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激光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手部寻常疣疗效观察

皮先明

关键词:激光疗法, 穴位注射, 手部寻常疣
摘要:目的评价激光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手部寻常疣疗效.方法131例手部寻常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予以二氧化碳激光碳化疣体后,采用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500μg作内关穴注射,5~7天注射1次.对照组65例予以二氧化碳激光碳化疣体后,肌肉注射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500μg,3天注射1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46%,对照组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激光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手部寻常疣疗效显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前列腺炎36例

    目的观察自拟方结合可乐必妥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服用西药可乐必妥并加服中药,对照组单用西药可乐必妥口服,每组各36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1%,对照组有效率61.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前列腺炎疗效较好.

    作者:禹建捷;江红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肤痒冲剂联合火把花根治疗结节性痒疹

    目的观察肤痒冲剂联合火把花根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方法35例患者,每日冲服肤痒冲剂并口服火把花根片共30天.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率74%,无不良反应.结论肤痒冲剂联合火把花根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满意.

    作者:梁玉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抗组胺药抑制长波紫外线辐射诱导HaCaT细胞生成IL-6

    目的观察长波紫外线辐射对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产生IL-6的影响及抗组胺药的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辐射培养的HaCaT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异丙嗪及西咪替丁(分别为0,10-8,10-7,10-6,10-5mol/L),在不同时点收集上清液,ELISA检测IL-6浓度.结果与未辐射组相比,HaCaT细胞经50,100,200及500KJ/m2剂量的长波紫外线辐射后12 h开始IL-6分泌均显著增加(P<0.05);与未加抗组胺药组相比,HaCaT细胞经200KJ/m2辐射加入异丙嗪或(和)西咪替丁后24 h均可显著抑制IL-6的产生(P<0.05),且异丙嗪加西咪替丁组及异丙嗪组比西咪替丁组更显著(P<0.05).结论长波紫外线辐射可刺激HaCaT细胞产生IL-6,抗组胺药可抑制这种作用.

    作者:张洪明;孙万林;徐文灿;武进萍;商干伟;单长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早期梅毒67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梅毒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76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期梅毒患者335例,男女比例为3.14:1,二期梅毒患者267例,男女比例为1:1.88;男性一期梅毒硬下疳单发性皮损占87.80%,两个以上皮损占12.20%;潜伏梅毒仅占10.10%,大多在产前、婚检、健康检查及手术前检查或配偶一方患梅毒时被追查出来;梅毒再感染只占0.89%.一、二期梅毒同时存在占0.89%,值得注意的是,这与梅毒的一般病程不同,可能与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结论梅毒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变化,必须掌握它的特殊性全面分析,提高早期梅毒的诊断率,正确判断血清学结果,以免误诊、漏诊.

    作者:李爱馥;李亚平;王虹;鲍志渊;冯丹红;刘兵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解脲脲原体培养72 h以上阳性报告

    检测解脲脲原体(UU)方法通常是培养24~48 h,而笔者在检测过程中,将标本培养时间延长到120 h,每天观察培养液颜色的变化.本院门诊172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男140例,女32例.检测方法与判定标准是培养24h后观察发现培养颜色变红为阳性,对阴性标本可培养28,72,96,120 h,如果培养基颜色变红就是阳性,颜色不变则为阴性.如果培养液呈红色,而且明显混浊时,应置30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转种于另一管培养基,孵育后如果清晰透明变红,则可判定为阳性,如果颜色不变就是阴性.

    作者:金文;韩娜;崔红花;郑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种痘样水疱病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日晒后面部反复起红斑、丘疹、水疱等10余年.10多年前夏季,颊部起红斑、丘疹、水疱,日晒后尤为明显,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常在春夏加重,冬季减轻或消退,皮疹逐渐加重、密集,持续时间延长.近半年来,耳轮、鼻翼亦受累,且出现畏光、流泪.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查体:面部弥漫性潮红,其上见密集或散在绿豆大丘疹、水疱、结痂和萎缩性瘢痕,颈部、耳轮、鼻翼亦有类似皮疹.双眼球结膜高度充血,尤以左眼为著(图1).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血、尿卟啉均阴性,ANA,抗dsDNA,ENA均阴性.静脉血荧光红细胞阴性.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水肿,可见单房性或多房性水疱,表皮灶性坏死.真皮浅层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诊断:种痘样水疱病.给予硫酸羟氯喹200 mg/d服用,后失访.

    作者:张风坤;王文岭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美满霉素与氨苯砜联合治疗囊肿性痤疮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美满霉素和氨苯砜治疗囊肿性痤疮的疗效.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57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开放对照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病例57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27例,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3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美满霉素联合氨苯砜治疗囊肿性痤疮疗效优于美满霉素.

    作者:刘丁;田惠迪;任建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IL-2受体和TNF受体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白介素2受体(IL-2R)、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30例确诊的CIU患者和30例正常人,收集PBMC,提取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IL-2R和TNFR mRNA水平.结果CIU患者TNFR mRNA水平比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而IL-2R mRNA水平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t=1.16,P>0.05).结论CIU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受体表达的异常.

