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王佩茹;陈喜雪;李若瑜;朱学骏

关键词:大疱性类天疱疮, 婴儿
摘要:婴儿男,6月大时出现全身红斑、水疱和大疱,皮损组织病理可见真皮内嗜酸性细胞浸润,直接及间接免疫荧光显示:IgG基底膜带线状沉积.诊断: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1岁以内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国内报道少见.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夫妻同患麻痹性痴呆

    1.临床资料 例1女,42岁,农民.缓起孤僻、记性差、多疑1年,伴自语、哭闹2月.患者8年前随丈夫到广东打工,1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孤僻少语,对人冷漠,丢三落四,不能完成工作,有时出门找不到住址,常怀疑东西被人偷走,生活自理能力下降,2月前出现自言自语,常突然大发脾气,无故哭闹,怪动作,睡眠差.

    作者:甘全喜;郭勇;邢雨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噻唑烷二酮类对糖尿病大鼠血清P物质、氧化应激和皮肤改变的影响

    目的 观察噻唑烷二酮类对糖尿病大鼠血清P物质、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和皮肤改变的影响.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STZ)将10周龄的雄性Wistar大鼠诱导成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DI组,n=13)、糖尿病罗格列酮治疗组(DR组,n=13)、糖尿病对照组(DC组,n=13),并以正常大鼠作对照(C组,n=13).分别于第16周抽取各组大鼠心脏血,测定TNF-α、IL-6、C-RP、SOD及P物质的水平,并作皮肤病理观察.结果 糖尿病模型各组IL-6、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I组和D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则无差异;糖尿病组的SOD和P物质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胰岛素组和罗格列酮组的SOD和P物质二者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增高(P<0.01,P<0.05).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16周,糖尿病大鼠表皮明显变薄,角质形成细胞层次明显减少,局部为单层排列,真皮内胶原减少,脂肪消失;DI组和DR组大鼠皮肤未出现上述明显的组织学改变.结论 噻唑烷二酮类能降低大鼠血清炎性介质、升高SOD和P物质水平,对糖尿病大鼠皮肤早期病变具有防护作用.

    作者:张晓菲;郝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新生儿色素失禁症1例

    1.临床资料患儿女,4小时.出生时即见躯干、四肢及会阴部有红斑和水疱.以四肢及会阴部为著,部分红斑上出现绿豆大紧张性水疱,疱液澄清.婴儿系第1胎,足月顺产,其母出生时有同样病史,2岁后自愈.

    作者:李秀丽;史玉玲;李晓建;刘志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水源性肢端角化症

    患者男,28岁.半年前开始双手接触水数分后钟局部出现丘疹和斑块,伴肿胀,脱离水源约15min后,皮损及不适感消失.临床表现为:双手掌可见细小、白色的扁平丘疹及斑块.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质层明显增厚,棘层肥厚.诊断:水源性肢端角化症.

    作者:陈伟;李宝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CHEMCLIN(R)6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下称CLIA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测定CLIA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现象、灵敏度、干扰试验及对比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1 484份临床血清标本用CLIA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的平行检测的结果.结果 CHEMCLIN(R)600型系统对高、中、低度3个浓度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检测的重复性结果显示,其批内、批间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0%.通过比较强阳性混合血清混合前后及阴性混合血清,系统吸样针无携带污染,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CLIA法和TPPA法同时检测弱阳性标本,CLIA法1:16稀释检测结果为阴性,TPPA法1:4稀释检测为阴性.三酰甘油浓度高迭20.0mmol/L、血红蛋白浓度高达30.0g/L、胆红素高达95mol/L时对测定结果的发光值影响度<3.5%,且前后判断结果不变.比较CLIA法与进口仪器I 2000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PA法与CLIA法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CLIA的敏感度为98.4%,特异度为99.8%.结论 CHEMCLIN(R)6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系统作为国内新开发的梅毒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其检测精密度较好,无携带污染现象,检测灵敏度高于TPPA法,抗干扰能力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自动化程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房华;吴燕芬;汪瑞忠;杜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水痘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的检测

    目的 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在水痘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酶显色法检测105例水痘患者血清ADA活性,同时检测对照组80例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血清ADA活性,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水痘组及对照组ADA值分别为42.39±12.26IU/L和19.88±7.25 IU/L,两者ADA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本研究的185例样本中,以ADA活性升高诊断水痘的灵敏度为0.93(99/105),特异度为O.98(79/80),Youden指数为O.93,Kappa值为O.92.结论 水痘患者血清ADA活性升高,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庆科;谭宇辉;殷文浩;丁韧烨;盛桂芳;陈怿;朱宇翔;李胜华;严凤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结节性硬化症伴先天性一侧肥大症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5岁.因右上肢粗大5年,面部丘疹结节4年就诊.患儿出生时即发现有上肢及右手较左侧明显粗大,但活动正常,多家医院诊断为先天性一侧肥大症.

