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明芬;徐云升;郝飞;欧荣英;张学奇;李秉煦
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早期蛋白E7的B细胞优势表住,并对其进行免疫原性鉴定.方法 采用亲水性方案、柔韧性方案、抗原指数方案及表面可能性方案综合评估其B细胞优势表位,并运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多肽,经RP-HPLC纯化及纯度分析,用质谱进行定性鉴定.以合成肽免疫Balb/c小鼠,进行免疫效果评价.结果 综合分析考虑HPV16 E714-21(P1),HPV16E726-37(P2),HPV16E744-51(P3)可能是B细胞优势表位,免疫小鼠后可明显诱导小鼠血清抗体滴度升高,但只有P1和P2产生的抗体与人宫颈癌组织上清液结合呈阳性反应.结论 HPV16 E714-21和HPV16E726-37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能成为HPV感染肽疫苗的候选表位.
作者:吕明芬;徐云升;郝飞;欧荣英;张学奇;李秉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带状疱疹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耍幼儿带状疱疹的临床资料.结果 1岁以内者5例,1~3岁者7例;4例有水痘接触史,2例母亲在妊娠末期患水痘,3例母亲在妊娠末期惠带状疱疹;12例均有典型的呈带状分布的成簇状绿豆大丘疹、水疱性损害;3例行CD4,CD8检查,其中2例CD4/CD8低于正常;均予抗病毒及He-Ne激光照射治疗而痊愈.结论 婴幼儿带状疱疹的发生多有直接或间接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接触史,抗病毒联合He-Ne激光照射治疗效果好.
作者:宋文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湿疹的机制.方法 7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口服祛风止痒口服液10mL,3次/d,10天为1疗程,另外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32例仅予以常规治疗.70例湿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及20例正常健康组血清分别应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其P物质(SP)、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并用放免法检测其血管活性肠肤(VIP)水平.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结果 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9.47%,对照组为68.7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P,NGF及VIP水平均较正常健康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组于治疗后血清SP,NGF及VI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祛风止痒口服液治疗湿疹可能通过抑制SP,NGF及VIP而起到治疗作用,推断其作用可能与神经源机制有关.
作者:杜宇;廖勇梅;黎昌强;许镲;熊霞;陈德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患者男,18岁,同性恋史8个月.面部、躯干、四肢、掌跖部泛发斑丘疹,肛周见数个斑块状增生物,阴茎系带旁有两个糜烂面,肛门灼痛、有脓性分泌物.TRUST 1:16(+),TPPA(+),肛周皮损组织液暗视野显微镜查螺旋体(+),直肠分泌物涂片见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淋球菌培养(+),CT-PCR(+),UU-PCR(-),HSV-2-PCR(+).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及血清学等实验室检查诊断为二期梅毒、生殖器疱疹、淋菌性直肠炎等多种性传播性疾病(STDs)和HIV感染.该患者免疫功能正常,治疗方法 的选择及其疗效与一般STDs患者无异.
作者:曾志良;王辉;杨光艳;陈春梅;段逸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患者男,44岁.上唇左侧无痛性肿物6月.上唇左侧唇红缘上方0.2cm处见一圆形皮下结节,微红,约1.0cm×1.0cm,中等硬度,无压痛.组织病理示真皮及皮下组织可见肿瘤细胞组成的团块、细胞巢或细胞索,并见囊性空腔,内衬复层上皮细胞或单层上皮细胞,腔内含嗜酸性无定形物质,间质呈纤维化或黏液样变,诊断软骨样汗管瘤.
作者:史毓杰;杨文林;杨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患者男,45岁.口腔溃烂3月.舌面可见红色斑疹,伴浅糜烂,约指甲盖大小,舌背右侧稍肿胀,可见两颗淡红色水肿性结节,约中指头及黄豆大小.躯干皮肤正常,外生殖器无皮疹.RPR 1:64(+),TPPA(+).诊断:二期梅毒.予普鲁卡因青霉素治疗20天,2个月后复查RPR 1:16(+),TPPA(+),舌背面红斑、糜烂及舌下方结节消退.
