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比较

陈斌;毕志刚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双向凝胶电泳, 蛋白质组
摘要:目的建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初步分析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总蛋白质,凝胶经银染显色后,Imaging Master 2D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①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685±34和592±27,平均匹配的点数分别为593±29和483±22,匹配率达86.6%和81.7%;②通过比较分析上述两种细胞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得到平均匹配蛋白点数为315±25.差异表达蛋白点数为281个,其中117个点仅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124个点仅在角质形成细胞中表达,126个点在成纤维细胞中为高表达,145个点在成纤维细胞中为低表达.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分辨率高且重复性较好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两者间存在一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皮肤蛋白质组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壁颗粒细胞瘤1例

    患者女,70岁,左胸壁包块5月.左胸壁内上方约第三肋间见局部隆起,正常肤色,可触及约3.0 cm×2.5 cm×2.5 cm大小包块,质稍硬,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欠清,活动度较差.病理诊断:左胸壁第三肋间颗粒细胞瘤.切除后随访半年无复发或转移.

    作者:付俊;刘彤;穆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丙酸氟体卡松乳膏治疗局限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丙酸氟体卡松乳膏治疗局限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试验,局限性湿疹42例,神经性皮炎18例.外用0.05%丙酸氟体卡松乳膏1次/d,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前皮损面积为19.59±18.61 cm2,治疗后皮损面积为4.11±9.13.治愈率43.33%,有效率88.33%,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外用0.05%丙酸氟体卡松乳膏治疗局限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起效快、疗效高、安全性好且有较好,的依从性.

    作者:黄怀球;赖维;朱国兴;顾有守;钟山;邱梦桃;谷梅;陈红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早期梅毒67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梅毒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76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期梅毒患者335例,男女比例为3.14:1,二期梅毒患者267例,男女比例为1:1.88;男性一期梅毒硬下疳单发性皮损占87.80%,两个以上皮损占12.20%;潜伏梅毒仅占10.10%,大多在产前、婚检、健康检查及手术前检查或配偶一方患梅毒时被追查出来;梅毒再感染只占0.89%.一、二期梅毒同时存在占0.89%,值得注意的是,这与梅毒的一般病程不同,可能与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结论梅毒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变化,必须掌握它的特殊性全面分析,提高早期梅毒的诊断率,正确判断血清学结果,以免误诊、漏诊.

    作者:李爱馥;李亚平;王虹;鲍志渊;冯丹红;刘兵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包皮环切加电灼治疗难治性尖锐湿疣110例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包皮环切加电灼治疗难治性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包皮环切加电灼治疗尖锐湿疣患者110例.结果1年后复发2例(1.8%),治愈率为98.2%,复发率为1.8%.结论包皮环切加电灼是治疗难治性尖锐湿疣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先军;龚小新;王黎;杨二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白癜风免疫调节作用及疗效的研究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白癜风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疗效.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方法检测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白癜风前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L-6和IFN-γ的水平.结果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下降,CD8+百分比升高,IFN-γ水平降低.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后,患者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升高,CD8+百分比降低,IFN-γ水平升高(P<0.05),IL-6水平无变化(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68.42%,对照组有效率31.58%,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白癜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其治疗有效率.

    作者:佟春光;张秀英;何焱玲;陈懿德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抗组胺药抑制长波紫外线辐射诱导HaCaT细胞生成IL-6

    目的观察长波紫外线辐射对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产生IL-6的影响及抗组胺药的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辐射培养的HaCaT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异丙嗪及西咪替丁(分别为0,10-8,10-7,10-6,10-5mol/L),在不同时点收集上清液,ELISA检测IL-6浓度.结果与未辐射组相比,HaCaT细胞经50,100,200及500KJ/m2剂量的长波紫外线辐射后12 h开始IL-6分泌均显著增加(P<0.05);与未加抗组胺药组相比,HaCaT细胞经200KJ/m2辐射加入异丙嗪或(和)西咪替丁后24 h均可显著抑制IL-6的产生(P<0.05),且异丙嗪加西咪替丁组及异丙嗪组比西咪替丁组更显著(P<0.05).结论长波紫外线辐射可刺激HaCaT细胞产生IL-6,抗组胺药可抑制这种作用.

    作者:张洪明;孙万林;徐文灿;武进萍;商干伟;单长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妇女性病422例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妇女性传播疾病(以下简称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方法随机选择2004年1~12月本院妇科门诊患者,常规妇科检查,对疑有支原体、衣原体或淋球菌感染者,取宫颈或尿道口分泌物;有疱疹病毒或乳头瘤病毒感染者,取病变部位或溃疡部位的分泌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5种常见性传播疾病进行了检测,外阴阴道有明显赘生物者取活检病理确诊.结果共确诊阳性患者422例,其中单纯病原体感染的373例,占88.39%;混合性病原体感染的49例,占11.61%.结论在5种性病中以UU感染为多见,其次是HPV感染,各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以UU+CT为多见.

    作者:陈孝桂;贺爱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及外周血IL-4和sVCAM-1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对30例吸入组皮肤试验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并观察疗效,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IL-4和sVCAM-1的血清水平.结果病例组经特异性免疫治疗3个疗程,有效率83.33%.病例组治疗前IL-4和sVCAM-1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0.01),经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浓度下降,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和0.001).sVCAM-1与IL-4血清浓度无直线相关关系(r=0.0268,P>0.05).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安全有效.IL-4和sVCAM-1可作为监测慢性荨麻疹病情变化指标之一.特异性免疫治疗可能是通过免疫调节达到其治疗作用.

