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个2p25与12p13隐匿性重排家系的遗传学诊断及基因分析

涂向东;曾健;丛学文;严爱贞;林宇翔;张晓;丘丽萍;周游;兰风华

关键词:隐匿性重排, 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 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 荧光原位杂交
摘要:目的 对1例智力低下与精神发育异常的患儿及其双亲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 应用染色体G显带分析、亚端粒区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rray,SNP-array)等技术分析该家系染色体及相关基因的异常.结果 染色体G显带检测显示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XX,母亲核型为46,XX,add(12)(p13),父亲核型为46,XY.亚端粒区MLPA检测提示患儿2p25区ACP1基因拷贝数减少,12p13区SLC6A12、KDM5A基因拷贝数增加,父母MLPA未见异常.SNP-array显示患儿12p13.33-p12.3区15.142 Mb重复,造成SLC6A12等9个基因重复,2p25.3区3.194 Mb杂合性缺失,造成SNTG2等11个基因缺失.FISH分析提示患儿46,XX,ish,der(2),t(2;12) (p25;p13) mat,即2p25部分单体和12p13部分三体,患儿母亲46,XX,isht(2;12)(p25;p13),为染色体隐匿性平衡易位携带者.SNTG2、MYT1,基因缺失,SLC6A12基因重复可能与患儿精神发育异常、智力低下有关.结论 MLPA、FISH和SNP-Array等技术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从基因组水平诊断隐匿性染色体重排.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相关文献
  • 染色体复杂平衡易位一例

    患者 女,34岁,已婚,表型及智力正常.结婚7年间胚胎停育流产7次,平均每次妊娠2月左右胚胎即停止发育.本次妊娠至38+4周,超声检查提示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单心房,单心室、二尖瓣闭锁,大动脉转位,肺动脉压力增高.非近亲结婚,孕期否认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遂进行脐静脉穿刺行胎儿染色体检查.考虑患者有多次不良妊娠史,同时对夫妇双方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

    作者:李付广;郭晓燕;谭卫荷;汤素环;唐江;汤巧敏;张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常染色体复杂易位伴不育一例

    患者 男,28岁,汉族,因婚后3年不育,曾服用过多种中药,均治疗无效,前来我院就诊.身高173 cm,体重130 kg,表型及智力正常,夫妇非近亲结婚,双方均无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也无不孕不育及不良妊娠家族史.患者精液检查显示无精子,睾丸活检显示生精阻滞,无腮腺炎患病史.有两妹一弟,1个妹妹和1个弟弟已婚并正常生育.细胞遗传学检查: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6,XY,der (2)(2pter→2q21∷5p13→5pter),der(3) (5qter→ 5q13∷3p26→ 3qter),der (5) (3pter→ 3p26∷5p1 3→5q13∷ 2q31→ 2qter),der(12)(12pter→ 12q15∷ 2q21→2q31∷12q15→12qter),为1例涉及4条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携带者(图1).

    作者:张香改;韩瑞钰;齐娜娜;宋潇潇;王淑红;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TLR4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血管床选择性的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TLR4基因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脑梗死及脑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血管床选择性的关系.方法 按照TOAST病因分型选择286例LAA型脑梗死患者及300名健康对照者,并将LAA组按照脑动脉狭窄支数、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否合并周围动脉狭窄(心血管、肾动脉、下肢动脉)、前/后循环动脉狭窄4种情况分为亚组.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或直接测序法检测TLR4 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927914、rs1927911、rs2149356),并通过Haploview软件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 rs1927911位点基因型频率、rs2149356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LAA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927914位点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检3个位点多态在4种亚组中分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单倍型分析显示在LAA组,单倍型H2、H8显著低于对照组,单倍型H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国北方汉族人中,TLR4基因多态性与LAA型脑梗死相关,其与AS病变的血管床选择性未发现相关性.

    作者:徐翔;那娜;潘旭东;王琨;马爱军;王源;王丽;周润泽;赵国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一例新生儿筛查发现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患儿 男,1岁,因“新生儿疾病筛查发现17-羟孕酮(17-hydroxyprogesterone,17-OHP)升高9月余”就诊.出生后第三天新生儿疾病筛查发现17-OHP为79 nmol/L(正常参考值<30 nmol/L),但患者无临床症状,未进行治疗.9月龄时来我院就诊,检测17-OHP为194 nmol/L,电解质及睾酮正常,家长未同意治疗.10月龄时复查17-OHP 244 nmol/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50.08 pmol/L(正常参考值8 am:4.7~48.8 pmol/L),电解质、睾酮、皮质醇及醛固酮均正常.1岁时17-OHP为225nmol/L,仍未同意治疗.血压多次测量均正常.出生后无呕吐、腹泻、脱水、酸中毒等症状.精神、食欲、睡眠可,二便正常.

