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俊红;郝震锋;杨蓉娅
目的 探讨姜黄消痤搽剂治疗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予姜黄消痤搽剂涂患处,对照组外用哈西奈德溶液.两组均早晚各用药1次,疗程为14天,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随访2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7.23%,对照组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5.79%,对照组为47.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姜黄消疰搽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彭光辉;王海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患者男,44岁.上唇左侧无痛性肿物6月.上唇左侧唇红缘上方0.2cm处见一圆形皮下结节,微红,约1.0cm×1.0cm,中等硬度,无压痛.组织病理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可见肿瘤细胞组成的团块、细胞巢或细胞索,并见囊性空腔,内衬复层上皮细胞或单层上皮细胞,腔内含嗜酸性无定形物质,间质呈纤维化或黏液样变,诊断软骨样汗管瘤.
作者:史毓杰;杨文林;杨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患者男,42岁.全身皮肤结节1年半,加重伴发热2周.曾以脂膜炎治疗无效.双侧眉毛外1/3稀疏,躯干及四肢泛发鲜红或暗红色结节,两侧腓总神经增粗.组织液涂片抗酸杆菌(3+)~(4+).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萎缩,表皮下可见一狭窄的无浸润带,真皮全层及皮下组织均可见弥漫性中性粒细胞浸润,有脓肿及坏死,可见大量泡沫细胞,皮下组织有脂膜炎样改变及血管炎改变.诊断:①瘤型麻风,②Ⅱ型麻风反应.
作者:陈集敏;梁伶;曹存巍;罗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局部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在物理治疗尖锐湿疣后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 46例符合尖锐湿疣诊断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物理治疗去除疣体后,治疗组外用咪喹莫特乳膏每周3次,对照组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4次/d.疗程均为12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3.6%,42.9%,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外用咪喹莫特乳膏疗效更佳,能预防CA复发.
作者:吴大军;仇爱华;吴秀华;臧运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患儿男,4个月.头皮、躯干皮肤水疱、大疱3天.系统检查无异常.皮损组织病理:表皮大致正常,表皮下水疱形成.Giemsa染色示真皮内胞质有大量紫红色异染颗粒的肥大细胞.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大疱性肥大细胞增生病.
作者:晏文;杨莹;王希香;张信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刺脱毒素引起的以皮肤浅表水疱形成为特征的皮肤病.目前认为表皮剥脱毒素是一种独特的丝氨酸蛋白酶,能高效、特异地辨认和水解上皮细胞间的黏附分子-桥粒芯糖蛋白1,导致表皮剥脱.该病常发生在婴幼儿,在健康成人中发病极为罕见,但健康人对表皮剥脱毒素作用的保护机制现在仍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免疫保护和肾脏对表皮剥脱毒素的快速清除有关.
作者:肖异珠;杨致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耍幼儿带状疱疹的临床资料.结果 1岁以内者5例,1~3岁者7例;4例有水痘接触史,2例母亲在妊娠末期患水痘,3例母亲在妊娠末期惠带状疱疹;12例均有典型的呈带状分布的成簇状绿豆大丘疹、水疱性损害;3例行CD4,CD8检查,其中2例CD4/CD8低于正常;均予抗病毒及He-Ne激光照射治疗而痊愈.结论 婴幼儿带状疱疹的发生多有直接或间接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接触史,抗病毒联合He-Ne激光照射治疗效果好.
作者:宋文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副肿瘤性皮肤病包括一组出现内脏恶性肿瘤的非遗传性皮肤病,如黑棘皮、获得性鱼鳞病、皮肌炎、副肿瘤性天疱疮、坏死松解游走性红斑、Sweet综合征、坏疽性脓皮病、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硬化黏液性水肿等.认识这些疾病可为内脏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监视肿瘤的发生提供机会.本文对黑棘皮病等13种副肿瘤性皮肤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进行了介绍.
作者:唐鸿珊;朱一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外用盐酸5-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将90例尖锐湿疣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LA-PDT治疗组56例和CO<,2>激光对照治疗组34例,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和复发率,以及有无不良反应和自觉不适.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2.86%和52.94%(P<0.01),治疗组治疗后总复发率(7.14%)较对照组(47.06%)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生系统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3.57%,主要为局部轻微灼伤和刺激;对照组88.24%,主要为溃疡、疼痛及癜痕形成,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外用ALA-PDT疗法治疗尿道口尖锐湿疣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安全性好.
作者:王琳;郑颖;李海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患者男,45岁.口腔溃烂3月.舌面可见红色斑疹,伴浅糜烂,约指甲盖大小,舌背右侧稍肿胀,可见两颗淡红色水肿性结节,约中指头及黄豆大小.躯干皮肤正常,外生殖器无皮疹.RPR 1:64(+),TPPA(+).诊断:二期梅毒.予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20天,2个月后复查RPR 1:16(+),TPPA(+),舌背面红斑、糜烂及舌下方结节消退.
作者:孙嫦娥;方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owling-Meara亚型(EBS-DM)的遗传学发病机制.方法 报告1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owling.Meats亚型(EBS-DM)的家系,选择该家系中2例患者、1名正常人及50名无血缘关系者,扩增外周血基因组DNA中编码角蛋白14(K14)和角蛋白5(K5)的所有外显子,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此EBS-DM家系患者中,位于K14第1外显子的125位密码子由CGC突变CAC,导致精氨酸由组氨酸替代(R125H),而家系中正常人及与家系无关的50例正常人无此突变.结论 该EBS-DM家系患者的K14第1外显子存在R125H突变.