    作者:董萍云;魏春波;王莹莹;荣在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分别用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组)和盐酸西替利嗪(对照组)治疗慢性荨麻疹,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左西替利嗪组有效率(84.84%)高于西替利嗪组(80.64%),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作者:全小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肤痒冲剂联合火把花根治疗结节性痒疹

    目的观察肤痒冲剂联合火把花根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方法35例患者,每日冲服肤痒冲剂并口服火把花根片共30天.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率74%,无不良反应.结论肤痒冲剂联合火把花根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满意.

    作者:梁玉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成人水痘22例

    水痘多发于儿童,成人偶见.近年来成人水痘发生率有增多趋势[1].笔者将1998年10月~2004年10月所接诊的22例成人水痘报告如下.

    作者:罗秀亭;杨兴仁;钱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抗白念珠菌芽管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对血清芽管诱导率的影响

    目的制备并鉴定抗白念珠菌芽管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观察该单抗对白念珠菌菌相转换的影响.方法白念珠菌ATCC-90028标准株带芽管孢子做抗原,运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鉴定.将该单抗参与白念珠菌芽管血清诱导,对比其芽管诱导率与血清芽管诱导率.结果建立1株持续分泌抗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McAb03.2C1-C2.其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效价达1:25 600;抗体重链属IgG1亚类,轻链属λ型;证实McAb03.2C1-C2的靶位是位于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上分子量为156kD的抗原成分.间接免疫荧光(IIF)可见单抗能与白念珠菌芽管特异性地结合,与白念珠菌的孢子相不发生反应.单抗能明显降低芽管诱导诱导率.结论本研究建立的McAb03.2C1-C2对白念珠菌致病相-芽管有高度的特异性,为早期、快速地诊断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提供了新的前景.McAb03.2C1-C2对菌相转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在抗白念珠菌系统性感染中起保护性作用.

    作者:宋秋荷;王鲁;李忠元;孙仁美;钟白玉;唐书谦;叶庆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冷冻治疗单纯性淋巴管瘤2例

    1临床资料例1,女,33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在右侧大阴唇处出现数个绿豆大小淡黄色丘疹及水疱样疹,表面光滑柔软,渐增大增多.微痒,破裂时流出少许白色黏液.

    作者:刘艳;雷小兵;王琼;王俊民;彭振辉;肖生祥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西药四联疗法治疗狼疮肾炎探索

    目的观察中西药四联疗法治疗狼疮肾炎的效果.方法方案1为小剂量泼尼松+硫唑嘌呤+氨甲碟呤+补肾康,方案2为小剂量泼尼松+硫唑嘌呤+氨甲碟呤+火把花根,疗程3个月,观察半年到1年.结果7例采用方案1,显效4例(其中2例显著改善),无效3例;12例采用方案2,显效8例(其中5例显著改善),无效4例.结论该疗法法治疗狼疮肾炎有一定效果,以方案2较佳.

    作者:许德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前列腺炎36例

    目的观察自拟方结合可乐必妥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服用西药可乐必妥并加服中药,对照组单用西药可乐必妥口服,每组各36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1%,对照组有效率61.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前列腺炎疗效较好.

    作者:禹建捷;江红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同一家庭2个儿童患犬小孢子菌病报告

    患儿男,11岁;患儿女,5岁.近1月来相继在颜面及躯干出现皮疹,患儿女有2个圆形断发区.家庭养猫.依靠真菌镜检及培养,确诊为犬小孢子菌病.

    作者:王国江;张海清;胡阳;陈丽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局限型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患者女,75岁,手、足起红斑、大疱伴瘙痒8月.皮损局限于手足,结合组织病理、免疫病理确诊为局限型大疱性类天疱疮.予口服氨苯砜、四环素、烟酸片及外用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作者:阎衡;尹锐;邓军;谢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美满霉素与氨苯砜联合治疗囊肿性痤疮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美满霉素和氨苯砜治疗囊肿性痤疮的疗效.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57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开放对照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病例57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27例,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3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美满霉素联合氨苯砜治疗囊肿性痤疮疗效优于美满霉素.

    作者:刘丁;田惠迪;任建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COX-2和Ki-67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增殖指标Ki-6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COX-2蛋白和Ki-677蛋白在38例CA组织和15例正常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蛋白在CA组和正常皮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8.4%(26/38)和0,表达强度分别为3.921±0.254和0.883±0.088,二者在阳性率及表达强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Ki-67蛋白在CA组和正常皮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4.2%(32/38)和60.0%(9/15),表达强度分别为0.234±0.021和0.05±0.006,二者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表达强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蛋白和Ki-67蛋白之间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97,P<0.01).结论COX-2在CA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与细胞的增殖有关.

    作者:黄小雄;赵卫华;邹循辉;蔡志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皮炎湿疹356例不同患病部位与斑贴试验分析

    1临床资料共356例,男89例,女267例.其中头面部211例,手部84例,脐部6例,躯干四肢泛发者55例.2斑贴试验方法仿欧标准筛选系列抗原及斑试器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免疫研究室生产.斑试部位为上背部脊柱两侧,敷贴48 h后取下斑试器,15 min后按ICDRG推荐标准观察并判断结果.

    作者:张为;叶冬桂;朱希聪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