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咪唑斯汀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李建民

关键词:咪唑斯汀, 孟鲁司特, 慢性荨麻疹
摘要:目的探索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方案.方法治疗组给予咪唑斯汀联合孟鲁司特治疗2周;对照组单用孟鲁司特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69.05%).结论咪唑斯汀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慢性荨麻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妇女性病422例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妇女性传播疾病(以下简称性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方法随机选择2004年1~12月本院妇科门诊患者,常规妇科检查,对疑有支原体、衣原体或淋球菌感染者,取宫颈或尿道口分泌物;有疱疹病毒或乳头瘤病毒感染者,取病变部位或溃疡部位的分泌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5种常见性传播疾病进行了检测,外阴阴道有明显赘生物者取活检病理确诊.结果共确诊阳性患者422例,其中单纯病原体感染的373例,占88.39%;混合性病原体感染的49例,占11.61%.结论在5种性病中以UU感染为多见,其次是HPV感染,各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的以UU+CT为多见.

    作者:陈孝桂;贺爱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分别用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组)和盐酸西替利嗪(对照组)治疗慢性荨麻疹,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左西替利嗪组有效率(84.84%)高于西替利嗪组(80.64%),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

    作者:全小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咪唑斯汀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方案.方法治疗组给予咪唑斯汀联合孟鲁司特治疗2周;对照组单用孟鲁司特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69.05%).结论咪唑斯汀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慢性荨麻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建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胸壁颗粒细胞瘤1例

    患者女,70岁,左胸壁包块5月.左胸壁内上方约第三肋间见局部隆起,正常肤色,可触及约3.0 cm×2.5 cm×2.5 cm大小包块,质稍硬,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欠清,活动度较差.病理诊断:左胸壁第三肋间颗粒细胞瘤.切除后随访半年无复发或转移.

    作者:付俊;刘彤;穆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局限型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患者女,75岁,手、足起红斑、大疱伴瘙痒8月.皮损局限于手足,结合组织病理、免疫病理确诊为局限型大疱性类天疱疮.予口服氨苯砜、四环素、烟酸片及外用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作者:阎衡;尹锐;邓军;谢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美满霉素与氨苯砜联合治疗囊肿性痤疮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美满霉素和氨苯砜治疗囊肿性痤疮的疗效.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57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开放对照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病例57例,实验组30例,对照组27例,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3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美满霉素联合氨苯砜治疗囊肿性痤疮疗效优于美满霉素.

    作者:刘丁;田惠迪;任建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成人水痘22例

    水痘多发于儿童,成人偶见.近年来成人水痘发生率有增多趋势[1].笔者将1998年10月~2004年10月所接诊的22例成人水痘报告如下.

    作者:罗秀亭;杨兴仁;钱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及其相关因素

    评价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及其相关因素对于防护紫外线及科学利用紫外线的意义.小红斑量(MED)是判断皮肤紫外线敏感性的有效指标.影响MED的因素有很多,如结构性皮肤颜色、皮肤日光反应类型、营养状况、角质层水分、年龄、性别、药物等.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田洪青;杜东红;赵天恩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解脲脲原体培养72 h以上阳性报告

    检测解脲脲原体(UU)方法通常是培养24~48 h,而笔者在检测过程中,将标本培养时间延长到120 h,每天观察培养液颜色的变化.本院门诊172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男140例,女32例.检测方法与判定标准是培养24h后观察发现培养颜色变红为阳性,对阴性标本可培养28,72,96,120 h,如果培养基颜色变红就是阳性,颜色不变则为阴性.如果培养液呈红色,而且明显混浊时,应置30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转种于另一管培养基,孵育后如果清晰透明变红,则可判定为阳性,如果颜色不变就是阴性.

    作者:金文;韩娜;崔红花;郑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激光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手部寻常疣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激光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手部寻常疣疗效.方法131例手部寻常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予以二氧化碳激光碳化疣体后,采用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500μg作内关穴注射,5~7天注射1次.对照组65例予以二氧化碳激光碳化疣体后,肌肉注射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500μg,3天注射1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46%,对照组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激光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手部寻常疣疗效显著.

    作者:皮先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比较

    目的建立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初步分析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总蛋白质,凝胶经银染显色后,Imaging Master 2D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①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685±34和592±27,平均匹配的点数分别为593±29和483±22,匹配率达86.6%和81.7%;②通过比较分析上述两种细胞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得到平均匹配蛋白点数为315±25.差异表达蛋白点数为281个,其中117个点仅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124个点仅在角质形成细胞中表达,126个点在成纤维细胞中为高表达,145个点在成纤维细胞中为低表达.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分辨率高且重复性较好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两者间存在一些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皮肤蛋白质组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陈斌;毕志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IL-2受体和TNF受体mRNA的表达

    目的探讨白介素2受体(IL-2R)、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30例确诊的CIU患者和30例正常人,收集PBMC,提取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IL-2R和TNFR mRNA水平.结果CIU患者TNFR mRNA水平比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而IL-2R mRNA水平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t=1.16,P>0.05).结论CIU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受体表达的异常.