    作者:罗静思;陈少科;顾学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单体核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

    目的 探讨单体核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onosomal karyotype acute myeloid leukemia,MK-AML)患者的临床和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对3743例初发A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将发现的153例MK-AML患者的年龄、性别、FAB分型、外周血象、白血病免疫分型和核型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3743例确诊的初发AML患者中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的病例总计2056例,其中153例为MK-AML,占该组AML的4.1%(153/3743).男性病例多见(93例),中位年龄54岁.中位白细胞计数为4.4×109/L.其中同时符合复杂染色体核型诊断标准的病例为145例,占94.8%(145/153).1~22号染色单体都被检测到,所有单体中-7多,共59例,占38.56%(59/153).结论 MK-AML是AML患者中一类独特的细胞遗传学亚型,以7号染色体单体为多见,在中老年AML患者中多见.

    作者:程枫;马晓霖;潘金兰;吴亚芳;张俊;薛永权;王琴荣;姚红;文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一个2p25与12p13隐匿性重排家系的遗传学诊断及基因分析

    目的 对1例智力低下与精神发育异常的患儿及其双亲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方法 应用染色体G显带分析、亚端粒区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及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rray,SNP-array)等技术分析该家系染色体及相关基因的异常.结果 染色体G显带检测显示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XX,母亲核型为46,XX,add(12)(p13),父亲核型为46,XY.亚端粒区MLPA检测提示患儿2p25区ACP1基因拷贝数减少,12p13区SLC6A12、KDM5A基因拷贝数增加,父母MLPA未见异常.SNP-array显示患儿12p13.33-p12.3区15.142 Mb重复,造成SLC6A12等9个基因重复,2p25.3区3.194 Mb杂合性缺失,造成SNTG2等11个基因缺失.FISH分析提示患儿46,XX,ish,der(2),t(2;12) (p25;p13) mat,即2p25部分单体和12p13部分三体,患儿母亲46,XX,isht(2;12)(p25;p13),为染色体隐匿性平衡易位携带者.SNTG2、MYT1,基因缺失,SLC6A12基因重复可能与患儿精神发育异常、智力低下有关.结论 MLPA、FISH和SNP-Array等技术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从基因组水平诊断隐匿性染色体重排.

    作者:涂向东;曾健;丛学文;严爱贞;林宇翔;张晓;丘丽萍;周游;兰风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男性染色体平衡易位五例

    例1 男,23岁.结婚2年未育,农民.精液3次常规检查均提示无精子,2次睾丸穿刺术亦未找到精子,诊断为无精症.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结果显示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位点AZFb有302 bp缺失.经外周血染色体检查,患者核型为46,XY,t(8;14)(8pter→ 8p10∷14p1 0→ 14 pter;8qter→8q10∷14q10→14qter),见图1.家系调查:妻子及父母亲核型未见异常.患者为独生子,其母亲无不良孕产史.

    作者:赵丽娟;孙东兰;彭园园;米冬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一家系六例

    先证者(Ⅲ1) 男,31岁,以“进行性加重行走不稳10年,饮水呛咳8年,视物模糊5年”为主诉于2013年8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渐出现行走不稳,呈醉酒步态,下肢力量尚可,自己未在意,未进行诊治,上述症状后逐渐加重.约8年前开始相继出现说话不清楚,不自主流口水,饮水呛咳,行走易跌倒,无头痛、耳鸣、听力下降.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后予以左旋多巴,营养神经等治疗,但效果不明显.5年前患者出现视物模糊并视物成双,双手持物不稳,并自觉双腿无力,行走极易跌倒.近一年上述症状加重较快并偶尔大便失禁.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作者:于治宽;贾华;徐严明;游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测序分型中2例样本HLA-DQB1等位基因第2外显子PCR扩增丢失及其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HLA-DQB1基因测序分型时等位基因漏检和丢失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HLA测序分型的准确性.方法 对2000份HLA高分辨组织配型血样,采用AlleleSEQR HLA-DQB1测序分型试剂盒进行常规检测.对序列峰图“异常”及无完全匹配结果的样本,进一步采用PCR-rSSO流式磁珠法复检,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产物分子克隆和测序,进行单倍型序列分析.结果 在2000份经AlleleSEQR HLA-DQB1测序分型的样本中,共发现2例样本序列峰图“异常”.经PCR-rSSO流式磁珠法和自行设计的引物测序复检,确认其为杂合型样本.PCR产物分子克隆和单倍型序列分析证实,第1份样本为第2外显子PCR扩增丢失HLA-DQB1*02:02等位基因序列.第2份样本为第2外显子PCR扩增丢失HLA-DQB1*02:01:01等位基因序列,未发现新的碱基突变.结论 HLA-DQB1基因测序分型时,因DQB1基因存在优势扩增现象,可导致HLA-DQB1第2外显子等位基因的漏检和丢失.上述发现将为HLA精确分型提供借鉴.

