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清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白癜风的免疫调节作用及疗效.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方法检测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白癜风前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L-6和IFN-γ的水平.结果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下降,CD8+百分比升高,IFN-γ水平降低.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后,患者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升高,CD8+百分比降低,IFN-γ水平升高(P<0.05),IL-6水平无变化(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68.42%,对照组有效率31.58%,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白癜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其治疗有效率.
作者:佟春光;张秀英;何焱玲;陈懿德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索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方案.方法治疗组给予咪唑斯汀联合孟鲁司特治疗2周;对照组单用孟鲁司特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69.05%).结论咪唑斯汀联合孟鲁司特治疗慢性荨麻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建民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西药四联疗法治疗狼疮肾炎的效果.方法方案1为小剂量泼尼松+硫唑嘌呤+氨甲碟呤+补肾康,方案2为小剂量泼尼松+硫唑嘌呤+氨甲碟呤+火把花根,疗程3个月,观察半年到1年.结果7例采用方案1,显效4例(其中2例显著改善),无效3例;12例采用方案2,显效8例(其中5例显著改善),无效4例.结论该疗法法治疗狼疮肾炎有一定效果,以方案2较佳.
作者:许德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患者女,70岁,左胸壁包块5月.左胸壁内上方约第三肋间见局部隆起,正常肤色,可触及约3.0 cm×2.5 cm×2.5 cm大小包块,质稍硬,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欠清,活动度较差.病理诊断:左胸壁第三肋间颗粒细胞瘤.切除后随访半年无复发或转移.
作者:付俊;刘彤;穆欣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吖啶橙染色法检查线索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用吖啶橙染色法对187例女性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线索细胞的检查,同时做革兰染色进行对照.结果吖啶橙染色法、革兰染色法的一致程度尚可(Kappa=0.5548).结论吖啶橙染色法检查线索细胞结果可靠,与革兰染色具有一致性,可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线索细胞检查方法.
作者:李沂轩;纪岩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SDF-1及其受体CXCR4在皮肌炎皮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及图像分析观察22例皮肌炎皮损和15例正常对照皮肤石蜡切片中SDF-1和CXCR4的表达.结果SDF-1和CXCR4在皮肌炎皮损中的表皮基底层、棘层、颗粒层及腺体、血管平滑肌中均有较强表达,而在正常皮肤中表达下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SDF-1和CXCR4可能与皮肌炎的发生和发展相关,SDF-1和CXCR4为皮肌炎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靶分子.
作者:冯昭;涂亚庭;曾凡杞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激光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手部寻常疣疗效.方法131例手部寻常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6例予以二氧化碳激光碳化疣体后,采用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500μg作内关穴注射,5~7天注射1次.对照组65例予以二氧化碳激光碳化疣体后,肌肉注射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500μg,3天注射1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46%,对照组有效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激光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手部寻常疣疗效显著.
作者:皮先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白介素2受体(IL-2R)、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在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30例确诊的CIU患者和30例正常人,收集PBMC,提取RNA.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研究对象IL-2R和TNFR mRNA水平.结果CIU患者TNFR mRNA水平比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P<0.05).而IL-2R mRNA水平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t=1.16,P>0.05).结论CIU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受体表达的异常.
作者:高建明;解士海;杨雪源;李遇梅;姚煦;陈敏;陈志强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患者女,75岁,手、足起红斑、大疱伴瘙痒8月.皮损局限于手足,结合组织病理、免疫病理确诊为局限型大疱性类天疱疮.予口服氨苯砜、四环素、烟酸片及外用强效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
作者:阎衡;尹锐;邓军;谢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自拟方结合可乐必妥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服用西药可乐必妥并加服中药,对照组单用西药可乐必妥口服,每组各36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1%,对照组有效率61.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并发前列腺炎疗效较好.
作者:禹建捷;江红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患儿男,11岁;患儿女,5岁.近1月来相继在颜面及躯干出现皮疹,患儿女有2个圆形断发区.家庭养猫.依靠真菌镜检及培养,确诊为犬小孢子菌病.
作者:王国江;张海清;胡阳;陈丽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水痘多发于儿童,成人偶见.近年来成人水痘发生率有增多趋势[1].笔者将1998年10月~2004年10月所接诊的22例成人水痘报告如下.