    作者:徐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SIRT1与皮肤衰老的相关性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使多种蛋白的赖氨酸残基脱去乙酰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IRT1可通过其去乙酰化作用来调节蛋白质的功能,并具有抗衰老作用.本文就SIRT1与皮肤衰老可能的关系做一综述,以期能为皮肤衰老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马慧群;郑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弹力纤维假黄瘤1例

    患儿男,12岁.颈部及腋下皮肤出现淡黄色小丘疹1年.心电图检查示:频发性室性早搏,短P-R综合症,I导联见异常Q波.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部弹力纤维肿胀、断裂、卷曲;弹性纤维染色(Weigert染色)显示真皮中下部断裂、卷曲的弹力纤维呈暗红色碎羊毛状.诊断:弹力纤维假黄瘤.

    作者:褚美琴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斑块型粟丘疹1例

    患儿男,10岁.皮损特点为大量白色针头大小的丘疹,对称性散在分布于耳廓及耳垂内外侧,部分融合成斑块,无明显自觉症状,无外伤史及内服和外用药物史,无家族史.诊断:斑块型粟丘疹.

    作者:沈渊;瞿锐;洪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婴儿男,6月大时出现全身红斑、水疱和大疱,皮损组织病理可见真皮内嗜酸性细胞浸润,直接及间接免疫荧光显示:IgG基底膜带线状沉积.诊断: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1岁以内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国内报道少见.

    作者:王佩茹;陈喜雪;李若瑜;朱学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胎牛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揭示不同来源胎牛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分别使用2种不同来源的胎牛血清培养银屑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记录各组细胞传1代所需的时间;MTT比色法检测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法检测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发凋亡率.结果 使用胎牛血清1,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出现凋亡,后全部死亡,正常对照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所需时间也较长;而使用胎牛血清2,患者细胞可以传代,正常对照细胞传代所需时间缩短(P<0.05).结论 胎牛血清是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瑞风;冯海燕;尹国华;张开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精神因素致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未有明确定论.由于部分荨麻疹患者发病前均有精神诱因,心理应激也可使荨麻疹病情加重,因此本文从神经生长因子、P物质、降钙素相关基因肽、内源性阿片样肽类、5-羟色胺、肥大细胞等方面对精神因素致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吕薇;马丽俐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髓样分化因子88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在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CA患者皮损和正常成年人包皮组织各22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MyD88蛋白表达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A发病的关系.结果 MyD88在CA患者皮损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6.36%,并在表皮全层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基底细胞和棘层细胞的细胞浆和/或细胞核,在正常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54.55%,主要定位于基底细胞;两组相比较,CA患者皮损组MyD88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程度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复发组MyD88表达高于初发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MyD88可能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史毓杰;熊峰;杨健;杨文林;叶婷;危焕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Reiter综合征1例

    患者男,26岁.腰骶部疼痛4月,双眼视物模糊伴多处皮肤糜烂2月,加重7天.HLA-B27阳性.左上臂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层下海绵状脓疱和表皮银屑病样增生,真皮浅层明显水肿,血管周围较多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诊断:Reiter综合征.

    作者:郑力强;韩向春;张威;刘玉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荆芥连翘汤预防性湿敷对大鼠放射性皮炎的影响

    目的 观察荆芥连翘汤(JJLQT)对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模型,比较荆芥连翘汤预防治疗组(A组)、单纯治疗组(B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三组大鼠的小腿肿胀度及红斑、渗液等皮肤炎症情况.结果 三组大鼠间小腿肿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93,P=0.013),A组大鼠小腿肿胀程度轻于其它两组.红斑、糜烂和溃疡总积分随时间的改变而呈下降的趋势,A组与B组、C组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积分显著轻于B组和C组.结论 荆芥连翘汤预防性治疗,可以显著减轻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兰海梅;赖梅生;种树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单纯性淋巴管瘤1例

    1.临床资料患儿男,12岁.左侧大腿起水疱10年.10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侧大腿出现米粒大水疱,无明显自觉症状,逐渐增多和长大,散在或群集分布,呈带状排列,不易破溃,未予治疗.

    作者:何萍秀;万川;胡国红;罗来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

    本文对手足口病的定义、病原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特征、流行过程、手足口病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了综述,重点对手足口病与皮肤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描述,并对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同时详细地介绍了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作者:刘民;刘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毛囊黏蛋白病1例

    患者男,13岁.头皮起红疹伴脱发半年.皮肤科情况:后枕部见一1.5cm×1.5cm红色圆形斑块,其上有细小脱屑,头发大部分脱落.皮损组织病理毛囊口角栓形成,真皮内毛囊皮脂腺细胞中大量淡兰色物质沉积,血管周围不等量炎细胞浸润;阿西蓝染色阳性.诊断:毛囊黏蛋白病.

    作者:吴庭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花斑癣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花斑癣的疗效.方法 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对照组外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根据疗效指数和真菌镜检结果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2周及4周时的疗效(2周时为65.63%和4周时为96.88%)和治疗2周时真菌清除率(治疗组78.13%,对照组51.6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周时为38.71%和4周时为8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花斑癣安全而有效.

    作者:燕锋;张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