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1例

魏双平

关键词:色斑, 年龄增长, 临床资料, 患者, 冻疮, 足背部, 小腿, 皮损, 斑点, 白斑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双手及足背部散在淡白色斑15年,加重5年.15年前患者双手、足冻疮样改变后出现散在白色斑点,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扩大,白斑增加与冻疮无关.5年前皮损加重,蔓延至腕侧及踝周小腿伸侧.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系统.方法 采用胶体金颗粒标记抗rHgbA-IgG抗体,制备出免疫胶体金;采用双抗体夹心模式建立适用于杜克雷嗜血杆菌检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以ELISA试验作为平行对照,时其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 以该方法 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其他7种生殖器溃疡相关细菌,杜克雷嗜血杆菌显示强阳性,其余8种均为阴性,无交叉反应发生,GICA与ELISA实验结果 相符合;GICA和ELISA检测灵敏度分剐为:纯化抗原实验GICA为6.25ng/mL,ELISA为1.56ng/mL;细菌学实验GICA为2×106cfu/mL,ELISA为2×105cfu/mL;模拟样本检测实验GICA为1×107cfu/mL,ELISA为1×106cfu/mL.GICA能在15min内完成检测,稳定性良好.结论 建立的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的GICA系统能够特异、快速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该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还不能满足所有临床标本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虹;张辛艳;段琼;刘兵;冯丹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Sweet综合征伴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面部及右上肢疼痛性红斑及结节20天.20天前患者左耳出现2个黄豆大小红色结节,隆起,触痛,1周内迅速扩大至整个左侧面部,剧痛,右颊也相继出现类似皮疹.

    作者:刘岩;孙晓东;刘蕤;李铁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他扎罗汀等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外用他扎罗汀及糠酸莫米松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2mL肌注,隔日1次,18次为1疗程;2mL肌注隔2日1次,18次为第2疗程;同时予他扎罗汀凝胶每晚外涂,糠酸莫米松乳膏隔日早晨外涂.对照A组80例仅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用法同治疗组;对照B组98例仅外涂他扎罗汀凝胶及糠酸莫米松乳膏,用法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1.66%,对照A,B组分别为86.25%,64.78%.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1>=0.0034,P<,2><0.0001).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他扎罗汀凝胶及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确切.

    作者:姚红娜;蒙秉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HIV感染17例的皮肤表现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皮肤疾病表现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7例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合并带状疱疹1例、尖锐湿疣2例、马尔尼菲青霉病10例、银屑病2例、鱼鳞病样皮疹1例、紫癜样皮疹1例.结论 HIV感染者皮肤疾病皮损范围广、临床症状重、病程长、治疗效果差.

    作者:张倩影;梁伶;曹存巍;李雪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副肿瘤性皮肤病

    副肿瘤性皮肤病包括一组出现内脏恶性肿瘤的非遗传性皮肤病,如黑棘皮、获得性鱼鳞病、皮肌炎、副肿瘤性天疱疮、坏死松解游走性红斑、Sweet综合征、坏疽性脓皮病、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硬化黏液性水肿等.认识这些疾病可为内脏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监视肿瘤的发生提供机会.本文对黑棘皮病等13种副肿瘤性皮肤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进行了介绍.

    作者:唐鸿珊;朱一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过敏性紫癜肾脏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肾脏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敏性紫癜248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 腹痛、上呼吸道感染、潜血、补体C<,3>、性别、类风湿因子、血小板计数对患者尿白蛋白有影响.腹痛、尿潜血、年龄、类风湿因子、血小板计数、皮疹持续时间对患者尿球蛋白有影响.关节痛、肾区叩击痛、腹痛时患者尿微蛋白有影响.结论 腹痛是肾脏损伤的重要相关因素,尿潜血则是肾脏发生较为严重损伤的实验室指标,性别、血小板计数、感粢因素、皮疹持续时间、年龄、关节痛、肾区叩击痛与肾脏损伤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楚瑞琦;刘辉;王咏梅;石宁;孙力;赵建伟;刘春梅;沈俊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沙眼衣原体标准株不同型之间的差异性分析

