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茜
目的诊断夫妻隐性梅毒.方法在诊断夫妻一方患显性梅毒的同时,对其配偶通过病史调查、体检及实验室检测,诊断有无隐性梅毒.结果两对夫妻均查出其配偶患隐性梅毒.结论须重视夫妻隐性梅毒患者的诊治,防止其危害性.
作者:陈华根;高锦;刘冰;杨道琼;欧阳晓滨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浙江地区白癜风患者的家系遗传特征.方法以先证者为核心,回顾性调查其家系成员白癜风患病情况,填写调查表,对有家族史者绘制家系图谱.结果在2473例白癜风先症者中,有遗传家族史者286例,遗传率11.6%.286个家系中绝大多数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个别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未见性联遗传模式.结论白癜风的家系遗传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
作者:孙秀坤;许爱娥;尉晓冬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因饮药酒后全身起红点15天于2002年3月10日就诊.20天前患者饮用药酒(自己泡制,用普通白酒泡枸杞子、海马、红参、干黑蚂蚁1个月)连续2天,1次/d,1两/d.
作者:李干君 刊期: 2004年第12期
阿达帕林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增生和调节表皮细胞分化的能力,笔者就阿达帕林的药理学特性、药代动力学特性、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进行了综述.阿达帕林外用除对痤疮有较好的疗效外,还可用于治疗其它角化异常性皮肤病.
作者:李丽;王宝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求Toll样受体4(TLR4)在白念珠菌刺激小鼠巨噬细胞系RAW 264.7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中的作用.方法①体外培养RAW 264.7,设置处理组(抗TLR4单克隆抗体组)、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白念珠菌刺激.②刺激1 h,3 h,6 h,8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分泌的TNF-α水平.③刺激6h后Griess法检测各组产生NO的水平.结果①刺激1 h后抗体浓度为20μg/ml处理组分泌的TNF-α水平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3h,6h,8h后各浓度处理组TNF-α水平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均<0.01),且呈浓度依赖性;②6h后各浓度处理组NO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LR4在白念珠菌刺激小鼠巨噬细胞释放TNF-α中发挥作用,而对NO释放没有直接作用.
作者:陈兴平;熊瑛;黄朝卫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血管活性肠肽(VIP)在结节性痒疹(P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3例PN患者皮损中表皮VIP的含量,并与该13例PN患者的非皮损区及13例健康志愿者的正常皮肤进行了对照.结果皮损中VI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及非皮损区(P均<0.05),非皮损区与正常皮肤VIP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皮损区染色阳性主要分布在基底层和棘层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正常皮肤和患者非皮损区则主要表达于表皮的基底层.结论VIP水平增高在PN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郗彦萍;周艳;毛轶群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皮肤硬化及内脏损害在系统性硬皮病中的意义及两者的关联.方法回顾分析112例系统性硬皮病患者的Rodnan修定皮肤评分、Furst's内脏评分、首发症状、加重因素、病程、免疫学指标.结果83例(74.1%)以雷诺现象为首发症状,加重因素为感染,弥漫型脏器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局限型,并且弥漫型更易发生肾损害.弥漫型Rodnan修定皮肤评分、Furst's内脏评分均较高,分别为(19.7±14.2),(29.7±20.5),与局限型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且二者呈正相关(b=3.38).结论系统性硬皮病常见的首发症状是雷诺现象,其常见加重因素为感染.弥漫型硬皮病皮肤及内脏评分均较高,且二者呈正相关,提示广泛皮肤损害的患者常有较重的内脏损害.
作者:贾丽梅;曲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90例为1997年12月~2002年12月本科门诊尖锐湿疣(CA)患者,均为初发病例,男80例,女10例;年龄18~72岁,平均31.6岁;病程20天~2年,平均4.7个月;皮损数目共376个,平均每例4.12个;皮损小2 mm×2 mm×3 mm,大18 mm×18 mm×8 mm;皮损为乳头状或鸡冠状.皮损分布:女性在大小阴唇、会阴等处;男性位于包皮、冠状沟、肛周,个别在阴茎根部.传染途径:不洁性交76例,配偶传染10例,余不详.所有患者醋酸白试验均为阳性.
作者:向忠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治疗组35例为2001年3月~2002年12月本科门诊患者,均具有典型尖锐湿疣(CA)皮损,醋酸白试验阳性.其中男27例,女8例;年龄16~63岁;病程1个月~2年.对照组38例为同期在本科就诊的CA患者,其中男29例,女9例;年龄16~65岁;病程1个月~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皮损大小及数目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全身情况良好,3个月内未使用过抗病毒药及免疫调节剂.有严重肝肾功能疾病者、晚期肿瘤患者均不列入本观察.
作者:曾招才 刊期: 2004年第12期
分析报告1例被误诊为冻疮和弥漫性掌跖红斑角化症的掌跖银屑病.患者表现为双掌跖红斑鳞屑性皮损,反复皲裂,行走疼痛,手足背散在皮损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组织病理符合银屑病.
