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李霞;刘玲;李春英;马翠玲;高天文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联合CO2激光与单纯使用ALA-PDT疗法和单纯使用CO2激光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12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ALA-PDT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组、单纯ALA-PDT疗法治疗组和单纯CO2激光治疗组,每组40例,均治疗结束3月后判定疗效.结果 ALA-PDT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组清除率为100%(40/40),痊愈率为90%(36/40),复发率为10.00%(4/40);单纯使用ALA-PDT疗法组痊愈率为42.50%(17/40),复发率为29.17%(7/24);单纯使用CO2激光治疗组一次性清除率为100%(40/40),痊愈率为37.50%(17/40),复发率为62.50%(25/40).三组患者的痊愈率和复发率比较,ALA-PDT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组均优于单纯ALA-PDT疗法治疗组和单纯CO2激光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ALA-PDT疗法联合CO2激光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ALA-PDT疗法组和单纯使用CO2激光治疗组,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高;印利平;梅莉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儿男,10岁.皮损特点为大量白色针头大小的丘疹,对称性散在分布于耳廓及耳垂内外侧,部分融合成斑块,无明显自觉症状,无外伤史及内服和外用药物史,无家族史.诊断:斑块型粟丘疹.
作者:沈渊;瞿锐;洪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多巴胺诱导黑素细胞PIG1凋亡的机制.方法 利用300μmol/L、500/μmol/L、1 000μmol/L和1 500μmol/L多巴胺处理黑素细胞PIG1 24小时后,以结晶紫法检测细胞活性变化,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AnnexinV/PI双荧光标记细胞的凋亡变化.500μmol/L多巴胺处理黑素细胞1h、3h、6h和12h后收集细胞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PKR、磷酸化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P-PKR和磷酸化真核细胞蛋白质翻译起始因子P-eIF2α水平变化.结果 细胞活性随着多巴胺浓度升高而降低,呈剂量依赖关系(P<0.01).细胞凋亡随多巴胺浓度升高而增加,并呈剂量依赖关系.500μmol/L多巴胺处理后PKR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PKR和eIF2α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结论 多巴胺诱导的黑素细胞凋亡与PKR通路的激活相关.
作者:王旭东;李霞;刘玲;李春英;马翠玲;高天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CHEMCLIN(R)6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下称CLIA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测定CLIA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现象、灵敏度、干扰试验及对比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1 484份临床血清标本用CLIA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的平行检测的结果.结果 CHEMCLIN(R)600型系统对高、中、低度3个浓度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检测的重复性结果显示,其批内、批间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0%.通过比较强阳性混合血清混合前后及阴性混合血清,系统吸样针无携带污染,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CLIA法和TPPA法同时检测弱阳性标本,CLIA法1:16稀释检测结果为阴性,TPPA法1:4稀释检测为阴性.三酰甘油浓度高迭20.0mmol/L、血红蛋白浓度高达30.0g/L、胆红素高达95mol/L时对测定结果的发光值影响度<3.5%,且前后判断结果不变.比较CLIA法与进口仪器I 2000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PA法与CLIA法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CLIA的敏感度为98.4%,特异度为99.8%.结论 CHEMCLIN(R)6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系统作为国内新开发的梅毒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其检测精密度较好,无携带污染现象,检测灵敏度高于TPPA法,抗干扰能力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自动化程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房华;吴燕芬;汪瑞忠;杜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本文对手足口病的定义、病原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鉴别诊断、流行特征、流行过程、手足口病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措施等进行了综述,重点对手足口病与皮肤科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进行了描述,并对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同时详细地介绍了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作者:刘民;刘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男,28岁.半年前开始双手接触水数分后钟局部出现丘疹和斑块,伴肿胀,脱离水源约15min后,皮损及不适感消失.临床表现为:双手掌可见细小、白色的扁平丘疹及斑块.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质层明显增厚,棘层肥厚.诊断:水源性肢端角化症.
作者:陈伟;李宝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二苯乙烯苷对长波紫外线(UVA)辐射HacaT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从何首乌中提取二苯乙烯苷.UVA辐射强度为18J/cm2,用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构建体外细胞模型.MTT法测定细胞活力;酶生化法测定胞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活性及MDA水平;人氧化应激与抗氧化PCR芯片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及抗氧化基因mRNA的变化,通过实时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 在18J/cm2UVA辐射下,给定浓度范围内的二苯乙烯苷能剂量依赖性提高胞质SOD和GSH-px活力,降低胞质MDA水平;基因芯片检测发现二苯乙烯苷可明显改变部分氧化应激及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并通过实时定量PCR验证其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二苯乙烯苷对UVA辐射的HaCaT细胞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改变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廖勇;周南;谢少琼;廖万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1 临床资料患儿女,5岁.因右上肢粗大5年,面部丘疹结节4年就诊.患儿出生时即发现有上肢及右手较左侧明显粗大,但活动正常,多家医院诊断为先天性一侧肥大症.
