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性原发性生殖器疱疹中HSV-Ⅱ的检测及意义

李牧;李晓丽;吕海侠;李芬霞;李昭荣;王莉

关键词:生殖器疱疹, HSV-Ⅱ,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摘要: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与女性原发性生殖器疱疹(GH)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HSV-Ⅱ抗体以及分泌物中的HSV-Ⅱ抗原.结果 HSV-Ⅱ中IgG均阴性的138例女性生殖器疱疹患者中HSV-Ⅱ抗原阳性78例(56.52%);HSV-Ⅱ中IgM抗体阳性130例(94.20%),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抗原阳性率(P<0.01).典型病例组抗原阳性65例(87.84%),IgM抗体阳性66例(89.19%);不典型病例组抗原阳性13例(20.31%),IgM抗体阳性64例(100.00%).结论 对于皮损时间短,症状典型者可检测HSV-Ⅱ抗原;皮损时间长,或反复者可检测HSV-Ⅱ抗体,可以有效提高HSV感染的临床诊断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

    报告1例淋巴瘤样丘疹病.患者女22岁,躯干、四肢出现结节、丘疹1月,可自愈.组织病理提示有异形性细胞浸润,伴混合性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标记:异形性细胞CD3(+)、CD30部分(+).

    作者:陈柳青;王玮蓁;姜一化;陈红英;马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热休克对HaCaT细胞产生IL-6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热休克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产生IL-6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分别置于42℃,44℃或46℃水浴箱中30 min,然后恢复37℃,5%CO2恒温培养,24 h后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L-6的表达;在相同温度的热休克(44℃)处理后的不同时间点检测HaCaT细胞分泌IL-6的水平.结果 热休克可刺激HaCaT细胞分泌IL-6增加,24 h后细胞上清液IL-6表达呈温度依赖性上升,44℃热休克刺激HaCaT细胞后,与对照相比,其IL-6的分泌在6 h时开始明显增加,并呈时间依赖性增高.结论 热休克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HaCaT细胞IL-6分泌增加,此异常增多的IL-6可能在皮肤光老化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文海;张建中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解脲脲原体阴道炎动物模型建立及强力霉素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 建立由解脲脲原体感染引起的小鼠阴道炎模型并了解强力霉素对感染小鼠的疗效.方法 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5组.采用注射外源性雌激素,阴道接种解脲脲原体标准菌株的方法建立小鼠阴道炎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治疗组进行一疗程强力霉素治疗(2 mg/kg).结果 小鼠全部感染成功.感染后小鼠有非淋菌性尿道炎类似的临床表现.解脲脲原体感染可逆行波及其他器官.用药后治疗组和感染对照组感染率有差异(P<0.05).治疗组小鼠仍有部分未消除解脲脲原体感染.结论 建立了解脲脲原体感染小鼠致生殖道炎症的模型;单一疗程的强力霉素治疗不能完全清除解脲脲原体.

    作者:潘展砚;黄欣;黄峥烨;徐燕萍;叶元康;沈亮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脂溢性角化病皮损Survivin表达的免疫组化观察

    目的 观察脂溢性角化症的各病理分型对Survivin染色的表达情况.方法 脂溢性角化症患者63例,组织病理分型,免疫组化ABC法进行Survivin染色观察.结果 脂溢性角化症的各病理分型染色结果显示①棘层肥厚型14/21例阳性,7/21例弱阳性;②角化过度型:16/20例染色阳性,4/20例显示较弱染色;③腺样型:9/13例染色阳性,4/13弱染色;④刺激型:1/9例弱染色,其余染色阴性.结论 脂溢性角化病普遍表达Survivin,提示其发病可能与凋亡抑制相关.

    作者:孙令;栾莉;王傲雪;孙晓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半巢式PCR-RFLP法快速鉴定临床标本中的皮肤癣菌

    目的 探索快速鉴定皮肤癣菌病临床标本中致病菌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方法 以皮肤癣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一对半真菌通用引物(NS5、ITS1、ITS4)行半巢式PCR扩增rDNA上的ITS段,用限制性内切酶BciT130 Ⅰ及Dde Ⅰ酶切目的片段,凝胶电泳.结果 7种65株常见皮肤癣菌培养菌株和17例临床标本的半巢式PCR-RFLP图谱特异;且临床标本与相应的培养菌株酶切图谱一致.结论 半巢式PCR-RFLP方法适合培养菌株和临床标本病原菌的快速准确鉴定.

    作者:张明莉;杨国玲;李文利;安利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冷冻联合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冷冻联合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和复发率.方法 66例肛周尖锐湿疣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冷冻去疣后外用α-2b干扰素凝胶,B组采用激光去疣后外用α-2b干扰素凝胶,C组涂派特灵液去疣后外用α-2b干扰素凝胶,3组均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结果 有效率比较:A,B两组,A,C两组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B,C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冷冻联合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肛周尖锐湿疣的疗效更好.

    作者:陈慧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甲氨蝶呤联合小剂量叶酸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叶酸配合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治疗中重度银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4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62例每周口服MTX7.5~15 mg,每日口服叶酸5 mg,共8周.对照组62例采用维生素A、维生素E、氨肽素及抗组胺药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12周和2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显效率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MTX每周口服7.5~15 mg,同时补充小剂量叶酸治疗中重度银屑病有效.

