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皮浅表型基底细胞癌误诊1例

路遥;冉玉平;杨翰君;王尚兰

关键词:基底细胞癌, 误诊
摘要:患者女,57岁.右侧顶部头皮反复破溃渗液5年.皮损组织病理示:核大、浆少的基底样细胞聚集成大小不等的团块状,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瘤体与周围组织间存在裂隙.诊断:浅表型基底细胞癌.予头皮肿瘤扩大切除术及植皮术,现已随访4月,恢复良好,无复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荆芥连翘汤预防性湿敷对大鼠放射性皮炎的影响

    目的 观察荆芥连翘汤(JJLQT)对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皮肤溃疡模型,比较荆芥连翘汤预防治疗组(A组)、单纯治疗组(B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三组大鼠的小腿肿胀度及红斑、渗液等皮肤炎症情况.结果 三组大鼠间小腿肿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93,P=0.013),A组大鼠小腿肿胀程度轻于其它两组.红斑、糜烂和溃疡总积分随时间的改变而呈下降的趋势,A组与B组、C组总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积分显著轻于B组和C组.结论 荆芥连翘汤预防性治疗,可以显著减轻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程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兰海梅;赖梅生;种树彬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阿维A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治疗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维A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治疗头部脓肿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例患者根据脓液细菌培养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别口服红霉素、头孢呋辛或氧氟沙星等,并同时口服阿维A 30mg,午餐后一次顿服,疗程8~12周,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每4周1次,共3~4次.治疗1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8例(72.73%)患者获得满意疗效,治疗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阿维A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等治疗头部脓肿穿掘性毛囊周围炎疗效好.

    作者:贾雪松;钟文英;王娟;王海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Ⅳ型20甲扁平苔藓1例

    患者男,50岁.20甲出现甲板破坏,萎缩脱落伴颊黏膜损害5月余.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局部可见角化不全,颗粒层楔形增厚,棘层增生,基底层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诊断:Ⅳ型甲扁平苔藓.

    作者:安金刚;王俊民;肖生祥;马俊红;董永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塞来昔布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初步评价塞来昔布胶囊(商品名:西乐葆,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有效性.方法 按照随机、单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原则将96例患者分成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安慰剂组,共3组.大剂量组给予西乐葆400mg;小剂量组给予西乐葆200mg;安慰剂组给予安慰剂(胶囊内装的是淀粉)治疗,分两次口服,同时所有患者给予阿昔洛韦500mg静滴,1次/d,连续两周.在治疗前、治疗后3天、1周、2周和3周时对三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评分,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三组间疗效比较,治疗前各组间疼痛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大剂量组疼痛程度低于小剂量组,小剂量组疼痛程度低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 塞来昔布胶囊有助于带状疱疹神经痛治疗.

    作者:赵洪波;鲁英;王雪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髓样分化因子88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在尖锐湿疣(CA)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CA患者皮损和正常成年人包皮组织各22例,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MyD88蛋白表达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CA发病的关系.结果 MyD88在CA患者皮损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6.36%,并在表皮全层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基底细胞和棘层细胞的细胞浆和/或细胞核,在正常对照组阳性表达率为54.55%,主要定位于基底细胞;两组相比较,CA患者皮损组MyD88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程度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复发组MyD88表达高于初发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MyD88可能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史毓杰;熊峰;杨健;杨文林;叶婷;危焕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带状疱疹150例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带状疱疹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治疗组100例,对照组在配合医生进行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传统护理方案,包括病情观察和创面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增加刺络拔罐、情志护理和辨证施护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结合护理带状疱疹患者疗效高于传统护理.

    作者:赵桂华;刘维荣;孙娟;郭乃宁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1例

    婴儿男,6月大时出现全身红斑、水疱和大疱,皮损组织病理可见真皮内嗜酸性细胞浸润,直接及间接免疫荧光显示:IgG基底膜带线状沉积.诊断: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1岁以内婴儿大疱性类天疱疮国内报道少见.

    作者:王佩茹;陈喜雪;李若瑜;朱学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新生儿色素失禁症1例

    1.临床资料患儿女,4小时.出生时即见躯干、四肢及会阴部有红斑和水疱.以四肢及会阴部为著,部分红斑上出现绿豆大紧张性水疱,疱液澄清.婴儿系第1胎,足月顺产,其母出生时有同样病史,2岁后自愈.

    作者:李秀丽;史玉玲;李晓建;刘志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两种中药方剂对SLE患者PBMC凋亡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方1(生药总量共计195g,组分:水牛角、黄芩、生地黄、丹皮、紫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忍冬藤、防风、秦艽、威灵仙、鸡血藤、甘草)和中药方2(生药总量共计270g,组分:熟地黄、山茱萸、山药、北沙参、麦冬、玄参、生地黄、双花、丹皮、丹参、益母草、丝瓜络、菟丝子、白芍、党参、甘草)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凋亡率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根据血清药理学制备含药大鼠血清,采用密度离心法分离SLE患者的PBMC,分离的PBMC分别与含有高、中和低剂量的两种中药方剂大鼠血清培养48小时,用AnnexinV-FITC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PBMC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药方1高剂量组PBMC的凋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而中药方2高剂量组PBMC的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中药方1对体外培养的SLE进行期患者PBMC水平无明显影响.中药方2能使体外培养的SLE缓解期患者PBMC的凋亡率降低.

    作者:蒋震;刁庆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银屑病合并艾滋病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全身皮肤反复丘疹、斑块、鳞屑伴微痒10年,再发并加重10天,于2009年8月1日就诊于外院,住院期间行HIV初筛阳性,后经CDC确诊为艾滋病,于2009年8月18日转入云南省艾滋病关爱中心.

