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雷公藤多甙片对带状疱疹患者病程的影响

袁华刚

关键词:雷公藤多甙片, 带状疱疹, 门诊患者, 病程, 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 皮肤病学, 临床表现, 肾功能, 器质性, 皮肤科, 尿常规, 可比性, 对照组, 治疗, 相似, 随机, 皮损, 溃烂, 病变
摘要:1 临床资料 63例均为2006年1月~2007年5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诊断标准,病程在3天以内,皮损以丘疹、水疱为主,无溃烂,来院前未经过任何治疗,且心、肝、肺、肾无器质性病变,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正常.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8~46岁,平均31.36岁;对照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8~48岁,平均32.45岁.两组一般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暗娼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现状

    健康教育是进行艾滋病行为干预的一项有效的预防措施.暗娼是HIV易感的高危人群,通过对该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减少其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可以有效预防AIDS经性途径从源头人群经桥梁人群到一般人群的传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尚需进一步加强协作、加大宣传力度、定期进行HIV血清学早期筛查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等,以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减少艾滋病的发生.

    作者:谭盛葵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汶川地震灾区虫咬性皮炎的处置护理

    目的 针对汶川地震灾区所发生的虫咬性皮炎病例的发病特点及主要诱因,从护理角度总结该疾病在特殊时期的处置护理策略.方法 总结汶川地震灾区虫咬皮炎的主要症状及发病诱因、处置及护理原则.结果 共保障灾区皮肤疾病患者2 450人,虫咬皮炎和户外住宿及蚊虫叮咬关系密切.结论 在以后救灾中,应该充分准备抗组胺药物,积极消灭蚊虫.

    作者:胡雪慧;赵荣;廖文俊;栾琪;马翠玲;齐显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色素性扁平苔藓1例

    患者男,27岁.全身皮肤起褐色皮疹3月余.查体见四肢、躯干散在米粒至绿豆大小圆形或椭圆形紫褐色斑,界清,中央略凹陷,表面有蜡样光泽,可见wickham纹.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基底层及真皮浅层色素增多,基底细胞灶性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水肿,真皮浅层及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诊断:色素性扁平苔藓.

    作者:吴蓓玲;孙洁;余土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色素性玫瑰糠疹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躯干及四肢紫褐色斑6月余.6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躯干出现数个蚕豆大小紫红色斑疹,伴瘙痒,逐渐增多并扩大,波及四肢近端.发病以来,一般情况可.发病前无服药史,否认化学品接触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近端见散在粟粒至蚕豆大的圆形、椭圆形暗紫褐色斑疹,胸背部皮疹长轴与皮纹走行一致,边界清楚,部分皮疹表面光滑无鳞屑,部分皮疹中心覆有少许糠秕样鳞屑.

    作者:黄莉宁;贾敏;廖跃;吴保华;凌淑清;何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药疹15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药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策略.方法 对本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常见致敏药物中前四位为抗生素类占31.8%,解热镇痛药占20.5%,中药及中成药占9.3%,抗癫痫药占6.6%.主要的药疹类型为多形红斑型(35.1%)、荨麻疹型(23.8%)、麻疹样/猩红热样型(19.9%).重症药疹29例,主要由解热镇痛药及抗癫痫药引起,分别为8例和6例,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自动出院,其余痊愈.结论 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是抗生素类及解热镇痛药.药疹类型以多形红斑型、荨麻疹型及麻疹样/猩红热样型常见.及早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是重症药疹治疗的关键.

    作者:徐艳萍;方洪元;纪岩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雷公藤多甙片对带状疱疹患者病程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63例均为2006年1月~2007年5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临床皮肤病学>[1]诊断标准,病程在3天以内,皮损以丘疹、水疱为主,无溃烂,来院前未经过任何治疗,且心、肝、肺、肾无器质性病变,肝、肾功能、血尿常规正常.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8~46岁,平均31.36岁;对照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18~48岁,平均32.45岁.两组一般资料相似,具有可比性.

    作者:袁华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误诊为阴囊湿疹的二期梅毒1例

    患者男,26岁.阴囊湿疹样皮损伴瘙痒6月余,经组织病理检查及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为二期梅毒.