    作者:高建明;解士海;杨雪源;李遇梅;姚煦;陈敏;陈志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人黑素瘤细胞A375 MIA/CD-RAP基因的克隆及其鉴定

    目的为了研究人黑素瘤MIA/CD-RA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克隆MIA/CD-RAP的cDNA,构建表达载体后,对其进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方法用RT-PCR从培养的人黑素瘤细胞A375中扩增MIA/CD-RAP cDNA,将其克隆到载体pcDNA3.1-MycHis上,经酶切及PCR扩增鉴定和测序.结果酶切电泳和DNA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地克隆了人黑素瘤MIA/CD-RAP cDNA.结论人黑素瘤MIA/CD-RAP cDNA的克隆,可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陈思远;黄长征;钱悦;连昕;涂亚庭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吖啶橙染色方法检查线索细胞

    目的探讨吖啶橙染色法检查线索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用吖啶橙染色法对187例女性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线索细胞的检查,同时做革兰染色进行对照.结果吖啶橙染色法、革兰染色法的一致程度尚可(Kappa=0.5548).结论吖啶橙染色法检查线索细胞结果可靠,与革兰染色具有一致性,可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线索细胞检查方法.

    作者:李沂轩;纪岩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前列腺炎36例

    目的观察自拟方结合可乐必妥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服用西药可乐必妥并加服中药,对照组单用西药可乐必妥口服,每组各36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1%,对照组有效率61.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前列腺炎疗效较好.

    作者:禹建捷;江红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及外周血IL-4和sVCAM-1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对30例吸入组皮肤试验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并观察疗效,用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IL-4和sVCAM-1的血清水平.结果病例组经特异性免疫治疗3个疗程,有效率83.33%.病例组治疗前IL-4和sVCAM-1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和0.01),经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浓度下降,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和0.001).sVCAM-1与IL-4血清浓度无直线相关关系(r=0.0268,P>0.05).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安全有效.IL-4和sVCAM-1可作为监测慢性荨麻疹病情变化指标之一.特异性免疫治疗可能是通过免疫调节达到其治疗作用.

    作者:董萍云;魏春波;王莹莹;荣在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梅毒螺旋体Tp0453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免疫活性研究

    目的表达梅毒螺旋体膜蛋白Tp0453(28-288aa),纯化表达产物并进行免疫活性分析,为探索Tp0453重组蛋白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挑选Tp0453抗原的优势表位,进行诱导表达;以Western-blot和间接ELISA法检测重组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用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家兔,评价其免疫原性.结果纯化后获得了相对分子量约为32×103的融合蛋白.Western-blot检测其能与梅毒患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同时以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梅毒诊断试剂参考血清,其阴阳性符合率均为100%.用纯化的Tp0453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家兔,能诱导其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ELISA法测定免疫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在1:1280以上.结论基因重组表达的Tp0453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为进一步研究其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和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双全;吴移谋;赵飞骏;顾伟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冷冻治疗单纯性淋巴管瘤2例

    1临床资料例1,女,33岁.2年前无明显诱因在右侧大阴唇处出现数个绿豆大小淡黄色丘疹及水疱样疹,表面光滑柔软,渐增大增多.微痒,破裂时流出少许白色黏液.

    作者:刘艳;雷小兵;王琼;王俊民;彭振辉;肖生祥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皮炎湿疹356例不同患病部位与斑贴试验分析

    1临床资料共356例,男89例,女267例.其中头面部211例,手部84例,脐部6例,躯干四肢泛发者55例.2斑贴试验方法仿欧标准筛选系列抗原及斑试器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免疫研究室生产.斑试部位为上背部脊柱两侧,敷贴48 h后取下斑试器,15 min后按ICDRG推荐标准观察并判断结果.

    作者:张为;叶冬桂;朱希聪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冰黄肤乐软膏联合维A酸霜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冰黄肤乐软膏联合维A酸霜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用冰黄肤乐软膏联合0.1%维A酸霜,对照组仅外涂冰黄肤乐软膏.2周为1疗程.结果用药1个疗程,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用药2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有效率为68.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冰黄肤乐软膏联合维A酸霜治疗慢性湿疹疗效好,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赵淑肖;陈强;刘春平;金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