    目的 鉴定从ATCC购买的标准株是否为正确型别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方法 沙眼衣原体标准株连续多次传代培养,每次培养后用卢戈氏碘液染色观察并进行包涵体计数,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RFLP分型鉴定.结果 经分型鉴定后,从ATCC购买的标准株为相应的D型、F型、I型;同样的接种剂量400μL,D型随传代次数的增加包涵体数(反应感染率)直线增加,F型、I型随传代次数的增加包涵体数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没有明显增多,即感染率没有明显增加.结论 从ATCC购买的标准株分型后均为正确的型别,但不同型之间感染率增长的差异明显,为理解沙眼衣原体不同型别致病性的不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原君;齐蔓莉;绍丽丽;盛彩虹;姚卫锋;侯淑萍;刘全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男男性接触者多重STIs/HIV感染1例

    患者男,18岁,同性恋史8个月.面部、躯干、四肢、掌跖部泛发斑丘疹,肛周见数个斑块状增生物,阴茎系带旁有两个糜烂面,肛门灼痛、有脓性分泌物.TRUST 1:16(+),TPPA(+),肛周皮损组织液暗视野显微镜查螺旋体(+),直肠分泌物涂片见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淋球菌培养(+),CT-PCR(+),UU-PCR(-),HSV-2-PCR(+).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及血清学等实验室检查诊断为二期梅毒、生殖器疱疹、淋菌性直肠炎等多种性传播性疾病(STDs)和HIV感染.该患者免疫功能正常,治疗方法 的选择及其疗效与一般STDs患者无异.

    作者:曾志良;王辉;杨光艳;陈春梅;段逸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二期梅毒口腔黏膜白斑1例

    患者男,45岁.口腔溃烂3月.舌面可见红色斑疹,伴浅糜烂,约指甲盖大小,舌背右侧稍肿胀,可见两颗淡红色水肿性结节,约中指头及黄豆大小.躯干皮肤正常,外生殖器无皮疹.RPR 1:64(+),TPPA(+).诊断:二期梅毒.予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20天,2个月后复查RPR 1:16(+),TPPA(+),舌背面红斑、糜烂及舌下方结节消退.

    作者:孙嫦娥;方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姜黄消痤搽剂治疗脂溢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姜黄消痤搽剂治疗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予姜黄消痤搽剂涂患处,对照组外用哈西奈德溶液.两组均早晚各用药1次,疗程为14天,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随访2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7.23%,对照组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5.79%,对照组为47.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姜黄消疰搽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彭光辉;王海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寻常性痤疮严重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寻常性痤疮严重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07年1~12月对本科门诊确诊为寻常性痤疮的1129例患者,由首诊医生向患者发放自制的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3项:性别、年龄、皮肤类型、家族史、初发年龄、平时饮食喜好、每日洗脸次数、每日睡眠时间、平均每天使用电脑时间、有无便秘、哪些季节加重、女性患者月经初潮年龄、有无月经不规律.采用SAS Version 8.1软件包进行X<'2>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dc回归分析显示,与痤疮严重程度相关的5个因素依次为性别、痤疮初发年龄、每日洗脸次数、油性皮肤、季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与痤疮严重程度相关的依次是性别(P<0.0001)、初发年龄(P<0.05)、喜食成味(P<0.05)、皮肤类型(P<0.05).结论 寻常性痤疮的严重程度与油性皮肤、喜食成味明显相关;初发年龄越小,痤疮越严重:且男性患者皮损较女性患者更严重.