    作者:高那;王爱平;涂平;李若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氟康唑耐药的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交叉耐药实验

    目的 观察对氟康唑耐药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白念珠菌对其他唑类药物的敏感性和交叉耐药性.方法 用CLSI颁布的M27-A2方案检测氟康唑(FLC)、伊曲康唑(ITC)、伏立康唑(VRC)及联苯苄唑(BIF)对VVC分离的耐FLC白念珠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9株VVC分离白念珠菌中有11株对FLC,ITC交叉耐药,有5株对FLC,ITC,VRC交叉耐药.结论 VVC分离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存在交叉耐药性,尤其在FLC与ITC之间明显.

    作者:吴颖;刘伟;万哲;李若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甲氨蝶呤对银屑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的表达调控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MTX)对银屑病患者皮损内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4(STAT4)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内及17例正常对照者皮肤中STAT4mRNA的定量表达,采用直线相关回归方法分析STAT4mRNA的表达与银屑病病情严重指数(PASI)的关系.结果 银屑病皮损内STAT4mRNA高于正常对照者的表达水平(P=0.0016).银屑病皮损内STAT4 mRNA的表达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01).银屑病患者经过MTX治疗6周后,皮损明显改善,皮损内STAT4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P=0.0036),与正常对照者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22).结论 STAT4可能在银屑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MTX能抑制银屑病皮损内STAT4 mRNA的过度表达,这可能是MTX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常兴;马泽;韩春雷;周志刚;张锡宝;胡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刺蒺藜对小黑鼠毛囊黑皮素1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刺蒺藜对C57BL/6J 小鼠毛囊黑皮素1 受体(MC-1R)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剂量刺蒺藜在毛囊黑素细胞活化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SPF 级C57BL/6J 小黑鼠为实验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用不同剂量中药刺蒺藜的水提物灌服后小鼠皮肤中MC-1R水平的变化,以正常小黑鼠皮肤为对照.结果 MC-1R 的表达定位于表皮基底部黑素细胞、角质形成细胞胞浆; 在各组皮片中均呈阳性表达, 刺蒺藜用量越大表达越明显;MC-1R 在各组皮片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皮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 05) .结论 不同剂量刺蒺藜都能够有效上调MC-1R的表达, MC-1R在刺蒺藜作用下的表达可能是通过扩增生物学效应的方式使黑素合成增强,从而起到调节黑素代谢的作用.

    作者:杨柳;杨波涛;路建伟;廖秋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在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黑素瘤组织中表达,探讨HIF-1α在黑素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人黑素瘤标本HIF-1α,VEGF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HIF-1α在黑素瘤和色素痣中均有表达,但在黑素瘤中表达明显高于色素痣(P<0.01),36例(80.00%)黑素瘤组织表达VEGF,色素痣组织不表达VEGF;HIF-1α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HIF-1α,VEGF的表达与黑素瘤MVD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MVD随着HIF-1α和VEGF表达的增强而增加,表明两者可促进黑素瘤血管生成.HIF-1α在VEGF调节肿瘤间质内血管生成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琳;涂亚庭;刘业强;李延;杨井;陶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液氮冷冻联合胸腺五肽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胸腺五肽联合液氮冷冻预防尖锐湿疣(CA)复发的疗效.方法 选择347例C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胸腺五肽皮损局部注射联合液氮冷冻,对照组给予液氮冷冻.结果 治疗组复发率为12.9%(19例),对照组为47.9%(83例),两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胸腺五肽联合液氮冷冻预防尖锐湿疣(CA)复发的效果良好.

    作者:安全平;于秉伦;王德旭;秦毓青;张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系统性硬皮病肢端型与弥漫型73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系统性硬皮病(SSc)肢端型与弥漫型的临床特点及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肢端型和26例弥漫型SS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型差异.结果 肢端型∶弥漫型≈1.81∶1;指趾骨吸收/溃疡、关节畸形/固定、趾雷诺现象、ACA(+)等发生率肢端型高于弥漫型(P<0.05~0.01);关节炎、肌炎、间质性肺炎、二/三尖瓣返流、肾脏受损等弥漫型高于肢端型(P<0.05~0.01);2例分别死于心衰和尿毒症,均属弥漫型.结论 两型除皮肤变硬部位不同外,肢端型SSc以指、趾骨吸收、溃疡、关节畸形、固定功能障碍为显著临床特点;弥漫型SSc则以关节炎、肌炎、肺、心脏受累为显著临床特点.心肾受损可能是SSc致死的主要因素.