    作者:高素青;王大明;徐筠娉;邓志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等位基因特异PCR结合测序检测CYP21A2基因突变的方法

    目的 建立一种等位基因特异PCR结合测序检测CYP21A2基因突变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CYP21A2基因和相应假基因CYP21AP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同时设计等位基因特异PCR引物与可扩增CYP21A2和CYP21A2P基因的同源性引物.选择4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和5名正常对照,比较等位基因特异PCR引物与同源引物测序结果.结果 等位基因特异PCR引物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4例患者均存在突变,分别为IVS2 13A/C>G、Arg356Trp和Arg149Pro,对照序列正常.同源引物扩增分析只能明确Arg149Pro突变,患者和正常对照均存在IVS2-13A/C>G和Arg356Trp突变.结论 等位基因特异PCR技术结合测序可简便可靠地进行CYP21A2基因突变检测,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邹海强;刘雁;王伟民;张凤环;赵保健;梁军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COL1A1基因中一个导致Ⅰ型成骨不全的新剪接突变c.3208G>A分析

    目的 探讨COL1A1基因中一个新突变c.3208G>A导致Ⅰ型成骨不全的致病机理.方法 应用标准的方法提取外周血全基因组DNA,PCR扩增基因的整个编码区域和内含子-外显子边界,应用ABI 3100/3130测序仪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从患者的EB病毒转化永生B细胞系中提取全RNA,用寡(dT) 18引物合成第一链cDNA,对PCR产物直接测序或者用TA克隆质粒DNA测序.结果 在一个Ⅰ型成骨不全大家庭中检测到一种位于COL1A1基因上的新突变c.3208G>A,为剪接突变.结论 发现了COL1A1基因中的新的剪接突变c.3208G>A.

    作者:宋银森;金湘东;孔京慧;赵鼎;郭振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一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G亚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基因分析

    目的 探讨1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G亚型(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type 2G,LGMD 2G)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对1例LGMD 2G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及骨骼肌病理检查,PCR扩增患者TCAP基因的全部外显子,通过直接测序检测突变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该患者临床表现符合肢带型肌营养不良,骨骼肌病理可见镶边空泡肌纤维,基因检测发现LGMD 2G致病基因TCAP基因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100delC,c.166insG).结论 LGMD 2G的诊断需综合患者临床、病理分析,但终确诊需结合基因诊断.

    作者:汪伟;郝莹;汪仁斌;金淼;焦劲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河南地区汉族人群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与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 DRB1区域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与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分析200对URSA夫妇(患者组)和200对无不良妊娠史夫妇(对照组)的DRB1基因型.结果 (1)患者组DRB1* 09及DRB1*13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4.50%vs.9.50%,7.00% vs.4.38%,均P<0.05),DRB1* 04及DRB1*12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7.13% vs.10.75%,8.63% vs.14.38%,均P<0.05).(2)患者组中女性DRB1 *09(14.00%)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女性(9.25%)(P=0.036),DRB1* 12(8.50%)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女性显著降低(14.00%)(P=0.014).(3)患者组中男性DRB1* 09及DRB1*13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15.00% vs.9.75%,9.25% vs.4.00%,均P<0.05),DRB1* 04及DRB1* 12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男性显著降低(5.75% vs.12.25%,8.75% vs.14.75%,均P<0.05).结论 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中DRB1*09及DRB1*13可能是URSA的易感基因,而DRB1* 04及DRB1* 12可能对URSA的发生有保护作用;但是在患者组女性中,DRB1*13及DRB1* 04位点与URSA的相关性不明显.

    作者:何淼;康冰;廖世秀;杨科;丁雪冰;吴东;郭谦楠;侯巧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男性易位型唐氏综合征一例

    患者 男性,28岁,临床诊断为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患者有典型的DS表型:智力低下,虽能写字和交流,生活也能自理,但因无纪律感无法参加社会劳动;眼距宽,低位耳,大舌头;身高162 cm,体重70 kg.父母生育该患者时年龄均为27岁,家族中无遗传病史,患者为家中长子,另有2个表型正常的同胞弟妹.