    作者:任杰;王国安;杜秋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成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1例

    患者男,37岁.全身反复出现红斑、斑丘疹、水疱,伴剧痒1年半.病理检查示表皮下水疱,真皮内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直接免疫荧光示IgA呈线状沉积于基底膜带.皮疹特点和组织病理类似疱疹样皮炎,后根据直接免疫荧光确诊为成人线状IgA大疱性皮病,给予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孟静;于建斌;张江安;翟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湿疹患者301例致病因素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湿疹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301例湿疹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特异性IgE食物和吸入性变应原检测及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结果 301例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中,70例阳性,阳性率23.26%;74例特异性IgE吸入性变应原检测中,47例阳性,阳性率63.51%;41例特异性IgE食物性变应原检测中,18例阳性,阳性率43.9%;90例斑贴试验中,58例阳性,阳性率64.44%.结论 湿疹发病机制中有自身免疫机制和多种外源性变应原参与,其诱导过敏反应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

    作者:王德旭;张炜;安全平;苏东宝;于秉伦;赵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面中部NK/T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

    报告1例面中部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23岁,鼻尖、口周、下颌部皮肤浸润性红斑1年半.免疫组化符合NK/T细胞淋巴瘤.给予放、化疗,皮疹基本消失,随访未见复发.

    作者:赵志力;杨蓉娅;王文岭;苏有明;樊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依那西普在皮肤科临床应用的进展

    依那西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融合蛋白,可有效地拮抗肿瘤坏死因子α引起的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初步的临床试验表明,该药对于关节病型银屑病、中重度斑块状寻常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以及难治性皮肌炎、天疱疮、坏疽性脓皮病和化脓性汗腺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依那西普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性较高,引起充血性心衰、脱髓鞘疾病等严重不良反应少见.其远期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适应症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雅骊;杨森;张学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合并Kaposi水痘样疹1例

    患儿男,5岁.全身泛发性红斑、糜烂、渗出、结痂6天.诊断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入院第2天后高热,在原有皮损外周出现小米至绿豆大小红色丘疱疹,中央脐状凹陷,周围红晕.经抗病毒治疗后好转.补充诊断:SSSS合并Kaposi水痘样疹.

    作者:霍佳;耿松梅;肖生祥;薛晓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首乌、川芎、甘草、侧柏叶对体外培养人头皮毛囊的影响

    目的 探讨首乌、川芎等中药水提取物混合剂对体外培养人头皮毛囊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头皮毛囊分别设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中药组.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毛囊毛发生长情况.结果 首乌、川芎、甘草、侧柏叶提取物混合剂中剂量组(100 μg/mL和200 μg/mL)可加速毛发生长,延长毛发生长长度和生长时间.高剂量组(1 000μμg/mL和2 000/μgmL)抑制毛发生长,同时缩短毛发生长时间.低剂量组(2 μg/mL和20 μg/mL)对毛发生长无明显作用.结论 中剂量首乌、川芎等提取物混合剂对体外培养的人头皮毛囊生长有促进作用.

    作者:谷朝霞;汪旸;杨淑霞;赵玉萍;涂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局部序贯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近期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卡泊三醇和哈西奈德局部序贯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7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B-UVB联合局部序贯疗法)及NB-UVB治疗组,以银屑病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价疗效.结果 联合组比NB-UVB组起效更迅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局部序贯疗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高,安全性好.

    作者:李璟蓉;邓列华;徐爱莉;郭梅艳;李克俭;林幼娜;徐瑾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Sweet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7例均为本科2002~2006年诊治的sweet综合征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28~56岁,平均42岁.病程5~56天,平均26天.

    作者:纪明开;翁立强;程波;刘茁;施秀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异维A酸胶丸治疗面部扁平疣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异维A酸治疗面部扁平疣的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口服异维A酸胶丸10 mg/次,2 次/d;对照组40例,聚肌胞肌注2 mL/次,2 次/周,口服溶菌酶片5片/次,3 次/d;两组均局部外涂柴胡注射液2 mL/d,分3次用.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8.75%,对照组为57.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8.16,P<0.05).结论 异维A酸治疗面部扁平疣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朱立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精浆C反应蛋白测定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37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精浆进行CRP测定,与31例正常男性的精浆CRP进行对照,并对病例组病人治疗前后的精浆CRP进行对比.结果 病例组精浆CRP为71.63±23.19 mg/L,对照组精浆CRP为4.55±3.62 mg/L,病例组精浆CR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治疗后精浆CRP明显下降,基本正常;不同病原生物感染者精浆CR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精浆CRP测定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诊疗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谭中荣;梁贵方;孟庆芝;黄伟东;黄润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EB病毒感染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L)中EB病毒(EBV)的潜伏感染情况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EBER1/2原位杂交检测20例SPTL组织中的EBV感染;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 20例SPTL中5例(25%)EBER1/2原位杂交阳性,6例(30%)的P53阳性.统计学分析,二者具有相关性(r=0.533,P<0.05).结论 部分SPTL病例伴EBV潜伏感染,伴有EBV感染的SPTL患者可能预后较差.SPTL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可能与EBV的感染有关.

    作者:万川;王琳;徐晨;李俸媛;刘卫平;李甘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利巴韦林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1 一般资料 本院2003年1月~2007年6月83例带状疱疹患者,男48例,女35例,年龄23~78岁.肿瘤、器官移植或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引起的患者除外.将8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对照组38例,两组病例在年龄、病程、病变部位及临床症状和体征严重程度上无显著差异.

    作者:岳秀俊;王艳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寻常型天疱疮1例

    寻常型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以40~60岁中老年人为好发人群,年轻人少见[1].现将笔者诊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翟伟;于建斌;张江安;李小红;孟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