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Ⅳ型20甲扁平苔藓1例

安金刚;王俊民;肖生祥;马俊红;董永红

关键词:甲扁平苔癣, Ⅳ型
摘要:患者男,50岁.20甲出现甲板破坏,萎缩脱落伴颊黏膜损害5月余.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局部可见角化不全,颗粒层楔形增厚,棘层增生,基底层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诊断:Ⅳ型甲扁平苔藓.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何首乌二苯乙烯苷抑制长波紫外线诱导的HaCaT细胞氧化损伤

    目的 探讨二苯乙烯苷对长波紫外线(UVA)辐射HacaT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从何首乌中提取二苯乙烯苷.UVA辐射强度为18J/cm2,用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构建体外细胞模型.MTT法测定细胞活力;酶生化法测定胞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活性及MDA水平;人氧化应激与抗氧化PCR芯片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及抗氧化基因mRNA的变化,通过实时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 在18J/cm2UVA辐射下,给定浓度范围内的二苯乙烯苷能剂量依赖性提高胞质SOD和GSH-px活力,降低胞质MDA水平;基因芯片检测发现二苯乙烯苷可明显改变部分氧化应激及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并通过实时定量PCR验证其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二苯乙烯苷对UVA辐射的HaCaT细胞氧化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清除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改变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廖勇;周南;谢少琼;廖万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头皮浅表型基底细胞癌误诊1例

    患者女,57岁.右侧顶部头皮反复破溃渗液5年.皮损组织病理示:核大、浆少的基底样细胞聚集成大小不等的团块状,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瘤体与周围组织间存在裂隙.诊断:浅表型基底细胞癌.予头皮肿瘤扩大切除术及植皮术,现已随访4月,恢复良好,无复发.

    作者:路遥;冉玉平;杨翰君;王尚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联合CO2激光与单纯使用ALA-PDT疗法和单纯使用CO2激光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12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ALA-PDT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组、单纯ALA-PDT疗法治疗组和单纯CO2激光治疗组,每组40例,均治疗结束3月后判定疗效.结果 ALA-PDT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组清除率为100%(40/40),痊愈率为90%(36/40),复发率为10.00%(4/40);单纯使用ALA-PDT疗法组痊愈率为42.50%(17/40),复发率为29.17%(7/24);单纯使用CO2激光治疗组一次性清除率为100%(40/40),痊愈率为37.50%(17/40),复发率为62.50%(25/40).三组患者的痊愈率和复发率比较,ALA-PDT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组均优于单纯ALA-PDT疗法治疗组和单纯CO2激光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ALA-PDT疗法联合CO2激光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确切,复发率较低,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ALA-PDT疗法组和单纯使用CO2激光治疗组,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杨高;印利平;梅莉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多部位扁平湿疣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肛周及外阴皮疹伴瘙痒1周.1周前因肛周和外阴部瘙痒发现有较多丘疹,以夜间为其.否认不洁性交史;无输血和同性恋史.2月前与妻有性接触.系统检查无异常.

    作者:刘汉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糖尿病类脂质渐进性坏死1例并29例文献分析

    患者女,68岁.双胫前水肿性红斑伴局部萎缩10年,确诊为糖尿病3年,经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类脂质渐进性坏死.并回顾文献及29例病例,对本病临床特征进行了分析.

    作者:李慧;毕新岭;顾军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髓样分化因子88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在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CA患者皮损和正常成年人包皮组织各22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MyD88蛋白表达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A发病的关系.结果 MyD88在CA患者皮损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6.36%,并在表皮全层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基底细胞和棘层细胞的细胞浆和/或细胞核,在正常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54.55%,主要定位于基底细胞;两组相比较,CA患者皮损组MyD88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程度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复发组MyD88表达高于初发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MyD88可能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史毓杰;熊峰;杨健;杨文林;叶婷;危焕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Reiter综合征1例

    患者男,26岁.腰骶部疼痛4月,双眼视物模糊伴多处皮肤糜烂2月,加重7天.HLA-B27阳性.左上臂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层下海绵状脓疱和表皮银屑病样增生,真皮浅层明显水肿,血管周围较多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诊断:Reiter综合征.

    作者:郑力强;韩向春;张威;刘玉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结节性硬化症伴先天性一侧肥大症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5岁.因右上肢粗大5年,面部丘疹结节4年就诊.患儿出生时即发现有上肢及右手较左侧明显粗大,但活动正常,多家医院诊断为先天性一侧肥大症.

    作者:徐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夫妻同患麻痹性痴呆

    1.临床资料 例1女,42岁,农民.缓起孤僻、记性差、多疑1年,伴自语、哭闹2月.患者8年前随丈夫到广东打工,1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孤僻少语,对人冷漠,丢三落四,不能完成工作,有时出门找不到住址,常怀疑东西被人偷走,生活自理能力下降,2月前出现自言自语,常突然大发脾气,无故哭闹,怪动作,睡眠差.

