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聪;金永堂;徐鹤云;张晨烨;张虎;张伟民;陈春梅;孙肖瑜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维甲酸受体β(retinoid acid receptorβ,RAR)基因甲基化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以及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别检测198例原发性NSCLC组织中RARβ启动子CpG岛甲基化以及P53基因第5~9外显子的突变情况.结果 RARβ甲基化和P53突变检出率分别为58.1%和36.4%.在吸烟及男性患者中二者检出率分别高于非吸烟及女性患者;TNMⅠ期以上患者RARβ甲基化率高于Ⅰ期患者;鳞癌和腺鳞癌中P53突变率均高于腺癌(P<0.05).RARβ甲基化的癌组织,其P53 G:C>T:A型突变、颠换及错义突变率均高于RARβ非甲基化的癌组织(P<0.05).P53 G:C>T:A型而不是其他类型突变的癌组织,其RARβ甲基化率高于P53未突变的癌组织(P<0.05);在调整性别、年龄后该差异在整组肺癌患者(OR=3.737,95%CI:1.414~9.873)、吸烟者(OR=4.020,95%CI:1.263~12.800)、鳞癌患者(OR=5.480,95%CI:1.400~21.446)、TNM Ⅰ期以上患者(OR=3.446,95%CI:1.054~11.267)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RARβ甲基化与P53 G:C>T:A型突变有关.
作者:谭聪;金永堂;徐鹤云;张晨烨;张虎;张伟民;陈春梅;孙肖瑜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RAS蛋白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RAS蛋白在正常脑组织及各级别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降低RAS活性后U251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ERK和AKT信号通路.结果 胶质瘤组织中RAS的表达随胶质瘤恶性程度增高而增强.抑制RAS 蛋白活性后,RAS信号通路的下游分子ERK和AKT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U251胶质瘤细胞生长受抑制,细胞生长阻滞在G1期且凋亡增加.结论 RAS蛋白在胶质瘤中高表达,抑制其活性可下调ERK和AKT 信号通路,进而调控细胞的生长.
作者:曹垒;王颖毅;王希瑞;王协锋;孙关;骆慧;刘宁;尤永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患者女,24岁.因未婚夫父母为近亲婚配来院咨询.患者表型及智力均正常,体健.细胞遗传学检查:患者核型为46,XX,t(8;13) (8pter→ 8q22::13q32→ 13qter;13pter→ 13q32::8q22→8qter).丈夫核型正常.患者父母拒查染色体.讨论 患者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由于其父母拒查染色体,故无法推断其核型的来源.
作者:王康英;林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染色体异常与不良孕产史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009例有不良孕产史的夫妇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09例,异常率10.80%.其中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例,占异常率0.92%;常染色体结构异常26例,占异常率23.85%;染色体多态性变异82例,占异常率75.23%.结论 染色体畸变是导致不良孕产史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染色体多态性与不良孕产史之间也存在着相关性,因此对不良孕产史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是必要的.
作者:厉荣玉;汤兴丽;陈京;陈其御 刊期: 2012年第02期
例1男,34岁.结婚6年,妻妊娠3次均于50天左右胚胎停止发育.患者表型、外生殖器发育无异常,精液常规检查正常.夫妻非近亲结婚,无遗传病家族史.妻孕期无患病及服药史,无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妻月经规律、妇科检查、优生四项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张春娟;李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患者男,26岁.结婚两年,其妻怀孕两次,分别于孕8周、12周左右无明显诱因自然流产.该患者表型、智力正常,外生殖器发育正常,精液常规检查正常,激素水平检查结果正常,无家族遗传病史.
作者:王少敏;曲林琳;王军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同时快速检测正常核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ytogenetically normal acute myeloid leukemia,CN-AML)患者FLT3-ITD 和NPM1基因突变的方法.方法 在多重PCR基础上,用毛细管电泳法(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和PAGE凝胶电泳法同时检测117例初发CN-AML患者的FLT3-ITD和NPM1基因突变.结果 突变型双链DNA分子,如突变型FLT3和NPM1的长度均比野生型长(FLT3 -mut:420 bp>FLT3-wt:327~332 bp,NPM1 -mut:172 bp> NPM1 -wt:168 bp),因此,在PAGE凝胶电泳中突变双链DNA比未突变的DNA移动得慢,从而可将突变检出.117例CN-AML患者均通过CE检测得到验证,其结果与PAGE凝胶电泳结果完全一致(FLT3-ITD +/NPM1-患者18例,占15.4%; FLT3 ITD +/NPM1+患者19例,占16.2%;FLT3-ITD -/NPM1+患者25例,占21.4%;FLT3-ITD -/NPM1-患者55例,占47.0%).结论 两种电泳法均可快速、简便地同时检测CN-AML患者FLT3- ITD和NPM1基因突变.CE检测敏感,图像清晰;PAGE凝胶电泳法则操作简单,成本低,结果可靠,更适于在基层医院开展初步筛查.