作者:孙嫦娥;方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过敏性紫癜肾脏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敏性紫癜248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 腹痛、上呼吸道感染、潜血、补体C<,3>、性别、类风湿因子、血小板计数对患者尿白蛋白有影响.腹痛、尿潜血、年龄、类风湿因子、血小板计数、皮疹持续时间对患者尿球蛋白有影响.关节痛、肾区叩击痛、腹痛时患者尿微蛋白有影响.结论 腹痛是肾脏损伤的重要相关因素,尿潜血则是肾脏发生较为严重损伤的实验室指标,性别、血小板计数、感粢因素、皮疹持续时间、年龄、关节痛、肾区叩击痛与肾脏损伤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
作者:楚瑞琦;刘辉;王咏梅;石宁;孙力;赵建伟;刘春梅;沈俊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owling-Meara亚型(EBS-DM)的遗传学发病机制.方法 报告1例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owling.Meats亚型(EBS-DM)的家系,选择该家系中2例患者、1名正常人及50名无血缘关系者,扩增外周血基因组DNA中编码角蛋白14(K14)和角蛋白5(K5)的所有外显子,PCR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此EBS-DM家系患者中,位于K14第1外显子的125位密码子由CGC突变CAC,导致精氨酸由组氨酸替代(R125H),而家系中正常人及与家系无关的50例正常人无此突变.结论 该EBS-DM家系患者的K14第1外显子存在R125H突变.
作者:吴佳纹;肖生祥;王俊民;冯义国;朱晓武;霍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患者女,46岁.胸部皮肤破溃伴瘙痒和疼痛2个月,右大腿疼痛1月余.4年前行左乳腺癌根治术,术后定期化疗.皮肤科情况:前胸部可见-3.0 cm×7.0cm大小暗红色不规则溃疡,隆起,质硬,无触痛.上覆黑痂、出血和少许脓性分泌物.CEA 140.10ng/mL,CA-125 1029.00U/mL,CA-153 163.10U/mL.右股骨正侧位和胸片示骨、肺转移.诊断:乳腺癌皮肤转移合并骨、肺转移.拒绝治疗,出院.
作者:吴颖;曹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面部及右上肢疼痛性红斑及结节20天.20天前患者左耳出现2个黄豆大小红色结节,隆起,触痛,1周内迅速扩大至整个左侧面部,剧痛,右颊也相继出现类似皮疹.
作者:刘岩;孙晓东;刘蕤;李铁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刺脱毒素引起的以皮肤浅表水疱形成为特征的皮肤病.目前认为表皮剥脱毒素是一种独特的丝氨酸蛋白酶,能高效、特异地辨认和水解上皮细胞间的黏附分子-桥粒芯糖蛋白1,导致表皮剥脱.该病常发生在婴幼儿,在健康成人中发病极为罕见,但健康人对表皮剥脱毒素作用的保护机制现在仍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免疫保护和肾脏对表皮剥脱毒素的快速清除有关.
作者:肖异珠;杨致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Toll样受体(TLR)是参与天然免疫的主要模式识别受体之一,许多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与之结合后通过MyD88依赖性或非依赖性途径启动宿主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TLR能识别曲霉成分,烟曲霉通过不同TLRs逃避宿主天然免疫系统的识别.
