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白癜风免疫调节作用及疗效的研究

佟春光;张秀英;何焱玲;陈懿德

关键词:白癜风, 卡介菌多糖核酸, T细胞亚群, IFN-γ, IL-6
摘要: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白癜风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疗效.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方法检测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白癜风前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L-6和IFN-γ的水平.结果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下降,CD8+百分比升高,IFN-γ水平降低.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后,患者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升高,CD8+百分比降低,IFN-γ水平升高(P<0.05),IL-6水平无变化(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68.42%,对照组有效率31.58%,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白癜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其治疗有效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丙酸氟体卡松乳膏治疗局限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丙酸氟体卡松乳膏治疗局限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试验,局限性湿疹42例,神经性皮炎18例.外用0.05%丙酸氟体卡松乳膏1次/d,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前皮损面积为19.59±18.61 cm2,治疗后皮损面积为4.11±9.13.治愈率43.33%,有效率88.33%,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外用0.05%丙酸氟体卡松乳膏治疗局限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起效快、疗效高、安全性好且有较好,的依从性.

    作者:黄怀球;赖维;朱国兴;顾有守;钟山;邱梦桃;谷梅;陈红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成人水痘22例

    水痘多发于儿童,成人偶见.近年来成人水痘发生率有增多趋势[1].笔者将1998年10月~2004年10月所接诊的22例成人水痘报告如下.

    作者:罗秀亭;杨兴仁;钱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在皮肌炎皮损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在皮肌炎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及图像分析观察22例皮肌炎皮损和15例正常对照皮肤石蜡切片中SDF-1和CXCR4的表达.结果SDF-1和CXCR4在皮肌炎皮损中的表皮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及腺体、血管平滑肌中均有较强表达,而在正常皮肤中表达下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SDF-1和CXCR4可能与皮肌炎的发生和发展相关,SDF-1和CXCR4为皮肌炎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靶分子.

    作者:冯昭;涂亚庭;曾凡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冰黄肤乐软膏联合维A酸霜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冰黄肤乐软膏联合维A酸霜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冰黄肤乐软膏联合0.1%维A酸霜,对照组仅外涂冰黄肤乐软膏.2周为1疗程.结果用药1个疗程,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用药2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有效率为68.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冰黄肤乐软膏联合维A酸霜治疗慢性湿疹疗效好,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赵淑肖;陈强;刘春平;金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抗白念珠菌芽管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对血清芽管诱导率的影响

    目的制备并鉴定抗白念珠菌芽管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观察该单抗对白念珠菌菌相转换的影响.方法白念珠菌ATCC-90028标准株带芽管孢子做抗原,运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抗原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并鉴定.将该单抗参与白念珠菌芽管血清诱导,对比其芽管诱导率与血清芽管诱导率.结果建立1株持续分泌抗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抗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McAb03.2C1-C2.其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效价达1:25 600;抗体重链属IgG1亚类,轻链属λ型;证实McAb03.2C1-C2的靶位是位于白念珠菌芽管胞壁外膜上分子量为156kD的抗原成分.间接免疫荧光(IIF)可见单抗能与白念珠菌芽管特异性地结合,与白念珠菌的孢子相不发生反应.单抗能明显降低芽管诱导诱导率.结论本研究建立的McAb03.2C1-C2对白念珠菌致病相-芽管有高度的特异性,为早期、快速地诊断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提供了新的前景.McAb03.2C1-C2对菌相转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在抗白念珠菌系统性感染中起保护性作用.

    作者:宋秋荷;王鲁;李忠元;孙仁美;钟白玉;唐书谦;叶庆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妊娠期尖锐湿疣55例的治疗

    1临床资料1998年~2003年本院确诊的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55例(排除合并其他性病者),年龄18~26岁,平均22.4岁;病程1~7月,平均4.3月;早期妊娠38例,中期17例;已婚者45例,未婚者10例;仅1例承认婚外性生活史.配偶同患尖锐湿疣54例,均承认有婚外性生活史.皮损数目由数个至数十个不等,粟粒至鸭蛋大.皮损部位:大、小阴唇50例,阴道壁27例,宫颈18例,尿道口23例,阴蒂9例,阴阜9例,大阴唇外侧皮肤15例,会阴部19例,肛周2例,双侧腹股沟1例.

    作者:邵群;曾玉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A型肉毒毒素消除面部上三分之一皱纹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观察其去除面部上三分之一皱纹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产生额纹、鱼尾纹、眉间纹、鼻背纹的局部肌肉内,注射浓度为4 u/0.1ml的适量A型肉毒毒素.结果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上三分之一皱纹有效率为100%,显效率90.32%,疗效维持时间3~10个月.副作用局限、轻微、短暂.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面部上三分之一皱纹是安全、有效、简单非侵入性疗法.

    作者:柯友辉;陈浩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咪唑斯汀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方案.方法治疗组给予咪唑斯汀联合孟鲁司特治疗2周;对照组单用孟鲁司特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69.05%).结论咪唑斯汀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慢性荨麻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建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皮炎湿疹356例不同患病部位与斑贴试验分析

    1临床资料共356例,男89例,女267例.其中头面部211例,手部84例,脐部6例,躯干四肢泛发者55例.2斑贴试验方法仿欧标准筛选系列抗原及斑试器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免疫研究室生产.斑试部位为上背部脊柱两侧,敷贴48 h后取下斑试器,15 min后按ICDRG推荐标准观察并判断结果.

