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兵;王正文
目的 探讨孕激素受体(PR)在恶性黑色素瘤(MM)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 以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MM患者标本,8例痣细胞痣PR及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MM中PR的阳性表达率为25.7%,在痣细胞痣中无表达.MM中PR表达与PCNA表达显著负相关.女性、年龄≤55岁、病程>1年、溃疡以及非肢端型组织亚型PR阳性比例增高,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在MM中选择性表达并可能具有抗增殖作用.
作者:李家文;方险峰;陈旭娥;陈静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报告1例Olmsted综合征.男,21岁,因双侧进行性掌跖角化和腔口周围角化性斑片就诊.患者自小曾在当地医院以湿疹、皮炎等治疗,并使用各种药膏(名不详),无明显疗效,病情进行性加重,表现为边缘锐利的残毁性掌跖角化、指(趾)压缩,全身泛发毛囊性角化性灰白色丘疹,甲床充满白色、坚硬的角化性碎片,同时还有乳头乳晕角化过度和普秃.
作者:陆原;陈达灿;翁翊;李清;禤国维 刊期: 2008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患儿女,4个半月;其母发现患者腹部皮疹2天并迅速增多.患儿无感冒发热史,出疹后精神状态良好,无哭闹,饮食、二便正常,为足月顺产儿,母乳喂养.其母在妊娠4个月时与其姨妈曾同患水痘,体检:T 36.5℃,P 120次/min,R26次/min.神志清,精神状态良好,面色红润,呼吸平稳,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型,前囟1.5 cm×1.5 cm,平坦.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射灵敏,口唇红,咽部无充血,颈软,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2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
作者:刘俐丽;孙祎山;姚洪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中Pathched-1(Ptch-1)和C1i-1在鳞状细胞癌皮损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鳞状细胞癌皮损和细胞系A431、HSQ-89、HSC-2及Tca中Hedgehog信号通路的Ptch-1及Gli-1的蛋白水平的表达与分布.结果 Ptch-1及Gli-1在鳞癌皮损、细胞系A431、HSQ-89以及HSC-2细胞中均有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鳞癌细胞胞膜及胞浆中.结论 鳞癌皮损和细胞系中Ptch-1及Gli-1的阳性表达可能通过激活Hedgehog信号传导通路,促进鳞状细胞癌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白育萍;刘海燕;高滢;刘玉峰;李承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 21例均为本院1998~2004年门诊患者,其中男4例,女17例,年龄13~32岁.皮损均位于手的背侧,呈结节状、疣状,表而粗糙角化,触之易出血,较小皮疹为斑疹和丘疹,色紫红,肢端凉,临床症状典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冷冻治疗,观察组予电离子治疗机治疗(广西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生产,GX-III型).因皮疹对称性分布,在同一患者以左或右手随机分组,使两组具有可比性.选取直径0.3~0.6 cm大小、表面角化或角化明显的皮损,余均剔除本试验.治疗组147个皮损,观察组114个皮损.
作者:张连仲;翁盂武;张淙越;张国莹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报告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红斑肢痛症.本文病例均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充血发红,四肢远端红紫,伴全身皮肤瘙痒,双足阵发性跳动性灼热性神经痛,遇热疼痛加剧,遇冷或患肢抬高疼痛可减轻,根据临床表现特征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红斑性肢痛症.单用白消胺化疗,全身症状完全缓解.本病以皮肤黏膜表现较为突出,患者常到皮肤科就诊,初诊时易误诊为其他皮肤病.提示皮肤科医生对全身性疾病引起皮肤表现的应有足够警惕和认识,以免误诊.
作者:王世君;姚贵申;刘保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Celecoxib(塞来考昔)对人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抑制、凋亡诱导和周期阻滞作用及对A375细胞表达Cox-2和分泌型MMP-1蛋白的影响.方法 MTT法测定Celecoxib对A375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诱导细胞凋亡及周期阻滞作用;细胞爬片SABC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elecoxib对A375细胞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ELISA法分析Celecoxib对A375细胞分泌型MM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80μmol/L的Celecoxib明显抑制人黑素瘤A375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凋亡率35.91%)和G1/M期阻滞,减少A375细胞表达Cox-2蛋白和分泌型MMP-l蛋白.结论 人黑素瘤A375细胞表达Cox-2蛋白和MMP-1蛋白,Celecoxib是一种有潜力的抑制黑素瘤增殖的药物.