    作者:朱晓浚;方圣;何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梅毒性颅内树胶肿临床特征与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梅毒性颅内树胶肿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结合检索Medl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对1990年至今国内外文献中病理学确诊为梅毒性颅内树胶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纳入25例梅毒性颅内树胶肿患者(20篇文献),其临床特征包括:①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进行性发展;②首发症状以头痛和癫痫多见;③有影像学占位;④血和CSF的梅毒抗体检查阳性,也可有特殊情况;⑤病理呈肉芽肿改变;⑥误诊率高,多数误诊手术;⑦青霉素疗效较好;⑧预后尚良好.结论 梅毒性颅内树胶肿并不罕见,单发较大病灶增多,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闫志华;孙晓东;施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带状疱疹伴发青光眼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右侧头面部疼痛7天,丘疱疹5天.患者于7天前无明显诱因右侧头、颈部呈阵发性疼痛.2天后右侧头面部、下颌部开始出现丘疱疹,成簇分布,且疼痛加重.门诊予阿昔洛韦、青霉素静滴,口服维生素B

    作者:徐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66例患者均来自本中心2006年10月~2007年11月皮肤科门诊,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平均年龄33.5岁(17~56岁),平均病程2年(8月~4年);对照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32.2岁(19~55岁),平均病程1.8年(6月~3.5年).

    作者:梅震;张宏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尖锐湿疣组织中sFRP-1和wnt-1蛋白的检测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CA)组织中sFRP-1,wnt-1蛋白表达,了解它们在CA发病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CA组织和15例正常包皮组织中sFRP-1,wnt-1蛋白表达.结果 CA组织中sFRP-1的表达显著弱于正常包皮组织(P<0.001);wnt-1的表达强于正常包皮组织(P<0.05). 结论 CA组织中sFRP-1和wnt-1的表达异常提示sFRP-1/wnt-1信号通路可能参与CA的发病.

    作者:罗丽敏;王俐;王红;刘菡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T-bet和GATA-3的表达

    目的 探讨Th1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和Th2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GATA-3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3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和6例正常人皮肤中CD4和CD8以及T-bet和GATA-3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D4和T-bet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皮肤(P<0.01),且CD4表达较强的皮损中T-bet的表达也较强,但两者表达阳性的淋巴细胞分布并不一致;而银屑病患者皮损中CD8和GATA-3的表达与正常人皮肤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的形成和发展可能通过T-bet调控.

    作者:吴苗;朱可建;周燕;马丽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眼周坏疽性脓皮病致暴露性角膜炎1例

    患者男,23岁.前因双下肢、右眼周溃疡伴疼痛6年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坏疽性脓皮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半年前右眼周瘢痕牵拉致眼睑闭合困难视物不清,诊断为右眼暴露性角膜炎.予湿房等对症治疗明显好转.

    作者:王强;李洪阳;李铁男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其两种受体 (PDGFR -α和PDGFR-β)在尖锐湿疣皮损中的表达特征以及可能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PDGF,PDGFαR,PDGFβR在尖锐湿疣皮损(30例)和正常皮肤(10例)中的表达.结果 在对照组成人皮肤组织中,PDGF和两种受体均弱阳性表达,PDGF的阳性细胞主要为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PDGFR -α主要分布于表皮细胞、内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膜上,PDGFR-β受体在表皮基底层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质膜上阳性表达.在尖锐湿疣组PDGF和两种受体的阳性表达程度明显增强,PDGF主要在基底层细胞、棘层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质膜上强阳性表达,PDGFR-α和PDGFR-β在基底层细胞、棘层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质膜/核上均强阳性表达.结论 PDGF和其受体PDGFR-α,PDGFR-β在参与尖锐湿疣发生、发展中有一定意义.

    作者:王军;崔勇;杨森;刘雯蓓;慈超;常小丽;季必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