    作者:吴庆华;史惠蓉;刘宁;江淼;王艳华;赵振华;孔祥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P63及其信号通路在肢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人类肢体的发育由多个转录因子及信号通路控制,各调控过程精确且复杂.近期研究较多的是转录因子P63及其信号通路.P63是P53家族成员,同P53和P73具有一段相同的氨基酸序列,主要在外胚层和肢体发育中发挥作用,尤其是其DNA连接区区域和羧基末端与肢体的发育关系密切.P63编码基因的突变将产生异常的P63,导致相关的信号通路发生改变,合成数量或结构异常的蛋白,从而引起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改变,终导致肢体畸形的发生.SHH-ZPA、FGFs-AER以及Lmx1B-Wnt7a-En1信号通路分别控制肢体沿3个轴线的生长.每条通路均包含许多信号分子,各信号分子相互拮抗或协同,共同维护肢体发育过程的稳定.相关研究可为预防和治疗肢体的先天畸形提供思路.

    作者:马炜;田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我国产前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室间质评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13年全国产前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室间质评调查的结果,为提高胎儿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 向全国500家产前筛查实验室发放5个批号的质控细胞图片.自愿参加此次调查的实验室根据图片判断染色体是否异常、是何种类型的异常核型,并按照规定格式上报结果.组织者将参评实验室回报的核型结果直接与标准核型结果进行对照,作出对实验室检测水平的评价.结果 有143家实验室回报了核型结果,组织者将各参评实验室回报的结果与标准核型结果47,XX,+18、46,X,i(X) (q10)、46,XY,i(21)(q10)或46,XY,+21,der(21;21)(q10;q10)、46,XY和47,XY,+21进行对照及综合判断.每个批号的正确率分别为97.9%、97.2%、95.8%、100.0%和97.9%,总体正确率为97.7%;错误率分别为2.1%、2.8%、4.2%、0和2.1%,总体错误率为2.3%.结论 本次调查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中,部分批号存在着一定的误诊率,需要定期开展室间质量评价,以提高实验室染色体病产前诊断的水平.

    作者:王薇;陈园园;陈希;钟堃;何法霖;张妍;包黎明;邹琳;王治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染色体平衡易位伴不良孕产两家系四例

    家系1 先证者,男,27岁,结婚6年,妻2次妊娠均于60天左右胚胎停止发育.先证者表型、外生殖器发育无异常,精液常规检查正常.夫妻非近亲结婚,否认有遗传病家族史.妻子办公室工作,月经规律,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妇科检查、优生四项检查未见异常.细胞遗传学检查: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G显带分析.计数30个分裂相,镜下分析7个,先证者核型为46,XY,t(3;21) (3pter→3q21∷21q21→21qter;21pter→21q21∷3q21→3qter) mat,见图1a;其妻染色体核型正常.

    作者:于凤娜;张丽萍;李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一家系八例

    先证者(Ⅳ5) 男,28岁,因“行走姿势异常14年,行走不稳3年”来我院门诊.14岁开始走路不稳,说话含糊但可听懂.3年前自感走路不稳,平衡控制力下降,站立时向后倾倒,走路较久或下楼梯、下公交时有绊脚、腿打弯、向前倾倒的现象,偶有摔跤,并伴说话音量下降、含糊不清但尚可听懂,偶有饮水呛咳,吞咽轻度困难.双手做精细活动时较费力,但无僵硬、活动缓慢、震颤等.12岁左右感觉后背脊柱裂开般疼痛,疼痛较剧烈,不能起床,具体检查示“脊椎钙化”,治疗后未再疼痛.2007年行斜视矫正术.2012年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及喉脓包手术.

    作者:李艳;安冉;徐严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罕见染色体异常核型一例

    孕妇 30岁,孕1产0,孕18周B超提示胎儿颈部软组织增厚.取羊水20 mL行细胞培养,消化法收获细胞,G显带,计数74个中期分裂相,分析10个核型,羊水染色体核型为46,XX,der(13;21)(21 qter→ 21q10∷ 13q10→ 13qter),+21[60]/92,XXXX,der(13;21)(21qter→21q10∷ 13q10→13qter)* 2,+21,+21[14].见图1.胎儿父母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其父为正常核型,其母核型为45,XX,der(13;21)(q10;q10).

    作者:张健;周艳彬;张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46,XX,t(15;20)两例

    孕妇 女,33岁,孕4产1,2次不明原因流产,已生育一名表型及智力正常女孩.此次妊娠18周时进行产前筛查,提示21三体高风险(1/55),在我院行羊水穿刺术抽取羊水20 mL进行产前诊断的羊水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检查: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X,t(15;20)(15pter→15q21.2∷ 20q13.3→20qter;20pter→20q13.3∷15q21.2→15qter),见图1,孕妇核型与胎儿相同.孕妇既往体健,表型及智力均正常.丈夫及女儿核型正常.

    作者:周艳彬;张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