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54.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VB照射联合羰基四氢噻唑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是较好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陈家福;罗文辉;李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聚肌胞联合液氮冷冻治疗甲周疣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33例,采用聚肌胞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液氮冷冻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为7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伤口愈合、皮损脱落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用聚肌胞联合液氮冷冻治疗甲周疣起效快,疗程短,疗效显著.
作者:全小荣;秦秋荣;唐慧芬;郭奕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冻疮为发生于寒冷季节的疾病,由于其为局部皮肤病变,能自愈,且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而易被忽视.一些其他疾病可引发冻疮,同时冻疮如不积极治疗,也可能诱发某些严重疾病.本文就冻疮的一般情况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邓永坤;王银辉;李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共71例,均为2005年10月~2007年8月本科门诊患者.入选标准:1周内未口服抗组胺药或糖皮质激素及未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者,无泛发性皮损及面部皮损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男13例,女20例,平均年龄26.5岁(2~69岁),平均病程14个月(2天~3年),其中急性湿疹10例,亚急性湿疹5例,慢性湿疹6例,神经性皮炎10例,虫咬性皮炎2例;对照组38例,男18例,女20例,平均年龄35.4岁(5~60岁),平均病程11个月(1天~2年),急性湿疹13例,亚急性湿疹4例,慢性湿疹8例,神经性皮炎11例,接触性皮炎2例.
作者:何云飞;刘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671例各种过敏疾病患者均为本科2006年5月~2007年10月的就诊者,男327例,女344例;年龄2.5~91岁,平均35岁,15岁以内少年儿童117例,占17.44%;病种:荨麻疹207例(急性荨麻疹115例,慢性荨麻疹92例),过敏性皮炎179例,湿疹29例,接触性皮炎21例,过敏性鼻炎82例,哮喘21例,其他132例.
作者:段民录;陈瑾兰;陈敏;董国华;刘丹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104例患者均来自2006年2月~2007年9月本科门诊,符合扁平疣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骤然出现,为粟粒大之扁平丘疹,形状不一,边界清楚,主要发生于颜面、手臂或前臂.
作者:江连枝;李志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2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和对照组92例,分别应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和复方地塞米松软膏薄涂患处,早晚各1次,均治疗14天判效.结果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痊愈率为56.15%,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分别为41.30%和72.83%.两组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
作者:刘兆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红霉素酊、清热暗疮片等四种药物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外用红霉素酊,配合3%维胺脂E乳膏外用,每晚1次,空腹服清热暗疮片3片,3次/d,饭后服四环素0.5 g,2次/d,4周后减为1次/d.疗程Ⅰ,Ⅱ度4周;Ⅲ,Ⅳ度8周.对照组单服四环素及外用维胺脂E乳膏,用法、用量及疗程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4.50%和70.8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霉素酊、清热暗疮片等四种药物联合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王一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银屑病和扁平苔藓患者皮损表皮增殖状态,并比较ki-67和PCNA在增殖性皮肤疾病中表达的一致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银屑病和扁平苔藓患者皮损处ki-67及PCNA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ki-67及PCNA弱阳性表达,仅在基底层有表达;扁平苔藓组ki-67及PCNA在基底层和棘层中均有阳性表达;银屑病组表皮基底层、棘层、颗粒层中角质形成细胞强阳性表达ki-67及PCN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扁平苔藓组、银屑病组ki-67及PCNA表达均增高(P<0.05);与扁平苔藓组相比,银屑病组ki-67表达增高(P<0.05),PCNA无统计学意义.ki-67和PCNA在皮损中表达一致性差.结论 ki-67和PCNA可能通过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参与了扁平苔藓和银屑病的发病,银屑病和扁平苔藓表现出不同的表皮增殖动力学状态.
作者:李俊琴;李新华;张开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共入选46例,均为本科2005年2月~2007年5月门诊患者,符合白癜风诊断标准[1],年龄4~67岁者入选.排除标准:合并甲状腺疾病、恶性贫血、阿狄森氏病、恶性黑素瘤等疾病或伴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有胸腺肽和外用糖皮质激素、UVA和补骨脂素的禁忌症者;近3个月内曾应用系统的抗白癜风药物与方法者;治疗期间随意终止治疗或更换药物及方法者;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定者.
作者:周鹏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