作者:任建文;彭振辉;刘艳;潘敏;许庆强;李张军;王香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东莞地区解脲脲原体(UU)与人型支原体(MH)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男性尿道拭子、女性宫颈拭子进行UU和MH检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63例患者共检测到病原体303株,UU 247株,MH 56株,UU敏感的是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耐药的是司帕沙星;MH敏感的也是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耐药的是罗红霉素.UU和MH对9种抗菌素的总体耐药性有统计学意义(χ2=342.63,P=0.000),二者对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的耐药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其他7种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的耐药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MH的耐药性高于UU.结论 支原体对多种抗菌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MH对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的耐药性和UU相似,但对其他7种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高于UU,治疗MH要尽可能避免使用大环内酯类.
作者:梁平;熊晓英;皮雷鑫;辛青松;周君敬 刊期: 2008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 41例均为2004年7月~2007年8月本科诊断为下肢溃疡住院患者.临床表现为小腿下1/3及两踝附近大小不等、境界不清的暗褐色色素沉着斑,中央有钱币大小溃疡,基底部红润,上覆有污秽分泌物.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8岁(30~66岁),平均病程5年(2月~10年);对照组19例,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46岁(28~65岁),平均病程4.6年(4月一9年).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作者:张彦梅;周鹏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联合He-Ne激光治疗下肢淤积性溃疡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将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予以康复新液联合He-Ne激光治疗,对照组应用雷夫奴尔湿敷联合He-Ne激光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67.8%,两组患者疗效及痊愈时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应用康复新液联合He-Ne激光治疗下肢淤积性溃疡疗效显著,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作者:赵桂香;张红岩;鲁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和活动期治疗前后全秃或普秃患者血清中T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107例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每组均给予复方甘草酸苷口服治疗,疗程2个月,观察疗效;选择活动期组全秃或普秃患者检测治疗前后血清T细胞因子.结果 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有效率分别为76.79%和90.2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例活动期全秃或普秃患者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升高、INF-闼浇档?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L-2,IT-4和IL-1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斑秃疗效确切,可能通过其免疫调节作用、改善,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平衡等途径起作用.
作者:周静;杨勤萍;徐峰;楼玮;盛友渔 刊期: 2008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例1女,16岁.四肢及臀部反复出现丘疹、结节伴剧痒10余年.10余年前四肢及臀部出现淡红色斑或丘疹,红斑上可见水疱,数天后自行消退,瘙痒,抓后形成结节.当地医院以扁平苔藓予激素类药物治疗(用药不详)后缓解,停药后易复发,期间出现双下肢肿胀,消退后留下暗红色多行状萎缩纹.父母健在,非近亲结婚,其外祖母及母亲年幼时有类似病史,青春期后自愈,无兄妹.
作者:王任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能发生SLE的小鼠模型有很多种,常用的是自发型小鼠模型,主要有3种品系,NZB/NZW F1,MRL/lpr和BXSB小鼠.本文将从SLE小鼠模型的遗传背景、血清病理特点、发病机制方面概述自发型小鼠模型在研究SLE中的应用.
作者:李英妮;郭长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解脲脲原体两大生物群与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并以多条带抗原(MB.Ag)基因为靶位,设计分群引物,对UU菌株进行分群.结果 两大生物群对五种抗菌药物MIC值范围基本一致,个别MIC90值存在差异.UU两大生物群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洛美沙星的耐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对红霉素、阿奇霉素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08和<0.0001).结论 UU两大生物群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能存在差异,支持UU分成两个独立的物种.
作者:马寒;陆春;朱国兴;赖维;冯佩英;卢荣彪;黄怀球;陈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不同形态白念珠菌致敏的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对免疫抑制小鼠白念珠菌系统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及所对应的细胞因子改变.方法 孢子相和菌丝相白念珠菌在体外分别致敏小鼠骨髓来源的 DC(BM.DC),测定混合培养上清IL-12水平;尾静脉回输免疫抑制小鼠体内后,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脾IFN-γ及IL-4水平,并检测肾携菌量.结果 DC孢子致敏组上清IL-12水平(380.2±104.13)ps/mL明显高于DC菌丝致敏组和对照组(P<0.05);而DC菌丝致敏组(74.79±23.47)p/mL与单纯DC培养组上清IL-12水平(19.71±9.21)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孢子致敏DC、菌丝致敏DC分别过继免疫小鼠后,前者脾脏IFN-γ水平(269.43±17.34)pg/g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IL-4水平(6.23±0.37)pg/g则明显低于其他对照组(P<0.05);荷菌一周后孢子致敏DC回输组小鼠肾携菌量(3.58±2.32)×102CFUs与健康小鼠荷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间肾携菌量比较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尾静脉回输白念珠菌孢子体外致敏的小鼠骨髓来源DC可有效诱导免疫抑制小鼠抗白念珠菌保护性免疫.