作者:徐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揭示不同来源胎牛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分别使用2种不同来源的胎牛血清培养银屑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记录各组细胞传1代所需的时间;MTT比色法检测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法检测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发凋亡率.结果 使用胎牛血清1,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出现凋亡,后全部死亡,正常对照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所需时间也较长;而使用胎牛血清2,患者细胞可以传代,正常对照细胞传代所需时间缩短(P<0.05).结论 胎牛血清是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瑞风;冯海燕;尹国华;张开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与湖南省衡阳地区汉族人群白癜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湖南省衡阳地区汉族人群中100名白癜风患者(白癜风病例组)和10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肘静脉血4mL,提取DNA,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GSTM1和GSTT1的基因型.结果 白癜风病例组GSTM1基因缺失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癜风病例组GSTT1基因缺失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癜风病例组GSTM1和GSTT1基因均缺失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湖南衡阳地区汉族人群白癜风发病与GSTM1基因缺失相关.
作者:刘志军;袁江;刘晶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儿男,12岁.颈部及腋下皮肤出现淡黄色小丘疹1年.心电图检查示:频发性室性早搏,短P-R综合症,I导联见异常Q波.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部弹力纤维肿胀、断裂、卷曲;弹性纤维染色(Weigert染色)显示真皮中下部断裂、卷曲的弹力纤维呈暗红色碎羊毛状.诊断:弹力纤维假黄瘤.
作者:褚美琴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100例,对照组在配合医生进行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传统护理方案,包括病情观察和创面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增加刺络拔罐、情志护理和辨证施护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结合护理带状疱疹患者疗效高于传统护理.
作者:赵桂华;刘维荣;孙娟;郭乃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男,50岁.20甲出现甲板破坏,萎缩脱落伴颊黏膜损害5月余.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局部可见角化不全,颗粒层楔形增厚,棘层增生,基底层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诊断:Ⅳ型甲扁平苔藓.
作者:安金刚;王俊民;肖生祥;马俊红;董永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肛周及外阴皮疹伴瘙痒1周.1周前因肛周和外阴部瘙痒发现有较多丘疹,以夜间为其.否认不洁性交史;无输血和同性恋史.2月前与妻有性接触.系统检查无异常.
作者:刘汉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中药方1(生药总量共计195g,组分:水牛角、黄芩、生地黄、丹皮、紫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忍冬藤、防风、秦艽、威灵仙、鸡血藤、甘草)和中药方2(生药总量共计270g,组分: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北沙参、麦冬、玄参、生地黄、双花、丹皮、丹参、益母草、丝瓜络、菟丝子、白芍、党参、甘草)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凋亡率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根据血清药理学制备含药大鼠血清,采用密度离心法分离SLE患者的PBMC,分离的PBMC分别与含有高、中和低剂量的两种中药方剂大鼠血清培养48小时,用AnnexinV-FITC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PBMC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药方1高剂量组PBMC的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中药方2高剂量组PBMC的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中药方1对体外培养的SLE进行期患者PBMC水平无明显影响.中药方2能使体外培养的SLE缓解期患者PBMC的凋亡率降低.
作者:蒋震;刁庆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患者男,26岁.腰骶部疼痛4月,双眼视物模糊伴多处皮肤糜烂2月,加重7天.HLA-B27阳性.左上臂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层下海绵状脓疱和表皮银屑病样增生,真皮浅层明显水肿,血管周围较多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诊断:Reiter综合征.
作者:郑力强;韩向春;张威;刘玉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假阳性发生率及原因.方法 对本院2007-2008年门诊及住院病人送检的血清标本进行快速血浆反应素(RPR)环状卡片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7-2008年合计检测了10 546份血清标本,RPR假阳性率为0.21%(15/7002).2007年(0.32%)与2008年(0.11%)的RPR假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RPR假阳性血清标本中10例为有高危性行为的常规检查者,2例为孕妇,皮肌炎、尖锐湿疣和龟头破溃者各1例.结论 RPR假阳性有一定的发生率.建议RPR阳性者以TPPA等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进行确认.
作者:张津萍;王千秋;龚匡隆;尤永燕;沙仲;孙厚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初步评价塞来昔布胶囊(商品名:西乐葆,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性.方法 按照随机、单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原则将96例患者分成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安慰剂组,共3组.大剂量组给予西乐葆400mg;小剂量组给予西乐葆200mg;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胶囊内装的是淀粉)治疗,分两次口服,同时所有患者给予阿昔洛韦500mg静滴,1次/d,连续两周.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1周、2周和3周时对三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评分,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三组间疗效比较,治疗前各组间疼痛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大剂量组疼痛程度低于小剂量组,小剂量组疼痛程度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 塞来昔布胶囊有助于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
作者:赵洪波;鲁英;王雪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在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CA患者皮损和正常成年人包皮组织各22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MyD88蛋白表达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A发病的关系.结果 MyD88在CA患者皮损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6.36%,并在表皮全层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基底细胞和棘层细胞的细胞浆和/或细胞核,在正常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54.55%,主要定位于基底细胞;两组相比较,CA患者皮损组MyD88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程度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复发组MyD88表达高于初发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MyD88可能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史毓杰;熊峰;杨健;杨文林;叶婷;危焕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使多种蛋白的赖氨酸残基脱去乙酰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SIRT1可通过其去乙酰化作用来调节蛋白质的功能,并具有抗衰老作用.本文就SIRT1与皮肤衰老可能的关系做一综述,以期能为皮肤衰老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马慧群;郑雯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