    作者:杨擎宇;汪樊;冯爱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手术患者HIV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状况,分析在医院进行术前HIV抗体检查的意义.方法 对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间本院住院患者进行术前HIV抗体检测.结果 阳性者送广西区疾控中心复检确诊.结果 17 498份血清标本共检出HIV抗体阳性36例,阳性率为0.21%.结论 在医院进行术前HIV抗体检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萌;伍秋云;柏彩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经典型Kaposi肉瘤CD164,c-myc的检测

    目的 探讨差异表达基因在经典型Kaposi肉瘤(KS)中的作用,为揭示KS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集经典型KS肿瘤组织、来源于同一患者的正常皮肤组织及血清.运用巢式PCR检测是否感染了人类8型疱疹病毒(HHV-8).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SSH)技术分析KS肿瘤组织差异基因表达谱.结果 患者HHV-8检测阳性,在KS肿瘤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28条,包括基因CD164,c-myc.结论 基因CD164,c-myc在KS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此作用可能与HHV-8病毒感染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李冬妹;仙玲玲;谭晓华;罗星;何玲;杨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大疱性肥大细胞增生病1例

    患儿男,4个月.头皮、躯干皮肤水疱、大疱3天.系统检查无异常.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表皮下水疱形成.Giemsa染色示真皮内胞质有大量紫红色异染颗粒的肥大细胞.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大疱性肥大细胞增生病.

    作者:晏文;杨莹;王希香;张信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5%咪喹莫特乳膏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局部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在物理治疗尖锐湿疣后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 46例符合尖锐湿疣诊断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物理治疗去除疣体后,治疗组外用咪喹莫特乳膏每周3次,对照组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4次/d.疗程均为12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3.6%,42.9%,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外用咪喹莫特乳膏疗效更佳,能预防CA复发.

    作者:吴大军;仇爱华;吴秀华;臧运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软骨样汗管瘤1例

    患者男,44岁.上唇左侧无痛性肿物6月.上唇左侧唇红缘上方0.2cm处见一圆形皮下结节,微红,约1.0cm×1.0cm,中等硬度,无压痛.组织病理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可见肿瘤细胞组成的团块、细胞巢或细胞索,并见囊性空腔,内衬复层上皮细胞或单层上皮细胞,腔内含嗜酸性无定形物质,间质呈纤维化或黏液样变,诊断软骨样汗管瘤.

    作者:史毓杰;杨文林;杨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婴幼儿带状疱疹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婴幼儿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耍幼儿带状疱疹的临床资料.结果 1岁以内者5例,1~3岁者7例;4例有水痘接触史,2例母亲在妊娠末期患水痘,3例母亲在妊娠末期惠带状疱疹;12例均有典型的呈带状分布的成簇状绿豆大丘疹、水疱性损害;3例行CD4,CD8检查,其中2例CD4/CD8低于正常;均予抗病毒及He-Ne激光照射治疗而痊愈.结论 婴幼儿带状疱疹的发生多有直接或间接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接触史,抗病毒联合He-Ne激光照射治疗效果好.

    作者:宋文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烟曲霉感染中Toll样受体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Toll样受体(TLR)是参与天然免疫的主要模式识别受体之一,许多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与之结合后通过MyD88依赖性或非依赖性途径启动宿主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TLR能识别曲霉成分,烟曲霉通过不同TLRs逃避宿主天然免疫系统的识别.

    作者:敖俊红;郝震锋;杨蓉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20岁.双手及足背部散在淡白色斑15年,加重5年.15年前患者双手、足冻疮样改变后出现散在白色斑点,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多、扩大,白斑增加与冻疮无关.5年前皮损加重,蔓延至腕侧及踝周小腿伸侧.

    作者:魏双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伊曲康唑胶囊治疗头面部体癣2例

    1临床资料例1男,56岁.面部皮疹伴瘙痒反复4个月.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面部散发皮疹,微痒,自涂复方地塞米松霜(皮炎平)等药物未见好转,皮损逐渐延及右侧面颊部,瘙痒明显.

    作者:段彦娟;李福伦;李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