作者:吴佳纹;肖生祥;王俊民;冯义国;朱晓武;霍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面部及右上肢疼痛性红斑及结节20天.20天前患者左耳出现2个黄豆大小红色结节,隆起,触痛,1周内迅速扩大至整个左侧面部,剧痛,右颊也相继出现类似皮疹.
作者:刘岩;孙晓东;刘蕤;李铁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鉴定从ATCC购买的标准株是否为正确型别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方法 沙眼衣原体标准株连续多次传代培养,每次培养后用卢戈氏碘液染色观察并进行包涵体计数,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RFLP分型鉴定.结果 经分型鉴定后,从ATCC购买的标准株为相应的D型、F型、I型;同样的接种剂量400μL,D型随传代次数的增加包涵体数(反应感染率)直线增加,F型、I型随传代次数的增加包涵体数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并没有明显增多,即感染率没有明显增加.结论 从ATCC购买的标准株分型后均为正确的型别,但不同型之间感染率增长的差异明显,为理解沙眼衣原体不同型别致病性的不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原君;齐蔓莉;绍丽丽;盛彩虹;姚卫锋;侯淑萍;刘全忠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系统.方法 采用胶体金颗粒标记抗rHgbA-IgG抗体,制备出免疫胶体金;采用双抗体夹心模式建立适用于杜克雷嗜血杆菌检测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以ELISA试验作为平行对照,时其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 以该方法 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以及其他7种生殖器溃疡相关细菌,杜克雷嗜血杆菌显示强阳性,其余8种均为阴性,无交叉反应发生,GICA与ELISA实验结果 相符合;GICA和ELISA检测灵敏度分剐为:纯化抗原实验GICA为6.25ng/mL,ELISA为1.56ng/mL;细菌学实验GICA为2×106cfu/mL,ELISA为2×105cfu/mL;模拟样本检测实验GICA为1×107cfu/mL,ELISA为1×106cfu/mL.GICA能在15min内完成检测,稳定性良好.结论 建立的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的GICA系统能够特异、快速检测杜克雷嗜血杆菌.该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还不能满足所有临床标本的需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虹;张辛艳;段琼;刘兵;冯丹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患者女,22岁.出生后发即发现右侧胸部丘疹、结节等软性皮损,皮疹呈进行性增多,扩大至腋下.查体右侧胸部及腋下可见多个皮色或黄色的米粒至甲板大小扁平或半球形丘疹、结节、皮赘,触之柔软,部分皮疹融合成斑块.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上部胶原束间见脂肪细胞团块,呈片状或叶状分布,脂肪细胞形态成熟,发育正常.弹力纤维染色可见弹力纤维减少或短小、破碎.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浅表脂肪瘤样痣.腋下皮损行局部切除,疗效满意.
作者:于艳;刘兵;李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患者男,55岁.双下肢皮疹十余年,加重半年.皮损表现为双下肢散在分布的溃疡,边界清楚,边缘呈紫红色.皮肤组织病理:真皮全层血管周围少许淋巴细胞及显著浆细胞浸润.予静滴环磷酰胺联合口服氨笨砜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弓月;余进;武玲慎;刘玲玲;涂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盐酸布替萘芬乳膏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龟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每天午餐后口服伊曲康唑200mg,同时每日早、晚各1次清洗龟头皮损,拭干后予盐酸布替萘芬乳膏外搽;对照组仅口服伊曲康唑,用法同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7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时进行临床、真菌学疗效观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4.00%,真菌清除率为98.00%,对照组分别为86.00%和92.00%.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盐酸布替萘芬乳膏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龟头炎疗效好.
作者:韩宝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早期蛋白E7的B细胞优势表住,并对其进行免疫原性鉴定.方法 采用亲水性方案、柔韧性方案、抗原指数方案及表面可能性方案综合评估其B细胞优势表位,并运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多肽,经RP-HPLC纯化及纯度分析,用质谱进行定性鉴定.以合成肽免疫Balb/c小鼠,进行免疫效果评价.结果 综合分析考虑HPV16 E714-21(P1),HPV16E726-37(P2),HPV16E744-51(P3)可能是B细胞优势表位,免疫小鼠后可明显诱导小鼠血清抗体滴度升高,但只有P1和P2产生的抗体与人宫颈癌组织上清液结合呈阳性反应.结论 HPV16 E714-21和HPV16E726-37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能成为HPV感染肽疫苗的候选表位.
作者:吕明芬;徐云升;郝飞;欧荣英;张学奇;李秉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肾脏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敏性紫癜248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 腹痛、上呼吸道感染、潜血、补体C<,3>、性别、类风湿因子、血小板计数对患者尿白蛋白有影响.腹痛、尿潜血、年龄、类风湿因子、血小板计数、皮疹持续时间对患者尿球蛋白有影响.关节痛、肾区叩击痛、腹痛时患者尿微蛋白有影响.结论 腹痛是肾脏损伤的重要相关因素,尿潜血则是肾脏发生较为严重损伤的实验室指标,性别、血小板计数、感粢因素、皮疹持续时间、年龄、关节痛、肾区叩击痛与肾脏损伤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楚瑞琦;刘辉;王咏梅;石宁;孙力;赵建伟;刘春梅;沈俊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患者女,46岁.胸部皮肤破溃伴瘙痒和疼痛2个月,右大腿疼痛1月余.4年前行左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定期化疗.皮肤科情况:前胸部可见-3.0 cm×7.0cm大小暗红色不规则溃疡,隆起,质硬,无触痛.上覆黑痂、出血和少许脓性分泌物.CEA 140.10ng/mL,CA-125 1029.00U/mL,CA-153 163.10U/mL.右股骨正侧位和胸片示骨、肺转移.诊断:乳腺癌皮肤转移合并骨、肺转移.拒绝治疗,出院.
作者:吴颖;曹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