作者:陆滢;汪琼;牧启田;余梦霞;黄勤;金洁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染色体异常与出生缺陷或智力、生长发育迟缓的关系.方法 采集275例临床上有出生缺陷或智力、生长发育迟缓的儿童外周静脉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275例儿童中共检出染色体异常核型118侧,检出率42.90%.其中常染色体异常核型109例,占39.63%,主要为21-三体;性染色体异常核型9例,占3.27%,主要为45,X.结论 染色体畸变是引起儿童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21-三体和45,X仍是目前主要的异常核型.
作者:李南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中国两个隔离群体(傈僳族和怒族)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Ⅰ类基因区域内5个HLA-Alu插入多态性(AluMICB、AluTF、AluHJ、AluHG和AluHF)的分布特征.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中国两个隔离群体傈僳族(107人)和怒族(104人)进行HLA-Alu多态性分型.结合HLA基因分型数据,分析这两个群体中HLA-Alu插入与HLA-A、HLA-B和HLA-C基因的关系.根据HLA-Alu频率计算各群体间遗传距离,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AluTF和AluHF插入的频率在这两个群体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位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LA-Alu插入与HLA的关联程度在两个群体中有差异,如AluTF*2与HLA-B* 56:01均有关联,但在傈僳族中呈强关联(74.0%),在怒族中仅存在中等程度的关联(30.7%).傈僳族和怒族群体中,HLA-Alu插入与HLA基因的不同亚型具有关联,如AluHG*2与HLA-A* 02的不同亚型存在关联.系统进化树显示中国傈僳族和怒族与我国南方群体及泰国人群聚为一支.结论 不同群体中HLA-Alu插入与HLA不同等位基因的关联程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为研究HLA Ⅰ类基因多样性的产生和进化、祖先单倍型的形成以及该区域内连锁不平衡和重组提供了新的线索.
作者:董兆梅;姚宇峰;史磊;陶玉芬;林克勤;黄小琴;杨昭庆;褚嘉祐;史荔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四川地区近6年不育男性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的发生率、缺失类型及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重PCR方法对713例非梗阻性无精症和298例重度少精症的男性进行Y染色体AZF微缺失分析.结果 AZF总体缺失率为10.48% (106/1011),其中非梗阻性无精症患者缺失率为11.08% (79/713),重度少精症患者缺失率为9.06% (27/298).AZFa与AZFb完全缺失者均表现为无精症.AZFc缺失为常见缺失类型且具有多种表型,占60.38%,其中37.50%的缺失者精液中有成熟精子.2例AZFb和1例AZFb-c部分缺失者精子密度呈轻度下降.结论 AZFc区是Y染色体AZF微缺失的缺失热点,AZFa或AZFb缺失者以及部分AZFc缺失者均表现为无精症.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AZF缺失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证实Y染色体AZF微缺失检测对诊断男性不育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付莉;丁显平;沈梦婕;李创;聂双双;权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 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receptor,ACTHR)基因的多态性与血脂、血糖、皮质醇以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200名健康汉族人测定血糖、血脂、皮质醇以及ACTH水平,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ACTHR-2 T/C、GR 6294C/G、GR 4534 4536GAG/AAA[GAGAGG(GluArg)→GAAAAG(GluLys)]、GR 5556A/G等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GR、ACTHR基因不同基因型的血脂、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R5556A/G位点AG基因型皮质醇水平高于AA基因型.GR 4534-4536GAG/AAA AG基因型皮质醇水平高于GG基因型.GR 6294C/G位点CC和CG基因型皮质醇水平低于GG基因型.而ACTH水平只有ACTHR-2T/C TT基因型低于CC和CT基因型,GR 5556A/G位点AG基因型低于AA基因型.结论 ACTHR-2T/C、GR 5556A/G、GR 4534-4536GAG/AAA、GR 6294C/G的变异对血脂、血糖水平无影响.GR 5556A/G、GR 4534-4536GAG/AAA、GR 6294C/G 3个位点的变异可影响血清皮质醇基础水平,ACTHR-2T/C、GR 5556A/G基因位点的变异可影响血清ACTH的基础水平.