作者:黄巍;杨义成;黄长征;林能兴;陈宏翔;刘业强;雷水生;李延;樊超;涂亚庭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生殖道感染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1~8月在即墨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和皮肤性病门诊就诊、主诉阴道分泌物异常的705例初诊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和试验室检查.结果 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发病率为39.72%,念珠菌性阴道炎(GC)的检出率为8.94%,滴虫性阴道炎(TV)的检出率为7.66%,解脲脲原体感染(UU)的检出率为17.30%,沙眼衣原体感染(CT)的检出率为3.83%,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检出率为7.38%,淋病奈瑟菌(NG)的检出率为0.57%,生殖器疱疹(GH)的检出率为0.1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避孕方式、流产史成为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即墨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较普遍,应加强生殖健康的普查普治工作,针对妇女生殖道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
作者:张丽荣;綦玉洁;宋启京;肖君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右手背、手腕肿胀、大疱伴灼痛数小时急诊入院.5天前因右手背红斑微痒,当地医院予外用自制药(具体药名不详)无效而停用;1天前有亲友建议外敷鹅不食草,2h后自觉灼热,5h因刺痛难忍除去,且加重.系统检查无异常.
作者:黄仲;杨光艳;周飞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分离和调查某社区医院甲真菌病的致病真菌和临床类型.方法 自2005年1月-2007年8月,对306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进行致病真菌分离,将取材物进行KOH显微镜检查和真菌培养.记录每位患者的病史资料,分析致病真菌分布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临床类型与致病真菌之间的关系.结果 306例中足趾甲感染占62.1%,手指甲感染占9.5%,手足指趾甲混合感染占28.4%.远端侧缘甲下型(DLSO)是常见的一种临床类型,有195例患者(63.7%),其次是全甲破坏型(TDO)(82例;26.8%),无甲沟炎的近端甲下型(PSO)(18例;5.9%),合并甲沟炎的近端甲下型(PSO)(8例;2.6%),浅表白甲型(SWO)(3例;0.98%).DLSO与其他临床类型相比显著增多(P<0.001).306株致病真菌中主要为皮肤癣菌(68.0%),其中80.3%为红色毛癣菌;酵母菌22.5%,其中73.9%为白念珠菌;第三位是霉菌(9.5%),主要为曲霉.结论 发现该社区医院甲真菌病常见的临床类型为DLSO和TDO,而PSO和SWO不常见.致病病原菌以红色毛癣菌和白念珠菌为主.临床类型和病原学关系显示单一致病真菌可以引发一种以上类型的甲真菌病.
作者:郭秀军;吴立新;李屹;周芳;刘立新;张振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体检调查,了解太钢职工老年性皮肤病的发病情况及发病特点.方法 选择了常见的老年性皮肤病8种(老年性点状白斑、老年性血管瘤、老年疣、日光性雀斑样痣、老年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软纤维瘤、项部菱形皮肤、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将其制定统一表格,由专科医师对被检查者进行全身皮肤检查.共调查5873例,按年龄段分为A(40~49岁)、B(50~59岁)、C(60~72岁)三组.对各组年龄段逐一进行登记、整理、统计.统计学分析采用患病率,组间患病率比较采用X2检验,所有统计计算由SPSS 11.5完成.结果 B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的是老年性血管瘤、老年疣、软纤维瘤、项部菱形皮肤;C组与A组比较除软纤维瘤外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比较8种老年性皮肤病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老年性皮肤病各年龄段的患病情况是不一致的.
作者:薛树旗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难治性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60 mL/d,氯雷他定片10 mg/d,复合维生素B片9片/d,连续给药10天.对照组40例仅给予氯雷他定片、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两组均于治疗结束后1周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2.50%,对照组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玫瑰糠疹疗效显著,且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