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观察

李建全;曾健;余敏;乔刚;王晓莉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 复合式, 闭角型青光眼, 浅前房
摘要: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88眼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病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47眼实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2例41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2组术后前房深度、眼压、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生率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8.51%,对照组34.1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生率观察组为0眼,对照组3眼(7.3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观察组42眼(89.36%)、对照组28眼(68.29%)眼压控制在21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发生功能性滤过泡观察组43眼(91.49%)、对照组29眼(70.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大限度地减少了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术后早期浅前房及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及术后滤过道疤痕化的发生,提高了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24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4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多数伴有发热、消化道症状和血常规增高等表现,其中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者17例.24例行手术治疗,治愈23例,死亡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者14例,其中流产2例,早产3例.结论: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断较为棘手,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致使盲肠和阑尾的位置改变,触痛的位置也随之逐渐增高,缺乏麦氏点压痛的典型体征.妊娠期急性阑尾炎一经诊断应尽早手术切除阑尾.围手术期处理的原则是既要保证孕妇安全又要兼顾胎儿生命健康.

    作者:黄志勋;黄国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我院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状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筛查状况的分析,反映中心城市周边地区ROP筛查存在的问题,为完善ROP筛查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电话随访、上级医院及本院眼科资料反馈等方式搜集资料,对本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出生和收治的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视网膜病筛查状况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8月前我院眼科未开展常规视网膜病筛查工作,告知率98.37%,筛查率4.28%,筛查阳性率7.14%;2010年8月我院眼科开展视网膜病筛查工作后告知率99.00%,筛查率50.18%,筛查阳性率1.27%.两者比较告知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筛查率、筛查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心城市周边地区ROP筛查率及筛查阳性率低,各地级市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大投入,增加筛查点,加强宣传,完善筛查管理、监督制度,提高筛查覆盖率.

    作者:梁宇珊;陈秀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皮炎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皮炎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别采用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和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外涂患处,疗程2周.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1.67%,对照组有效率78.33%,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皮炎湿疹疗效显著,与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疗效相当.

    作者:邹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布托啡诺与曲马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的比较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复合舒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00例上腹部手术接受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和曲马多组,每组各50例.布托啡诺组为布托啡诺配伍舒芬太尼,曲马多组为曲马多配伍舒芬太尼.比较2组术后4 h、8 h、16 h、24 h、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舒适度评分(Bruggman comfort score,BCS)及Ramsay镇静评分与不良反应.结果:2组术后镇痛效果确切,VAS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舒适度评分(BCS)无显著性差异(P>0.05),布托啡诺组术后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曲马多组(P<0.05),头晕发生率布托啡诺组高于曲马多组(P<0.05),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布托啡诺组低于曲马多组(P<0.05).结论:布托啡诺与曲马多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确切,效果相似;两种配方各有优缺点,可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选择.

    作者:魏江涛;董理;侯明勇;华丽;邓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7.5%高渗盐水用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早期复苏的观察

    目的:探讨7.5%高渗盐水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方法:对8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分别输注高渗盐水和生理盐水.高渗盐水组43例,生理盐水组37例,比较2组病例的输入液体量、复苏前后的血清乳酸值、碱剩余值、治愈率、死亡率和MODS发生率.结果:2组液体输入量、复苏后12 h及24 h血乳酸、碱剩余检测值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治愈率、死亡率、发生MODS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7.5%高渗盐水早期复苏方法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可明显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器官灌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MODS发生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生理盐水复苏方法.

    作者:李荣国;王剑;王小欧;凌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术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全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观察2组血压、心率和SpO2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SBP明显降低而术后SpO2没有明显下降.结论: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观察

    目的: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88眼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病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6例47眼实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2例41眼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2组术后前房深度、眼压、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生率及滤过泡情况.结果:术后早期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8.51%,对照组34.1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发生率观察组为0眼,对照组3眼(7.3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观察组42眼(89.36%)、对照组28眼(68.29%)眼压控制在21 mmHg(1 mmHg=0.133 kPa)以下,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发生功能性滤过泡观察组43眼(91.49%)、对照组29眼(70.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大限度地减少了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术后早期浅前房及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发生率及术后滤过道疤痕化的发生,提高了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作者:李建全;曾健;余敏;乔刚;王晓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生血宁片治疗成年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生血宁片治疗成年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将确诊为成年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的50例患者分为生血宁片大剂量组和生血宁片小剂量组,每组各25例,予不同剂量生血宁片治疗.大剂量组予生血宁片0.5 g,tid;小剂量组予生血宁片0.5 g,bid.疗程均为4周.结果:大剂量组显效率为56.00%,有效率为92.00%;小剂量组显效率为40.00%,有效率为80.00%.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且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生血宁片是治疗成年缺铁性贫血有效且安全的药物,2种剂量疗效相似.

    作者:江娇;杨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多发性骨髓瘤32例误诊分析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误诊原因、误诊疾病种类及减少误诊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例MM病例误诊资料.结果:MM早期临床表现复杂、特异性不强,极易误诊漏诊且误诊疾病多样化.结论:对中老年患者疑及本病者应尽快进行骨髓和相关检查以避免误诊漏诊,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官晓红;陶黎;任丽蓉;刘潇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头痛的误诊与治疗失败

    头痛是神经科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之一,平均在5例神经科门诊病人中就有1例是头痛.据统计仅偏头痛患者就占成年人总人口的13%,在美国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113亿美元.尽管头痛的发病率极高,但由于其病因复杂且就诊率低,误诊和漏诊的比例很高,据统计美国仅16%的偏头痛患者因头痛而就医.