作者:连玉龙;魏娴;王茜;宁丽;张晨;刘继文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TCF7L2、CDKAL1、SLC30A8和HHEX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分析研究对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iabetic retinopathy,DR)479例,糖尿病肾病组(diabetic nephropathy,DN) 248例,对照组650名]的TCF7L2基因rs7903146、rs6585205、rs11196218位点,CDKAL1基因rs10946398、rs4712527位点,SLC30A8基因rs13266634、rs3802177、rs11558471位点,HHEX基因rs1111875、rs7923837位点多态性与DR、DN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SLC30A8 rs11558471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DR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A、基因型AA的OR值分别为1.27、1.68,TCF7L2 rs11196218的A等位基因在DN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1,OR=1.37),但对P值做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C30A8 rs13266634和rs3802177,CDKAL1 rs10946398,TCF7L2 rs6585205、rs7903146、rs11196218,HHEX rs7923837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DR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F7L2 rs6585205,CDKAL1 rs4712527,SLC30A8 rs13266634、rs3802177和rs11558471和HHEX rs7923837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DN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其相应的OR值都大于1.结论 SLC30A8基因多态性可能与DR发病相关;TCF7L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DN发病相关;不能排除CDKAL1、TCF7L2、HHEX基因多态性与DR的相关性及SLC30A8、CDKAL1、HHEX基因多态性与DN的相关性.
作者:付丽丽;林婴;杨正林;尹一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报告1例伴t(14;14)(q11;q32)易位的罕见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e leukemia,B-ALL)病例,阐明其临床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 分析1例伴t(14;14)(q11;q32)易位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骨髓细胞24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标本,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分别应用IGH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CEBPE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4号全染色体涂染探针和ALL组合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分析.结果 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显示患者核型为47,XX,+4,t(14;14)(q11;q32)[20],FISH分析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核型异常.IGH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FISH分析表明t(14;14)(q11;q32)易位累及IGH基因,CEBPE双色断裂点分离探针FISH分析提示t(14;14)(q11;q32)易位中IGH的伙伴基因为CEBPE基因.结论 在B-ALL中t(14;4)(q11;q32)易位同时累及IGH和CEBPE基因为少见的再现性遗传学异常,该异常可定义B-ALL中一种新的亚型.伴有t(14;14)(q11;q32) IGH/CEBPE易位的B-ALL患者可能预后较好.
作者:韩永胜;薛永权;张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先证者(Ⅲ2)女,30岁.19岁开始发病,怕风畏光,在山东省立医院眼科诊断为乳头炎,视神经萎缩.目前视力为:右眼20 cm指数,左眼有光感,眼球各方向运动良好.眼底照片见图1.右眼:黄斑区有点状渗出,视神经颜色淡,视盘毛细血管扩张;左眼:视神经观察不到,后极视网膜末见出血渗出.