    作者:唐永流;李玉叶;杨欣平;宋晓燕;刘恒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CHEMCLIN(R)6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下称CLIA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测定CLIA法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现象、灵敏度、干扰试验及对比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1 484份临床血清标本用CLIA法、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的平行检测的结果.结果 CHEMCLIN(R)600型系统对高、中、低度3个浓度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标本检测的重复性结果显示,其批内、批间的变异系数均低于10%.通过比较强阳性混合血清混合前后及阴性混合血清,系统吸样针无携带污染,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CLIA法和TPPA法同时检测弱阳性标本,CLIA法1:16稀释检测结果为阴性,TPPA法1:4稀释检测为阴性.三酰甘油浓度高迭20.0mmol/L、血红蛋白浓度高达30.0g/L、胆红素高达95mol/L时对测定结果的发光值影响度<3.5%,且前后判断结果不变.比较CLIA法与进口仪器I 2000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PA法与CLIA法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CLIA的敏感度为98.4%,特异度为99.8%.结论 CHEMCLIN(R)60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系统作为国内新开发的梅毒血清学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其检测精密度较好,无携带污染现象,检测灵敏度高于TPPA法,抗干扰能力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自动化程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房华;吴燕芬;汪瑞忠;杜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单纯性淋巴管瘤1例

    1.临床资料患儿男,12岁.左侧大腿起水疱10年.10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左侧大腿出现米粒大水疱,无明显自觉症状,逐渐增多和长大,散在或群集分布,呈带状排列,不易破溃,未予治疗.

    作者:何萍秀;万川;胡国红;罗来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胎牛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揭示不同来源胎牛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分别使用2种不同来源的胎牛血清培养银屑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记录各组细胞传1代所需的时间;MTT比色法检测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 V法检测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发凋亡率.结果 使用胎牛血清1,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出现凋亡,后全部死亡,正常对照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所需时间也较长;而使用胎牛血清2,患者细胞可以传代,正常对照细胞传代所需时间缩短(P<0.05).结论 胎牛血清是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瑞风;冯海燕;尹国华;张开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依曲替酸对银屑病患者皮损区IL-17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依曲替酸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皮损区白介素(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 观察依曲替酸的临床疗效;用原位杂交技术及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区IL-17mRNA和IL-17蛋白表达.结果 依曲替酸在改善患者病情的同时,抑制了皮损区IL-17mRNA的表达(治疗前39.95±11.44,治疗后16.20±6.65)及蛋白表达(治疗前0.85±0.10,治疗后0.26±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依曲替酸治疗银屑病的作用可能涉及对患者皮肤Th17细胞的影响.

    作者:牛新武;曹伟;冯捷;彭振辉;袁景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Reiter综合征1例

    患者男,26岁.腰骶部疼痛4月,双眼视物模糊伴多处皮肤糜烂2月,加重7天.HLA-B27阳性.左上臂皮损组织病理示:角层下海绵状脓疱和表皮银屑病样增生,真皮浅层明显水肿,血管周围较多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诊断:Reiter综合征.

    作者:郑力强;韩向春;张威;刘玉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精神因素致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未有明确定论.由于部分荨麻疹患者发病前均有精神诱因,心理应激也可使荨麻疹病情加重,因此本文从神经生长因子、P物质、降钙素相关基因肽、内源性阿片样肽类、5-羟色胺、肥大细胞等方面对精神因素致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吕薇;马丽俐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多部位扁平湿疣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肛周及外阴皮疹伴瘙痒1周.1周前因肛周和外阴部瘙痒发现有较多丘疹,以夜间为其.否认不洁性交史;无输血和同性恋史.2月前与妻有性接触.系统检查无异常.

    作者:刘汉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左西替利嗪、曲尼司特联合卡介苗素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左西替利嗪、曲尼司特联合免疫调节剂卡介苗素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56例,予口服左西替利嗪5mg 1次/d、曲尼司特0.1g 3次/d联合卡介苗素2mL肌肉注射隔日1次治疗;对照A组45例予口服左西替利嗪和曲尼司特治疗,对照B组45例单纯口服左西替利嗪治疗,方法均同治疗组.三组均用药8周后评价疗效,停药1月后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1.1%,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75.6%,42.2%)(P均<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复发率(6/42例)低于两个对照组(9/26例,9/12例).结论 左西替利嗪、曲尼司特联合卡介苗素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复发率低.

    作者:赵建华;乔少华;耿文军;付吉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婴幼儿血管瘤中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

    目的 检测婴幼儿血管瘤中P53蛋白表达和p53基因第4~6外显子突变,以探讨p53基因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66例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P53蛋白表达情况,用PCR-SSCP技术分析筛选并经测序,检测了25例婴幼儿血管瘤中p53基因外显子4~6的变化情况.结果 P53蛋白着色部位在肥大细胞胞浆内.增生期血管瘤中着色的肥大细胞数为31.18 ±9.08/HPF,高于消退期血管瘤14.05±6.42/HPF,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p53基因第4外显子PCR产物电泳条带异常者16例,经测序后发现14例为错义突变.第5、6外显子PCR产物中电泳条带异常者4例,经测序后发现1例第6外显子为同义突变.第5外显子未发现突变.结论 p53基因突变和蛋白误位可能参与了婴幼儿血管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作者:王康敏;马莉;靳耀峰;王原;孙润芹;黄莺;孙亚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毛囊黏蛋白病1例

    患者男,13岁.头皮起红疹伴脱发半年.皮肤科情况:后枕部见一1.5cm×1.5cm红色圆形斑块,其上有细小脱屑,头发大部分脱落.皮损组织病理毛囊口角栓形成,真皮内毛囊皮脂腺细胞中大量淡兰色物质沉积,血管周围不等量炎细胞浸润;阿西蓝染色阳性.诊断:毛囊黏蛋白病.

    作者:吴庭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