作者:敖俊红;郝震锋;杨蓉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差异表达基因在经典型Kaposi肉瘤(KS)中的作用,为揭示KS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集经典型KS肿瘤组织、来源于同一患者的正常皮肤组织及血清.运用巢式PCR检测是否感染了人类8型疱疹病毒(HHV-8).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SSH)技术分析KS肿瘤组织差异基因表达谱.结果 患者HHV-8检测阳性,在KS肿瘤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28条,包括基因CD164,c-myc.结论 基因CD164,c-myc在KS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此作用可能与HHV-8病毒感染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李冬妹;仙玲玲;谭晓华;罗星;何玲;杨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神经鞘氨醇磷酸胆碱(SPC)对人真皮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从基因水平探讨其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 从经SPC处理和未处理的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抽提总RNA,制备cDNA芯片探针,与基因芯片进行杂交,扫描仪扫描芯片,扫描信号用GenPix pro 3.0软件分析,利用CLASTER操作系统分析结果 ,TREEVIEW操作系统显示其结果 ,查阅SOURCE功能数据库进行每个基因的功能分析.结果 基因芯片的8096个基因中有意义的信号位点为194个,按功能分为11类,表达增加1倍以上的基因为52个,表达减少50%以下的基因为49个,其中表达水平高的基因为CTGF,其次为CYR61,IL-6等,均与创伤愈合有关.结论 SPC可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使成纤维细胞分泌一系列与皮肤创伤愈合有关的细胞因子,调控其增殖,从而促进创伤愈合.
作者:朱明姬;朴永君;姜日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寻常性痤疮严重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于2007年1~12月对本科门诊确诊为寻常性痤疮的1129例患者,由首诊医生向患者发放自制的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3项:性别、年龄、皮肤类型、家族史、初发年龄、平时饮食喜好、每日洗脸次数、每日睡眠时间、平均每天使用电脑时间、有无便秘、哪些季节加重、女性患者月经初潮年龄、有无月经不规律.采用SAS Version 8.1软件包进行X<'2>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dc回归分析显示,与痤疮严重程度相关的5个因素依次为性别、痤疮初发年龄、每日洗脸次数、油性皮肤、季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与痤疮严重程度相关的依次是性别(P<0.0001)、初发年龄(P<0.05)、喜食成味(P<0.05)、皮肤类型(P<0.05).结论 寻常性痤疮的严重程度与油性皮肤、喜食成味明显相关;初发年龄越小,痤疮越严重:且男性患者皮损较女性患者更严重.
作者:杨擎宇;汪樊;冯爱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例1男,56岁.面部皮疹伴瘙痒反复4个月.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侧面部散发皮疹,微痒,自涂复方地塞米松霜(皮炎平)等药物未见好转,皮损逐渐延及右侧面颊部,瘙痒明显.
作者:段彦娟;李福伦;李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与酒渣鼻发生的关系.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76例酒渣鼻患者及31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CaeA-Hp抗体,并检测CagA.Hp阳性及阴性情况下IL-8,TNF-α,VEGF水平.结果 酒渣鼻组血清CagA-Hp阳性率为71.05%,对照组为22.5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agA-Hp阳性的酒渣鼻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高于CagA-Hp阴性者(P<0.05).CageA-Hp抗体水平与酒渣鼻病情轻重呈正相关.抗HP治疗可促进酒渣鼻的恢复.结论 CegA-Hp阳性菌株感染与酒渣鼻的发生有关,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一鸣;段西凌;董巍;史克剑;林新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副肿瘤性皮肤病包括一组出现内脏恶性肿瘤的非遗传性皮肤病,如黑棘皮、获得性鱼鳞病、皮肌炎、副肿瘤性天疱疮、坏死松解游走性红斑、Sweet综合征、坏疽性脓皮病、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硬化黏液性水肿等.认识这些疾病可为内脏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及监视肿瘤的发生提供机会.本文对黑棘皮病等13种副肿瘤性皮肤病的临床与病理表现进行了介绍.
作者:唐鸿珊;朱一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皮肤疾病表现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7例HIV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合并带状疱疹1例、尖锐湿疣2例、马尔尼菲青霉病10例、银屑病2例、鱼鳞病样皮疹1例、紫癜样皮疹1例.结论 HIV感染者皮肤疾病皮损范围广、临床症状重、病程长、治疗效果差.
作者:张倩影;梁伶;曹存巍;李雪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姜黄消痤搽剂治疗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予姜黄消痤搽剂涂患处,对照组外用哈西奈德溶液.两组均早晚各用药1次,疗程为14天,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随访2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7.23%,对照组为79.1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5.79%,对照组为47.6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姜黄消疰搽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彭光辉;王海英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