作者:孙彩霞;孟祥福;张辉霞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少年型脊肌萎缩症(juvenile 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Ⅲ)的临床特征、基因型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方法 收集并分析18例确诊的SMAⅢ患者的临床资料、基因型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患者平均起病年龄6.1岁,从出现首发症状到就诊病程为13个月到28年不等.患者均以双下肢肌无力症状起病,逐渐出现双下肢近端肌萎缩和双上肢近端无力;所有患者SMN (survival motor neuron)基因分析提示均存在SMN1基因纯合缺失.行肌电图检查15例,结果均提示神经源性损害.年龄较小患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值基本正常,多数年龄较大的患者CK值均不同程度升高,但增高程度与年龄无关.结论 充分认识SMAⅢ的临床特点,尤其是生长发育方面的特点,结合基因分析、早期诊断并早期干预对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艳云;冯善伟;操基清;杨娟;李亚勤;利婧;张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快速、准确地对Morquio A综合征[又称黏多糖贮积症Ⅳ A型(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Ⅳ A,MPSⅣ A)]高危胎儿做出产前基因诊断,从而及时而高效地防止患儿的出生,以大程度减少流产对母体的伤害.同时,为今后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方法 在明确先证者病因及其父母基因型的基础上,应用已建立的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直接鉴定法、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快速筛检法,结合DNA序列分析法,对1例已孕10周的MPSⅣA高危胎儿的GALNS基因相应突变位点进行快速检测和鉴定.结果 胎儿的DHPLC筛检结果显示第1外显子和第10外显子的PCR产物都有异常双峰,而相应正常对照均只有正常单峰;用GALNS 基因ARMS特异引物扩增的结果显示:胎儿有相应的特异扩增产物,而正常对照无;普通引物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显示:胎儿GALNS基因的第1外显子和第10外显子分别获得了父源性的c.106-111 del(p.L36-L37 del)杂合缺失突变和母源性的c.1097 T>C(p.L366P)杂合错义突变,为两种突变的复合杂合子.结论 该高危胎儿是一带有与先证者完全相同基因型的Morquio A综合征病胎,应尽早终止妊娠;ARMS法、DHPLC法结合DNA序列分析法是快速、准确产前基因诊断MPS Ⅳ A高危胎儿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已明确病因的高危胎儿的早期诊断;其中,ARMS法和DHPLC法还特别适用于大批量正常对照组的快速鉴别,对于新突变的致病性鉴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郭奕斌;艾阳;赵燕;唐佳;蒋玮莹;杜敏联;马华梅;钟燕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患儿男,4岁,系第2胎足月顺产.身高100 cm,体重25kg.查体:发育营养中等,睑裂、眼距、鼻梁、外耳均未见明显异常;不会说话,能听懂简单语言,中度智力低下;右手贯通掌,中指、无名指、小指病理性弯曲(图1).左手正常.双脚、脚趾、行走均正常.
作者:喻芳;周强;黄湘婷;龚肖清;任静妮;钟春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山东省烟台和威海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A、B、DRB1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分布特征,并探讨该人群与其他人群的亲缘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方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olignucleotide probe,PCR-SSOP)对山东省烟台和威海地区4062名无亲缘关系的汉族健康个体进行HLA-A、B、DRB1基因分型.采用Arlequin3.5软件计算HLA等位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和连锁不平衡参数,按内氏公式计算出不同人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并利用Mega5.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该人群HLA-A、B、DRB1等位基因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1).3个基因座分别检出18、33和13个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频率分布高的分别是A* 02 (0.2935)、B* 15 (0.1485)和DRB1* 15 (0.1621);常见的单倍型为A* 30-B* 13-DRB1* 07(0.0649),A* 33-B* 58、A*66-DRB1* 13、B*08-DRB1* 03呈现强的连锁不平衡;山东省烟台和威海汉族人群与吉林省汉族人群遗传距离小,为0.0034.结论 山东省烟台和威海地区汉族人群HLA-A、B、DRB1等位基因和单倍型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该人群与吉林汉族人群亲缘关系近.
作者:张毅;庄云龙;聂向民;刘艳;宋永红;王光臣;朱传福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男性同性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成因未明的复杂生命现象.普遍认为其形成是由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对其生物学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遗传学、神经生物学和发育及内分泌学的范畴,目前已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将从生物学角度对男同性恋成因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指导今后该领域的研究.
作者:于微;冯铁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家族性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中LKB1基因胚系突变特征.方法 收集11个Peutz-Jeghers综合征家系,各家系先证者均有典型的黏膜黑斑以及肠道错构瘤性息肉.提取先证者外周血DNA,PCR扩增LKB1基因的9个外显子及其侧翼的部分内含子序列,测序并分析其变异情况和突变性质.收集250名正常人外周血并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筛查验证.结果 11个家系先证者中有8例患者LKB1基因外显子及侧翼碱基序列存在杂合性变异,变异类型共9种,包括7种点突变,1种外显子区域小片段碱基缺失以及1种侧翼内含子小片段碱基插入.其中4种考虑为病理性突变,还有4种仅为基因多态性表现,另外有1种变异性质未定.结论 LKB1基因病理性突变是中国人家族性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常见病因,且以点突变为主.
作者:陈春燕;张晓梅;汪芳裕;王震凯;朱明;马国建;张元颖;金鑫鑫;施慧;刘炯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