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美琴
婴儿男,6月大时出现全身红斑、水疱和大疱,皮损组织病理可见真皮内嗜酸性细胞浸润,直接及间接免疫荧光显示:IgG基底膜带线状沉积.诊断: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1岁以内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国内报道少见.
作者:王佩茹;陈喜雪;李若瑜;朱学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依曲替酸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皮损区白介素(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 观察依曲替酸的临床疗效;用原位杂交技术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区IL-17mRNA和IL-17蛋白表达.结果 依曲替酸在改善患者病情的同时,抑制了皮损区IL-17mRNA的表达(治疗前39.95±11.44,治疗后16.20±6.65)及蛋白表达(治疗前0.85±0.10,治疗后0.26±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依曲替酸治疗银屑病的作用可能涉及对患者皮肤Th17细胞的影响.
作者:牛新武;曹伟;冯捷;彭振辉;袁景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多巴胺诱导黑素细胞PIG1凋亡的机制.方法 利用300μmol/L、500/μmol/L、1 000μmol/L和1 500μmol/L多巴胺处理黑素细胞PIG1 24小时后,以结晶紫法检测细胞活性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AnnexinV/PI双荧光标记细胞的凋亡变化.500μmol/L多巴胺处理黑素细胞1h、3h、6h和12h后收集细胞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PKR、磷酸化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P-PKR和磷酸化真核细胞蛋白质翻译起始因子P-eIF2α水平变化.结果 细胞活性随着多巴胺浓度升高而降低,呈剂量依赖关系(P<0.01).细胞凋亡随多巴胺浓度升高而增加,并呈剂量依赖关系.500μmol/L多巴胺处理后PKR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PKR和eIF2α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结论 多巴胺诱导的黑素细胞凋亡与PKR通路的激活相关.
作者:王旭东;李霞;刘玲;李春英;马翠玲;高天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与湖南省衡阳地区汉族人群白癜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湖南省衡阳地区汉族人群中100名白癜风患者(白癜风病例组)和10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肘静脉血4mL,提取DNA,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GSTM1和GSTT1的基因型.结果 白癜风病例组GSTM1基因缺失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癜风病例组GSTT1基因缺失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癜风病例组GSTM1和GSTT1基因均缺失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湖南衡阳地区汉族人群白癜风发病与GSTM1基因缺失相关.
作者:刘志军;袁江;刘晶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女,8岁.胸背部散在扁平丘疹2年,无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层胶原断裂均一化,弹性纤维减少或缺失.诊断:丘疹性弹力纤维离解.
作者:郝海水;张秀芳;刘艳;王俊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CHEMCLIN(R)6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下称CLIA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测定CLIA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现象、灵敏度、干扰试验及对比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1 484份临床血清标本用CLIA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的平行检测的结果.结果 CHEMCLIN(R)600型系统对高、中、低度3个浓度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检测的重复性结果显示,其批内、批间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0%.通过比较强阳性混合血清混合前后及阴性混合血清,系统吸样针无携带污染,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CLIA法和TPPA法同时检测弱阳性标本,CLIA法1:16稀释检测结果为阴性,TPPA法1:4稀释检测为阴性.三酰甘油浓度高迭20.0mmol/L、血红蛋白浓度高达30.0g/L、胆红素高达95mol/L时对测定结果的发光值影响度<3.5%,且前后判断结果不变.比较CLIA法与进口仪器I 2000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PA法与CLIA法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CLIA的敏感度为98.4%,特异度为99.8%.结论 CHEMCLIN(R)6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系统作为国内新开发的梅毒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其检测精密度较好,无携带污染现象,检测灵敏度高于TPPA法,抗干扰能力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自动化程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房华;吴燕芬;汪瑞忠;杜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花斑癣的疗效.方法 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对照组外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根据疗效指数和真菌镜检结果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2周及4周时的疗效(2周时为65.63%和4周时为96.88%)和治疗2周时真菌清除率(治疗组78.13%,对照组51.6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周时为38.71%和4周时为8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花斑癣安全而有效.
作者:燕锋;张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未有明确定论.由于部分荨麻疹患者发病前均有精神诱因,心理应激也可使荨麻疹病情加重,因此本文从神经生长因子、P物质、降钙素相关基因肽、内源性阿片样肽类、5-羟色胺、肥大细胞等方面对精神因素致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吕薇;马丽俐 刊期: 2010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 36例患儿均为2009年2-8月本科门诊病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2.6岁,其中3岁以下30例,占83.0%.2~4月发病6例,5~7月28例,8月2例;幼托儿童25例,散居儿童11例,有明确手足口病接触史者28例.