作者:罗秀亭;杨兴仁;钱玲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为了研究人黑素瘤MIA/CD-RAP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克隆MIA/CD-RAP的cDNA,构建表达载体后,对其进行酶切和DNA测序鉴定.方法用RT-PCR从培养的人黑素瘤细胞A375中扩增MIA/CD-RAP cDNA,将其克隆到载体pcDNA3.1-MycHis上,经酶切及PCR扩增鉴定和测序.结果酶切电泳和DNA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地克隆了人黑素瘤MIA/CD-RAP cDNA.结论人黑素瘤MIA/CD-RAP cDNA的克隆,可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陈思远;黄长征;钱悦;连昕;涂亚庭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包皮环切加电灼治疗难治性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采用包皮环切加电灼治疗尖锐湿疣患者110例.结果1年后复发2例(1.8%),治愈率为98.2%,复发率为1.8%.结论包皮环切加电灼是治疗难治性尖锐湿疣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先军;龚小新;王黎;杨二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丙酸氟体卡松乳膏治疗局限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试验,局限性湿疹42例,神经性皮炎18例.外用0.05%丙酸氟体卡松乳膏1次/d,疗程为2周.结果治疗前皮损面积为19.59±18.61 cm2,治疗后皮损面积为4.11±9.13.治愈率43.33%,有效率88.33%,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外用0.05%丙酸氟体卡松乳膏治疗局限性湿疹和神经性皮炎起效快、疗效高、安全性好且有较好,的依从性.
作者:黄怀球;赖维;朱国兴;顾有守;钟山;邱梦桃;谷梅;陈红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增殖指标Ki-6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COX-2蛋白和Ki-677蛋白在38例CA组织和15例正常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蛋白在CA组和正常皮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8.4%(26/38)和0,表达强度分别为3.921±0.254和0.883±0.088,二者在阳性率及表达强度上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Ki-67蛋白在CA组和正常皮肤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4.2%(32/38)和60.0%(9/15),表达强度分别为0.234±0.021和0.05±0.006,二者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表达强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2蛋白和Ki-67蛋白之间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97,P<0.01).结论COX-2在CA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与细胞的增殖有关.
作者:黄小雄;赵卫华;邹循辉;蔡志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共356例,男89例,女267例.其中头面部211例,手部84例,脐部6例,躯干四肢泛发者55例.2斑贴试验方法仿欧标准筛选系列抗原及斑试器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免疫研究室生产.斑试部位为上背部脊柱两侧,敷贴48 h后取下斑试器,15 min后按ICDRG推荐标准观察并判断结果.
作者:张为;叶冬桂;朱希聪 刊期: 2005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2002年3月20日因右胸背部红斑、水疱伴疼痛2天来诊.2天前自觉右胸背部瘙痒,渐有局部红斑、水疱伴疼痛.发病前有劳累后感冒病史.水痘病史不详.皮肤科情况:右胸、背部各有一约5 cm ×2 cm大小椭圆形红斑,长轴横向,对应同一肋间.红斑上簇集分布粟粒至豆粒大小水疱,疱内容物清亮,腋下对应肋间有散在的粟粒大小丘疱疹.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诊断为带状疱疹.经口服阿昔洛韦0.2 g,5次/d,外用阿昔洛韦膏,5次/d,7天后痊愈.
作者:付吉星;乔少华;耿文军;赵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早期梅毒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76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期梅毒患者335例,男女比例为3.14:1,二期梅毒患者267例,男女比例为1:1.88;男性一期梅毒硬下疳单发性皮损占87.80%,两个以上皮损占12.20%;潜伏梅毒仅占10.10%,大多在产前、婚检、健康检查及手术前检查或配偶一方患梅毒时被追查出来;梅毒再感染只占0.89%.一、二期梅毒同时存在占0.89%,值得注意的是,这与梅毒的一般病程不同,可能与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结论梅毒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存在着复杂多样的变化,必须掌握它的特殊性全面分析,提高早期梅毒的诊断率,正确判断血清学结果,以免误诊、漏诊.
作者:李爱馥;李亚平;王虹;鲍志渊;冯丹红;刘兵 刊期: 2005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1998年~2003年本院确诊的妊娠期尖锐湿疣患者55例(排除合并其他性病者),年龄18~26岁,平均22.4岁;病程1~7月,平均4.3月;早期妊娠38例,中期17例;已婚者45例,未婚者10例;仅1例承认婚外性生活史.配偶同患尖锐湿疣54例,均承认有婚外性生活史.皮损数目由数个至数十个不等,粟粒至鸭蛋大.皮损部位:大、小阴唇50例,阴道壁27例,宫颈18例,尿道口23例,阴蒂9例,阴阜9例,大阴唇外侧皮肤15例,会阴部19例,肛周2例,双侧腹股沟1例.
作者:邵群;曾玉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