    作者:高建明;解士海;杨雪源;李遇梅;姚煦;陈敏;陈志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及其相关因素

    评价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及其相关因素对于防护紫外线及科学利用紫外线的意义.小红斑量(MED)是判断皮肤紫外线敏感性的有效指标.影响MED的因素有很多,如结构性皮肤颜色、皮肤日光反应类型、营养状况、角质层水分、年龄、性别、药物等.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田洪青;杜东红;赵天恩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丙酸氟体卡松乳膏治疗局限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丙酸氟体卡松乳膏治疗局限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试验,局限性湿疹42例,神经性皮炎18例.外用0.05%丙酸氟体卡松乳膏1次/d,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前皮损面积为19.59±18.61 cm2,治疗后皮损面积为4.11±9.13.治愈率43.33%,有效率88.33%,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外用0.05%丙酸氟体卡松乳膏治疗局限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起效快、疗效高、安全性好且有较好,的依从性.

    作者:黄怀球;赖维;朱国兴;顾有守;钟山;邱梦桃;谷梅;陈红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妇女性病422例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妇女性传播疾病(以下简称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方法随机选择2004年1~12月本院妇科门诊患者,常规妇科检查,对疑有支原体、衣原体或淋球菌感染者,取宫颈或尿道口分泌物;有疱疹病毒或乳头瘤病毒感染者,取病变部位或溃疡部位的分泌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5种常见性传播疾病进行了检测,外阴阴道有明显赘生物者取活检病理确诊.结果共确诊阳性患者422例,其中单纯病原体感染的373例,占88.39%;混合性病原体感染的49例,占11.61%.结论在5种性病中以UU感染为多见,其次是HPV感染,各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以UU+CT为多见.

    作者:陈孝桂;贺爱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比较

    目的建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初步分析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总蛋白质,凝胶经银染显色后,Imaging Master 2D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①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685±34和592±27,平均匹配的点数分别为593±29和483±22,匹配率达86.6%和81.7%;②通过比较分析上述两种细胞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得到平均匹配蛋白点数为315±25.差异表达蛋白点数为281个,其中117个点仅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124个点仅在角质形成细胞中表达,126个点在成纤维细胞中为高表达,145个点在成纤维细胞中为低表达.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分辨率高且重复性较好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两者间存在一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皮肤蛋白质组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陈斌;毕志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冰黄肤乐软膏联合维A酸霜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冰黄肤乐软膏联合维A酸霜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冰黄肤乐软膏联合0.1%维A酸霜,对照组仅外涂冰黄肤乐软膏.2周为1疗程.结果用药1个疗程,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用药2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有效率为68.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冰黄肤乐软膏联合维A酸霜治疗慢性湿疹疗效好,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赵淑肖;陈强;刘春平;金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局限型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患者女,75岁,手、足起红斑、大疱伴瘙痒8月.皮损局限于手足,结合组织病理、免疫病理确诊为局限型大疱性类天疱疮.予口服氨苯砜、四环素、烟酸片及外用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作者:阎衡;尹锐;邓军;谢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妊娠期尖锐湿疣55例的治疗

    1临床资料1998年~2003年本院确诊的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55例(排除合并其他性病者),年龄18~26岁,平均22.4岁;病程1~7月,平均4.3月;早期妊娠38例,中期17例;已婚者45例,未婚者10例;仅1例承认婚外性生活史.配偶同患尖锐湿疣54例,均承认有婚外性生活史.皮损数目由数个至数十个不等,粟粒至鸭蛋大.皮损部位:大、小阴唇50例,阴道壁27例,宫颈18例,尿道口23例,阴蒂9例,阴阜9例,大阴唇外侧皮肤15例,会阴部19例,肛周2例,双侧腹股沟1例.

    作者:邵群;曾玉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分别用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组)和盐酸西替利嗪(对照组)治疗慢性荨麻疹,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左西替利嗪组有效率(84.84%)高于西替利嗪组(80.64%),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作者:全小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吖啶橙染色方法检查线索细胞

    目的探讨吖啶橙染色法检查线索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用吖啶橙染色法对187例女性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线索细胞的检查,同时做革兰染色进行对照.结果吖啶橙染色法、革兰染色法的一致程度尚可(Kappa=0.5548).结论吖啶橙染色法检查线索细胞结果可靠,与革兰染色具有一致性,可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线索细胞检查方法.

    作者:李沂轩;纪岩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成人水痘22例

    水痘多发于儿童,成人偶见.近年来成人水痘发生率有增多趋势[1].笔者将1998年10月~2004年10月所接诊的22例成人水痘报告如下.

    作者:罗秀亭;杨兴仁;钱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包皮环切加电灼治疗难治性尖锐湿疣110例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包皮环切加电灼治疗难治性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包皮环切加电灼治疗尖锐湿疣患者110例.结果1年后复发2例(1.8%),治愈率为98.2%,复发率为1.8%.结论包皮环切加电灼是治疗难治性尖锐湿疣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先军;龚小新;王黎;杨二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COX-2和Ki-67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增殖指标Ki-6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COX-2蛋白和Ki-677蛋白在38例CA组织和15例正常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蛋白在CA组和正常皮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8.4%(26/38)和0,表达强度分别为3.921±0.254和0.883±0.088,二者在阳性率及表达强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Ki-67蛋白在CA组和正常皮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4.2%(32/38)和60.0%(9/15),表达强度分别为0.234±0.021和0.05±0.006,二者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表达强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蛋白和Ki-67蛋白之间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97,P<0.01).结论COX-2在CA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与细胞的增殖有关.

    作者:黄小雄;赵卫华;邹循辉;蔡志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