作者:向进;张昆梅;彭莉;汪春惠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女,68岁.双胫前水肿性红斑伴局部萎缩10年,确诊为糖尿病3年,经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并回顾文献及29例病例,对本病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
作者:李慧;毕新岭;顾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患儿男,12岁.左侧大腿起水疱10年.10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侧大腿出现米粒大水疱,无明显自觉症状,逐渐增多和长大,散在或群集分布,呈带状排列,不易破溃,未予治疗.
作者:何萍秀;万川;胡国红;罗来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使多种蛋白的赖氨酸残基脱去乙酰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IRT1可通过其去乙酰化作用来调节蛋白质的功能,并具有抗衰老作用.本文就SIRT1与皮肤衰老可能的关系做一综述,以期能为皮肤衰老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马慧群;郑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在水痘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酶显色法检测105例水痘患者血清ADA活性,同时检测对照组80例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血清ADA活性,并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水痘组及对照组ADA值分别为42.39±12.26IU/L和19.88±7.25 IU/L,两者ADA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本研究的185例样本中,以ADA活性升高诊断水痘的灵敏度为0.93(99/105),特异度为O.98(79/80),Youden指数为O.93,Kappa值为O.92.结论 水痘患者血清ADA活性升高,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庆科;谭宇辉;殷文浩;丁韧烨;盛桂芳;陈怿;朱宇翔;李胜华;严凤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假阳性发生率及原因.方法 对本院2007-2008年门诊及住院病人送检的血清标本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环状卡片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7-2008年合计检测了10 546份血清标本,RPR假阳性率为0.21%(15/7002).2007年(0.32%)与2008年(0.11%)的RPR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RPR假阳性血清标本中10例为有高危性行为的常规检查者,2例为孕妇,皮肌炎、尖锐湿疣和龟头破溃者各1例.结论 RPR假阳性有一定的发生率.建议RPR阳性者以TPPA等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进行确认.
作者:张津萍;王千秋;龚匡隆;尤永燕;沙仲;孙厚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儿男,10岁.皮损特点为大量白色针头大小的丘疹,对称性散在分布于耳廓及耳垂内外侧,部分融合成斑块,无明显自觉症状,无外伤史及内服和外用药物史,无家族史.诊断:斑块型粟丘疹.
作者:沈渊;瞿锐;洪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 例1女,42岁,农民.缓起孤僻、记性差、多疑1年,伴自语、哭闹2月.患者8年前随丈夫到广东打工,1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孤僻少语,对人冷漠,丢三落四,不能完成工作,有时出门找不到住址,常怀疑东西被人偷走,生活自理能力下降,2月前出现自言自语,常突然大发脾气,无故哭闹,怪动作,睡眠差.
作者:甘全喜;郭勇;邢雨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儿男,12岁.颈部及腋下皮肤出现淡黄色小丘疹1年.心电图检查示:频发性室性早搏,短P-R综合症,I导联见异常Q波.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部弹力纤维肿胀、断裂、卷曲;弹性纤维染色(Weigert染色)显示真皮中下部断裂、卷曲的弹力纤维呈暗红色碎羊毛状.诊断:弹力纤维假黄瘤.
作者:褚美琴 刊期: 2010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患儿女,5岁.因右上肢粗大5年,面部丘疹结节4年就诊.患儿出生时即发现有上肢及右手较左侧明显粗大,但活动正常,多家医院诊断为先天性一侧肥大症.
作者:徐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阿维A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治疗头部脓肿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例患者根据脓液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别口服红霉素、头孢呋辛或氧氟沙星等,并同时口服阿维A 30mg,午餐后一次顿服,疗程8~12周,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每4周1次,共3~4次.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8例(72.73%)患者获得满意疗效,治疗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维A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治疗头部脓肿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疗效好.
作者:贾雪松;钟文英;王娟;王海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100例,对照组在配合医生进行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传统护理方案,包括病情观察和创面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增加刺络拔罐、情志护理和辨证施护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结合护理带状疱疹患者疗效高于传统护理.
作者:赵桂华;刘维荣;孙娟;郭乃宁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