作者:杨雁;王尚兰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0.05%地奈德乳剂治疗内源性湿疹包括特应性皮炎3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组包括特应性皮炎在内的内源性湿疹84例,采用随机、双盲、基质对照、平行组对比研究,受试者外涂药物于受累区域,2次/d,连续治疗3周.结果试验组靶皮损总积分(TSS)由治疗前8.31±1.85降至1.19±1.69,TSS改善84.99%;对照组TSS由8.43±1.67降至3.10±2.24,TSS改善63.54%.试验组与对照组靶皮损各项观察指标均得到改善,但试验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总体改善评价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为52.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0.05%地奈德乳剂治疗内源性湿疹的临床治愈率、总体疗效优于基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作者:毕新岭;顾军;高春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镀银染色法在一期梅毒实验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生殖器溃疡患者经刮片取材后作镀银染色和暗视野镜检检测梅毒螺旋体(TP),同时对血清进行RPR和TPPA检测.结果146例患者中镀银染色法阳性检出率为39.7%,高于暗视野镜检阳性检出率的23.9%(P<0.001).螺旋体经镀银染色后清晰易辨,特别是部分患者溃疡期较长或局部用药后的标本,仍有较好的检出率.结论镀银染色法是早期梅毒实验室诊断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对病期相对较长或局部用药的患者标本,镀银染色法检出率优于暗视野镜检.
作者:章楚光;胡伟忠;顾伟鸣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国产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国产伊曲康唑胶囊200mg,1次/d,共3天,治疗99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结果痊愈率81.82%例,有效率90.91%.结论国产伊曲康唑可有效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舒焰红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戈,24岁.舌根部、外阴发现赘生物1个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舌、外阴尖锐湿疣.治疗后舌根部情况无变化,后经口腔科医师会诊后诊断舌轮廓乳头,无需处理.
作者:路涛;刘玉清;王俐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皮肤病住院死亡患者的原发疾病与死亡原因.方法收集1972年~2002年在本院皮肤科住院治疗的58例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发疾病、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原发疾病主要为结缔组织病、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药疹;死亡原因主要为严重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结缔组织病是皮肤病住院死亡患者常见的原发疾病,而严重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作者:黎兆军;樊翌明;吴志华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寻常狼疮的临床特点和病因,减少误诊误治.方法通过对本科门诊近3个月遇到的16例在院外误诊为其他皮肤病的寻常狼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其误诊误治的原因.结果16例分别误诊为结节病、皮肤纤维瘤、鳞状细胞癌、湿疹、深部真菌感染、脂溢性皮炎、盘状红斑狼疮等,根据皮损组织病理结果及临床抗痨药物治疗有效,后全部确诊为寻常狼疮.结论本病皮损的临床表现可有多样,自觉症状轻微或全无,加之近年又有增多趋势,而临床医生又缺乏对本病的足够认识,这些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
作者:雷小兵;王俊民;谭升顺;曾维惠;郑焱;王福胜 刊期: 200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肛周尖锐湿疣(CA)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详细询问62例肛周CA患者病史及基本情况.结果肛周CA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病程长,疣体大;男性患者多数家庭稳定,文化程度较高;女性为性活跃期人群.结论肛周CA男性较多,与文化程度、职业有一定的关系.除直接传染外,间接传染也是其发病的原因之一,儿童为密切接触传染.
作者:傅强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67例为本科2000年2月~2002年3月门诊确诊为生殖器疱疹的患者,其中男52例,女15例;年龄18~45岁;病程2周~8个月.其中初发49例,复发18例.男性患者皮损位于包皮、冠状沟、龟头、阴茎、肛门周围,女性位于大小阴唇等部位;表现为散在丘疱疹,基底红,部分破溃糜烂,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患者均有不洁性交史或配偶感染史.
作者:苏燕晨 刊期: 2004年第12期
患者男,23岁.面部灰褐色油腻性鳞屑斑、痂垢5年,手背、躯干鳞屑性红斑2年.取鳞屑直接镜检可见马拉色菌孢子,将鳞屑接种于糠秕马拉色菌培养基,37℃培养2周,可见酵母样、扁平、微高出斜面的乳白色菌落生长,表面有细小突起.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毛囊角栓,棘层灶状海绵水肿,基底细胞部分液化变性,色素失禁;真皮浅层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噬色素细胞浸润,部分炎性细胞侵入表皮.PAS染色:角质层见大量孢子.给予伊曲康唑200mg口服,1次/d,连续3周,皮损变薄,以后失访.
作者:刘玉梅;罗权;黄振明;李平 刊期: 2004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78例为2000年1月~2004年1月本院性病门诊患者,符合卫生部防疫司制定的尖锐湿疣(CA)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26例;年龄16~52岁,平均26.5岁;病程1周~15个月,平均3.5周;皮损1~26个不等,多散在分布,个别融合成斑块.皮损部位男性常见于龟头近冠状沟处和系带两侧隐窝内,其次是包皮内板、龟头、尿道口内外、肛周;女性常见于阴道壁和处女膜,其次为小阴唇、尿道口及前庭、肛周、宫颈.所有患者近1个月内未接受免疫药物治疗,不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
作者:刘科峰;焦晓敏;牛素芳 刊期: 200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