    作者:郝玉曼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诊治不孕症2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诊断和治疗不孕症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不孕症患者经腹腔镜诊治后妊娠情况.结果:235例中发现盆腔病变204例,占86.81%.盆腔炎是不孕的第1位病因,占43.83%(103/235),继发不孕较原发不孕发病率高(P<0.01).之后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分别为31.88%和48.80%,原发不孕发生率高于继发不孕(P<0.01).腹腔镜下行输卵管通畅检查,输卵管单侧或双侧不通者138例,占58.72%.腹腔镜手术术后妊娠率为39.57%.结论:腹腔镜对女性不孕症盆腔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柳怡;付稼虹;汤本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慢性心力衰竭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 (Shenfu Injection,SFI)对实验性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作心衰大鼠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参附注射液及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结果:参附高剂量组LVSP水平显著增高,心肌组织中Ang-Ⅱ、ET、IL-6、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显著改善实验性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状态,增强左室的射血功能,降低心衰大鼠心肌组织中Ang-Ⅱ、ET、IL-6、TNF-α的含量,其作用优于依那普利.

    作者:黄琼;杨沙宁;金立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非小细胞肺癌耐药相关因子与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近年来发病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全球癌症的首要死因.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影响化疗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肿瘤的个体差异,主要指不同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抵抗性有显著区别.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发现了一系列肿瘤耐药相关因子.根据这些相关因子的变化及其表达产物的状态,来确定治疗方案,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肿瘤治疗前景.现对非小细胞肺癌耐药相关因子与个体化治疗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毅;郑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性心力衰竭的规范化诊治

    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同时也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很多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心肌炎、心律失常等都可以通过心肌细胞的损伤以及心脏重构引起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的降低,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异常,患者常常出现以活动耐量降低、呼吸困难以及乏力等为特征的左心衰竭症状,和(或)以双下肢水肿、肝脾肿大、厌食腹胀等为特征的右心衰竭症状.

    作者:饶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心电图改变的分析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变.方法:对 2009-2011年住院的132例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心电图作对比,对异常心电图做出分析.结果:化疗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ST-T 改变、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异常心电图改变47例(35.6%).结论:化疗药物特别是蒽环类抗生素对心脏有一定毒性作用,心电图简便、重复性好,可作为对化疗前后心脏毒性的监测指标.

    作者:顾丽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特拉唑嗪及与双氯芬酸钠联合治疗CP/CPPS的研究

    目的:比较单用特拉唑嗪与特拉唑嗪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P/CPPS)的效果.方法:将106例CP/CPPS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予特拉唑嗪治疗(2 mg/d),B组予特拉唑嗪(2 mg/d)加双氯芬酸钠(25 mg/d)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亚评分(疼痛及生活指数)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标准评价患者治疗8周后的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的NIH-CPSI、亚评分及IPSS均明显减少,且2组之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特拉唑嗪单独治疗与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CP/CPPS的效果相当.

    作者:徐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丙泊酚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泊酚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脂代谢的影响,并分析其机理.方法:将40例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择期施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下手术治疗,全麻诱导后静脉缓慢推注1%丙泊酚,10 min推注2 mL(20 mg),持续吸入1%~2%七氟醚维持麻醉;对照组不给予丙泊酚静脉推注,其他操作同观察组.于麻醉前30 min、丙泊酚给药后30 min和1 h采血,离心分离血清,检测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丙泊酚给药后1 h胆固醇浓度显著高于麻醉前30 min(P<0.05),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在给药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可加重机体的脂肪负荷,导致患者血脂升高.

    作者:刘炼波;何常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粪石性阑尾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粪石性阑尾炎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粪石性阑尾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0例粪石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67%,超声所提示的粪石数目及大小与手术病理结果基本相同.30例病例中:单纯性阑尾炎5例,化脓性阑尾炎19例,坏疽性阑尾炎4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2例.结论:超声可以作为粪石性阑尾炎的术前诊断依据,能明确阑尾炎是否伴有粪石形成,明确粪石的数目及大小,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志榕;张英秀;张晓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羟基喜树碱联合透明质酸钠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术后门诊行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联合透明质酸钠药物的作用效果.方法:对47例非肌层浸润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行膀胱肿瘤膀胱部分切除术后行膀胱灌注.灌注时先将透明质酸钠40 mg加至30 mL生理盐水中灌注至膀胱,约15 min后再将羟基喜树碱20 mg加至40 mL生理盐水中灌注至膀胱.每次灌注后更换4个体位,每次保留药物约60 min.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行膀胱镜检.结果:3例肿瘤复发,2例发生化学性膀胱炎,1例膀胱刺激症状较明显.结论:羟基喜树碱联合透明质酸钠行膀胱灌注不仅可以显著预防肿瘤复发,而且可以预防化学性膀胱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余云红;叶志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医院感染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耐药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医院感染病人送检各种标本进行培养,做药敏实验.结果:医院感染耐药性影响因素是感染部位与病原菌种类.各部位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真菌类占首位,医院内感染前5位致病菌依次为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干燥奈瑟菌.结论:加强对高危、重点科室的感染监测,增强临床医师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意识,规范抗生素使用行为,是控制医院感染耐药性、提高医疗质量、减轻患者负担的有效途径.

    作者:牟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成都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成都市医学信息所、成都医学会