    作者:张为;叶冬桂;朱希聪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局限型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患者女,75岁,手、足起红斑、大疱伴瘙痒8月.皮损局限于手足,结合组织病理、免疫病理确诊为局限型大疱性类天疱疮.予口服氨苯砜、四环素、烟酸片及外用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作者:阎衡;尹锐;邓军;谢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梅毒螺旋体Tp0453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

    目的表达梅毒螺旋体膜蛋白Tp0453(28-288aa),纯化表达产物并进行免疫活性分析,为探索Tp0453重组蛋白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挑选Tp0453抗原的优势表位,进行诱导表达;以Western-blot和间接ELISA法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用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家兔,评价其免疫原性.结果纯化后获得了相对分子量约为32×103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检测其能与梅毒患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同时以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梅毒诊断试剂参考血清,其阴阳性符合率均为100%.用纯化的Tp0453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家兔,能诱导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ELISA法测定免疫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在1:1280以上.结论基因重组表达的Tp0453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和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双全;吴移谋;赵飞骏;顾伟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带状疱疹后成人水痘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2002年3月20日因右胸背部红斑、水疱伴疼痛2天来诊.2天前自觉右胸背部瘙痒,渐有局部红斑、水疱伴疼痛.发病前有劳累后感冒病史.水痘病史不详.皮肤科情况:右胸、背部各有一约5 cm ×2 cm大小椭圆形红斑,长轴横向,对应同一肋间.红斑上簇集分布粟粒至豆粒大小水疱,疱内容物清亮,腋下对应肋间有散在的粟粒大小丘疱疹.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诊断为带状疱疹.经口服阿昔洛韦0.2 g,5次/d,外用阿昔洛韦膏,5次/d,7天后痊愈.

    作者:付吉星;乔少华;耿文军;赵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分别用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组)和盐酸西替利嗪(对照组)治疗慢性荨麻疹,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左西替利嗪组有效率(84.84%)高于西替利嗪组(80.64%),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作者:全小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及其相关因素

    评价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及其相关因素对于防护紫外线及科学利用紫外线的意义.小红斑量(MED)是判断皮肤紫外线敏感性的有效指标.影响MED的因素有很多,如结构性皮肤颜色、皮肤日光反应类型、营养状况、角质层水分、年龄、性别、药物等.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田洪青;杜东红;赵天恩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前列腺炎36例

    目的观察自拟方结合可乐必妥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服用西药可乐必妥并加服中药,对照组单用西药可乐必妥口服,每组各36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1%,对照组有效率61.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前列腺炎疗效较好.

    作者:禹建捷;江红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抗组胺药抑制长波紫外线辐射诱导HaCaT细胞生成IL-6

    目的观察长波紫外线辐射对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产生IL-6的影响及抗组胺药的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长波紫外线辐射培养的HaCaT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异丙嗪及西咪替丁(分别为0,10-8,10-7,10-6,10-5mol/L),在不同时点收集上清液,ELISA检测IL-6浓度.结果与未辐射组相比,HaCaT细胞经50,100,200及500KJ/m2剂量的长波紫外线辐射后12 h开始IL-6分泌均显著增加(P<0.05);与未加抗组胺药组相比,HaCaT细胞经200KJ/m2辐射加入异丙嗪或(和)西咪替丁后24 h均可显著抑制IL-6的产生(P<0.05),且异丙嗪加西咪替丁组及异丙嗪组比西咪替丁组更显著(P<0.05).结论长波紫外线辐射可刺激HaCaT细胞产生IL-6,抗组胺药可抑制这种作用.

    作者:张洪明;孙万林;徐文灿;武进萍;商干伟;单长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早期梅毒67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梅毒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76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期梅毒患者335例,男女比例为3.14:1,二期梅毒患者267例,男女比例为1:1.88;男性一期梅毒硬下疳单发性皮损占87.80%,两个以上皮损占12.20%;潜伏梅毒仅占10.10%,大多在产前、婚检、健康检查及手术前检查或配偶一方患梅毒时被追查出来;梅毒再感染只占0.89%.一、二期梅毒同时存在占0.89%,值得注意的是,这与梅毒的一般病程不同,可能与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结论梅毒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变化,必须掌握它的特殊性全面分析,提高早期梅毒的诊断率,正确判断血清学结果,以免误诊、漏诊.

    作者:李爱馥;李亚平;王虹;鲍志渊;冯丹红;刘兵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肤痒冲剂联合火把花根治疗结节性痒疹

    目的观察肤痒冲剂联合火把花根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方法35例患者,每日冲服肤痒冲剂并口服火把花根片共30天.结果患者经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率74%,无不良反应.结论肤痒冲剂联合火把花根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满意.

    作者:梁玉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美满霉素与氨苯砜联合治疗囊肿性痤疮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美满霉素和氨苯砜治疗囊肿性痤疮的疗效.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57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开放对照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病例57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27例,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3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美满霉素联合氨苯砜治疗囊肿性痤疮疗效优于美满霉素.

    作者:刘丁;田惠迪;任建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激光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手部寻常疣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激光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手部寻常疣疗效.方法131例手部寻常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予以二氧化碳激光碳化疣体后,采用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500μg作内关穴注射,5~7天注射1次.对照组65例予以二氧化碳激光碳化疣体后,肌肉注射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500μg,3天注射1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46%,对照组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激光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手部寻常疣疗效显著.

    作者:皮先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