    作者:甘全喜;郭勇;邢雨胜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单纯性淋巴管瘤1例

    1.临床资料患儿男,12岁.左侧大腿起水疱10年.10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侧大腿出现米粒大水疱,无明显自觉症状,逐渐增多和长大,散在或群集分布,呈带状排列,不易破溃,未予治疗.

    作者:何萍秀;万川;胡国红;罗来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弹力纤维假黄瘤1例

    患儿男,12岁.颈部及腋下皮肤出现淡黄色小丘疹1年.心电图检查示:频发性室性早搏,短P-R综合症,I导联见异常Q波.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部弹力纤维肿胀、断裂、卷曲;弹性纤维染色(Weigert染色)显示真皮中下部断裂、卷曲的弹力纤维呈暗红色碎羊毛状.诊断:弹力纤维假黄瘤.

    作者:褚美琴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花斑癣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花斑癣的疗效.方法 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对照组外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根据疗效指数和真菌镜检结果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2周及4周时的疗效(2周时为65.63%和4周时为96.88%)和治疗2周时真菌清除率(治疗组78.13%,对照组51.6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周时为38.71%和4周时为8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花斑癣安全而有效.

    作者:燕锋;张志勇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婴幼儿血管瘤中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

    目的 检测婴幼儿血管瘤中P53蛋白表达和p53基因第4~6外显子突变,以探讨p53基因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66例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情况,用PCR-SSCP技术分析筛选并经测序,检测了25例婴幼儿血管瘤中p53基因外显子4~6的变化情况.结果 P53蛋白着色部位在肥大细胞胞浆内.增生期血管瘤中着色的肥大细胞数为31.18 ±9.08/HPF,高于消退期血管瘤14.05±6.42/HPF,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p53基因第4外显子PCR产物电泳条带异常者16例,经测序后发现14例为错义突变.第5、6外显子PCR产物中电泳条带异常者4例,经测序后发现1例第6外显子为同义突变.第5外显子未发现突变.结论 p53基因突变和蛋白误位可能参与了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作者:王康敏;马莉;靳耀峰;王原;孙润芹;黄莺;孙亚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阿维A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维A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治疗头部脓肿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例患者根据脓液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别口服红霉素、头孢呋辛或氧氟沙星等,并同时口服阿维A 30mg,午餐后一次顿服,疗程8~12周,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每4周1次,共3~4次.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8例(72.73%)患者获得满意疗效,治疗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维A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治疗头部脓肿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疗效好.

    作者:贾雪松;钟文英;王娟;王海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荆芥连翘汤预防性湿敷对大鼠放射性皮炎的影响

    目的 观察荆芥连翘汤(JJLQT)对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模型,比较荆芥连翘汤预防治疗组(A组)、单纯治疗组(B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三组大鼠的小腿肿胀度及红斑、渗液等皮肤炎症情况.结果 三组大鼠间小腿肿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93,P=0.013),A组大鼠小腿肿胀程度轻于其它两组.红斑、糜烂和溃疡总积分随时间的改变而呈下降的趋势,A组与B组、C组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积分显著轻于B组和C组.结论 荆芥连翘汤预防性治疗,可以显著减轻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兰海梅;赖梅生;种树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精神因素致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未有明确定论.由于部分荨麻疹患者发病前均有精神诱因,心理应激也可使荨麻疹病情加重,因此本文从神经生长因子、P物质、降钙素相关基因肽、内源性阿片样肽类、5-羟色胺、肥大细胞等方面对精神因素致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吕薇;马丽俐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胎牛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揭示不同来源胎牛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分别使用2种不同来源的胎牛血清培养银屑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记录各组细胞传1代所需的时间;MTT比色法检测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法检测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发凋亡率.结果 使用胎牛血清1,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出现凋亡,后全部死亡,正常对照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所需时间也较长;而使用胎牛血清2,患者细胞可以传代,正常对照细胞传代所需时间缩短(P<0.05).结论 胎牛血清是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瑞风;冯海燕;尹国华;张开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婴儿男,6月大时出现全身红斑、水疱和大疱,皮损组织病理可见真皮内嗜酸性细胞浸润,直接及间接免疫荧光显示:IgG基底膜带线状沉积.诊断: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1岁以内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国内报道少见.

    作者:王佩茹;陈喜雪;李若瑜;朱学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与湖南省衡阳地区汉族人群白癜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与湖南省衡阳地区汉族人群白癜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湖南省衡阳地区汉族人群中100名白癜风患者(白癜风病例组)和100名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肘静脉血4mL,提取DNA,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GSTM1和GSTT1的基因型.结果 白癜风病例组GSTM1基因缺失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癜风病例组GSTT1基因缺失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癜风病例组GSTM1和GSTT1基因均缺失频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湖南衡阳地区汉族人群白癜风发病与GSTM1基因缺失相关.

    作者:刘志军;袁江;刘晶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带状疱疹150例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100例,对照组在配合医生进行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传统护理方案,包括病情观察和创面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增加刺络拔罐、情志护理和辨证施护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结合护理带状疱疹患者疗效高于传统护理.

    作者:赵桂华;刘维荣;孙娟;郭乃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